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下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5.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课件

何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自然灾害种种——干旱海啸火山爆发地震 尽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对来自大自然本身的灾害还是基本可以恢复的。 更大的威胁却是来自——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 毁林造田、变湿地、草原为耕地—— 1、大规模改变自然生态系统。 过度放牧、残害生物—— 2、

Read More

沪教版八下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5.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组成课件

下列各项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怎样的关系?• 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蚯蚓体表有刚毛• 蚯蚓疏松土壤• 大树底下好乘凉知识回顾: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NO.4 每当我们提到辽阔的草原,就会联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提到原始森林,就会联想到参天大树、狼嚎虎啸;提到浩瀚的海洋,就会联想到五光十色的珊瑚礁、来回穿梭的蝴蝶鱼;提到茫茫沙漠,就会联想到根系发达的仙人掌、驼峰隆起的骆

Read More

沪教版八下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5.1生物与环境课件

第1节 生物与环境——沙漠之舟3.适当放宽恒温性骆驼 ?1.可以忍受相当于体重25%-30%的失水量2.可以闻到数千米以外的水源和食物的气息;一次进食量大;驼峰可以储存胶质脂肪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一、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水非生物环境阳光空气 温度石龙子 螳螂保护色:一些动物的体色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这种色彩叫做保护色作用:使动物自身能够隐蔽,有利于避敌或捕食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生物所

Read More

沪教版八下生物第4章生物的类群4.4生物的分类-物种的命名课件

•        科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遗传及生态的特征,将动物分门别类。   这样的分门别类的工作叫做分 类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 为何生物需要名字? 你说得出来那些               生物 的 名字?俗 名 的 缺 点•  地区或语言不同,同一种生物会有不同    的名字。    例如:蟑螂/油虫                驼鹿/四不像•  俗名会使人发生误解    例

Read More

沪教版八下生物第4章生物的类群4.4生物的分类-使用检索表识别常见生物物种课件

如何识别?生物的分类——分类检索表课本63页:为衣藻等植物找“座位”对比分析和归纳确定明显而稳定的特征二分叉检索表 温故 植物 方法种子有果皮包被(双子叶植物)网状叶脉向日葵衣藻、葫芦藓、鹿角蕨、罗汉松、玉米、向日葵植物无种子 有种子无根、茎、叶分化 有根、茎、叶分化 种子无果皮包被(藻类植物)无真正意义上的根 根、茎、叶真正分化(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平

Read More

沪教版八下生物第4章生物的类群4.4生物的分类-分类检索表课件

生物的分类(三)生物检索表鲫鱼 扬子鳄 麻雀 金丝猴 螃蟹将下列动物分类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鲫鱼、扬子鳄、麻雀、金丝猴)螃蟹羊膜卵非羊膜卵鲫鱼(扬子鳄、麻雀、金丝猴)有羽毛麻雀无羽毛(扬子鳄、金丝猴)变温 恒温扬子鳄 金丝猴制作检索表依据明显、稳定的特征油松 葫芦藓玉米 水绵 向日葵肾厥A 油松 B 葫芦藓C 玉米 D 水绵E 向日葵 F 肾厥 六种植物有种子 无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种子无果皮包被

Read More

沪教版八下生物第4章生物的类群4.3微生物-真菌课件

167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第三节 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 各大类体形微小的生物总称。 真菌 细菌 病毒(一)真菌面包和馒头为什么松软多孔?酵母菌的功劳• 酵母菌这些颗粒是酵母菌个体吗?电子显微镜下放大2500倍的酵母菌 1-5μm×5-30μm大小:球形、卵圆形等 形态:• 个体有什么特点?单细胞• 酵母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

Read More

沪教版八下生物第4章生物的类群4.3微生物-细菌和病毒课件

 一、细 菌这样做真的能杀菌吗?3活动一:预习教材• 阅读教材P71到P74,然后在草稿纸上尝试完成学案预习部分:1.世界上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 国家的 。2.法国科学家 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他还发现了    、    (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法以及防止      的方法。3、细菌的形态:细菌是  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

Read More

沪教版八下生物第4章生物的类群4.3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课件

酵母菌 葡萄球菌他们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烟草花叶病毒质 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外界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    腐生——从动植物的遗体上获取营养。寄生——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生活,依靠摄取该种生物的营养来生存,并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损害的一种营养方式。 绝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异养 寄主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