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说课稿一、说教材杜牧的《赤壁》这首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赤壁”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作者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二、说学生初二的学生已经具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内容的能力,已经知道有关绝句的常识。三、说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赤壁》说课稿一、说教材杜牧的《赤壁》这首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赤壁”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作者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二、说学生初二的学生已经具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内容的能力,已经知道有关绝句的常识。三、说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周亚夫军细柳》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中午好,我是语文第N号说课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周亚夫军细柳》(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说明。【教材分析】《周亚夫军细柳》是人教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史记》中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通过正面、侧
25周亚夫军细柳1.疏通文意,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3.积累文言词语。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史记》是24史之首。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长于记人,书中精心刻画了上百个人物,如我们熟知的廉颇、蔺相如、屈原……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西汉时期的一代名将周亚夫。二、新
24愚公移山【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
24愚公移山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2.继续加强诵读训练,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3.探究质疑,培养学生思辨力。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看到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的变化写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批语。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愚公移山》为题作了闭幕词,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提出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里的的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本文是被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之一。本文从个人成才事例类推到国家治国的道理,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中心论点。全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文采丰富。本文放在这里对前面所学习的文言文有巩固作用,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孟子》三章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4.体会孟子的思想及社会意义。第1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新课导入人们常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来说明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这句话出处的文章。二、新课教学目标导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一、新课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今天的写作课,我们就来学习在说明事物时怎样抓住特征。二、新
《昆虫记》1.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2.查找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知识。3.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4.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一、新课导入我们学过的课文《蝉》节选自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鲁迅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记》,开启探索与发现之旅。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了解《昆虫记》1.走近作者明确: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1. 了解复述与转述的含义和区别。 2. 区分详细复述与简单复述,重点学习简单复述。 3. 掌握复述和转述的技法。一、新课导入我们学过一篇古文《穿井得一人》,文中丁氏明明是挖井后省了一个人力,结果却被传成在井内挖到一个活人,这就是在传话过程中出现失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复述和转述,怎样才能正确地复述和转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复述与转述。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学习复述1.了解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