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下册练习十三认识人民币5复习旧知还记得人民币单位间是怎么换算的吗?18角=1元8角10角=1元复习旧知还记得人民币单位间是怎么换算的吗?1元2角=( )角 1元=10角12复习旧知买橡皮和笔记本要花多少钱,怎么计算?5角 1元5角 6元 2元5角+6元=6元5角答:要花6元5角。复习旧知单位相同,可以直接计算,单位不同,统一单位再算。买橡皮和自动铅笔要花多少钱?5

|
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下册练习十三认识人民币5复习旧知还记得人民币单位间是怎么换算的吗?18角=1元8角10角=1元复习旧知还记得人民币单位间是怎么换算的吗?1元2角=( )角 1元=10角12复习旧知买橡皮和笔记本要花多少钱,怎么计算?5角 1元5角 6元 2元5角+6元=6元5角答:要花6元5角。复习旧知单位相同,可以直接计算,单位不同,统一单位再算。买橡皮和自动铅笔要花多少钱?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情境导入他们在做什么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呢?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探究新知一共有多少本?想一想: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探究新知先数数看。为什么要10个10个地数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探究新知左边有
认识人民币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下册简单的计算(2)认识人民币5认识人民币情境导入好多书啊 我要多买几本书。认识人民币探究新知5元 6元 7元8元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上面哪两种杂志?知道了什么?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认识人民币探究新知5元 6元 7元8元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上面哪两种杂志?知道了什么?“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是什么意思?认识人民币探究新知5元 6元
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下册练习十二认识人民币5复习旧知1分2分5分回顾一下,人民币有哪些?元 角 分复习旧知1分2分5分元 角 分这些人民币还能怎么分呢?复习旧知硬币 纸币复习旧知元角分之间是怎么换算的?=1元=( )角10 1角= ( )分=10复习旧知510一张 可以换 张一张 可以换 张2一张 可以换 张10一
认识人民币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下册简单的计算(1)认识人民币5认识人民币情境导入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付给售货员阿姨1元买一个练习本,应找回多少钱?认识人民币探究新知想一想:1元2角 =( )角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认识人民币探究新知1元2角 =( )角1元 = ( )角101210角 + 2角 = ( )角12认识人民币探究新知18角 = (
认识人民币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下册认识人民币(2)认识人民币5认识人民币情境导入你陪妈妈去逛过服装店吗?这些衣服该怎么付钱?认识人民币情境导入你认识这些大面额的纸币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吧。认识人民币探究新知5元正面 5元背面认识5元人民币举手发言:说一说5元纸币正面和反面有什么特点?认识人民币探究新知10元正面 10元背面认识10元人民币举手发言:说一说10元纸币正面和反面有什么特点?认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练习十七整理和复习6复习旧知比和比值化简下列各比,并求出比值。=15∶2=7.50.4∶0.15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复习旧知解比例解:0.9x = 5.4 x = 6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巩固练习(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与烧的天数。(4)飞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的速度与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 每天的烧煤量×烧的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6复习导入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我们班有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谁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女同学的数量和本班人数的关系吗?传统的电视机的比例通常为4:3;而新型的液晶电视多采用16:9的“宽屏比”。这里说的比例是什么意思呢? 知识梳理比例比例的应用比和比例比比的意义和性质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比的应用比的应用按比分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练习十六整理和复习6复习旧知举手回答:你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什么数量关系吗?世界上最长的线路–被标记为“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这辆列车于1959年6月4日开行,贯穿欧亚大陆,途径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全程7692公里,是中国铁路史上里程最长的旅客列车。如果这辆列车运行速度为60千米/小时,那么从北京到莫斯科一共用多长时间?复习旧知举手回答:说出下列各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式与方程整理和复习6复习导入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 “方程”一词是中国发明的词汇,但方程本身却不是发源于中国。 十六世纪,随着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立了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