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中学科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要点

学校后勤人员常规考核细则

学校后勤人员常规考核细则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与监督,客观公正地评价后勤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实绩,发挥考核评价积极的反馈、导向和激励作用。考核评价力求做到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不同岗位后勤人员的工作,有利于将后勤管理要求内化为个人的行

一位初中学科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要点每学期末,都要写学期工作总结,无非是围绕“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我把近两年的学期工作总结的要点拉出来,罗列一下,归纳成以下一些要点,供同行参考。一、主要工作和成绩1.政治思想方面。思想上积极向上,严于律己,

简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一、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一)认识层面的问题。1.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中小学教师的理论不足,方法欠缺,不能搞科研。这是教育科研意识淡漠的具体体现。2.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对教学工作无帮助,只要成绩好,升学率高,不一定搞教育科研。3.教育科研无时间,无精力。(二)操作层面的问题。1.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分离,重结果轻过程(开题轰、过程空、结题松)。2.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不足,理论知识方法相关知识缺乏。3.把重点放在具体的教学问题上,对学生的发展研究不够。4.把教学与科研分离。5.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三)管理制度层面的问题。1.学校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常规管理跟不上。2.经费不足。3.对学校教育科研缺乏宏观调控。4.对科研业绩考核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四)教学研究的误区。 (1)课堂教学的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的发展。表现在追求短期效应,停留在表层研究,小改小革的研究活动较多。(2)研究方法停留在经验性阶段。一般是听课评课,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停留在随堂教学的层面,多经验性的描述,少理论性的概括。(3)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多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研究教材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的少,研究教法的多,研究学法少;研究教学程序多,研究课堂结构少;研究教和考的多,研究学的少;研究智力因素得多,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少;研究智育的多,研究德、体、艺、美育的少;研究课堂教学的多,研究课外活动的少。(4)教研活动的功能不强。因重结果的研究和研究的结果,轻研究过程和过程研究,研究方法单一,交流与反馈少,就缺少导向性。(5)教研的封闭性强。由于教研环境的自我封闭,缺乏必要的教研交流,就必然导致信息单一和匮乏。(6)教研者的知识、理论缺乏。仅有“一桶无源之水”的教师就只能应付教书。只输出不输入,观念又落后保守,不善于吸纳推广,无敏感性,有排他性,不仅不能搞教研甚至教学也难搞好。(五)学校课题研究存在的误区。重数量,轻成果;重形式,轻过程;重演绎,轻实践;重功利,轻实效。 因认识不足,教师对教育科研就不热情,甚至产生心理阻抗,排斥教育科研。因领导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的程度就不到位,对教育科研的服务就不到位,在教育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上就不到位。只有解决教育科研中的问题,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才能研究好、指导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我国教育科研的发展状况。(一)优势。1.科研管理意识得到了提高;2.科研管理组织逐渐增多;3.科研管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4.取得了一些成绩。(二)不足:发展不平衡。1.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急待提高。2.科研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完善;3.常规管理需要加强;4.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5.管理手段需要更新。三、我国教育科研的新定位一方科技富一方人,一方文化养一方人,一方教育启一方民智。科技、文化都源于教育。教育科学技术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就是肯定他的基础地位和先导地位。21世纪的教育突破取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突破。因此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将成为共识。四、正视目前县城教育科研中的问题与困难 (一)教育科研的意识不强。领导教师的片面认识:一是教育科研高不可攀;二是教师的神秘感、深奥感、恐惧感、功利性,以及教育科研无关论。加上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忙,无暇顾及科研。许多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不可兼得。开展教育科研时,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应付评职、晋级、加薪。应该说,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是束缚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如不能及时纠正和排除,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教育科研的手段落后,条件缺失。需要加大投入,优化教育科研环境。(三)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微弱,实效低劣。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实践反思、交流合作、专业引领),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四)教育科研管理不规范,操作欠规范。需要建立机制,科学管理,积极转化、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五)教育科研工作的不良倾向:一是应付差事,不求甚解;二是贪大求全,脱离实际;三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四是功利浮躁,急于求成。
简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一、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一)认识层面的问题。1.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中小学教师的理论不足,方法欠缺,不能搞科研。这是教育科研意识淡漠的具体体现。2.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对教学工作无帮助,只要成绩好,升学率高,不一定搞教育科研。3.教育科研无时间,无精力。(二)操作层面的问题。1.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分离,重结果轻过程(开题轰、过程空、结题松)。2.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不足,理论知识方法相关知识缺乏。3.把重点放在具体的教学问题上,对学生的发展研究不够。4.把教学与科研分离。5.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三)管理制度层面的问题。1.学校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常规管理跟不上。2.经费不足。3.对学校教育科研缺乏宏观调控。4.对科研业绩考核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四)教学研究的误区。 (1)课堂教学的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的发展。表现在追求短期效应,停留在表层研究,小改小革的研究活动较多。(2)研究方法停留在经验性阶段。一般是听课评课,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停留在随堂教学的层面,多经验性的描述,少理论性的概括。(3)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多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研究教材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的少,研究教法的多,研究学法少;研究教学程序多,研究课堂结构少;研究教和考的多,研究学的少;研究智力因素得多,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少;研究智育的多,研究德、体、艺、美育的少;研究课堂教学的多,研究课外活动的少。(4)教研活动的功能不强。因重结果的研究和研究的结果,轻研究过程和过程研究,研究方法单一,交流与反馈少,就缺少导向性。(5)教研的封闭性强。由于教研环境的自我封闭,缺乏必要的教研交流,就必然导致信息单一和匮乏。(6)教研者的知识、理论缺乏。仅有“一桶无源之水”的教师就只能应付教书。只输出不输入,观念又落后保守,不善于吸纳推广,无敏感性,有排他性,不仅不能搞教研甚至教学也难搞好。(五)学校课题研究存在的误区。重数量,轻成果;重形式,轻过程;重演绎,轻实践;重功利,轻实效。 因认识不足,教师对教育科研就不热情,甚至产生心理阻抗,排斥教育科研。因领导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的程度就不到位,对教育科研的服务就不到位,在教育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上就不到位。只有解决教育科研中的问题,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才能研究好、指导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我国教育科研的发展状况。(一)优势。1.科研管理意识得到了提高;2.科研管理组织逐渐增多;3.科研管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4.取得了一些成绩。(二)不足:发展不平衡。1.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急待提高。2.科研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完善;3.常规管理需要加强;4.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5.管理手段需要更新。三、我国教育科研的新定位一方科技富一方人,一方文化养一方人,一方教育启一方民智。科技、文化都源于教育。教育科学技术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就是肯定他的基础地位和先导地位。21世纪的教育突破取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突破。因此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将成为共识。四、正视目前县城教育科研中的问题与困难 (一)教育科研的意识不强。领导教师的片面认识:一是教育科研高不可攀;二是教师的神秘感、深奥感、恐惧感、功利性,以及教育科研无关论。加上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忙,无暇顾及科研。许多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不可兼得。开展教育科研时,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应付评职、晋级、加薪。应该说,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是束缚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如不能及时纠正和排除,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教育科研的手段落后,条件缺失。需要加大投入,优化教育科研环境。(三)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微弱,实效低劣。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实践反思、交流合作、专业引领),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四)教育科研管理不规范,操作欠规范。需要建立机制,科学管理,积极转化、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五)教育科研工作的不良倾向:一是应付差事,不求甚解;二是贪大求全,脱离实际;三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四是功利浮躁,急于求成。
简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一、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一)认识层面的问题。1.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中小学教师的理论不足,方法欠缺,不能搞科研。这是教育科研意识淡漠的具体体现。2.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对教学工作无帮助,只要成绩好,升学率高,不一定搞教育科研。3.教育科研无时间,无精力。(二)操作层面的问题。1.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分离,重结果轻过程(开题轰、过程空、结题松)。2.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不足,理论知识方法相关知识缺乏。3.把重点放在具体的教学问题上,对学生的发展研究不够。4.把教学与科研分离。5.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三)管理制度层面的问题。1.学校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常规管理跟不上。2.经费不足。3.对学校教育科研缺乏宏观调控。4.对科研业绩考核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四)教学研究的误区。 (1)课堂教学的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的发展。表现在追求短期效应,停留在表层研究,小改小革的研究活动较多。(2)研究方法停留在经验性阶段。一般是听课评课,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停留在随堂教学的层面,多经验性的描述,少理论性的概括。(3)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多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研究教材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的少,研究教法的多,研究学法少;研究教学程序多,研究课堂结构少;研究教和考的多,研究学的少;研究智力因素得多,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少;研究智育的多,研究德、体、艺、美育的少;研究课堂教学的多,研究课外活动的少。(4)教研活动的功能不强。因重结果的研究和研究的结果,轻研究过程和过程研究,研究方法单一,交流与反馈少,就缺少导向性。(5)教研的封闭性强。由于教研环境的自我封闭,缺乏必要的教研交流,就必然导致信息单一和匮乏。(6)教研者的知识、理论缺乏。仅有“一桶无源之水”的教师就只能应付教书。只输出不输入,观念又落后保守,不善于吸纳推广,无敏感性,有排他性,不仅不能搞教研甚至教学也难搞好。(五)学校课题研究存在的误区。重数量,轻成果;重形式,轻过程;重演绎,轻实践;重功利,轻实效。 因认识不足,教师对教育科研就不热情,甚至产生心理阻抗,排斥教育科研。因领导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的程度就不到位,对教育科研的服务就不到位,在教育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上就不到位。只有解决教育科研中的问题,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才能研究好、指导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我国教育科研的发展状况。(一)优势。1.科研管理意识得到了提高;2.科研管理组织逐渐增多;3.科研管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4.取得了一些成绩。(二)不足:发展不平衡。1.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急待提高。2.科研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完善;3.常规管理需要加强;4.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5.管理手段需要更新。三、我国教育科研的新定位一方科技富一方人,一方文化养一方人,一方教育启一方民智。科技、文化都源于教育。教育科学技术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就是肯定他的基础地位和先导地位。21世纪的教育突破取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突破。因此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将成为共识。四、正视目前县城教育科研中的问题与困难 (一)教育科研的意识不强。领导教师的片面认识:一是教育科研高不可攀;二是教师的神秘感、深奥感、恐惧感、功利性,以及教育科研无关论。加上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忙,无暇顾及科研。许多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不可兼得。开展教育科研时,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应付评职、晋级、加薪。应该说,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是束缚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如不能及时纠正和排除,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教育科研的手段落后,条件缺失。需要加大投入,优化教育科研环境。(三)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微弱,实效低劣。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实践反思、交流合作、专业引领),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四)教育科研管理不规范,操作欠规范。需要建立机制,科学管理,积极转化、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五)教育科研工作的不良倾向:一是应付差事,不求甚解;二是贪大求全,脱离实际;三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四是功利浮躁,急于求成。
简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一、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一)认识层面的问题。1.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中小学教师的理论不足,方法欠缺,不能搞科研。这是教育科研意识淡漠的具体体现。2.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对教学工作无帮助,只要成绩好,升学率高,不一定搞教育科研。3.教育科研无时间,无精力。(二)操作层面的问题。1.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分离,重结果轻过程(开题轰、过程空、结题松)。2.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不足,理论知识方法相关知识缺乏。3.把重点放在具体的教学问题上,对学生的发展研究不够。4.把教学与科研分离。5.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三)管理制度层面的问题。1.学校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常规管理跟不上。2.经费不足。3.对学校教育科研缺乏宏观调控。4.对科研业绩考核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四)教学研究的误区。 (1)课堂教学的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的发展。表现在追求短期效应,停留在表层研究,小改小革的研究活动较多。(2)研究方法停留在经验性阶段。一般是听课评课,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停留在随堂教学的层面,多经验性的描述,少理论性的概括。(3)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多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研究教材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的少,研究教法的多,研究学法少;研究教学程序多,研究课堂结构少;研究教和考的多,研究学的少;研究智力因素得多,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少;研究智育的多,研究德、体、艺、美育的少;研究课堂教学的多,研究课外活动的少。(4)教研活动的功能不强。因重结果的研究和研究的结果,轻研究过程和过程研究,研究方法单一,交流与反馈少,就缺少导向性。(5)教研的封闭性强。由于教研环境的自我封闭,缺乏必要的教研交流,就必然导致信息单一和匮乏。(6)教研者的知识、理论缺乏。仅有“一桶无源之水”的教师就只能应付教书。只输出不输入,观念又落后保守,不善于吸纳推广,无敏感性,有排他性,不仅不能搞教研甚至教学也难搞好。(五)学校课题研究存在的误区。重数量,轻成果;重形式,轻过程;重演绎,轻实践;重功利,轻实效。 因认识不足,教师对教育科研就不热情,甚至产生心理阻抗,排斥教育科研。因领导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的程度就不到位,对教育科研的服务就不到位,在教育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上就不到位。只有解决教育科研中的问题,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才能研究好、指导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我国教育科研的发展状况。(一)优势。1.科研管理意识得到了提高;2.科研管理组织逐渐增多;3.科研管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4.取得了一些成绩。(二)不足:发展不平衡。1.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急待提高。2.科研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完善;3.常规管理需要加强;4.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5.管理手段需要更新。三、我国教育科研的新定位一方科技富一方人,一方文化养一方人,一方教育启一方民智。科技、文化都源于教育。教育科学技术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就是肯定他的基础地位和先导地位。21世纪的教育突破取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突破。因此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将成为共识。四、正视目前县城教育科研中的问题与困难 (一)教育科研的意识不强。领导教师的片面认识:一是教育科研高不可攀;二是教师的神秘感、深奥感、恐惧感、功利性,以及教育科研无关论。加上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忙,无暇顾及科研。许多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不可兼得。开展教育科研时,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应付评职、晋级、加薪。应该说,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是束缚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如不能及时纠正和排除,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教育科研的手段落后,条件缺失。需要加大投入,优化教育科研环境。(三)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微弱,实效低劣。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实践反思、交流合作、专业引领),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四)教育科研管理不规范,操作欠规范。需要建立机制,科学管理,积极转化、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五)教育科研工作的不良倾向:一是应付差事,不求甚解;二是贪大求全,脱离实际;三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四是功利浮躁,急于求成。
简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一、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一)认识层面的问题。1.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中小学教师的理论不足,方法欠缺,不能搞科研。这是教育科研意识淡漠的具体体现。2.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对教学工作无帮助,只要成绩好,升学率高,不一定搞教育科研。3.教育科研无时间,无精力。(二)操作层面的问题。1.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分离,重结果轻过程(开题轰、过程空、结题松)。2.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不足,理论知识方法相关知识缺乏。3.把重点放在具体的教学问题上,对学生的发展研究不够。4.把教学与科研分离。5.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三)管理制度层面的问题。1.学校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常规管理跟不上。2.经费不足。3.对学校教育科研缺乏宏观调控。4.对科研业绩考核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四)教学研究的误区。 (1)课堂教学的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的发展。表现在追求短期效应,停留在表层研究,小改小革的研究活动较多。(2)研究方法停留在经验性阶段。一般是听课评课,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停留在随堂教学的层面,多经验性的描述,少理论性的概括。(3)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多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研究教材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的少,研究教法的多,研究学法少;研究教学程序多,研究课堂结构少;研究教和考的多,研究学的少;研究智力因素得多,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少;研究智育的多,研究德、体、艺、美育的少;研究课堂教学的多,研究课外活动的少。(4)教研活动的功能不强。因重结果的研究和研究的结果,轻研究过程和过程研究,研究方法单一,交流与反馈少,就缺少导向性。(5)教研的封闭性强。由于教研环境的自我封闭,缺乏必要的教研交流,就必然导致信息单一和匮乏。(6)教研者的知识、理论缺乏。仅有“一桶无源之水”的教师就只能应付教书。只输出不输入,观念又落后保守,不善于吸纳推广,无敏感性,有排他性,不仅不能搞教研甚至教学也难搞好。(五)学校课题研究存在的误区。重数量,轻成果;重形式,轻过程;重演绎,轻实践;重功利,轻实效。 因认识不足,教师对教育科研就不热情,甚至产生心理阻抗,排斥教育科研。因领导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的程度就不到位,对教育科研的服务就不到位,在教育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上就不到位。只有解决教育科研中的问题,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才能研究好、指导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我国教育科研的发展状况。(一)优势。1.科研管理意识得到了提高;2.科研管理组织逐渐增多;3.科研管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4.取得了一些成绩。(二)不足:发展不平衡。1.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急待提高。2.科研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完善;3.常规管理需要加强;4.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5.管理手段需要更新。三、我国教育科研的新定位一方科技富一方人,一方文化养一方人,一方教育启一方民智。科技、文化都源于教育。教育科学技术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就是肯定他的基础地位和先导地位。21世纪的教育突破取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突破。因此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将成为共识。四、正视目前县城教育科研中的问题与困难 (一)教育科研的意识不强。领导教师的片面认识:一是教育科研高不可攀;二是教师的神秘感、深奥感、恐惧感、功利性,以及教育科研无关论。加上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忙,无暇顾及科研。许多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不可兼得。开展教育科研时,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应付评职、晋级、加薪。应该说,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是束缚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如不能及时纠正和排除,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教育科研的手段落后,条件缺失。需要加大投入,优化教育科研环境。(三)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微弱,实效低劣。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实践反思、交流合作、专业引领),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四)教育科研管理不规范,操作欠规范。需要建立机制,科学管理,积极转化、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五)教育科研工作的不良倾向:一是应付差事,不求甚解;二是贪大求全,脱离实际;三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四是功利浮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