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居产品销售日常工作流程和导购方案

试述体育教学与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试述体育教学与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摘要:体育教学范畴内的“核心力量”既是一个生理学概念,也是一个肌肉力学概念,特指人体中间部分力量生成系统(即脊椎、骨盆及相关肌群)。核心力量训练主要针对腰部、髋部、骨盆构成的人体结构展开,该结构内包含的29块肌

最新家居产品销售日常工作流程和导购方案日常工作流程1、早上按时上班,群里签到!2、早上8点~9点半打扫各自区域卫生,要求干净整齐无灰尘,卖场产品摆放整齐,调整最佳摆放效果展示!如(沙发靠包,茶几电视柜摆位置,软床,床品床垫,饰品摆放,餐椅,

简介:招聘数据的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招聘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具体需求,以优化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文章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个综合性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样本进行分词、关键词提取和LDA主题分析等,从招聘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四个方面分析现今新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依据分析结果,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主体、培养机制以及人才认证标准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关键词]招聘数据;新媒体人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各地高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设立学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来提升当地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VR、AR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新媒体行业从“用”“玩”“互动”等简单功能向“媒介融合”“内容为王”“文化体验”等全领域发展,使得市场对优质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笔者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发现,新媒体企业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特定专业背景且掌握前沿新媒体技术[1],还考察应聘者的政治意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2],其中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复合创意能力是新媒体企业希望应聘者具有的核心能力[3]。但目前,高校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4]、缺乏合理且具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5]等问题。为此,不少学者从课程设计、师资力量以及培养体系等多个方面构建合理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6-7]。 一、研究设计(一)研究思路文章的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对网络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汇总形成一个招聘文本。其次,依据数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筛选,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挖掘和分析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基本需求。(二)数据采集综合招聘模式在网络招聘市场中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体地位,在招聘信息的企业中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是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8]。前程无忧是一个综合性招聘平台。智联招聘网站因页面结构标准化程度高,且相较于其他招聘网站,其招聘数据的可获性更高[9]。因此,文章选取这两个招聘网站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相关工具收集这两个招聘网站2022年1月—3月与“新媒体”相关的岗位信息,共采集到9351条数据,具体数据标签包括岗位、工作地点、公司名称、招聘人数、时间、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公司经营范围等。经过清洗、去空和去重的数据预处理,笔者剔除与“新媒体”无关的招聘数据,并重新整合描述两个网站的招聘数据标签,将其整理为招聘岗位、公司名称、工作地点、招聘人数、时间、业务范围和任职要求等。(三)数据处理 为更好地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笔者按照“岗位、专业要求以及公司背景与新媒体相关”的原则筛选数据,得到7753条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等维度展开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二、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一)招聘地区与行业分析通过对招聘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国内新媒体人才招聘企业数量较多的三个地区是上海(1807)、广州(1276)和深圳(989),其次是武汉(529)、长沙(393)、杭州(387)、成都(383)、北京(329)等(具体数据为相关招聘企业数量)。同时,招聘企业所在行业大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和计算机领域,较少分布在人力资源、服装/纺织以及卫生护理等传统线下行业。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主要是因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两者又促成现有的电商直播和线上教育商业模式,具体如图1。图1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分析(二)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析 民营公司以77.54%的比例占据了招聘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合资公司、上市公司、外资(非欧美),占比最低的是创业公司(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因其主要招聘信息的渠道为自身官网,因而通过招聘网站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招聘需求)。小于50人和50—150人这两种规模的小型企业是招聘新媒体人才的主力军,两者占比总和达到了57.28%,其次是150—5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具体如图2。图2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布(三)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分析招聘企业的基本职位要求包括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水平和所学专业。据原始招聘数据,招聘企业十分关注应聘者是否拥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相关经验,如招聘文本中的“熟悉当下热门新媒体平台视频风格特征”“有过新媒体线上推广和运营经验”等。因此,招聘企业在职位工作经验要求中明确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优先,其中要求有1年经验的岗位占比为37.74%,2年经验为29.57%,3—4年经验为22.20%。学历要求为大专和本科的岗位占比分别为65.85%、31.51%,这与招聘数据分析样本中的企业要求“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高度关注”“思维活跃、有创意”相一致。这表明,相较于学历,企业更看重个人的创新思维。专业要求为汉语言文学和市场营销分别以30.45%和31.73%的比例占据主体地位,具体如图3。(四)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样本中的岗位职责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笔者发现需求量较大的岗位有新媒体运营主管、新媒体营销、市场推广主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多是策划、推广、直播、文案、剪辑等。这表明新媒体行业人员主要从事新媒体平台运营、产品策划、短视频制作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笔者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向量化工具将任职资格文本分词集合向量化,调用scikit-learn库中的LDA函数获得任职技能主题。笔者设定主题数量为3个,经过最大50轮次的迭代过程,获得初步的主题识别结果,具体如表1。结果表明,招聘企业更关注个人的实操能力、流行意识、运营经验、文笔以及创意思维等。三、新媒体人才培养策略(一)高校、企业和政府多方联动,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数量据招聘企业的招聘信息,企业需要新媒体人才掌握网络数据调查、数据挖掘技术、全媒体咨询采集及设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网络营销计划设计等技能。但目前这些技能要求都较少清晰地出现在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可见急剧增长的市场规模和高校有限的人才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新媒体人才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而仅依靠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现今新媒体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此,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量,除了高校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和政府也需要做出调整。首先,高校不仅要培养统招的学生,还要为企业人才开展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各种技能交流和学术交流会议,研究行业动态,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政府应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创办培训机构,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后,行业协会应准确掌握企业和从业者的需求,规范行业标准,为需求者提供教育和培训资源。(二)落实“新媒体学院”特殊办学机制,快速响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据招聘信息,新媒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采编、内容生产与编辑、文字报道与撰写、网站社交网页与互动社区的维护等,变成“新媒体运营”“策划”“营销”“剪辑”“拍摄”等。可见,新媒体行业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衍生出如“新媒体网络舆情分析”“虚拟演播”“全景视频”“AI媒体”“传感器新闻”等新生产内容,这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而受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延续性影响,经过四年既定培养学习后,这些新媒体人才可能已不是市场亟须的人才类型。因此,为培养能满足新媒体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高校可借助各地的“特色新媒体学院”优势,采取“特色办学、开放办学、融合办学”方针,实现“1+X”培养模式,聘请行业精英进课堂,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或者进行新媒体创业。其次,政府可鼓励培训机构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同钻研行业的实时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变化,以与传统课堂互补的形式对新媒体人才进行职业教育。最后,以行业协会的公益方式对个体从业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合理解决新媒体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快”的问题。这既可以达到整合全行业力量通过新媒体实践项目来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目标,也可以解决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业界标准不匹配的问题。(三)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招聘企业的岗位职责信息,笔者发现因5G等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计算机视觉”“新媒体+营销”“新媒体+健康”等各种新式融合模式逐渐涌现。但目前仅有少数传统教授学者会深入研究新媒体融合应用,另外,处于新媒体行业第一线的行业专家又缺乏理论知识和科研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行业协会应制订相应新媒体领军人才的评价标准,鼓励行业内的专业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在新媒体管理、运营、推广、制作等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应享受到与政府制订的“高层次人才”标准同等的优惠和待遇。最后,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既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又让高层次人才的影响渗入行业、高校和个体新媒体运营群体中。
简介:招聘数据的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招聘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具体需求,以优化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文章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个综合性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样本进行分词、关键词提取和LDA主题分析等,从招聘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四个方面分析现今新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依据分析结果,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主体、培养机制以及人才认证标准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关键词]招聘数据;新媒体人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各地高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设立学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来提升当地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VR、AR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新媒体行业从“用”“玩”“互动”等简单功能向“媒介融合”“内容为王”“文化体验”等全领域发展,使得市场对优质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笔者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发现,新媒体企业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特定专业背景且掌握前沿新媒体技术[1],还考察应聘者的政治意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2],其中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复合创意能力是新媒体企业希望应聘者具有的核心能力[3]。但目前,高校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4]、缺乏合理且具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5]等问题。为此,不少学者从课程设计、师资力量以及培养体系等多个方面构建合理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6-7]。 一、研究设计(一)研究思路文章的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对网络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汇总形成一个招聘文本。其次,依据数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筛选,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挖掘和分析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基本需求。(二)数据采集综合招聘模式在网络招聘市场中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体地位,在招聘信息的企业中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是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8]。前程无忧是一个综合性招聘平台。智联招聘网站因页面结构标准化程度高,且相较于其他招聘网站,其招聘数据的可获性更高[9]。因此,文章选取这两个招聘网站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相关工具收集这两个招聘网站2022年1月—3月与“新媒体”相关的岗位信息,共采集到9351条数据,具体数据标签包括岗位、工作地点、公司名称、招聘人数、时间、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公司经营范围等。经过清洗、去空和去重的数据预处理,笔者剔除与“新媒体”无关的招聘数据,并重新整合描述两个网站的招聘数据标签,将其整理为招聘岗位、公司名称、工作地点、招聘人数、时间、业务范围和任职要求等。(三)数据处理 为更好地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笔者按照“岗位、专业要求以及公司背景与新媒体相关”的原则筛选数据,得到7753条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等维度展开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二、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一)招聘地区与行业分析通过对招聘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国内新媒体人才招聘企业数量较多的三个地区是上海(1807)、广州(1276)和深圳(989),其次是武汉(529)、长沙(393)、杭州(387)、成都(383)、北京(329)等(具体数据为相关招聘企业数量)。同时,招聘企业所在行业大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和计算机领域,较少分布在人力资源、服装/纺织以及卫生护理等传统线下行业。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主要是因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两者又促成现有的电商直播和线上教育商业模式,具体如图1。图1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分析(二)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析 民营公司以77.54%的比例占据了招聘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合资公司、上市公司、外资(非欧美),占比最低的是创业公司(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因其主要招聘信息的渠道为自身官网,因而通过招聘网站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招聘需求)。小于50人和50—150人这两种规模的小型企业是招聘新媒体人才的主力军,两者占比总和达到了57.28%,其次是150—5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具体如图2。图2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布(三)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分析招聘企业的基本职位要求包括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水平和所学专业。据原始招聘数据,招聘企业十分关注应聘者是否拥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相关经验,如招聘文本中的“熟悉当下热门新媒体平台视频风格特征”“有过新媒体线上推广和运营经验”等。因此,招聘企业在职位工作经验要求中明确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优先,其中要求有1年经验的岗位占比为37.74%,2年经验为29.57%,3—4年经验为22.20%。学历要求为大专和本科的岗位占比分别为65.85%、31.51%,这与招聘数据分析样本中的企业要求“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高度关注”“思维活跃、有创意”相一致。这表明,相较于学历,企业更看重个人的创新思维。专业要求为汉语言文学和市场营销分别以30.45%和31.73%的比例占据主体地位,具体如图3。(四)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样本中的岗位职责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笔者发现需求量较大的岗位有新媒体运营主管、新媒体营销、市场推广主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多是策划、推广、直播、文案、剪辑等。这表明新媒体行业人员主要从事新媒体平台运营、产品策划、短视频制作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笔者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向量化工具将任职资格文本分词集合向量化,调用scikit-learn库中的LDA函数获得任职技能主题。笔者设定主题数量为3个,经过最大50轮次的迭代过程,获得初步的主题识别结果,具体如表1。结果表明,招聘企业更关注个人的实操能力、流行意识、运营经验、文笔以及创意思维等。三、新媒体人才培养策略(一)高校、企业和政府多方联动,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数量据招聘企业的招聘信息,企业需要新媒体人才掌握网络数据调查、数据挖掘技术、全媒体咨询采集及设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网络营销计划设计等技能。但目前这些技能要求都较少清晰地出现在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可见急剧增长的市场规模和高校有限的人才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新媒体人才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而仅依靠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现今新媒体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此,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量,除了高校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和政府也需要做出调整。首先,高校不仅要培养统招的学生,还要为企业人才开展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各种技能交流和学术交流会议,研究行业动态,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政府应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创办培训机构,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后,行业协会应准确掌握企业和从业者的需求,规范行业标准,为需求者提供教育和培训资源。(二)落实“新媒体学院”特殊办学机制,快速响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据招聘信息,新媒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采编、内容生产与编辑、文字报道与撰写、网站社交网页与互动社区的维护等,变成“新媒体运营”“策划”“营销”“剪辑”“拍摄”等。可见,新媒体行业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衍生出如“新媒体网络舆情分析”“虚拟演播”“全景视频”“AI媒体”“传感器新闻”等新生产内容,这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而受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延续性影响,经过四年既定培养学习后,这些新媒体人才可能已不是市场亟须的人才类型。因此,为培养能满足新媒体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高校可借助各地的“特色新媒体学院”优势,采取“特色办学、开放办学、融合办学”方针,实现“1+X”培养模式,聘请行业精英进课堂,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或者进行新媒体创业。其次,政府可鼓励培训机构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同钻研行业的实时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变化,以与传统课堂互补的形式对新媒体人才进行职业教育。最后,以行业协会的公益方式对个体从业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合理解决新媒体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快”的问题。这既可以达到整合全行业力量通过新媒体实践项目来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目标,也可以解决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业界标准不匹配的问题。(三)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招聘企业的岗位职责信息,笔者发现因5G等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计算机视觉”“新媒体+营销”“新媒体+健康”等各种新式融合模式逐渐涌现。但目前仅有少数传统教授学者会深入研究新媒体融合应用,另外,处于新媒体行业第一线的行业专家又缺乏理论知识和科研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行业协会应制订相应新媒体领军人才的评价标准,鼓励行业内的专业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在新媒体管理、运营、推广、制作等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应享受到与政府制订的“高层次人才”标准同等的优惠和待遇。最后,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既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又让高层次人才的影响渗入行业、高校和个体新媒体运营群体中。
简介:招聘数据的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招聘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具体需求,以优化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文章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个综合性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样本进行分词、关键词提取和LDA主题分析等,从招聘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四个方面分析现今新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依据分析结果,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主体、培养机制以及人才认证标准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关键词]招聘数据;新媒体人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各地高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设立学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来提升当地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VR、AR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新媒体行业从“用”“玩”“互动”等简单功能向“媒介融合”“内容为王”“文化体验”等全领域发展,使得市场对优质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笔者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发现,新媒体企业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特定专业背景且掌握前沿新媒体技术[1],还考察应聘者的政治意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2],其中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复合创意能力是新媒体企业希望应聘者具有的核心能力[3]。但目前,高校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4]、缺乏合理且具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5]等问题。为此,不少学者从课程设计、师资力量以及培养体系等多个方面构建合理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6-7]。 一、研究设计(一)研究思路文章的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对网络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汇总形成一个招聘文本。其次,依据数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筛选,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挖掘和分析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基本需求。(二)数据采集综合招聘模式在网络招聘市场中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体地位,在招聘信息的企业中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是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8]。前程无忧是一个综合性招聘平台。智联招聘网站因页面结构标准化程度高,且相较于其他招聘网站,其招聘数据的可获性更高[9]。因此,文章选取这两个招聘网站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相关工具收集这两个招聘网站2022年1月—3月与“新媒体”相关的岗位信息,共采集到9351条数据,具体数据标签包括岗位、工作地点、公司名称、招聘人数、时间、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公司经营范围等。经过清洗、去空和去重的数据预处理,笔者剔除与“新媒体”无关的招聘数据,并重新整合描述两个网站的招聘数据标签,将其整理为招聘岗位、公司名称、工作地点、招聘人数、时间、业务范围和任职要求等。(三)数据处理 为更好地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笔者按照“岗位、专业要求以及公司背景与新媒体相关”的原则筛选数据,得到7753条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等维度展开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二、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一)招聘地区与行业分析通过对招聘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国内新媒体人才招聘企业数量较多的三个地区是上海(1807)、广州(1276)和深圳(989),其次是武汉(529)、长沙(393)、杭州(387)、成都(383)、北京(329)等(具体数据为相关招聘企业数量)。同时,招聘企业所在行业大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和计算机领域,较少分布在人力资源、服装/纺织以及卫生护理等传统线下行业。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主要是因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两者又促成现有的电商直播和线上教育商业模式,具体如图1。图1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分析(二)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析 民营公司以77.54%的比例占据了招聘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合资公司、上市公司、外资(非欧美),占比最低的是创业公司(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因其主要招聘信息的渠道为自身官网,因而通过招聘网站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招聘需求)。小于50人和50—150人这两种规模的小型企业是招聘新媒体人才的主力军,两者占比总和达到了57.28%,其次是150—5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具体如图2。图2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布(三)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分析招聘企业的基本职位要求包括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水平和所学专业。据原始招聘数据,招聘企业十分关注应聘者是否拥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相关经验,如招聘文本中的“熟悉当下热门新媒体平台视频风格特征”“有过新媒体线上推广和运营经验”等。因此,招聘企业在职位工作经验要求中明确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优先,其中要求有1年经验的岗位占比为37.74%,2年经验为29.57%,3—4年经验为22.20%。学历要求为大专和本科的岗位占比分别为65.85%、31.51%,这与招聘数据分析样本中的企业要求“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高度关注”“思维活跃、有创意”相一致。这表明,相较于学历,企业更看重个人的创新思维。专业要求为汉语言文学和市场营销分别以30.45%和31.73%的比例占据主体地位,具体如图3。(四)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样本中的岗位职责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笔者发现需求量较大的岗位有新媒体运营主管、新媒体营销、市场推广主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多是策划、推广、直播、文案、剪辑等。这表明新媒体行业人员主要从事新媒体平台运营、产品策划、短视频制作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笔者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向量化工具将任职资格文本分词集合向量化,调用scikit-learn库中的LDA函数获得任职技能主题。笔者设定主题数量为3个,经过最大50轮次的迭代过程,获得初步的主题识别结果,具体如表1。结果表明,招聘企业更关注个人的实操能力、流行意识、运营经验、文笔以及创意思维等。三、新媒体人才培养策略(一)高校、企业和政府多方联动,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数量据招聘企业的招聘信息,企业需要新媒体人才掌握网络数据调查、数据挖掘技术、全媒体咨询采集及设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网络营销计划设计等技能。但目前这些技能要求都较少清晰地出现在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可见急剧增长的市场规模和高校有限的人才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新媒体人才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而仅依靠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现今新媒体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此,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量,除了高校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和政府也需要做出调整。首先,高校不仅要培养统招的学生,还要为企业人才开展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各种技能交流和学术交流会议,研究行业动态,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政府应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创办培训机构,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后,行业协会应准确掌握企业和从业者的需求,规范行业标准,为需求者提供教育和培训资源。(二)落实“新媒体学院”特殊办学机制,快速响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据招聘信息,新媒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采编、内容生产与编辑、文字报道与撰写、网站社交网页与互动社区的维护等,变成“新媒体运营”“策划”“营销”“剪辑”“拍摄”等。可见,新媒体行业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衍生出如“新媒体网络舆情分析”“虚拟演播”“全景视频”“AI媒体”“传感器新闻”等新生产内容,这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而受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延续性影响,经过四年既定培养学习后,这些新媒体人才可能已不是市场亟须的人才类型。因此,为培养能满足新媒体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高校可借助各地的“特色新媒体学院”优势,采取“特色办学、开放办学、融合办学”方针,实现“1+X”培养模式,聘请行业精英进课堂,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或者进行新媒体创业。其次,政府可鼓励培训机构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同钻研行业的实时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变化,以与传统课堂互补的形式对新媒体人才进行职业教育。最后,以行业协会的公益方式对个体从业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合理解决新媒体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快”的问题。这既可以达到整合全行业力量通过新媒体实践项目来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目标,也可以解决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业界标准不匹配的问题。(三)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招聘企业的岗位职责信息,笔者发现因5G等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计算机视觉”“新媒体+营销”“新媒体+健康”等各种新式融合模式逐渐涌现。但目前仅有少数传统教授学者会深入研究新媒体融合应用,另外,处于新媒体行业第一线的行业专家又缺乏理论知识和科研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行业协会应制订相应新媒体领军人才的评价标准,鼓励行业内的专业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在新媒体管理、运营、推广、制作等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应享受到与政府制订的“高层次人才”标准同等的优惠和待遇。最后,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既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又让高层次人才的影响渗入行业、高校和个体新媒体运营群体中。
简介:招聘数据的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招聘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具体需求,以优化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文章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个综合性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样本进行分词、关键词提取和LDA主题分析等,从招聘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四个方面分析现今新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依据分析结果,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主体、培养机制以及人才认证标准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关键词]招聘数据;新媒体人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各地高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设立学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来提升当地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VR、AR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新媒体行业从“用”“玩”“互动”等简单功能向“媒介融合”“内容为王”“文化体验”等全领域发展,使得市场对优质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笔者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发现,新媒体企业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特定专业背景且掌握前沿新媒体技术[1],还考察应聘者的政治意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2],其中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复合创意能力是新媒体企业希望应聘者具有的核心能力[3]。但目前,高校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4]、缺乏合理且具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5]等问题。为此,不少学者从课程设计、师资力量以及培养体系等多个方面构建合理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6-7]。 一、研究设计(一)研究思路文章的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对网络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汇总形成一个招聘文本。其次,依据数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筛选,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挖掘和分析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基本需求。(二)数据采集综合招聘模式在网络招聘市场中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体地位,在招聘信息的企业中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是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8]。前程无忧是一个综合性招聘平台。智联招聘网站因页面结构标准化程度高,且相较于其他招聘网站,其招聘数据的可获性更高[9]。因此,文章选取这两个招聘网站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相关工具收集这两个招聘网站2022年1月—3月与“新媒体”相关的岗位信息,共采集到9351条数据,具体数据标签包括岗位、工作地点、公司名称、招聘人数、时间、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公司经营范围等。经过清洗、去空和去重的数据预处理,笔者剔除与“新媒体”无关的招聘数据,并重新整合描述两个网站的招聘数据标签,将其整理为招聘岗位、公司名称、工作地点、招聘人数、时间、业务范围和任职要求等。(三)数据处理 为更好地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笔者按照“岗位、专业要求以及公司背景与新媒体相关”的原则筛选数据,得到7753条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等维度展开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二、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一)招聘地区与行业分析通过对招聘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国内新媒体人才招聘企业数量较多的三个地区是上海(1807)、广州(1276)和深圳(989),其次是武汉(529)、长沙(393)、杭州(387)、成都(383)、北京(329)等(具体数据为相关招聘企业数量)。同时,招聘企业所在行业大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和计算机领域,较少分布在人力资源、服装/纺织以及卫生护理等传统线下行业。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主要是因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两者又促成现有的电商直播和线上教育商业模式,具体如图1。图1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分析(二)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析 民营公司以77.54%的比例占据了招聘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合资公司、上市公司、外资(非欧美),占比最低的是创业公司(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因其主要招聘信息的渠道为自身官网,因而通过招聘网站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招聘需求)。小于50人和50—150人这两种规模的小型企业是招聘新媒体人才的主力军,两者占比总和达到了57.28%,其次是150—5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具体如图2。图2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布(三)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分析招聘企业的基本职位要求包括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水平和所学专业。据原始招聘数据,招聘企业十分关注应聘者是否拥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相关经验,如招聘文本中的“熟悉当下热门新媒体平台视频风格特征”“有过新媒体线上推广和运营经验”等。因此,招聘企业在职位工作经验要求中明确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优先,其中要求有1年经验的岗位占比为37.74%,2年经验为29.57%,3—4年经验为22.20%。学历要求为大专和本科的岗位占比分别为65.85%、31.51%,这与招聘数据分析样本中的企业要求“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高度关注”“思维活跃、有创意”相一致。这表明,相较于学历,企业更看重个人的创新思维。专业要求为汉语言文学和市场营销分别以30.45%和31.73%的比例占据主体地位,具体如图3。(四)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样本中的岗位职责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笔者发现需求量较大的岗位有新媒体运营主管、新媒体营销、市场推广主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多是策划、推广、直播、文案、剪辑等。这表明新媒体行业人员主要从事新媒体平台运营、产品策划、短视频制作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笔者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向量化工具将任职资格文本分词集合向量化,调用scikit-learn库中的LDA函数获得任职技能主题。笔者设定主题数量为3个,经过最大50轮次的迭代过程,获得初步的主题识别结果,具体如表1。结果表明,招聘企业更关注个人的实操能力、流行意识、运营经验、文笔以及创意思维等。三、新媒体人才培养策略(一)高校、企业和政府多方联动,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数量据招聘企业的招聘信息,企业需要新媒体人才掌握网络数据调查、数据挖掘技术、全媒体咨询采集及设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网络营销计划设计等技能。但目前这些技能要求都较少清晰地出现在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可见急剧增长的市场规模和高校有限的人才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新媒体人才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而仅依靠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现今新媒体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此,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量,除了高校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和政府也需要做出调整。首先,高校不仅要培养统招的学生,还要为企业人才开展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各种技能交流和学术交流会议,研究行业动态,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政府应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创办培训机构,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后,行业协会应准确掌握企业和从业者的需求,规范行业标准,为需求者提供教育和培训资源。(二)落实“新媒体学院”特殊办学机制,快速响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据招聘信息,新媒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采编、内容生产与编辑、文字报道与撰写、网站社交网页与互动社区的维护等,变成“新媒体运营”“策划”“营销”“剪辑”“拍摄”等。可见,新媒体行业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衍生出如“新媒体网络舆情分析”“虚拟演播”“全景视频”“AI媒体”“传感器新闻”等新生产内容,这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而受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延续性影响,经过四年既定培养学习后,这些新媒体人才可能已不是市场亟须的人才类型。因此,为培养能满足新媒体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高校可借助各地的“特色新媒体学院”优势,采取“特色办学、开放办学、融合办学”方针,实现“1+X”培养模式,聘请行业精英进课堂,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或者进行新媒体创业。其次,政府可鼓励培训机构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同钻研行业的实时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变化,以与传统课堂互补的形式对新媒体人才进行职业教育。最后,以行业协会的公益方式对个体从业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合理解决新媒体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快”的问题。这既可以达到整合全行业力量通过新媒体实践项目来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目标,也可以解决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业界标准不匹配的问题。(三)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招聘企业的岗位职责信息,笔者发现因5G等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计算机视觉”“新媒体+营销”“新媒体+健康”等各种新式融合模式逐渐涌现。但目前仅有少数传统教授学者会深入研究新媒体融合应用,另外,处于新媒体行业第一线的行业专家又缺乏理论知识和科研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行业协会应制订相应新媒体领军人才的评价标准,鼓励行业内的专业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在新媒体管理、运营、推广、制作等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应享受到与政府制订的“高层次人才”标准同等的优惠和待遇。最后,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既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又让高层次人才的影响渗入行业、高校和个体新媒体运营群体中。
简介:招聘数据的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招聘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具体需求,以优化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文章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个综合性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样本进行分词、关键词提取和LDA主题分析等,从招聘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四个方面分析现今新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依据分析结果,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主体、培养机制以及人才认证标准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关键词]招聘数据;新媒体人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各地高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设立学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来提升当地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VR、AR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新媒体行业从“用”“玩”“互动”等简单功能向“媒介融合”“内容为王”“文化体验”等全领域发展,使得市场对优质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笔者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发现,新媒体企业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特定专业背景且掌握前沿新媒体技术[1],还考察应聘者的政治意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2],其中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复合创意能力是新媒体企业希望应聘者具有的核心能力[3]。但目前,高校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4]、缺乏合理且具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5]等问题。为此,不少学者从课程设计、师资力量以及培养体系等多个方面构建合理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6-7]。 一、研究设计(一)研究思路文章的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对网络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汇总形成一个招聘文本。其次,依据数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筛选,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挖掘和分析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基本需求。(二)数据采集综合招聘模式在网络招聘市场中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体地位,在招聘信息的企业中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是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8]。前程无忧是一个综合性招聘平台。智联招聘网站因页面结构标准化程度高,且相较于其他招聘网站,其招聘数据的可获性更高[9]。因此,文章选取这两个招聘网站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相关工具收集这两个招聘网站2022年1月—3月与“新媒体”相关的岗位信息,共采集到9351条数据,具体数据标签包括岗位、工作地点、公司名称、招聘人数、时间、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公司经营范围等。经过清洗、去空和去重的数据预处理,笔者剔除与“新媒体”无关的招聘数据,并重新整合描述两个网站的招聘数据标签,将其整理为招聘岗位、公司名称、工作地点、招聘人数、时间、业务范围和任职要求等。(三)数据处理 为更好地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笔者按照“岗位、专业要求以及公司背景与新媒体相关”的原则筛选数据,得到7753条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等维度展开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二、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一)招聘地区与行业分析通过对招聘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国内新媒体人才招聘企业数量较多的三个地区是上海(1807)、广州(1276)和深圳(989),其次是武汉(529)、长沙(393)、杭州(387)、成都(383)、北京(329)等(具体数据为相关招聘企业数量)。同时,招聘企业所在行业大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和计算机领域,较少分布在人力资源、服装/纺织以及卫生护理等传统线下行业。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主要是因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两者又促成现有的电商直播和线上教育商业模式,具体如图1。图1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分析(二)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析 民营公司以77.54%的比例占据了招聘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合资公司、上市公司、外资(非欧美),占比最低的是创业公司(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因其主要招聘信息的渠道为自身官网,因而通过招聘网站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招聘需求)。小于50人和50—150人这两种规模的小型企业是招聘新媒体人才的主力军,两者占比总和达到了57.28%,其次是150—5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具体如图2。图2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布(三)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分析招聘企业的基本职位要求包括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水平和所学专业。据原始招聘数据,招聘企业十分关注应聘者是否拥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相关经验,如招聘文本中的“熟悉当下热门新媒体平台视频风格特征”“有过新媒体线上推广和运营经验”等。因此,招聘企业在职位工作经验要求中明确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优先,其中要求有1年经验的岗位占比为37.74%,2年经验为29.57%,3—4年经验为22.20%。学历要求为大专和本科的岗位占比分别为65.85%、31.51%,这与招聘数据分析样本中的企业要求“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高度关注”“思维活跃、有创意”相一致。这表明,相较于学历,企业更看重个人的创新思维。专业要求为汉语言文学和市场营销分别以30.45%和31.73%的比例占据主体地位,具体如图3。(四)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样本中的岗位职责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笔者发现需求量较大的岗位有新媒体运营主管、新媒体营销、市场推广主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多是策划、推广、直播、文案、剪辑等。这表明新媒体行业人员主要从事新媒体平台运营、产品策划、短视频制作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笔者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向量化工具将任职资格文本分词集合向量化,调用scikit-learn库中的LDA函数获得任职技能主题。笔者设定主题数量为3个,经过最大50轮次的迭代过程,获得初步的主题识别结果,具体如表1。结果表明,招聘企业更关注个人的实操能力、流行意识、运营经验、文笔以及创意思维等。三、新媒体人才培养策略(一)高校、企业和政府多方联动,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数量据招聘企业的招聘信息,企业需要新媒体人才掌握网络数据调查、数据挖掘技术、全媒体咨询采集及设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网络营销计划设计等技能。但目前这些技能要求都较少清晰地出现在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可见急剧增长的市场规模和高校有限的人才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新媒体人才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而仅依靠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现今新媒体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此,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量,除了高校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和政府也需要做出调整。首先,高校不仅要培养统招的学生,还要为企业人才开展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各种技能交流和学术交流会议,研究行业动态,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政府应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创办培训机构,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后,行业协会应准确掌握企业和从业者的需求,规范行业标准,为需求者提供教育和培训资源。(二)落实“新媒体学院”特殊办学机制,快速响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据招聘信息,新媒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采编、内容生产与编辑、文字报道与撰写、网站社交网页与互动社区的维护等,变成“新媒体运营”“策划”“营销”“剪辑”“拍摄”等。可见,新媒体行业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衍生出如“新媒体网络舆情分析”“虚拟演播”“全景视频”“AI媒体”“传感器新闻”等新生产内容,这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而受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延续性影响,经过四年既定培养学习后,这些新媒体人才可能已不是市场亟须的人才类型。因此,为培养能满足新媒体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高校可借助各地的“特色新媒体学院”优势,采取“特色办学、开放办学、融合办学”方针,实现“1+X”培养模式,聘请行业精英进课堂,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或者进行新媒体创业。其次,政府可鼓励培训机构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同钻研行业的实时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变化,以与传统课堂互补的形式对新媒体人才进行职业教育。最后,以行业协会的公益方式对个体从业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合理解决新媒体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快”的问题。这既可以达到整合全行业力量通过新媒体实践项目来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目标,也可以解决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业界标准不匹配的问题。(三)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招聘企业的岗位职责信息,笔者发现因5G等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计算机视觉”“新媒体+营销”“新媒体+健康”等各种新式融合模式逐渐涌现。但目前仅有少数传统教授学者会深入研究新媒体融合应用,另外,处于新媒体行业第一线的行业专家又缺乏理论知识和科研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行业协会应制订相应新媒体领军人才的评价标准,鼓励行业内的专业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在新媒体管理、运营、推广、制作等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应享受到与政府制订的“高层次人才”标准同等的优惠和待遇。最后,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既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又让高层次人才的影响渗入行业、高校和个体新媒体运营群体中。
简介:招聘数据的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招聘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具体需求,以优化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文章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个综合性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样本进行分词、关键词提取和LDA主题分析等,从招聘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四个方面分析现今新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依据分析结果,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主体、培养机制以及人才认证标准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关键词]招聘数据;新媒体人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各地高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设立学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来提升当地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VR、AR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新媒体行业从“用”“玩”“互动”等简单功能向“媒介融合”“内容为王”“文化体验”等全领域发展,使得市场对优质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笔者基于相关招聘数据,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发现,新媒体企业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特定专业背景且掌握前沿新媒体技术[1],还考察应聘者的政治意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2],其中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复合创意能力是新媒体企业希望应聘者具有的核心能力[3]。但目前,高校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4]、缺乏合理且具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5]等问题。为此,不少学者从课程设计、师资力量以及培养体系等多个方面构建合理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6-7]。 一、研究设计(一)研究思路文章的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对网络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汇总形成一个招聘文本。其次,依据数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筛选,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挖掘和分析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基本需求。(二)数据采集综合招聘模式在网络招聘市场中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体地位,在招聘信息的企业中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是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8]。前程无忧是一个综合性招聘平台。智联招聘网站因页面结构标准化程度高,且相较于其他招聘网站,其招聘数据的可获性更高[9]。因此,文章选取这两个招聘网站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相关工具收集这两个招聘网站2022年1月—3月与“新媒体”相关的岗位信息,共采集到9351条数据,具体数据标签包括岗位、工作地点、公司名称、招聘人数、时间、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公司经营范围等。经过清洗、去空和去重的数据预处理,笔者剔除与“新媒体”无关的招聘数据,并重新整合描述两个网站的招聘数据标签,将其整理为招聘岗位、公司名称、工作地点、招聘人数、时间、业务范围和任职要求等。(三)数据处理 为更好地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笔者按照“岗位、专业要求以及公司背景与新媒体相关”的原则筛选数据,得到7753条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等维度展开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二、新媒体人才需求分析(一)招聘地区与行业分析通过对招聘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国内新媒体人才招聘企业数量较多的三个地区是上海(1807)、广州(1276)和深圳(989),其次是武汉(529)、长沙(393)、杭州(387)、成都(383)、北京(329)等(具体数据为相关招聘企业数量)。同时,招聘企业所在行业大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和计算机领域,较少分布在人力资源、服装/纺织以及卫生护理等传统线下行业。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主要是因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两者又促成现有的电商直播和线上教育商业模式,具体如图1。图1招聘企业所在地区与行业分析(二)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析 民营公司以77.54%的比例占据了招聘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合资公司、上市公司、外资(非欧美),占比最低的是创业公司(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因其主要招聘信息的渠道为自身官网,因而通过招聘网站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招聘需求)。小于50人和50—150人这两种规模的小型企业是招聘新媒体人才的主力军,两者占比总和达到了57.28%,其次是150—5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具体如图2。图2招聘企业类型与规模分布(三)招聘人员基本资格分析招聘企业的基本职位要求包括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水平和所学专业。据原始招聘数据,招聘企业十分关注应聘者是否拥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相关经验,如招聘文本中的“熟悉当下热门新媒体平台视频风格特征”“有过新媒体线上推广和运营经验”等。因此,招聘企业在职位工作经验要求中明确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优先,其中要求有1年经验的岗位占比为37.74%,2年经验为29.57%,3—4年经验为22.20%。学历要求为大专和本科的岗位占比分别为65.85%、31.51%,这与招聘数据分析样本中的企业要求“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高度关注”“思维活跃、有创意”相一致。这表明,相较于学历,企业更看重个人的创新思维。专业要求为汉语言文学和市场营销分别以30.45%和31.73%的比例占据主体地位,具体如图3。(四)工作内容与任职技能分析 通过对招聘数据样本中的岗位职责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笔者发现需求量较大的岗位有新媒体运营主管、新媒体营销、市场推广主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多是策划、推广、直播、文案、剪辑等。这表明新媒体行业人员主要从事新媒体平台运营、产品策划、短视频制作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笔者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向量化工具将任职资格文本分词集合向量化,调用scikit-learn库中的LDA函数获得任职技能主题。笔者设定主题数量为3个,经过最大50轮次的迭代过程,获得初步的主题识别结果,具体如表1。结果表明,招聘企业更关注个人的实操能力、流行意识、运营经验、文笔以及创意思维等。三、新媒体人才培养策略(一)高校、企业和政府多方联动,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数量据招聘企业的招聘信息,企业需要新媒体人才掌握网络数据调查、数据挖掘技术、全媒体咨询采集及设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网络营销计划设计等技能。但目前这些技能要求都较少清晰地出现在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可见急剧增长的市场规模和高校有限的人才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新媒体人才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而仅依靠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现今新媒体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此,提升新媒体人才市场供应量,除了高校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和政府也需要做出调整。首先,高校不仅要培养统招的学生,还要为企业人才开展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各种技能交流和学术交流会议,研究行业动态,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政府应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创办培训机构,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后,行业协会应准确掌握企业和从业者的需求,规范行业标准,为需求者提供教育和培训资源。(二)落实“新媒体学院”特殊办学机制,快速响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据招聘信息,新媒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采编、内容生产与编辑、文字报道与撰写、网站社交网页与互动社区的维护等,变成“新媒体运营”“策划”“营销”“剪辑”“拍摄”等。可见,新媒体行业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衍生出如“新媒体网络舆情分析”“虚拟演播”“全景视频”“AI媒体”“传感器新闻”等新生产内容,这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而受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延续性影响,经过四年既定培养学习后,这些新媒体人才可能已不是市场亟须的人才类型。因此,为培养能满足新媒体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高校可借助各地的“特色新媒体学院”优势,采取“特色办学、开放办学、融合办学”方针,实现“1+X”培养模式,聘请行业精英进课堂,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或者进行新媒体创业。其次,政府可鼓励培训机构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同钻研行业的实时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变化,以与传统课堂互补的形式对新媒体人才进行职业教育。最后,以行业协会的公益方式对个体从业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合理解决新媒体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快”的问题。这既可以达到整合全行业力量通过新媒体实践项目来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目标,也可以解决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业界标准不匹配的问题。(三)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招聘企业的岗位职责信息,笔者发现因5G等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计算机视觉”“新媒体+营销”“新媒体+健康”等各种新式融合模式逐渐涌现。但目前仅有少数传统教授学者会深入研究新媒体融合应用,另外,处于新媒体行业第一线的行业专家又缺乏理论知识和科研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技能型人才认证标准。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行业协会应制订相应新媒体领军人才的评价标准,鼓励行业内的专业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在新媒体管理、运营、推广、制作等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应享受到与政府制订的“高层次人才”标准同等的优惠和待遇。最后,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既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又让高层次人才的影响渗入行业、高校和个体新媒体运营群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