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热点讲座(十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素材点击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2.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及“创新”一词超过 50 次3. 2017 年 5 月 30 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颁发首

|
长效热点讲座(十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素材点击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2.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及“创新”一词超过 50 次3. 2017 年 5 月 30 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颁发首
长效热点讲座(十三) 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美丽中国素材点击1.我们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2.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时代3. 党
微专题讲座 8 “开放类”主观题解题技巧该类试题是历年高考中的重要题型,一般以生活案例为背景,围绕一定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刻思考,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设问多以组合型为主,考查知识面广,设问中经常有对上述做法的看法、提出建议、如何参与等带有主题指向、行为指向的设问词出现。多设计提建议、写宣传语、写提纲、写广告词、写标语、写评论、拟发言要点或提纲、
长效热点讲座(十二) 弘扬正能量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点击1.2017 年 7 月,中央批准设立“五章一簿”,即: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国家勋章“友谊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和国家功勋簿2.2018 年 9 月,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相继走进成都、徐州、青岛、遵义等地市,传递榜样力量,弘扬正能量3
微专题讲座 7 “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技巧“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此类设问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阅读材料,完成
长效热点讲座(十)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点击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3.2017 年开年以来,从《见字如面》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浪潮,让
长效热点讲座(九)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注重扶贫扶志扶智素材点击1.“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部分偏远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且发展不均衡3.“补短板”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兜底线”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缩差距”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4.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联合出台《教育脱
长效热点讲座(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彰显大国责任担当素材点击1.2017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3 日,中国共产党与来自世界上 120 多个国家近 300 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合作大计2.“一带一路”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互利共赢……3.金砖五国相互提高开放水平,在开放中做大共同利益,在包容中谋求机遇共享4.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
单元综合提升(七)一、党、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之间的联系1.中国共产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2.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国务院根据党的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做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最后由全国
微专题讲座 5 主体分析法解答政治生活主观题解题技巧高考政治生活试题的设问中多数都有明确的主体要求,这类试题常见的设问有两种情况:一是从“为什么”角度考查某一主体做某件事情的原因;二是从“怎么办”角度考查某一主体或某些主体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等。因此,主体分析法是应对该类试题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主体分析法,首先要明确行为主体是什么,解题时结合设问要求、材料信息,把行为主体作为切入点,然后分层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