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山东,潍坊市,莲山课件.

2020届山东省聊城市高考线上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恒定不变的价值,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 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 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 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 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 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 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

D. 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 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 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 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 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4.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

5.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

【答案】1. D    2. D    3. A    

4. ①材料一采用例证法,内容充实。草《功夫熊猫》《花木兰》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的观点②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例证法,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后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    

5. ①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②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④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发展提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A项,说法绝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依据原文“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需要……”只能说明其是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

B项,无中生有,“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错误。原文是“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并未说“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项,说法绝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原文是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可见文中只是说有条件借助数字化来传播,另外需要的条件还有扩大国际国内的视野、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实现突破(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等。

D项,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项,曲解文意,“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错误。依据“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可知,材料二并未指出“鲁迅式‘盗火者’”的不足。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各则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概括每一段材料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曲解文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错误。原文写“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 “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这类的话语必不可少。

材料一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子,把例子列举出来套用术语明确论证的中心“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的支撑”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例子有: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和《功夫熊猫》《花木兰》等。

材料二用的论证方法有多个,第一个是举例子:中西方文化的事实,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的观点是: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第二个是引用,首先用批评家的话论证了中国文化对时代的影响;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最后以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的某些概念来证明传统文化对工业社会的影响。第三个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分析“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从而证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态度。可见方法上与材料一的单纯不同,论证方法多样,综合运用。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连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题干为“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如何创新发展”,问题是找传播、创新发展的方式方法。

依据材料一“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可从技术运用的创新和国际影响的发展两方面进行概括。

依据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以及材料三中“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可从从传统文化本身及其继承性方面进行概括。

依据材料三“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方面进行概括。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 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 “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

D. 借自然景物“大海” 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

B. 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衣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

C. 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 本诗语言特点为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8. 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

9. 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

【答案】6. C    7. D    

8. 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    

9. 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现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现代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C项,“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爱情诗,主要写情意的获得与失落。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文笔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主人公的柔情:柔波流过森林,便将碧翠的叶影裁成裙裳;柔波流过花丛,就将凄艳的花影,编织花冠。这里显现诚意与真心,将爱情又推进一步。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主人公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透露了旧礼教束缚爱情自由的现实黑暗,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所以,“大海”暗喻的应该是摧折了主人公美好爱情的黑暗、冥顽的社会现实和复杂险恶的现实人生。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握住诗歌的语言。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其次是要把握住诗歌的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再次是要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最后是要把握住诗歌的艺术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D项,“本诗语言特点……爱用对比”说法错误。本诗在语言上,自由而又有所敛束。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韵味。诗中只有一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荡荡地”“粼粼的”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对比,并不能说是“爱用对比手法”。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情感线索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的是何为抒情线索。抒情线索是指贯穿在诗歌中的感情脉络,抒情性的诗歌总少不了这根诗人的心弦。把握住抒情线索,对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抒情线索,第一是要采取“知人论世”的态度,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明确诗人的写作意图,抛开这些诗外因素,孤立地看一首诗,有时就很难把它读透。第二是要正确分析诗歌的结构,抓住最典型、最富表现力的词句作重点评析,理清诗人感情的流程。最后是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把握诗歌中的抒情所寄托的物象。

本题要注意抓住“线索”,所谓的线索就是贯穿于诗歌始终的事物,本诗的标题是“我是一条小河”,作品从始至终都把情感寄托在“小河”,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抒情的线索。考生可以结合诗给内容具体的理解诗歌:《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格调幽婉、韵味浓烈的抒情诗。它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然后以“我”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著。诗歌借“小河”、“影儿”之间自然的联系写出两心的相印相随,构思十分新颖。而且,作者注意遣词用字,两个“无心”的副词把“小河”和“影儿”间自然、和谐的感情表现得神味悠然;“荡荡地”“粼粼的”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强烈对比,极富感情色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现代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其次是要理解每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作者所表达的事物产生明显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本题要求分析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首先要理解诗歌中多是将人拟作物来写: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将姑娘比作“影儿”,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简,字几道,德州平昌人。曾祖诜,武后时同州刺史。简举进士、宏辞连中,累迁仓部员外郎。王叔文任户部,简以不附离见疾,不敢显黜,宰相韦执谊为徙它曹。元和中,拜谏议大夫,知匦事。韩泰、韩晔之复刺史,吐突承璀为招讨使,简皆固争,诣延英言不可状,以悻切出为常州刺史。州有孟渎,久淤阏,简治导,溉田凡四千顷,以劳赐金紫,召为给事中。代李逊为浙东观察使。逊抑士族,右编人,至横恣不检,及简,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以工部侍郎召还。初,使府得代,诏至,署留后即行。李翛观察浙西始请留故使交政及简还半道章牒还之如例乃听解进户部加御史中丞。户部有二员,判使按者居别一署,谓之“左户”,元和后,选委华重,宰相多由此进。崔群既相,而简代之,故简意且柄任。及出山南东道节度使,内不乐。政颇严峭。时有诏置临汉监以牧马,命简兼使职。简以亲吏陆翰主奏院,关通阉侍,翰持之,数傲很,简怒,追还,以土囊毙之。家上变,发简奸赃,御史劾验,得遗吐突承璀赀七百万。左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再贬吉州司马。以赦令进睦州刺史,复徒常州,仍太子宾客分司,卒。简尤工诗,闻江、淮间。尚节义,与之交者,虽殁,视恤其孤不少衰。晚路殊躁急,佞佛过甚,为时所诮。尝与刘伯刍、归登、萧俯译次梵言者。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翛观察浙西始请/留故使交政及简/还半道堂牒/还之如例/乃听解/进户部/加御史中丞

B. 李翛观察浙西/始请留故使交政/及简还半道堂牒还之/如例/乃听解/进户部/加御史中丞

C. 李翛观察浙西/始请留故使/交政及简/还半道堂牒/还之如例/乃听解/进户部/加御史中丞

D. 李翛观察浙西始请/留故使交政/及简还半道堂牒还之/如例/乃听解/进户部/加御史中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宏辞,制科名目之一,始于唐,宋、金等朝亦相沿。制科,科举时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

B. 金紫,金印紫。指高官显爵。唐宋时指金鱼袋及紫衣官服,后代指贵官。

C. 士族,又称门第、世族、势族门阀等。士族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D.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事宜,也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孟简坚持己见。韩泰、韩再任刺史,吐突承璀任招讨使时,孟简去延英殿说明他们不琵任职的原因,后贬为常州刺史。

B. 孟简心系百姓。州中孟渎长久淤塞,孟简加以整治疏通,灌溉土地面积达四千顷,并因这一功劳而被朝廷赐予了金紫。

C. 孟简徇私舞弊。孟简任命亲信陆翰执掌进奏院,又让他在宦官近侍中打通关节,后被陆翰抓住把柄,竟杀人灭口来了结此事。

D. 孟简重情重义。孟简与他人交往崇尚节义,毫无私利;即使交往的官员去世,孟简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孤儿慷慨解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叔文任户部,简以不附离见疾,不敢显黜,宰相韦执谊为徙它曹。

(2)崔群既相,而简代之,故简意且柄任。及出山南东道节度使,内不乐。

14. 因固执己见出任常州刺史后,孟简因何功劳被赐金紫,召入朝廷任给事中?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王叔文执掌户部,孟简因不依附于他而遭到嫉恨,但王叔文不敢公开贬斥他,宰相韦执谊为此将他调到其他部门。

(2)崔群任宰相以后,孟简接替他,因此孟简以 很快就可掌握权柄。等到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心中不高兴。    

14. 常州有条孟渎(孟河),长久淤塞,孟简出任常州刺史后,整治疏浚,灌溉土地达四千倾,因此功劳,孟简被赐金紫,召入朝廷任给事中。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①明句式,助断句②修辞句,找特点③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应高度重视。

本题中,“观察浙西”是官职名,“浙西”后应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动词“留”的对象为“故使“,其连动动作为“交政“,所以“交政”之后应断开,由此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也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说法错误。户部的主要职能为负责全国土地、户籍、货币、财政、赋税、官员俸禄等诸多事务。礼部的主要职能为掌管礼仪制度、祭祀、科举考试、风俗教化、宗教接待外事等。所以,学校、科举之事是礼部的职责,不是户部的职责。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D项,“即使交往的官员去世”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与之交者,虽殁,视恤其孤不少衰”,意思是但凡和他交往的人,就算已经去世了,他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孤儿慷慨解囊。这就是说,不论是不是官员,只要和他交往,他都能抚恤其遗孤。D项中只说“交往的官员”,较原文而言,缩小了范围。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本题中要注意翻译到以下重点字词:“任”,执掌;“以”,因为;“附离”,依附;“见”,遭到;“疾”,嫉恨;“显”,公开;“黜”,贬斥;“徙”,调任;“曹”,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山东,潍坊市,莲山课件.

部门;“既”,之后;“代”,接替;“故”,因此;“意”,以为;“且”,很快;“柄”,权柄;“及”,等到;“内”,心里。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要把握住传主的行为轨迹,即是说传主在文中参与了哪些事件;再次是逐一考量传主在这些事件里表现出了自己怎样的态度,这些态度能说明传主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最后分类概括、归纳。

本题要求回答“孟简因何功劳被赐金紫,召入朝廷任给事中”,首先要细读原文,找出这一事件所在的时间节点,了解其前因后果。根据原文“以悻切出为常州刺史。州有孟渎,久淤阏,简治导,溉田凡四千顷,以劳赐金紫,召为给事中”,可见在出任常州刺史后,孟简因为治理疏浚了长久淤塞的“孟渎”,使其灌溉土地“凡四千顷”,“以”是关键词,可以译为“因为”。可见孟简是因为疏浚河道的功劳,被赐金紫,召入朝廷任给事中的。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大体上是由学生的语感、知识水平决定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参考译文:

       孟简,字几道,德州平昌人。曾祖孟诜,在武后时期担任同州刺史。孟简连中进士、宏辞科,一直升任官职到仓部员外郎。王叔文执掌户部,孟简因为不依附于他而被嫉恨,王叔文不敢公开贬黜他,宰相韦执谊为此将他迁任到别的部门。元和年间,担任谏议大夫和知匦事的职务。韩泰、韩晔之又重新担任刺史,吐突承璀担任招讨使,孟简都坚决地抗争,在延英殿陈述不能让他们担任的原因,因为刚直被贬任常州刺史。常州的孟河,水流不通已久,孟简治理疏导,灌溉田地总共四千顷,凭借功劳被朝廷授予金紫光禄大夫,召回京城担任给事中。代替李逊担任浙东观察使。李逊压制士族,纵容编入户籍的平民,导致平民横行恣意不知收敛,到孟简任职,情况反过来,农事和物价都受到打击,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们两人的做法都不正确。召还京城担任工部侍郎。之前,使府得到代任的时候,诏书一到,签署留名之后即刻离开。李翛担任浙西观察使,刚开始时请求留下旧官交还政务,等到孟简走到半途,又将官牒送给他,才让旧官解除官职。升任户部侍郎,再任御史中丞。户部有两位官员,判使按者另外居住在一个衙署,叫做“左户”,元和后,朝廷选任委派人才,宰相大多由此进官。崔群担任宰相后,孟简接替他,因此孟简以为很快就可掌握权柄。等到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心中不高兴。治理政务非常苛刻。当时朝廷诏令设置临汉监的官职以管理牧马,命令孟简兼任这个职务。孟简让心腹官吏陆翰到京城进奏,委托他中通宦官,陆翰掌握了孟简的把柄,多次态度傲慢嚣张,孟简发怒,追到他后,用盛满泥土的袋子击杀了他。家中生变,孟简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的罪名被揭发,御史台审理核实,得到孟简贿赂吐突承璀财物布帛等共计七百万。贬官为太子宾客,在洛阳任职,又被贬为吉州司马。因为天下大赦,升任睦州刺史,又被调任到常州,仍旧担任太子宾客,任职洛阳,这年去世。孟简特别擅长作诗,在江、淮之间很有名气。孟简崇尚义气,和他交往的人,即使是去世了,孟简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孤儿慷慨解囊。晚年思想有变,急躁冲动,过度崇信佛教,被当时的人所讥笑批评。孟简曾经与刘伯刍、归登、萧俯一同翻译佛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 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 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 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囯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16. 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答案】15. D    16. ①国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战祸惨烈,百姓遭殃;

②统治者昏庸,纵有宗父和岳飞那样的抗金名将,却未能顺应民意,收复失地;

③自己虽有报国的精神意志,却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消极情绪”错误。尾联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尚凭精意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不能说是消极情绪。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本题要求分析诗人为何而“愤”,需要结合题目、作者、注释和关键诗句理解。首先分析题目“书愤”,可见本诗表达的主旨情感就是“愤”;再分析作者,作者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报国;再分析关键句“山河自古有乖分”,指南宋进兵入侵,国家分裂的现状;“京洛腥膻实未闻”表现了战祸惨烈;“宗父”“岳家军”的典故表现统治者的昏庸;“白首自知疏报国”抒写诗人暮年空有报国之志;“尚凭精意祝炉熏”表达诗人为国家前途命运而担忧。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游褒禅山记》中,“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2)马援在《诫兄子严敦书》中提到自己最厌恶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答案】    (1). 而又不随以怠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 好议论人长短    (4). 妄是非正法    (5). 冰泉冷涩弦凝绝    (6). 凝绝不通声暂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怠(2)幽(3)惑(4)妄(5)涩(6)凝(7)歇。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你站着,思想和激情会悄悄爬出来,追随你的目光,在你看得见、想得到的池方,拉开绵长的、想象的线。那时,如果你想铺开纸,记下一段旋律,每个音符,都会依照灵感的指令,立即冒出头来,      。你的全部才智和学问,都会一涌而起,去成就你的事业。那个名叫“创造“的词汇,不经意中或者会与你不期而遇。我是如此看重心境,就像看重天色的清朗。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心灵,不让它存坚硬的石板上碰伤:更不让污浊的欲念像肮脏的空气,遮蔽心灵的天空。郁闷、愤怒、孤寂、失意、贪欲、妒……,都难免如同浮云占据心灵;那时,便需要凉爽洁净的风,劲猛地吹过,荡涤浊尘,让心灵的上重新归于清朗。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张能随时擦洗干净的黑板,是一片收割之后可以重新耕种的土地,是一片能在深夜更新空气的青青林子。谁的心,都不能永远是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可是,却能及时地换掉那些涂污了的纰张,    ,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排比、比喻    B. 夸张、排比、对偶

C. 拟人、借代、对偶    D. 夸张、借代、比喻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呵护着自己的心灵,胆战心惊地,不让它碰伤,在坚硬的石板上;更不让污浊的欲念,遮蔽心灵的天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8. A    19. ①原文是长句,分号前后的句子结构基本保持一致,符合整句的特点:②原文中的像肮脏的空气”更生动形象。小心翼翼”更符合“呵护心灵”的状态.    

20. ①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②永远以一种有备而来的清白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散文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与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解答此类题型,要依次去考虑文中是否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行文技巧,还要清晰地写出它们各自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本题中,“爬出来”追随”使用了拟人手法;“清朗,是一池……青青林子”使用了排比手法;把“心”比作了“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使用了比喻手法。只有A说法正确。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注意揣摩语言的含义,将相关词语放在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特别要主语对语句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其次,要从鉴赏语言艺术的角度考虑遣词用句的特色;再次,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以及修辞功能,在鉴赏中灵活运用。

本题中,从句式上来看,原文是长句,分号前后的句子结构基本保持一致,更符合整句的特点:改写后的句子结构不再一致,表达效果削弱了。从修辞上来看,原文中“像肮脏的空气”,使用了比喻修辞,“空气”遮蔽“天空”,这样的搭配显得生动恰当,更形象地表现出“心灵的天空”不能被“肮脏的空气”遮蔽的强烈意愿;而“小心翼翼”更符合“呵护心灵”的状态,能够表现出呵护心灵时谨慎、认真、在意的态度。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选择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本题第(1)空,前文说“那时,如果你想铺开纸,记下一段旋律,每个音符,都会依照灵感的指令,立即冒出头来”,显而易见,想“记下一段旋律”时,必须让音符来组合成这段旋律;而“每个音符”“冒出头来”,自然应该有各自“正确的位置”,再考虑到本句使用的拟人手法,所以,可以填写“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第(2)空,后文说“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前面就应该填写“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再根据前文“谁的心,都不能永远是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可是,却能及时地换掉那些涂污了的纰张”可知,前文的意思是谁的心都有痕迹,虽不能永远保持清白干净,但至少可以及时擦去污痕,以另一种随时都能擦洗干净的清白态度,去面对世界。所以,此处可以填写“永远以一种有备而来的清白”。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作为2019安徽暑期旅游推广活动的重头戏,8月14日下午,“暑游安徽夏秋对接会”在合肥正式举行。②在对接会上,由安徽省旅游局融合安徽暑期优质旅游资源,重点推荐安徽旅游新玩法、新景点,面向全球游客推出了”2019安徽十大暑游新线路”。③围绕安徽暑期旅游新产品、新玩法为中心,还将编制“安徽暑期旅游营销地图”。④计划选择推荐30余家安徽旅游代表项目(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等),整合发布、传播安徽暑游优惠,实现一图在手,游遍安徽。⑤在“暑游欢乐送”活动中,主办方每周将从参与的网民中抽取幸运网友,奖励暑游景区门票;⑥在“暑游随手拍”活动中,游客只要在旅游过程中拍下安徽美景美图,并将这些美图发送至活动主题页面,将免费有机会赢得旅游大奖。

【答案】②“融合”改为”整合”③“围绕”改为“以”或将“为中心”删除④“暑假优惠”后添加“信息”⑥“免费”调整至“赢得”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本题第②句,“由安徽省旅游局融合安徽暑期优质旅游资源”,“融合”使用不当。整合: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融合: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心理意义上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这里的修饰对象是“安徽暑期优质旅游资源”,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物体,也不是认知、情感、态度的范畴,所以应将“融合”改为“整合”。第③句,“围绕安徽暑期旅游新产品、新玩法为中心”,“围绕”和“为中心”句式杂糅,可将“围绕”改为“以”,或将“为中心”删除。第④句,“整合发布、传播安徽暑游优惠”成分残缺,要在“暑假优惠”后添加“信息”。第⑥句,“将免费有机会赢得旅游大奖”,语序颠倒,应该“免费”调整至“赢得”前。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7月1日,2019年铁路暑运正式开启,8月31日结束,共计62天。暑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2亿人次,同比增加5384万人次,增长8.1%,日均发送旅客1161万人次。暑运期间,铁路部门将充分挖掘运输潜力,增加运力供给,努力满足暑期学生、探亲、旅游等客流的出行需要。7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4477对,其中直通列车1669对,动车组列车3310对,另安排动车组高峰线列车460对,根据客流需要启动。

【答案】为了应对暑运开启后客流增加情况,中铁集团实施新运行图来满足需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

本题,由“暑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2亿人次,同比增加5384万人次,增长8.1%,日均发送旅客1161万人次”可知,信息为客流量增加,采取的办法为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运行图,目的是努力满足暑期学生、探亲、旅游等客流的出行需要,最后,整合成一句话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一般要求对一个或几个语段进行缩减或拟写新闻导语、标题、一句话新闻,或对所给语段进行高度概括提炼要点,归纳主旨,或根据材料对某一概念下定义等等。提取关键词步骤:①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概括内容)。 ②明确与主要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提取主干)③将目标词语选定后, 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 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 即可敲定。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某电视台“谁是最美的战‘疫’者”栏目推荐了下列四个(组)人及事迹:

①2019年12月29日,武汉首批新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身患“渐冻症”的院长张定宇和同事们奋战一线,无暇照顾被感染的医生妻子。目前有超过400万基层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感动中国。

②1月25日凌晨4点,邱贝文(武汉90后餐饮店老板)发了一条朋友圈:24小时为武汉一线医护人员送餐。随后,全家齐上阵、连轴转,仅两天就向武汉的3家医院送出430多份暖心餐。此次战“疫”,众多80后、90后甚至00后以实干担当彰显青春本色。

③2月13日,在“东京灯会满月节”为武汉募捐的“穿旗袍鞠躬女孩”,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转交募集到的50余万日元善款。“鞠躬女孩”的故事在中国社交媒体刷屏。

④大年初三,田志阳、臧涛、林大才、孙志远、刘刚(武汉火神山医院建筑工人)开着私家车,赶赴武汉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2月3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收治病患,10天“中国速度”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

栏目主编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组)人,作为新一期最美的战‘疫’者,并给栏目写一篇推荐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大爱温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团圆的脚步,或许我们都未想过那远在天边的疫情会迅速波及中国;未曾想到零三年发生的灾难会如此相似的“重蹈覆辙”;未曾想到我们正在亲身经历这场突如其来的磨难;也未曾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半步时,有多少“逆行者”正在拼命拯救肺炎病人的生命……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不到1小时内,一瘸一拐的张定宇连接了8个来电。在疫情中坚守的30多天,他往往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突发事件、电话,应接不暇。

自2019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张定宇的带领下已在抗疫的烽火线上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了。这里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目前收治的全部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患者。

浓眉,皮肤黝黑,风风火火。这是张定宇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全院都晓得我脾气暴,嗓门大!”张定宇笑着说。金银潭医院有600多名医护人员,“雷厉风行”是身边同事对张定宇评价最多的词语。

“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张定宇沉默了一会儿,“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就在张定宇日夜扑在一线,为数百名重症患者转诊开启生命通道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里独自忍受着病痛,接受治疗和隔离。可是分身乏术的张定宇,有时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一眼。

“倒计时”这个词非常残酷,但张定宇却能坦然使用。他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却继续奋斗着,为了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他一定可以将自己人生的遗憾降到最低,就如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正在努力把这场抗疫之战的遗憾降到最低。

面对疫情,以张定宇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们是最美的抗“疫”者,他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以信念为铠甲,以双手为利刃,让残酷无情的病毒无处遁形,让绝望的心溢满温暖。病毒漫天又何妨,只要人间充满爱,心里依旧暖,温情一样可以醉满人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这道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所以考生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然后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按要求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本题的材料为四个(组)抗“疫”英雄事迹,题目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一个(组)人,作为新一期最美的战‘疫’者,并给栏目写一篇推荐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所以这篇文章第一要对素材有所选择,不可笼统来写;第二要写“抗‘疫’者”的事迹,因为这体现推荐的理由;第三要包含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

(1)仁心仁术,大爱无疆。

(2)致敬“最可爱的人”。

(3)最美战“疫”者。

(4)你们就是英雄。

素材:

(1)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前线除了医生、护士、警察、记者,还有解放军、科学家的身影。在大家都期待超级英雄的降临时,一个又一个普通人把自己的所能拼凑起来,创造了划破黑夜的光明。疫情面前,众志成城,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声音,一双双汗水浸透的双手,一个个逆向而行的身影……给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和共同打赢这场战役的希望,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2)国,这是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这儿,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光速拔地而起,小汤山医院也已开建。在这儿,处处都是爱,医者不计生死,民众不计报酬;在这儿,从不缺乏善良的人,从不缺乏爱国者;在这儿,“大爱”续写着中国故事。

(3)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扶危渡厄,医者担当。这个世界如果真有天使,那一定就是这般模样。

(4)虽然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但为了这个国家默默奉献的你们,都是民间英雄!

(5)这场肺炎疫情,早已不是只属于某一群人的战役。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看到的,是手足同袍,所有友好人士力量的汇聚。

(6)尽管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但我们也因为每个人一点一滴爱的汇聚,让世界变得格外温暖而充满力量。

(7)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白衣天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民族担当,不愧为中国脊梁。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大爱温情” 饱含深情,吸引读者。开篇使用排比修辞,指出疫情的严峻、“逆行者”的伟大。接着介绍张定宇的英雄事迹,叙议结合,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张定宇及其所在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无比敬意。最后再次明确推荐理由:他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以信念为铠甲,以双手为利刃,让残酷无情的病毒无处遁形,让绝望的心溢满温暖!

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山东,威海市,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