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地理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地理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地理二模试题,山东,潍坊市,莲山课件.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地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年国家级贫困县——河南滑县引进某服装公司。该公司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探索在村庄建设“卫星工厂”,总厂负责设计、裁剪和后续整理、包装,“卫星工厂”负责生产加工,开启了滑县“总部+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截至2019年,该县各类“卫星工厂”已有88家,在家门口就业的工人有6000余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卫星工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地村庄

A. 交通便利    B. 市场需求量大

C. 原料充足    D. 剩余劳动力多

2. 该服装公司“卫星工厂”吸纳的工人主要是

A. 青壮年男性    B. 家庭妇女

C. 大学生    D. 老人

3. 建设“卫星工厂”对该服装公司的主要影响是

A. 削弱了竞争力    B. 降低了生产成本

C. 延长了产业链    D. 限制了生产规模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服装公司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卫星工厂”很显然是为了获得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从事服装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女性,家庭妇女就地从事服装生产,既可以获得工资收入,还可以照顾到家庭,因此更合适,故答案选B。

 3题详解】

建设“卫星工厂”使该服装公司的用工成本降低,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且还扩大了生产规模。产业链并没有延长。故答案选B。

西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天气和气候有着巨大影响。当地时间2020年2月9‘日,风暴“西娅拉”带来的强风和暴雨持续袭击法国、德国、英国以及荷兰等地,风速超过40米/秒。气象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正常年份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分布受大尺度因子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本次风暴“西娅拉”对欧洲影响巨大,原因可能是

A. 全球气候变暖,北大西洋暖流升温快

B. 平原丘陵面积广,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多

C. 西风带向南扩张,水平气压梯度异常大

D. 西风带向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5. 西风分速在南半球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洋面积广阔    B. 西风漂流的降温影响

C. 地形起伏较小    D. 太阳辐射季节差异小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宜用排除法。全球气候与洋流不可能出现很大、很快的变化,A错;欧洲平原面积广,但平原无冰雪分布,B错;由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冬季西风较夏季更强,且向南扩展,故可能增强暴风雨的强度,增大影响范围,C正确;北半球冬季,西风带南移,D错。故答案选C。

【5题详解】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摩擦力小,西风势力更强;西风漂流的降温影响,不影响风速;南半球也有地形起伏;太阳辐射季节差异是一样的;故答案选A。

黄河曾于1194一1855年由江苏北部入海,在江苏沿海发育了宽阔的泥质湖滩及大量的潮沟系统(下图)。潮沟是在沙泥质潮滩上由于潮流作用形成的冲沟,湖沟的横向运动和溯源侵蚀形成复杂多变的潮滩形态,并对海岸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地区潮沟发育较为典型,主要由于该地

A. 植被覆盖密    B. 地形坡度大

C. 泥沙淤积多    D. 河流侵蚀强

7. 潮沟 发育会

A. 破坏海堤    B. 加重滨海地区的涝灾

C. 利于围垦    D. 阻碍渔船停泊和出海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黄河曾在江苏北部入海,大量黄河泥沙在海水搬运作用下在沿海地区沉积形成潮滩,潮流作用于潮滩,退潮水产生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形成的冲沟就是潮沟。因此潮沟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泥沙,故C正确。而植被茂密会减少泥沙,地形坡度大则不利于泥沙沉积成为潮滩进而发育潮沟,故A、B错。潮沟是潮流侵蚀的结果,不是河流侵蚀,D错。故选C。

【7题详解】

由图可知,潮沟的发育能够切割、破坏海堤和土地,不利于围垦;潮沟的出现使陆地水排入海洋更加通畅,因此能减轻滨海的涝灾;潮沟内水深较大,对船舶的停泊、航行有利。故答案为A。

在金沙江中游的横断山区,各民族百姓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创造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溜索(下图),这是周边群众出行的必需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这种交通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当地人修建溜索的主要目的是

A. 创造旅游景观    B. 横跨深山峡谷

C. 保护生态环境    D. 节约耕地资源

9. 近年来溜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

A. 当地人口越来越少    B. 当地自给程度提高

C. 通信与商业的发展    D. 水电站和桥梁修建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河谷两岸虽然直线距离很短,但交通联系困难,当地人们创造出了溜索这一独特的交通方式。溜索历史不可能是旅游景观;溜索对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耕地资源没有关联。故答案选B。

【9题详解】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这种交通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近年来,随着水电站和桥梁的修建,河谷两岸的交通联系得以畅通,人们就不必再冒险走溜索了。当地人口应该增加了,当地自给程度提高和通信与商业的发展对溜索没有太大的影响。故选D。

武汉,自古即打“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省际高铁发展迅速,同时在武汉城市群“l小时交通圈”建设中,武汉至黄冈、孝感的城际高铁率先建成通车(下图)。据统计.2019年武汉常住流动人口数量约287万人,其中省内流入人口约占47%,省外流入人口则主要来自广东、河南和湖南。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近年来,武汉吸引全国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条件是

A. 交通枢纽地位高    B. 省际迁移距离近

C. 经济发展速度快    D. 宜居社区数量多

11. 随着武汉城市群“l小时交通圈”的进一步建设,黄冈、孝感与武汉之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推测部分人口每天在武汉和黄冈、孝感之间频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在武汉旅游    B. 在黄冈、孝感上班

C. 在武汉居住    D. 在黄冈、孝感居住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容易受材料前两句影响而选误选A,交通枢纽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往往较好,就业岗位也较多,因此经济因素才是真正的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对全国而言,省际迁移距离不能判断远近;宜居社区数量多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答案选C。

【11题详解】

武汉为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但住房紧张、房价高,“1小时交通圈”建设导致武汉和黄冈、孝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缩短”,周边地区的人口去武汉工作当天往返成为现实,因此促进了人口频繁流动。在武汉旅游是短期行为;黄冈、孝感经济较武汉落后,在黄冈、孝感上班的少;在武汉居住刚迁移少。故答案选D。

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完成了对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由表中数据可知

A. 煤炭比重最大    B. 沿海能源结构更合理

C. 海岛用电最多    D. 山区能源以薪柴为主

13. 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制了下列地理图表,其中最准确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煤炭所占比重很低,A错;海岛电力所占比重更高,并不意味着用电量大,C错;山区能源以电力为主,D错;沿海地区新能源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区域,新柴、煤炭所占比重低于其他区域,能源结构更加合理,故答案选B。

【13题详解】

表格数据为不同能源类型所占比重,而不是具体的能源数量,故A、C错;B项折线图横坐标缺少能源类型,错误。而D项柱状图较为完整,很好地体现了海岛地区的能源结构,故答案选D。

千百年来,.生活在阿勒泰的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沿袭着“四季转场,终年放牧”的传统:每年3月中旬牧民赶著牲畜从冬牧场一直向北游牧,4月初进入眷牧场,6月向夏牧场转移.8月下旬卉始往南游牧,10月初到达秋牧场,11月下旬或12月初再次特回到冬牧场(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水源是牧民转场中考虑 重要因素。阿勒泰冬牧场的人畜饮水主要来源于

A. 积雪    B. 冰川

C. 河水    D. 泉水

15. 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牧民开始往冬牧场转场,而这时往往伴随着风雪、低温等恶劣天气。牧民不趁天气晴暖提前转场的原因是

A. 秋牧场草质更好    B. 秋牧场水源更丰富

C. 冬牧场草料较少    D. 冬牧场雪灾较严重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阿勒泰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河水结冰较厚,积雪丰富,因此用积雪作为水源非常方便;冰川很难取用;冬季河水结冰;泉水没有提到;故答案选A。

【15题详解】

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牧民开始往冬牧场转场,而这时往往伴随着风雪、低温等恶劣天气,牧民宁愿冒着天气恶劣的风险,也不愿提前转场,从选项来看,只能是冬季牧场草料较少,提前返回导致牲畜草料不足,这一问题较天气变化影响更大。故答案选C。本题容易误选D,其实如果冬季牧场有雪灾,而不转场也会有风雪灾害,因此不合适。如果冬季牧场草料充足,即使秋季牧场草质好、水源丰富,也不会冒着风雪灾害的风险。因此A、B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根延圣克鲁斯河流经巴塔哥尼亚沙漠,向东注入大西洋,河水非常清澈。该河上游的阿根延湖是阿根廷第一大湖,著名的莫雷诺、鸟普萨拉等几十条冰川伸入湖中,冰舌断裂成无数冰山飘浮于湖面。阿根廷湖附近雪峰环抱,山坡森林茂密,.已建成国家冰川公园,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2018年9月,我国在阿根廷投资的“最大能源项目圣克鲁斯河孔拉水电站(CC/LB)开工建设,两座水电站相距70千米,走坝高度比原计划降低了2.4米,水库蓄水高度将低于阿根廷湖水面高度(下图)。孔拉水电站建成后,将每年为阿根廷节省11亿美元燃油进口支出,可以提升阿根廷整个国家电力供应的6.5%,对提高阿根廷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1)分析圣克鲁斯河河水清澈的原因。

(2)说明设计两座水电站相距较远的理由及降低大坝高度的目的。

(3)简述孔拉水电站建成后对提高阿根廷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作用。

【答案】(1)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水纯净;河流上游森林茂密,沿线支流较少,泥沙来源少;河流流经阿根廷湖,泥沙淀积较多;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携带泥沙较少。

(2)两座水电站之间河流落差小,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地理高考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地理高考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地理高考模拟试题,山东,济宁市,莲山课件.

相距较远可增大LB水电站水库蓄水量,保证发电量。降低大坝高度,可以保持阿根廷湖的原有水位,进而保护阿根廷湖及上游冰川所在区域的原生态。

(3)提高廉价水电比重,降低工农业产品的成本;增加电力供应,提高工农业产品的规模和数量;节省外汇支出,增加资金投入开发新产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在阿根廷建设项目所在流域为背景,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详解】(1)本问要求分析圣克鲁斯河河水清澈的原因。河水清澈说明河水中泥沙等悬浮物质很少,应从河流泥沙来源、河流水携带泥沙能力等方面分析。通过图文材料可知,该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森林茂密,支流较少,因此,泥沙来源少;另外,由于泥沙在湖泊沉积明显,河水含沙量进一步减少;下游等高线较为稀疏,落差较小,水流缓慢,不利于河水携带泥沙,故河水清澈。

(2)由等高线图可知,两水电站之间河段落差较小,水坝相距较远,使LB电站蓄水量增大,利于增加发电量。太近则库容较小,发电量较小。

降低大坝高度能减少淹没范围,材料中有“水库蓄水高度将低于阿根廷湖水面高度”,因此降低坝高使库区蓄水影响不到阿根廷湖,对阿根廷湖及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有利。

(3)本问需把握水电站与出口产品之间的关系。产品的生产需要能源,水电站建成以后,阿根廷获得更加丰富而廉价的电能供应,一方面降低了工农业生产的能源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燃油进口,可节省外汇支出,进而增加资金用于开发新产品,从而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遵义市人口约800万,长期发展传统农业,是历史上著名的“黔北粮仓”。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i遵义市植被破坏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土地生产力越来越低。从2011年起,遵义市被列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地区。目前,遵义市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条件(图甲)和气候条件(表乙),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基本形成了以茶叶、竹、辣椒、花椒、生态畜禽等为主导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原来的“黔北粮仓”正在成为“黔北钱仓”。

 

(1)遵义市经过恢复植被等综合治理后,土地生产力逐渐提高。分析恢复植被对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作用。

(2)根据表乙信息,在遵义市气候资料图中补充绘制3个月份的降水柱状图,并根据相关资料简述遵义市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有利气候条件。

 

(3)说明遵义市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意义。

【答案】(1)恢复植被能增加枯枝落叶,为土壤补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根系的固土效果好,减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

(2)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位于高原、山地地区,气候垂直差异大。绘图如下所示:

 

(3)充分利用闲置劳动力,提高就业率;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当地收入;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山地生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贵州遵义石漠化山区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发展。

【详解】(1)贵州降水丰富,植被恢复后,其保持水土功能可减轻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对提高土壤肥力有利;另外,植被的增加导致枯枝落叶也随之增加,因此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2)该画图题难度不大,只需根据降水积累量推算出4、7、10三个月的降水量(分别为88毫米、153毫米、104毫米)即可画出。

紧接着,题目要求根据相关资料简述遵义市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有利气候条件。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得出该地多山地,高差较大,使得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通过气候资料统计表可以得出该地水热条件十分优越,因此对发展农业有利。

(3)该问的分析要留意遵义市农业随时间的发展历程。早期该地发展单一种植业,成为“黔北粮仓”,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发展多种经营,构建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的增长,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环境、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成为“黔北钱仓”。因此,应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变化来组织答案。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我国而言,入春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天文上的入春,时间是统一的,也就是在立春节气之后。另一个是气候上的入春,各地时间都不相同,入春标准是连续5天日均气温超过10℃,根据这一标准,气候工作者绘制了我国34°N以北地区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分布图(下图)。

 

(1)说明图中东部地区南北如春日期差异的原因。

(2)分析M地入春日期较早的原因。

(3)指出山东省入春日期的东西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1)3月至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但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北方,气温由南向北依次升高到10℃以上。

(2)地表沙漠广布,比热容小,升温快;深居内陆,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晴天多,日照强,升温快。

(3)西部比东部人春早。西部大陆性强,春季升温快;东部海洋性强,春季升温慢。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学生对基本地理原理的理解、应用能力,难度不大,体现了基础性的考查要求。

【详解】(1)很显然,东部地区的南部入春早,北部入春晚,影响因素是纬度,体现了南北部纬度差异引起太阳辐射量的差异,进而导致入春时间的差异。本问难度不大。

(2)M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入春较早说明春季气温回升快。结合影响气温的因素不难分析出答案:地表沙漠广布,比热容小,升温快;深居内陆,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晴天多,日照强,升温快。

(3)由图可知,山东入春日期西部早于东部,说明西部春季升温快于东部。结合图中信息及气温的影响因素可得出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东西部大陆性和海洋性差异,使得入春时间出现差异。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珠海进行考察。在万山海域,同学们登上桂山岛,参观了桂山海上风电项目(下图)。该工程预计总投资近27亿元,是广东省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该风电项目除在海域建设风电机组、海底电缆等设施外,还需建设陆上升压站、进站道路、陆止集控中心、陆上电缆、海底电缆登陆点等配套设施。

 

(1)在与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工人 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历时近两年的风电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于2019年开始商用,二期工程也即将开始。推测建设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历时较长的原因。

(2)在与工人的进一步交谈中同学们还了解到,受部分风电工程影响,滨海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等问题,而且用生物措施治理难度很大。分析滨海地区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难度较大的原因。

(3)研学小组认为,海上风电项目将对广东省今后的发展产生许多影响。基于这些影响,部分成员对广东省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项目存在不同观点。假如你是研学小组成员,请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工程量大;海上天气变化无常;海上作业不方便。

(2)滨海地区的土壤含盐量较大,植物生长困难;可供盐碱地绿化的植物种类少。

(3)应该。缓解广东能源短缺状况,进一步发挥经济优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降低产业的能源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不应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地表生态,导致水土流失;大量建设海上风电场,可能影响海上运输。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学生对区域能源资源开发问题的分析能力。

【详解】(1)工程历时的长短与工程量和施工环境有关。由材料可知,该工程投资近27亿元,可见该工程的工程量很大,其中一期工程就历时近两年。此外,在海上进行工程建设本身就不如陆地方便,而且此处海域天气状况复杂,夏季高温、暴雨、台风,冬春季海雾等,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历时较长。

(2)本小问难度较大。解决本小题的关键在于对“滨海地区”、“生物措施”的理解。滨海地区受海水影响,土壤盐度很大;生物措施治理往往需要采用人为增加植被的方式来治理。因此,需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一是滨海地区土壤盐度大对生物的生长很不利,植物生长缓慢;二是滨海地区盐碱地可选择的植物种类很少,因此治理难度很大。

(3)本小问是对本次研学活动的总结和升华,并合理控制了问题的开放度,要求考生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评析广东省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项目。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从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着手分析,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看问题。

生态方面:大型工程建设极容易引起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海洋生态和陆地生态 不良影响方面;此外,作为清洁能源工程,又可以改善区域大气质量。

经济方面:广东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因此大型风电工程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广东的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此外,清洁而廉价的风电可以优化广东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企业能源成本等。

社会方面:大型工程建设后的管理和维护等必将增加就业岗位;还可以为附近海岛居民带来充足而稳定的电力供应,改善附近海岛生活条件等。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试题,山东,济宁市,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