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范文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范文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范文一、背景材料: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范文一、背景材料: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

简介:幼小衔接的课程建设之路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园立足园本课程建设,建立调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在课程建设的具体行动中实践幼小科学衔接。幼小科学衔接是否扎实有效,取决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否适宜且真正落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是关键。因此,我园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研员、教研组长深入班级,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采集信息、收集证据,形成基于证据的有益经验与问题判断,并组织全园教师共同研讨,发现影响课程质量的不利因素,及时调整教研计划,通过教研解决“真问题”。人人参与对话讨论,基于问题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和解决策略,我园形成了“基于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达成共识→行动检验→级部审议→全园审议→提炼经验”的教研链,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全园整体提升。一些园本解决不了而又急需释疑解惑的问题,我们就寻求外援,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题培训,引导教师进行专业思考。查阅文献、阅读相关书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到姐妹园参观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为确保教研实效,让每一个课程活动都成为老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长载体,我园建立了“随时教研、每周末小教研、每月末园级教研、学期末大教研”的无缝隙教研机制。班级教师要做到“学懂、弄清、会做、能反思”,立足每一天的教育实践现场,随时保持问题意识和探究思维,及时修正小问题,持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研组的小教研,n重在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智慧,达成集体共识。园级教研则重在解决共性问题,在集中研讨中引导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期末大教研,重在提炼创造性工作亮点,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个人努力带给集体的发展价值。疫情期间,我园还启动了网络教研,针对课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随时发起线上教研,引导教师从问题出发,思考课程活动的创新,并以此推动日常教育活动的质量提升。对照幼小科学衔接的具体要求,我园重新审视现有课程,从目标到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不同年龄段的各个课程活动之中,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而生成有利于幼儿经验积累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比如,将“坚持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物品”这一目标渗透到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游戏后整理游戏材料,进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整理衣服、鞋子,午睡后整理被褥,离园前整理小书包,这是幼儿每天必做的事情。每周五例行大扫除,分区域进行物品的整理,让幼儿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中养成好习惯。再比如,中大班幼儿更着重于任务意识的培养,我们鼓励幼儿为他人做事,在走进社区的活动中支持幼儿动手操作、大胆表达。如“倡议书”课程活动,从栖霞山林防火的全民总动员出发,把幼儿园的防火教育与孩子当下的生活发生联结,引导幼儿一起调查容易引发山火的危险行为,并鼓励孩子们用画笔一一记录下来,在讨论中形成“社区防火倡议书”,最后走进社区实践倡议行动。活动结束后回园讲述活动故事,n在经历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家长是幼小科学衔接教育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人物。近年来幼儿园出现的大班孩子越来越少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学不到东西,怕孩子上学以后跟不上,让孩子去校外培训班提前学小学课程。我们认为,家长的焦虑是现实问题,关键是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看到这些学习与发展对孩子入小学后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从小班开始,定期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培训家长,引导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家长了解幼儿园各个阶段的课程开展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让家长观看孩子玩游戏的视频和照片,同时为家长做幼儿发展分析,解读幼儿行为上的变化、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以及学习品质上的进步,让家长看到孩子这些表现背后的学习与发展。如此一点一点地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知道孩子的学习特点就是“在玩中学”,知道幼儿园正在进行的这些课程活动,就是在为孩子上小学和未来做准备。渐渐地,家长认同了我们的做法,由质疑转向积极配合,助力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开展,家园步调一致实践幼小科学衔接。让家长认可和配合,幼儿园是需要花工夫的。开家长会之前,我们先让老师试讲,组织全园教职工一起听、互相学、给建议、再修改。尤其是关于幼儿游戏案例的解读,教师必须细致分析照片视频资源,从专业的角度讲清楚四点:一是其中蕴含的幼儿的发展,二是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三是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创设,四是老师这个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做。精心准备家长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的是让家长看到孩n子的发展,看到教师的专业,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不简单的,幼儿园正在做的这些,都是对孩子入小学最有意义的准备,是不能跨越的。如此,才能使家园思行一致的教育联动,成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
简介:幼小衔接的课程建设之路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园立足园本课程建设,建立调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在课程建设的具体行动中实践幼小科学衔接。幼小科学衔接是否扎实有效,取决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否适宜且真正落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是关键。因此,我园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研员、教研组长深入班级,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采集信息、收集证据,形成基于证据的有益经验与问题判断,并组织全园教师共同研讨,发现影响课程质量的不利因素,及时调整教研计划,通过教研解决“真问题”。人人参与对话讨论,基于问题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和解决策略,我园形成了“基于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达成共识→行动检验→级部审议→全园审议→提炼经验”的教研链,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全园整体提升。一些园本解决不了而又急需释疑解惑的问题,我们就寻求外援,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题培训,引导教师进行专业思考。查阅文献、阅读相关书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到姐妹园参观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为确保教研实效,让每一个课程活动都成为老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长载体,我园建立了“随时教研、每周末小教研、每月末园级教研、学期末大教研”的无缝隙教研机制。班级教师要做到“学懂、弄清、会做、能反思”,立足每一天的教育实践现场,随时保持问题意识和探究思维,及时修正小问题,持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研组的小教研, 重在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智慧,达成集体共识。园级教研则重在解决共性问题,在集中研讨中引导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期末大教研,重在提炼创造性工作亮点,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个人努力带给集体的发展价值。疫情期间,我园还启动了网络教研,针对课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随时发起线上教研,引导教师从问题出发,思考课程活动的创新,并以此推动日常教育活动的质量提升。对照幼小科学衔接的具体要求,我园重新审视现有课程,从目标到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不同年龄段的各个课程活动之中,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而生成有利于幼儿经验积累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比如,将“坚持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物品”这一目标渗透到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游戏后整理游戏材料,进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整理衣服、鞋子,午睡后整理被褥,离园前整理小书包,这是幼儿每天必做的事情。每周五例行大扫除,分区域进行物品的整理,让幼儿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中养成好习惯。再比如,中大班幼儿更着重于任务意识的培养,我们鼓励幼儿为他人做事,在走进社区的活动中支持幼儿动手操作、大胆表达。如“倡议书”课程活动,从栖霞山林防火的全民总动员出发,把幼儿园的防火教育与孩子当下的生活发生联结,引导幼儿一起调查容易引发山火的危险行为,并鼓励孩子们用画笔一一记录下来,在讨论中形成“社区防火倡议书”,最后走进社区实践倡议行动。活动结束后回园讲述活动故事, 在经历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家长是幼小科学衔接教育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人物。近年来幼儿园出现的大班孩子越来越少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学不到东西,怕孩子上学以后跟不上,让孩子去校外培训班提前学小学课程。我们认为,家长的焦虑是现实问题,关键是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看到这些学习与发展对孩子入小学后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从小班开始,定期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培训家长,引导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家长了解幼儿园各个阶段的课程开展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让家长观看孩子玩游戏的视频和照片,同时为家长做幼儿发展分析,解读幼儿行为上的变化、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以及学习品质上的进步,让家长看到孩子这些表现背后的学习与发展。如此一点一点地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知道孩子的学习特点就是“在玩中学”,知道幼儿园正在进行的这些课程活动,就是在为孩子上小学和未来做准备。渐渐地,家长认同了我们的做法,由质疑转向积极配合,助力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开展,家园步调一致实践幼小科学衔接。让家长认可和配合,幼儿园是需要花工夫的。开家长会之前,我们先让老师试讲,组织全园教职工一起听、互相学、给建议、再修改。尤其是关于幼儿游戏案例的解读,教师必须细致分析照片视频资源,从专业的角度讲清楚四点:一是其中蕴含的幼儿的发展,二是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三是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创设,四是老师这个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做。精心准备家长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的是让家长看到孩 子的发展,看到教师的专业,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不简单的,幼儿园正在做的这些,都是对孩子入小学最有意义的准备,是不能跨越的。如此,才能使家园思行一致的教育联动,成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
简介:幼小衔接的课程建设之路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园立足园本课程建设,建立调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在课程建设的具体行动中实践幼小科学衔接。幼小科学衔接是否扎实有效,取决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否适宜且真正落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是关键。因此,我园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研员、教研组长深入班级,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采集信息、收集证据,形成基于证据的有益经验与问题判断,并组织全园教师共同研讨,发现影响课程质量的不利因素,及时调整教研计划,通过教研解决“真问题”。人人参与对话讨论,基于问题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和解决策略,我园形成了“基于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达成共识→行动检验→级部审议→全园审议→提炼经验”的教研链,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全园整体提升。一些园本解决不了而又急需释疑解惑的问题,我们就寻求外援,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题培训,引导教师进行专业思考。查阅文献、阅读相关书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到姐妹园参观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为确保教研实效,让每一个课程活动都成为老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长载体,我园建立了“随时教研、每周末小教研、每月末园级教研、学期末大教研”的无缝隙教研机制。班级教师要做到“学懂、弄清、会做、能反思”,立足每一天的教育实践现场,随时保持问题意识和探究思维,及时修正小问题,持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研组的小教研, 重在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智慧,达成集体共识。园级教研则重在解决共性问题,在集中研讨中引导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期末大教研,重在提炼创造性工作亮点,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个人努力带给集体的发展价值。疫情期间,我园还启动了网络教研,针对课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随时发起线上教研,引导教师从问题出发,思考课程活动的创新,并以此推动日常教育活动的质量提升。对照幼小科学衔接的具体要求,我园重新审视现有课程,从目标到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不同年龄段的各个课程活动之中,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而生成有利于幼儿经验积累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比如,将“坚持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物品”这一目标渗透到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游戏后整理游戏材料,进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整理衣服、鞋子,午睡后整理被褥,离园前整理小书包,这是幼儿每天必做的事情。每周五例行大扫除,分区域进行物品的整理,让幼儿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中养成好习惯。再比如,中大班幼儿更着重于任务意识的培养,我们鼓励幼儿为他人做事,在走进社区的活动中支持幼儿动手操作、大胆表达。如“倡议书”课程活动,从栖霞山林防火的全民总动员出发,把幼儿园的防火教育与孩子当下的生活发生联结,引导幼儿一起调查容易引发山火的危险行为,并鼓励孩子们用画笔一一记录下来,在讨论中形成“社区防火倡议书”,最后走进社区实践倡议行动。活动结束后回园讲述活动故事, 在经历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家长是幼小科学衔接教育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人物。近年来幼儿园出现的大班孩子越来越少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学不到东西,怕孩子上学以后跟不上,让孩子去校外培训班提前学小学课程。我们认为,家长的焦虑是现实问题,关键是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看到这些学习与发展对孩子入小学后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从小班开始,定期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培训家长,引导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家长了解幼儿园各个阶段的课程开展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让家长观看孩子玩游戏的视频和照片,同时为家长做幼儿发展分析,解读幼儿行为上的变化、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以及学习品质上的进步,让家长看到孩子这些表现背后的学习与发展。如此一点一点地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知道孩子的学习特点就是“在玩中学”,知道幼儿园正在进行的这些课程活动,就是在为孩子上小学和未来做准备。渐渐地,家长认同了我们的做法,由质疑转向积极配合,助力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开展,家园步调一致实践幼小科学衔接。让家长认可和配合,幼儿园是需要花工夫的。开家长会之前,我们先让老师试讲,组织全园教职工一起听、互相学、给建议、再修改。尤其是关于幼儿游戏案例的解读,教师必须细致分析照片视频资源,从专业的角度讲清楚四点:一是其中蕴含的幼儿的发展,二是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三是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创设,四是老师这个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做。精心准备家长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的是让家长看到孩 子的发展,看到教师的专业,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不简单的,幼儿园正在做的这些,都是对孩子入小学最有意义的准备,是不能跨越的。如此,才能使家园思行一致的教育联动,成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
简介:幼小衔接的课程建设之路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园立足园本课程建设,建立调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在课程建设的具体行动中实践幼小科学衔接。幼小科学衔接是否扎实有效,取决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否适宜且真正落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是关键。因此,我园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研员、教研组长深入班级,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采集信息、收集证据,形成基于证据的有益经验与问题判断,并组织全园教师共同研讨,发现影响课程质量的不利因素,及时调整教研计划,通过教研解决“真问题”。人人参与对话讨论,基于问题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和解决策略,我园形成了“基于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达成共识→行动检验→级部审议→全园审议→提炼经验”的教研链,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全园整体提升。一些园本解决不了而又急需释疑解惑的问题,我们就寻求外援,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题培训,引导教师进行专业思考。查阅文献、阅读相关书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到姐妹园参观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为确保教研实效,让每一个课程活动都成为老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长载体,我园建立了“随时教研、每周末小教研、每月末园级教研、学期末大教研”的无缝隙教研机制。班级教师要做到“学懂、弄清、会做、能反思”,立足每一天的教育实践现场,随时保持问题意识和探究思维,及时修正小问题,持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研组的小教研,n重在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智慧,达成集体共识。园级教研则重在解决共性问题,在集中研讨中引导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期末大教研,重在提炼创造性工作亮点,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个人努力带给集体的发展价值。疫情期间,我园还启动了网络教研,针对课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随时发起线上教研,引导教师从问题出发,思考课程活动的创新,并以此推动日常教育活动的质量提升。对照幼小科学衔接的具体要求,我园重新审视现有课程,从目标到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不同年龄段的各个课程活动之中,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而生成有利于幼儿经验积累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比如,将“坚持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物品”这一目标渗透到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游戏后整理游戏材料,进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整理衣服、鞋子,午睡后整理被褥,离园前整理小书包,这是幼儿每天必做的事情。每周五例行大扫除,分区域进行物品的整理,让幼儿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中养成好习惯。再比如,中大班幼儿更着重于任务意识的培养,我们鼓励幼儿为他人做事,在走进社区的活动中支持幼儿动手操作、大胆表达。如“倡议书”课程活动,从栖霞山林防火的全民总动员出发,把幼儿园的防火教育与孩子当下的生活发生联结,引导幼儿一起调查容易引发山火的危险行为,并鼓励孩子们用画笔一一记录下来,在讨论中形成“社区防火倡议书”,最后走进社区实践倡议行动。活动结束后回园讲述活动故事,n在经历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家长是幼小科学衔接教育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人物。近年来幼儿园出现的大班孩子越来越少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学不到东西,怕孩子上学以后跟不上,让孩子去校外培训班提前学小学课程。我们认为,家长的焦虑是现实问题,关键是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看到这些学习与发展对孩子入小学后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从小班开始,定期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培训家长,引导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家长了解幼儿园各个阶段的课程开展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让家长观看孩子玩游戏的视频和照片,同时为家长做幼儿发展分析,解读幼儿行为上的变化、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以及学习品质上的进步,让家长看到孩子这些表现背后的学习与发展。如此一点一点地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知道孩子的学习特点就是“在玩中学”,知道幼儿园正在进行的这些课程活动,就是在为孩子上小学和未来做准备。渐渐地,家长认同了我们的做法,由质疑转向积极配合,助力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开展,家园步调一致实践幼小科学衔接。让家长认可和配合,幼儿园是需要花工夫的。开家长会之前,我们先让老师试讲,组织全园教职工一起听、互相学、给建议、再修改。尤其是关于幼儿游戏案例的解读,教师必须细致分析照片视频资源,从专业的角度讲清楚四点:一是其中蕴含的幼儿的发展,二是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三是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创设,四是老师这个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做。精心准备家长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的是让家长看到孩n子的发展,看到教师的专业,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不简单的,幼儿园正在做的这些,都是对孩子入小学最有意义的准备,是不能跨越的。如此,才能使家园思行一致的教育联动,成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
简介:幼小衔接的课程建设之路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园立足园本课程建设,建立调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在课程建设的具体行动中实践幼小科学衔接。幼小科学衔接是否扎实有效,取决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否适宜且真正落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是关键。因此,我园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研员、教研组长深入班级,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采集信息、收集证据,形成基于证据的有益经验与问题判断,并组织全园教师共同研讨,发现影响课程质量的不利因素,及时调整教研计划,通过教研解决“真问题”。人人参与对话讨论,基于问题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和解决策略,我园形成了“基于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达成共识→行动检验→级部审议→全园审议→提炼经验”的教研链,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全园整体提升。一些园本解决不了而又急需释疑解惑的问题,我们就寻求外援,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题培训,引导教师进行专业思考。查阅文献、阅读相关书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到姐妹园参观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为确保教研实效,让每一个课程活动都成为老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长载体,我园建立了“随时教研、每周末小教研、每月末园级教研、学期末大教研”的无缝隙教研机制。班级教师要做到“学懂、弄清、会做、能反思”,立足每一天的教育实践现场,随时保持问题意识和探究思维,及时修正小问题,持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研组的小教研, 重在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智慧,达成集体共识。园级教研则重在解决共性问题,在集中研讨中引导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期末大教研,重在提炼创造性工作亮点,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个人努力带给集体的发展价值。疫情期间,我园还启动了网络教研,针对课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随时发起线上教研,引导教师从问题出发,思考课程活动的创新,并以此推动日常教育活动的质量提升。对照幼小科学衔接的具体要求,我园重新审视现有课程,从目标到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不同年龄段的各个课程活动之中,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而生成有利于幼儿经验积累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比如,将“坚持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物品”这一目标渗透到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游戏后整理游戏材料,进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整理衣服、鞋子,午睡后整理被褥,离园前整理小书包,这是幼儿每天必做的事情。每周五例行大扫除,分区域进行物品的整理,让幼儿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中养成好习惯。再比如,中大班幼儿更着重于任务意识的培养,我们鼓励幼儿为他人做事,在走进社区的活动中支持幼儿动手操作、大胆表达。如“倡议书”课程活动,从栖霞山林防火的全民总动员出发,把幼儿园的防火教育与孩子当下的生活发生联结,引导幼儿一起调查容易引发山火的危险行为,并鼓励孩子们用画笔一一记录下来,在讨论中形成“社区防火倡议书”,最后走进社区实践倡议行动。活动结束后回园讲述活动故事, 在经历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家长是幼小科学衔接教育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人物。近年来幼儿园出现的大班孩子越来越少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学不到东西,怕孩子上学以后跟不上,让孩子去校外培训班提前学小学课程。我们认为,家长的焦虑是现实问题,关键是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看到这些学习与发展对孩子入小学后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从小班开始,定期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培训家长,引导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家长了解幼儿园各个阶段的课程开展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让家长观看孩子玩游戏的视频和照片,同时为家长做幼儿发展分析,解读幼儿行为上的变化、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以及学习品质上的进步,让家长看到孩子这些表现背后的学习与发展。如此一点一点地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知道孩子的学习特点就是“在玩中学”,知道幼儿园正在进行的这些课程活动,就是在为孩子上小学和未来做准备。渐渐地,家长认同了我们的做法,由质疑转向积极配合,助力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开展,家园步调一致实践幼小科学衔接。让家长认可和配合,幼儿园是需要花工夫的。开家长会之前,我们先让老师试讲,组织全园教职工一起听、互相学、给建议、再修改。尤其是关于幼儿游戏案例的解读,教师必须细致分析照片视频资源,从专业的角度讲清楚四点:一是其中蕴含的幼儿的发展,二是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三是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创设,四是老师这个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做。精心准备家长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的是让家长看到孩 子的发展,看到教师的专业,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不简单的,幼儿园正在做的这些,都是对孩子入小学最有意义的准备,是不能跨越的。如此,才能使家园思行一致的教育联动,成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