第2课时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一二三一、洋流1.概念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2.主要动力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3.分类(1)根据水温:暖流和寒流。(2)根据成因: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一二三议一议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吗?为什么?提示:不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的是暖流,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则不一定是暖流,如索马里寒

|
第2课时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一二三一、洋流1.概念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2.主要动力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3.分类(1)根据水温:暖流和寒流。(2)根据成因: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一二三议一议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吗?为什么?提示:不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的是暖流,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则不一定是暖流,如索马里寒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 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一二一、水圈的组成1.水圈的概念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水圈的特点(1)面积广,约占地球表面的71%。(2)质量小,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3)多态分布,呈固态、液态、气态三态。(4)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一二思考讨论淡水主要由哪几种形式组成?提示:冰川、地下淡水、永冻土底冰、湖泊淡水、土壤水、沼
第4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二一、锋面系统1.锋面: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锋面上侧是①暖气团,下侧为②冷气团。2.天气状况: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一二3.锋面类型:一二思考讨论锋面一定能带来降水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锋面活动能否产生降水,主要取决于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如果暖气团水汽含量少,在上升过程中未达到饱和状态,则无法形成降水。如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天气。一二二、气旋(低压
第3课时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一二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一二2.气压带、风带(1)成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分布:①气压带:A赤道低气压带,B、E副热带高气压带,C、F副极地低气压带,D、G极地高气压带。②风带:H、K信风带,I、L西风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一二一、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一二2.形成过程:(1)冷热状况:A受热,B、C冷却。(2)气流运动:①垂直运动。一二②水平运动。思考讨论气流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吗?提示:不一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空气是对流运动,根据近地面的冷热情况来判断。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一二二、大气水平运动——风1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一二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的组成与作用(1)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2)作用:(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2)大气分层:A代表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B代表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C代表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小,气压低。一二2.大气的垂直分层一二思考讨论对流层的高度在不同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一二三一、内、外力作用比较一二三思考讨论有人说,“内力”是地表形态的“塑造师”,“外力”是地表形态的“雕刻师”,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提示:赞同。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一二三二、内力作用1.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划分。①美洲板块,②太平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非洲板块,⑤印度洋板块,⑥南极洲板块。一二三(2)板块运动。①一般来说,板块
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快乐的暑假时光总是过得匆匆,转眼间我们迎接了新的开学季节,每当在9月份开学前,心中总是满怀期待,无比的开心,因为在开学的当天里,又可以观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了。《开学第一课》是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的一个大型节目,是每一年开学前中小学生们必看的一个课堂节目,其内容是根据每一年当中较为有意义的事件或者个人事迹进而通过节目的形式来给广大的中小学生们学习,让他们能够
专题七计算题类型精讲例1[2017兰州,35]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导学号95444169】(1)皂甙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皂甙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3)含氢元素8.4g的皂甙的质量为___
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类型精讲几种物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题解题的常规方法: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确定可溶性的生成物和可能剩余的可溶性的反应物(反应物之间因会反应而不共存,不可能同时过量)。例如反应A+B===C+D。若二者恰好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C+D;类型1 几种物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专题解读若A过量,则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A+C+D;若B过量,则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