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课件,每组一把

|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课件,每组一把
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乘法口诀的过程。2.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3.感受我国文化的特点,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记忆口诀,运用口诀正确计算。难点:解决有关乘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学具空白乘法口诀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谁给大家背一背,每个人只背一组。指名背口诀,对选择8、9口诀的给予表扬鼓励。【设计意图:既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经历提问题、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2.在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重点难点重点: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师生对口诀。2.出示口算卡片。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例
9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熟记9的乘法口诀。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难点: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及运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重点难点重难点: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的超市开业了。看,
8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明白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8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编制口诀,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5.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教具学具课件、口算转盘、
7的乘法口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7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的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
人教二上数学6表内乘法二6.1 7的乘法口诀教案 7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 […]
观察物体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观察物体》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