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0高二(上)生物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0高二(上)生物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一中,莲山课件.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高二生物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 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 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是细胞中直接的能量物质,ATP的产生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自然界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详解】A、淀粉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的,该过程没有ATP的生成,A错误;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错误;

C、暗反应产生葡萄糖的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能量,C正确;

D、硝化细菌生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其将氨还原成硝酸的过程,D错误。

 

2.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 O2的产生 B. H2O生成 C. [H]的消耗 D. ATP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O2产生于光反应中,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B、生成H2O的生理过程较多,如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H]消耗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暗反应,场所不一定有膜结构,如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C错误;

D、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一定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病毒核酸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反应式可知,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A正确;

B、吸收光能是由色素蛋白复合体来完成的,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错误;

D、病毒核酸的复制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的,需要的能量由宿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2中的两种生物膜依次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 图1中的[H]来自水,图2中的[H]来自丙酮酸

C. 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 影响图1、2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外界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1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图2表示线粒体内膜。

【详解】A、图1可以发生水的光解,位于叶绿体中,2中可以合成水,位于线粒体中,A错误;

B、图1中的[H]来自水,图2中的[H]来自葡萄糖和水,B错误;

C、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前者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后者产生的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

D、影响图1上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影响2中生化反应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D错误。

故选C。

 

5.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或高全的图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 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 ab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 b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

【详解】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照强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不变,C3的还原加快,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A正确;

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叶绿体中C5浓度下降,B错误;

C、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速率加快,故此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

D、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速率不变,说明此时的限制因素不是光照强度,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D正确。

故选B。

 

6.将题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 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 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 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黑暗条件下,细胞只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CO2扩散至细胞外,因此①增大、④减小;A正确;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即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①增大、③减小;B错误;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②、③保持不变;C正确;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②减小、④增大;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细胞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细胞代谢时相应物质含量的变化。

 

7.某同学研究甲湖泊中X深度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具体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a、b、c,将a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锡箔.用a、b、c三瓶从待测水体深度取水,测定c瓶中水内溶氧量.将a瓶、b瓶密封再沉入待测水体深度,经24h取出,测两瓶氧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h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情况是(  )

 

A. 24 h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v mol/瓶

B. 24 h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 mol/瓶

C. 24 h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D. 24 h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AC、根据题意可知,c瓶中的氧气含量即为初始含氧量,a瓶包裹黑胶布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氧气消耗,消耗量为(w-v)mol/瓶,AC错误;

BD、b瓶既进行有氧呼吸有进行光合作用,a和b两瓶有氧呼吸强度相等,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为(k-v)mol/瓶,B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景天酸代谢(CAM)途径属于某些植物特有的CO2固定方式:夜晚气孔开放,通过一系列反应将CO2固定于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甲);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运出液泡后放出CO2,供叶绿体的暗反应(乙)。下列关于这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夜晚,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景天酸代谢途径的出现,可能与植物适应干旱条件有关

C. 给植物提供14C标记的14CO214C可以出现在OAA、苹果酸、C3和有机物中

D. 在上午某一时刻,突然降低外界的CO2浓度,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短时间内会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夜晚,叶肉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即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A正确;

B、具有景天酸代谢途径的植物,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夜晚气孔张开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B正确;

C、晚上气孔开放,14CO2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基质中与PEP结合生成OAA,然后再转化为苹果酸而被固定。白天苹果酸运出液泡后放出14CO214CO2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随后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生成有机物,即14CO214C3→(14CH2O),C正确;

D、在上午某一时刻,突然降低外界的CO2浓度,对于该叶肉细胞来说,其暗反应不受影响,即C3的含量不受影响,D错误。

故选D。

【点睛】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

 

 

9.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

B. 只有增殖细胞中含有PCNA的基因

C. 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D. 检测PCNA的浓度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成,PCNA浓度快速下降,说明PCNA与DNA的复制有关,可能辅助DNA复制,所以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A正确;

B、每个细胞都含有PCNA的基因,只有增殖细胞中PCNA基因才进行表达,B错误;

C、PCNA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C正确;

D、PCNA只有在S期含量最高,所以检测PCNA的含量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D正确.

故选:B.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0.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3 d、5 d后,分别制片观察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 ,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 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C. 高浓度的药物X严重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D.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A、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A正确;

B、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使得组织细胞分散开来,B错误;

C、据图分析,高浓度的药物X使得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少,严重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C正确;

D、据图分析,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D正确。

故选B。

 

11.下面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和③细胞都是处于着丝点已分裂而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a

B.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a

C. 通常情况下,等位基因A与a、B与b分离一般发生在细胞②中

D. 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核DNA数目为4a,A错误;

B、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2n,核DNA数目为2a,B错误;

C、通常情况下,等位基因A与a、B与b分离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细胞②,C正确;

D、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其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两两相同,故与图中精细胞Ab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错误。

故选C。

【点睛】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12.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胰岛B细胞

B. 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 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

D. 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胰岛B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项正确;乙细胞每一极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根据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不会是精细胞,C项错误;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项正确。

 

1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有关指标对应的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关指标a和b分别表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 图甲中曲线对应时期,细胞内正进行DNA的复制

C. 图乙中曲线对应时期,不一定会出现着丝点分裂现象

D.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图示曲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有关指标a和b应分别表示核DNA数目和同源染色体对数,A错误;

B、图甲中曲线对应时期,细胞内正进行DNA的复制,B正确;

C、图乙中曲线对应时期,不一定会出现着丝点分裂现象,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分离,C正确;

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图示曲线,D正确。

故选A。

【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变化

(1)纺锤体的变化:形成时期为前期→解体时期为末期。

(2)核膜、核仁的变化:解体时期为前期→重建时期为末期。

(3)中心体变化规律(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

间期复制→前期移向两极并形成纺锤体→末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4)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14.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详解】A、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于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基本无影响,因为杂合子也可用来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A正确;
B、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15.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B.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50%死亡造成的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50%死亡造成的

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50%死亡造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分离定律,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1:1,如果产生的配子都可育、且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机会均等,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

【详解】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则Aa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分别为1/2A、1/2a和2/3A、1/3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2∶3∶1,A正确;若隐性个体aa 50%死亡,则Aa自交后代中AA∶Aa∶aa=1∶2∶1/2=2∶4∶1,B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50%死亡,则Aa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2/3A、1/3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4∶4∶1,C正确;若花粉50%死亡,则Aa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1/2A、1/2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仍为1∶2∶1,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受精卵致死对后代基因型比例的影响,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16.山羊胡子的出现由B基因决定,等位基因BbB+分别决定有胡子和无胡子,但是基因型为BbB+的雌性山羊表现为无胡子,雄性为有胡子。有胡子雌山羊与无胡子雄山羊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F1中的2个个体交配产生F2(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1中雌性表现为有胡子

B. F1中雄性50%表现为有胡子

C. F2纯合子中有胡子和无胡子两种表现型均有

D. 控制山羊有无胡子的基因的遗传为伴性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bBb在雌雄中均为有胡子,B+B+在雌雄中均为无胡子,BbB+的雌性山羊表现为无胡子,BbB+的雄性山羊表现为有胡子。

【详解】A、根据亲本均为纯合子及亲本的表现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雄性B+B+×雌性BbBbF1均为杂合子BbB+,雌性表现为无胡子,A错误;

B、F1为杂合子BbB+,雄性均表现为有胡子,B错误;

C、F1BbB+F2纯合子中BbBb有胡子,B+B+无胡子,C正确;

D、控制山羊有无胡子的基因的遗传为常染色体遗传,但表现型受性激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17.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高三(上)生物9月开学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高三(上)生物9月开学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莲山课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以获得Aa或Dd的杂合子,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不能获得该杂合子,A错误;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获得Aa和Dd的双杂合子,①和②杂交不能获得AaDd,B错误;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aaTT,可以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继续自交或进行单倍体育种即可,C正确;

D、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ttDd,将其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蓝色,一半棕色,D错误。

故选C。

 

18.某一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 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l: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 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 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 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性纯合子即AABBDD,隐性纯合子即aabbdd,F1的基因型为AaBbDd,若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若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若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Dd,测交后代中AaBbDd:AaBbdd:aabbDd:aabbdd=l:1:1:1,说明F1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ABD:ABd:abD:abd=l:1:1:1,说明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根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即可确定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进而确定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

 

19.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基因M、N和E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

 

A. MMNNEE B. MmNNee C. MmNnEE D. MmNnee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可推测该红色籽粒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中必有M和N。由于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没有紫色,所以该红色籽粒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中必为ee,又自交后代红色:白色=3:1,所以该红色籽粒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中必为MmNN。因此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MmNNee,故B正确。

 

20.某自花传粉植物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因而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若该植株自交,所得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抗病:宽叶感病:窄叶抗病:窄叶感病5:3:3:1,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该亲本植株的表现型为宽叶抗病植株

C. 上述F1宽叶抗病植株中双杂合的个体占3/5

D. 若纯种宽叶、窄叶植株杂交,F1出现窄叶个体,则肯定是基因突变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AaBb可以产生四种配子即AB:Ab:Ab:ab=1:1:1:1,雌雄配子的组合有4×4=16种,若所有的配子都可以参与受精作用,则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

【详解】A、根据该植株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可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自交后代同时出现宽叶和窄叶可知,亲本为宽叶杂合子Aa,根据后代中出现抗病和感病可知,亲本为抗病杂合子Bb,B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1宽叶抗病植株中AaBB:AABb:AaBb=1:1:3,其中双杂合的个体占3/5,C正确;

D、若纯种宽叶AA、窄叶aa植株杂交,F1基因型为Aa,若出现窄叶个体,则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环境影响,D错误。

故选D。

 

21.夏南瓜的颜色由A和B两个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A时为白色,在不含基因A的前提下,BB或Bb为黄色,bb为绿色。现有一株白色夏南瓜和一株绿色夏南瓜杂交,F1中仅有白色夏南瓜和黄色夏南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本白色夏南瓜植株为纯合子

B. F1中白色夏南瓜和黄色夏南瓜的比例为3:1

C. F1中黄色夏南瓜自交产生的后代全为黄色夏南瓜

D. F1中的两种夏南瓜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黄色夏南瓜占3/8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黄色的基因型为:aaB-,绿色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的基因型为A—。根据“一株白色夏南瓜A—和一株绿色夏南瓜aabb杂交,F1中仅有白色夏南瓜A—和黄色夏南瓜aaB-”,后代中无绿色南瓜即无bb出现可知,亲本中白色瓜的基因型为BB,又因为后代中有A-和aa,故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亲本白色夏南瓜植株为AaBB,A错误;

B、亲本为AaBB和aabb,F1中白色夏南瓜和黄色夏南瓜的比例为1:1,B错误;

C、F1中黄色夏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产生的后代黄色夏南瓜:绿色夏南瓜=3:1,C错误;

D、F1中的黄色夏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夏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黄色夏南瓜aaB-占1/2×3/4=3/8,D正确。

故选D。

 

22.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 正常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 玉米的雄配子中可能含有X或Y

D. 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发生联会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Y。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能控制性别,如红绿色盲基因,A错误;

B、正常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但可能生出患病儿子,B正确;

C、玉米为雌雄同株,无性染色体,C错误;

D、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联会,D错误。

故选B。

【点睛】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无联会现象。

 

23.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红眼和白眼)的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如图所示为果蝇眼色杂交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C. 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

D. 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少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的体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A正确;

B、由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亲本具有这一对相对性状,而 F1均为红眼,F2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3:1,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正确;

C、因控制果蝇红眼(显性)和白眼(隐性)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均为雌果蝇,白眼均为雄果蝇,C正确;

D、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为伴X隐性遗传,而伴X隐性的性状是雄性多于雌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

 

24.某A家族中有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B家族中有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该致病基因只在男性中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题干中A、B两家族的后代中都有男性和女性患者

B. 患甲病的男性与一个甲病基因携带者的女性婚配,生一个女儿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4

C. 患乙病的男性(杂合子)与一个完全正常不含致病基因)的女性婚配,生一个患乙病后代的概率为1/4

D. 若一正常的杂合女性和一个只患乙病的纯合男性婚配,则女儿患乙病的概率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X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

X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代代相传。

【详解】A、由题意可知,乙病致病基因只在男性中表达,故只有男患者,A错误;

B、设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a,患甲病的男性XaY与一个甲病基因携带者的女性XAXa婚配,生一个女儿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2,B错误;

C、设控制乙病的基因为B、b,患乙病的男性(杂合子)Bb与一个完全正常不含致病基因)的女性bb婚配,生一个患乙病后代BbXY的概率为1/2×1/2=1/4,C正确;

D、由于乙病的致病基因只在男性中表达,故女儿患乙病的概率为0,D错误。

故选C。

 

25.如图家系中的遗传病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会患病。若5号和6号的子代是患病纯合子的概率为3/16,据此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号个体和2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B. 3号个体和4号个体只能是纯合子

C. 7号个体的基因型最多有两种可能

D. 8号男性患者是杂合子的概率为4/7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患病个体的基因型有aaB_、A_bb和aabb。若5号和6号的子代是患病纯合子(aaBB/AAbb/aabb),其概率总共为3/16,说明三种患病纯合子的可能性各占1/16,由此可推测5号和6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Bb,进而推测3号和4号夫妇中一个不含A基因但含B基因,而另一个不含B基因但含A基因。根据1号和2号夫妇的表现型都是正常的(A_B_),它们有一个正常的5号孩子(A_B_),这个条件是不能确定该对夫妇的基因是否相同的,A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并不能确定3号和4号的基因型都是纯合子,因为系谱图这只显示了他们的一个孩子是正常的,不能保证以后所生的孩子都正常,所以B错误;

根据5号和6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Bb,则正常7号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可能,C错误;

根据5号和6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Bb,8号患者(3aaB_:3A_bb:1aabb)是杂合子(2aaBb:2Aabb)的概率为=(2+2)/(3+3+1)=4/7,D正确。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根据“5号和6号的子代是患病纯合子(aaBB/AAbb/aabb)的概率总共为3/16”,推出三种患病纯合子各占1/16,由此可推测5号和6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Bb。

 

26.某果蝇的翅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翅异常的雌果蝇与翅正常的雄果蝇杂后代中1/4为雄蝇翅异常、1/4为雌蝇翅异常、1/4为雄蝇翅正常、1/4为雌蝇翅正常,那么翅异常不可能由

A.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C. 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D. 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翅型表现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该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具体分析时可采用假设排除法。

【详解】假设翅异常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则亲本翅异常的雌蝇(AaXX)与翅正常的雄蝇(aaXY)杂交,后代中1/4为雄蝇翅异常(AaXY)、1/4为雌蝇翅异常(AaXX)、1/4雄蝇翅正常(aaXY)、1/4雌蝇翅正常(aaXX),A正确;假设翅异常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则亲本翅异常的雌蝇(aaXX)与翅正常的雄蝇(AaXY)杂交,后代中1/4为雄蝇翅异常(aaXY)、1/4为雌蝇翅异常(aaXX)、1/4雄蝇翅正常(AaXY)、1/4雌蝇翅正常(AaXX),B正确;假设翅异常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亲本翅异常的雌蝇(XAXa)与翅正常的雄蝇(XaY)杂交,后代中1/4为雄蝇翅异常(XAY)、1/4为雌蝇翅异常(XAXa)、1/4雄蝇翅正常(XaY)、1/4雌蝇翅正常(XaXa),C正确;假设翅异常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亲本翅异常的雌蝇(XaXa)与翅正常的雄蝇(XAY)杂交,后代中1/2为雄蝇翅异常(XaY)、1/2为雌蝇翅正常(XAXa),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采用假设法代入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结果。

 

27. 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 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

C. Ⅲ—2基因型为XA1X A2的概率是1/8

D. Ⅳ—1基因型为XA1X A1概率1/8

【答案】BD

【解析】

【详解】A、Ⅱ—2得到I—1的XA1概率是1,得到I—2的XA2概率是1/2,故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1/2=1/2,A错误;

B、Ⅲ—1得到Ⅱ—2的XA1概率是1/2,而Ⅱ—2得到I—1的XA1概率是1,故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1/2=1/2,B正确;

C、Ⅲ—2得到Ⅱ—3的XA1概率是1/2,Ⅲ—2得到I—1的XA1概率是1;Ⅲ—2得到Ⅱ—4的XA2概率是1,故Ⅲ—2基因型为XA1X A2的概率是1×1/2×1=1/2,C错误;

D、Ⅳ—1得到Ⅲ—1 的XA1的概率是1,而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Ⅳ—1得到Ⅲ—2的XA1的概率是1/2,Ⅲ—2得到Ⅱ—3的XA1的概率是1/2,故Ⅳ—1基因型为XA1X A1概率是1×1/2×1/2×1/2=1/8,D正确。

故选BD。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病分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8.已知含一条X染色体的果蝇(XY,XO)为雄性,含两条X染色体的果蝇(XX,XXY)为雌性,含三条X染色体或无X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将白眼雌果蝇(XbXb)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中偶尔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母本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子代白眼雌果蝇的体细胞中最多含4条X染色体

B. 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

C. 与异常卵细胞同时产生的3个极体中染色体数目都不正常

D. 子代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依题意可知:子代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母本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因此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条,A项正确;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也可能发生在次级卵母细胞中,B项正确;若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则与异常卵细胞同时产生的3个极体中染色体数目都不正常,若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发生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则与异常卵细胞同时产生的1个极体中染色体数目不正常,另外2两个极体中染色体数目正常,C项错误;子代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O,其精原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正确,D项正确。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找准切入点:XO为雄性、XXY为雌性和母本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据此准确定位白眼雌果蝇(XbXb)与红眼雄果蝇(XBY)的杂交后代中偶尔发现的一只白眼雌果蝇(XbXbY)和一只红眼雄果蝇(XBO)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围绕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分析个选项。

 

29.仓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P和p、Q和q、R和r)控制,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否则表现为黑色。叙述错误的是(    )

A. 3对基因中没有任意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该种仓鼠纯合灰色、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1种、7种

C. 基因型为PpQqRr 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占27/64

D. 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此题的关键思路是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该题涉及到三对基因,则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子代某一表现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表现型概率的乘积。

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Aa×Aa→3A__∶1aa    2种表现型

Bb×bb→1Bb∶1bb2种表现型

Cc×Cc→3C__∶1cc2种表现型

子代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

子代中A__B__C__所占的概率为3/4×1/2×3/4=9/32。

【详解】A.3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任意两对都不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纯合灰色个体基因型为PPQQRR,纯合黑色个体基因型有: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共7种,B正确;

C.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3/4×3/4×3/4=27/64,黑色个体占1-27/64=37/64,C错误;

D.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灰色个体基因型1种,黑色个体基因型7种,其中只有ppqqrr是黑色纯合子,D正确;

故选:C。

 

30.若控制草原野兔某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致死。现将捕捉到的一对雌雄草原野兔杂交,F1雌雄野兔数量比为2∶1,则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B.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1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

D.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雌兔中的显性个体∶隐性个体=3∶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1种表现型,A错误;

B.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2种表现型,B错误;

C.如果纯合致死基因是B,则成活野兔的基因型有:XbXb、XBXb和XbY,雌性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雄性只有隐性类型.让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3/4×1/2=3/8)XbXb、(1/4×1/2=1/8)XBXb和(3/4×1/2=3/8)XbY,则F2代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C正确;

D.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雌兔中都是显性个体,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二、综合题

31.如图为在水分充足的白天,测得的某植物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和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日变化趋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直接导致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_____;已知某药物可以明显减小气孔导度,有利于植物度过干旱环境。但使用该药物时会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原因是______。据图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降低的环境因素不是CO2,理由是______。

2)从绿叶中提取叶绿体色素常用的试剂是______。

【答案】    (1). 气孔导度    (2). 暗反应    (3). 气孔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4). 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CO2供应充足    (5). 无水乙醇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本题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时间,因变量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详解】(1)由图可知,随着气孔导度增大,蒸腾速率上升,气孔导度下降,蒸腾速率下降,故直接导致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气孔导度;已知某药物可以明显减小气孔导度,气孔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暗反应速率下降。由图可知,12点时,气孔导度最大,故此时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的环境因素不是CO2

2)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点睛】提取色素的试剂是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的试剂是层析液。

 

32.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

(4)基因突变最可能在甲图中的_______细胞中发生。

(5)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答案】    (1). ABD    (2). 8    (3). 2    (4). ②    (5). ③⑥    (6). A    (7). ②    (8). aB

【解析】

【详解】⑴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就含有等位基因,所以ABD符合。

⑵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8、2条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以着丝点的数目为准;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属于乙图中的②阶段。

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都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处于乙图中的③⑥阶段。

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最可能在甲图中的A细胞中发生。

⑸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两端一样大,图丙表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②第一极体的分裂;由于细胞V的基因组成是Ab,所以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aB。

 

33.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红花(C)对白花(c)为显性。现有几个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黄色圆粒红花×黄色圆粒白花→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红花:黄色皱粒红花:绿色圆粒红花:绿色皱粒红花9:3:3:1。

实验2:黄色圆粒红花×黄色皱粒红花→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红花:绿色圆粒红花:黄色圆粒白花:绿色圆粒白花9:3:3:1。

实验3:黄色圆粒红花×绿色圆粒红花→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红花:黄色圆粒白花:黄色皱粒红花:黄色皱粒白花=9:3:3:1。

实验4:黄色皱粒白花×绿色圆粒红花→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红花:黄色圆粒白花=1: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子叶颜色与粒形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

2)实验1的子代黄色圆粒红花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3)若实验2的子代中某个体自交后代有27种基因型,则该个体的基因型______。

4)若实验3的子代中某黄色圆粒白花个体自交,后代最多能产生_______种表现型。

5)实验4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6)实验4的子一代黄色圆粒红花继续自交得到子二代(F2),再将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将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系中,表现出9:3:3:1的分离比的株系有______种。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    (2). 验1的子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3). 0    (4). YyRrCc    (5). 4    (6). YYrrcc、yyRRCc    (7). 6

【解析】

【分析】

实验1后代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红花:白花=1:0,可以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CC×YyRrcc;

实验2后代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1:0,红花:白花=3:1,可以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Cc×YyrrCc;

实验3后代中:全是黄色,圆粒:皱粒=3:1,红花:白花=3:1,可以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Cc×yyRrCc;

实验4的后代中:全是黄色,全是圆粒,红花:白花=1:1,可以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cc×yyRRCc。

【详解】(1)只考虑子叶颜色与粒形,由实验1的子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可知,子叶颜色与粒形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实验1可知,亲本黄色圆粒红花的基因型是YyRrCC,黄色圆粒白花的基因型是YyRrcc,可知实验1的子代个体的基因型中一定含Cc,因此实验1的子代黄色圆粒红花中纯合子的概率为0。

3)YyRrCc自交后代有3´3´3=27(种)基因型,因此若实验2的子代中某个体自交后代有27种基因型,说明该个体的基因型是YyRrCc。

4)实验3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Cc×yyRrCc,子代中黄色圆粒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YyRRcc或YyRrcc,其中YyRrcc自交后代表现型最多,有2´2=4(种)表现型。

5)根据亲代的表现型,以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实验4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cc、yyRRCc。

6)实验4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cc×yyRRCc,子一代黄色圆粒红花的基因型为YyRrCc,其继续自交得到F2,再将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将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株系。理论上,在F3的各株系中,若表现出9:3:3:1的分离比,说明植株F2有两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而子一代基因型为YyRrCc的黄色圆粒红花植株自交,得到的F2植株满足两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是YyRrCC、YyRrcc、YyRRCc、YyrrCc、YYRrCc、yyRrC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根据每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再分析后代的基因型及进行相关的计算。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高三(上)生物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高三(上)生物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