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范文

最新2022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范文

最新2022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范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

最新2022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范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

简介:最新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3篇篇一: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内容。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11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2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入浅出。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基础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篇二: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一、新词迭出,从总体方向上突出变化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新意不断,从数学教学上突出目标和方向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三、创新方式,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11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22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2022年*月*日,在**的组织与引领下,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线上培训活动,对2022版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等等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急需了解的。一、通过**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我有以下体会:1.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很明确,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三会”的要求进一步印证了数学学习总目标“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较2011版的“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虽仅有两字之差,但区别非常明显。2.学段目标更为细化。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一到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三到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到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3.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把部分小学的知识,如负数、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但知识点难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数学就变简单了,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大幅提升,需要学生根据三会的要求,结合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来发展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标的整体目标来看,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和认知即可。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二、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这一系列的变化必然要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我倍感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好以下几点:1.更新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2.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做好引导。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3.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界更是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老师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教学评价是否会有变化等等许多问题都是老师们急需了解的。通过马云鹏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旧课标的区别。一、数感《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与《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相比较,内涵更加丰富,更强调理解数的意义、感悟运算结果等方面。把原来的“运算结果估计”改为“运算结果”,不仅包括估计和估算,还增加了对精确计算结果的感悟;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包括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认为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量感量感虽然只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内容领域但大体上与20世纪90年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量与计量的内容领域相对应,量与计量的内容包括: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相比较而言,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内涵更加丰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如会测量与计算;更加强调事物具有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活动经验的积累,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几何直观等思想方法的感悟,生活中的测量的经验积累等。3 三、符号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基本内涵:强调学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认为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四、运算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基本内涵;强调让学生明晰运算的对象,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五、几何直观《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从两个方面对几何直观的内涵表述得更加丰富而且清晰。一是认为几何直观对几何内容本身的学习起到直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并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二是认为几何直观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强调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六、空间观念《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对几何直观的具体表现的描述基本不变,但是增加了对空间观念内涵的概括: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感悟;体现了空间观念的本质;认为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七、推理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推理能力改为推理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推理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推理意识的内涵描述为: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对推理意识的具体表现描述得层次分明、准确清晰,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两部分;增加了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认为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了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八、数据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改为数据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据分析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数据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的感语)知道运用数据可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强调通过简单统计量的计算,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分类,作出判断或决策。九、模型意识 《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模型思想改为模型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模型思想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模型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认为模型意识有助于增强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十、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基本上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增加了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培训对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对于全体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场专业成长的盛宴,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醍醐灌顶。同时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品读新课标,努力领会其内在精髓,并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认真解读数学新课程准。停课不停研标准明方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韩晓佩)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平顶山市小学数学程兰超名师工作室第8批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的安排部署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研修活动。开课前,程老师认真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研修活动中,马教授主要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这四个方面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数学课标专题讲座。对于课标新增内容,马教授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进行了解读。一是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二是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在主题结构化整合方面,马教授又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通过举例详细地解读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对应内容的传承与改进。三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的的直观感知。四是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形成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疫情期间,今天还有线上教学任务,虽然我不能完整地观看直播进行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后我第一时间观看了直播回放,并且详细地记录学习笔记,有效地进行整理与反思。我深知,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马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三会”“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课程的改变,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教材为抓手,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融入我的日常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简介:最新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3篇篇一: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内容。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11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2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入浅出。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基础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篇二: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一、新词迭出,从总体方向上突出变化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新意不断,从数学教学上突出目标和方向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三、创新方式,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11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22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2022年*月*日,在**的组织与引领下,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线上培训活动,对2022版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等等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急需了解的。一、通过**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我有以下体会:1.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很明确,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三会”的要求进一步印证了数学学习总目标“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较2011版的“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虽仅有两字之差,但区别非常明显。2.学段目标更为细化。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一到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三到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到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3.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把部分小学的知识,如负数、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但知识点难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数学就变简单了,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大幅提升,需要学生根据三会的要求,结合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来发展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标的整体目标来看,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和认知即可。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二、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这一系列的变化必然要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我倍感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好以下几点:1.更新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2.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做好引导。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3.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界更是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老师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教学评价是否会有变化等等许多问题都是老师们急需了解的。通过马云鹏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旧课标的区别。一、数感《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与《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相比较,内涵更加丰富,更强调理解数的意义、感悟运算结果等方面。把原来的“运算结果估计”改为“运算结果”,不仅包括估计和估算,还增加了对精确计算结果的感悟;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包括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认为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量感量感虽然只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内容领域但大体上与20世纪90年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量与计量的内容领域相对应,量与计量的内容包括: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相比较而言,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内涵更加丰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如会测量与计算;更加强调事物具有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活动经验的积累,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几何直观等思想方法的感悟,生活中的测量的经验积累等。3 三、符号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基本内涵:强调学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认为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四、运算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基本内涵;强调让学生明晰运算的对象,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五、几何直观《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从两个方面对几何直观的内涵表述得更加丰富而且清晰。一是认为几何直观对几何内容本身的学习起到直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并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二是认为几何直观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强调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六、空间观念《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对几何直观的具体表现的描述基本不变,但是增加了对空间观念内涵的概括: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感悟;体现了空间观念的本质;认为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七、推理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推理能力改为推理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推理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推理意识的内涵描述为: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对推理意识的具体表现描述得层次分明、准确清晰,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两部分;增加了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认为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了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八、数据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改为数据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据分析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数据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的感语)知道运用数据可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强调通过简单统计量的计算,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分类,作出判断或决策。九、模型意识 《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模型思想改为模型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模型思想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模型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认为模型意识有助于增强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十、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基本上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增加了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培训对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对于全体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场专业成长的盛宴,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醍醐灌顶。同时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品读新课标,努力领会其内在精髓,并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认真解读数学新课程准。停课不停研标准明方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韩晓佩)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平顶山市小学数学程兰超名师工作室第8批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的安排部署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研修活动。开课前,程老师认真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研修活动中,马教授主要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这四个方面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数学课标专题讲座。对于课标新增内容,马教授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进行了解读。一是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二是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在主题结构化整合方面,马教授又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通过举例详细地解读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对应内容的传承与改进。三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的的直观感知。四是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形成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疫情期间,今天还有线上教学任务,虽然我不能完整地观看直播进行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后我第一时间观看了直播回放,并且详细地记录学习笔记,有效地进行整理与反思。我深知,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马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三会”“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课程的改变,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教材为抓手,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融入我的日常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简介:最新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3篇篇一: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内容。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11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2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入浅出。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基础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篇二: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一、新词迭出,从总体方向上突出变化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新意不断,从数学教学上突出目标和方向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三、创新方式,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11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22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2022年*月*日,在**的组织与引领下,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线上培训活动,对2022版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等等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急需了解的。一、通过**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我有以下体会:1.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很明确,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三会”的要求进一步印证了数学学习总目标“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较2011版的“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虽仅有两字之差,但区别非常明显。2.学段目标更为细化。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一到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三到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到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3.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把部分小学的知识,如负数、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但知识点难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数学就变简单了,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大幅提升,需要学生根据三会的要求,结合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来发展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标的整体目标来看,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和认知即可。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二、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这一系列的变化必然要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我倍感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好以下几点:1.更新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2.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做好引导。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3.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界更是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老师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教学评价是否会有变化等等许多问题都是老师们急需了解的。通过马云鹏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旧课标的区别。一、数感《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与《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相比较,内涵更加丰富,更强调理解数的意义、感悟运算结果等方面。把原来的“运算结果估计”改为“运算结果”,不仅包括估计和估算,还增加了对精确计算结果的感悟;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包括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认为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量感量感虽然只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内容领域但大体上与20世纪90年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量与计量的内容领域相对应,量与计量的内容包括: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相比较而言,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内涵更加丰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如会测量与计算;更加强调事物具有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活动经验的积累,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几何直观等思想方法的感悟,生活中的测量的经验积累等。3 三、符号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基本内涵:强调学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认为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四、运算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基本内涵;强调让学生明晰运算的对象,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五、几何直观《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从两个方面对几何直观的内涵表述得更加丰富而且清晰。一是认为几何直观对几何内容本身的学习起到直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并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二是认为几何直观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强调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六、空间观念《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对几何直观的具体表现的描述基本不变,但是增加了对空间观念内涵的概括: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感悟;体现了空间观念的本质;认为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七、推理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推理能力改为推理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推理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推理意识的内涵描述为: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对推理意识的具体表现描述得层次分明、准确清晰,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两部分;增加了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认为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了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八、数据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改为数据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据分析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数据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的感语)知道运用数据可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强调通过简单统计量的计算,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分类,作出判断或决策。九、模型意识 《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模型思想改为模型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模型思想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模型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认为模型意识有助于增强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十、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基本上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增加了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培训对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对于全体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场专业成长的盛宴,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醍醐灌顶。同时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品读新课标,努力领会其内在精髓,并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认真解读数学新课程准。停课不停研标准明方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韩晓佩)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平顶山市小学数学程兰超名师工作室第8批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的安排部署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研修活动。开课前,程老师认真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研修活动中,马教授主要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这四个方面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数学课标专题讲座。对于课标新增内容,马教授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进行了解读。一是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二是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在主题结构化整合方面,马教授又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通过举例详细地解读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对应内容的传承与改进。三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的的直观感知。四是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形成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疫情期间,今天还有线上教学任务,虽然我不能完整地观看直播进行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后我第一时间观看了直播回放,并且详细地记录学习笔记,有效地进行整理与反思。我深知,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马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三会”“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课程的改变,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教材为抓手,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融入我的日常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简介:最新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3篇篇一: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内容。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11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2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入浅出。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基础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篇二: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一、新词迭出,从总体方向上突出变化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新意不断,从数学教学上突出目标和方向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三、创新方式,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11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22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2022年*月*日,在**的组织与引领下,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线上培训活动,对2022版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等等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急需了解的。一、通过**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我有以下体会:1.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很明确,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三会”的要求进一步印证了数学学习总目标“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较2011版的“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虽仅有两字之差,但区别非常明显。2.学段目标更为细化。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一到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三到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到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3.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把部分小学的知识,如负数、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但知识点难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数学就变简单了,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大幅提升,需要学生根据三会的要求,结合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来发展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标的整体目标来看,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和认知即可。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二、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这一系列的变化必然要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我倍感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好以下几点:1.更新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2.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做好引导。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3.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界更是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老师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教学评价是否会有变化等等许多问题都是老师们急需了解的。通过马云鹏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旧课标的区别。一、数感《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与《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相比较,内涵更加丰富,更强调理解数的意义、感悟运算结果等方面。把原来的“运算结果估计”改为“运算结果”,不仅包括估计和估算,还增加了对精确计算结果的感悟;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包括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认为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量感量感虽然只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内容领域但大体上与20世纪90年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量与计量的内容领域相对应,量与计量的内容包括: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相比较而言,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内涵更加丰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如会测量与计算;更加强调事物具有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活动经验的积累,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几何直观等思想方法的感悟,生活中的测量的经验积累等。3 三、符号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基本内涵:强调学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认为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四、运算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基本内涵;强调让学生明晰运算的对象,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五、几何直观《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从两个方面对几何直观的内涵表述得更加丰富而且清晰。一是认为几何直观对几何内容本身的学习起到直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并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二是认为几何直观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强调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六、空间观念《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对几何直观的具体表现的描述基本不变,但是增加了对空间观念内涵的概括: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感悟;体现了空间观念的本质;认为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七、推理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推理能力改为推理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推理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推理意识的内涵描述为: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对推理意识的具体表现描述得层次分明、准确清晰,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两部分;增加了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认为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了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八、数据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改为数据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据分析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数据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的感语)知道运用数据可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强调通过简单统计量的计算,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分类,作出判断或决策。九、模型意识 《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模型思想改为模型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模型思想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模型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认为模型意识有助于增强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十、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基本上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增加了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培训对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对于全体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场专业成长的盛宴,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醍醐灌顶。同时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品读新课标,努力领会其内在精髓,并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认真解读数学新课程准。停课不停研标准明方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韩晓佩)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平顶山市小学数学程兰超名师工作室第8批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的安排部署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研修活动。开课前,程老师认真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研修活动中,马教授主要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这四个方面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数学课标专题讲座。对于课标新增内容,马教授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进行了解读。一是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二是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在主题结构化整合方面,马教授又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通过举例详细地解读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对应内容的传承与改进。三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的的直观感知。四是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形成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疫情期间,今天还有线上教学任务,虽然我不能完整地观看直播进行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后我第一时间观看了直播回放,并且详细地记录学习笔记,有效地进行整理与反思。我深知,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马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三会”“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课程的改变,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教材为抓手,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融入我的日常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简介:最新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3篇篇一: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内容。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11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2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入浅出。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基础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篇二: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一、新词迭出,从总体方向上突出变化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新意不断,从数学教学上突出目标和方向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三、创新方式,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11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22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2022年*月*日,在**的组织与引领下,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线上培训活动,对2022版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等等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急需了解的。一、通过**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我有以下体会:1.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很明确,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三会”的要求进一步印证了数学学习总目标“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较2011版的“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虽仅有两字之差,但区别非常明显。2.学段目标更为细化。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一到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三到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到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3.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把部分小学的知识,如负数、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但知识点难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数学就变简单了,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大幅提升,需要学生根据三会的要求,结合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来发展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标的整体目标来看,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和认知即可。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二、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这一系列的变化必然要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我倍感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好以下几点:1.更新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2.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做好引导。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3.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界更是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老师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教学评价是否会有变化等等许多问题都是老师们急需了解的。通过马云鹏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旧课标的区别。一、数感《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与《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相比较,内涵更加丰富,更强调理解数的意义、感悟运算结果等方面。把原来的“运算结果估计”改为“运算结果”,不仅包括估计和估算,还增加了对精确计算结果的感悟;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包括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认为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量感量感虽然只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内容领域但大体上与20世纪90年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量与计量的内容领域相对应,量与计量的内容包括: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相比较而言,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内涵更加丰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如会测量与计算;更加强调事物具有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活动经验的积累,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几何直观等思想方法的感悟,生活中的测量的经验积累等。3 三、符号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基本内涵:强调学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认为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四、运算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基本内涵;强调让学生明晰运算的对象,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五、几何直观《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从两个方面对几何直观的内涵表述得更加丰富而且清晰。一是认为几何直观对几何内容本身的学习起到直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并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二是认为几何直观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强调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六、空间观念《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对几何直观的具体表现的描述基本不变,但是增加了对空间观念内涵的概括: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感悟;体现了空间观念的本质;认为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七、推理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推理能力改为推理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推理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推理意识的内涵描述为: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对推理意识的具体表现描述得层次分明、准确清晰,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两部分;增加了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认为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了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八、数据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改为数据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据分析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数据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的感语)知道运用数据可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强调通过简单统计量的计算,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分类,作出判断或决策。九、模型意识 《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模型思想改为模型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模型思想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模型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认为模型意识有助于增强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十、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基本上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增加了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培训对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对于全体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场专业成长的盛宴,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醍醐灌顶。同时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品读新课标,努力领会其内在精髓,并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认真解读数学新课程准。停课不停研标准明方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韩晓佩)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平顶山市小学数学程兰超名师工作室第8批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的安排部署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研修活动。开课前,程老师认真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研修活动中,马教授主要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这四个方面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数学课标专题讲座。对于课标新增内容,马教授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进行了解读。一是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二是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在主题结构化整合方面,马教授又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通过举例详细地解读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对应内容的传承与改进。三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的的直观感知。四是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形成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疫情期间,今天还有线上教学任务,虽然我不能完整地观看直播进行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后我第一时间观看了直播回放,并且详细地记录学习笔记,有效地进行整理与反思。我深知,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马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三会”“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课程的改变,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教材为抓手,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融入我的日常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简介:最新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3篇篇一: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内容。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11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2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入浅出。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基础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篇二: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一、新词迭出,从总体方向上突出变化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新意不断,从数学教学上突出目标和方向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三、创新方式,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11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22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2022年*月*日,在**的组织与引领下,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线上培训活动,对2022版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等等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急需了解的。一、通过**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我有以下体会:1.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很明确,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三会”的要求进一步印证了数学学习总目标“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较2011版的“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虽仅有两字之差,但区别非常明显。2.学段目标更为细化。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一到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三到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到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3.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把部分小学的知识,如负数、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但知识点难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数学就变简单了,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大幅提升,需要学生根据三会的要求,结合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来发展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标的整体目标来看,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和认知即可。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二、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这一系列的变化必然要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我倍感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好以下几点:1.更新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2.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做好引导。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3.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界更是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老师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教学评价是否会有变化等等许多问题都是老师们急需了解的。通过马云鹏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解读,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旧课标的区别。一、数感《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与《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相比较,内涵更加丰富,更强调理解数的意义、感悟运算结果等方面。把原来的“运算结果估计”改为“运算结果”,不仅包括估计和估算,还增加了对精确计算结果的感悟;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包括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认为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量感量感虽然只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内容领域但大体上与20世纪90年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量与计量的内容领域相对应,量与计量的内容包括: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相比较而言,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内涵更加丰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如会测量与计算;更加强调事物具有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活动经验的积累,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几何直观等思想方法的感悟,生活中的测量的经验积累等。3 三、符号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基本内涵:强调学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认为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四、运算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表述: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基本内涵;强调让学生明晰运算的对象,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五、几何直观《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从两个方面对几何直观的内涵表述得更加丰富而且清晰。一是认为几何直观对几何内容本身的学习起到直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并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二是认为几何直观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强调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六、空间观念《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对几何直观的具体表现的描述基本不变,但是增加了对空间观念内涵的概括: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感悟;体现了空间观念的本质;认为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七、推理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推理能力改为推理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推理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推理意识的内涵描述为: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对推理意识的具体表现描述得层次分明、准确清晰,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两部分;增加了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认为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了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八、数据意识《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改为数据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据分析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数据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的感语)知道运用数据可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强调通过简单统计量的计算,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分类,作出判断或决策。九、模型意识 《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模型思想改为模型意识,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模型思想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把模型意识的内涵描述为: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认为模型意识有助于增强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十、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新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基本上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关于应用意识的表述,增加了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培训对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对于全体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场专业成长的盛宴,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醍醐灌顶。同时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品读新课标,努力领会其内在精髓,并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认真解读数学新课程准。停课不停研标准明方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韩晓佩)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平顶山市小学数学程兰超名师工作室第8批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的安排部署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研修活动。开课前,程老师认真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研修活动中,马教授主要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这四个方面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数学课标专题讲座。对于课标新增内容,马教授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进行了解读。一是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二是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在主题结构化整合方面,马教授又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通过举例详细地解读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对应内容的传承与改进。三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的的直观感知。四是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形成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疫情期间,今天还有线上教学任务,虽然我不能完整地观看直播进行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后我第一时间观看了直播回放,并且详细地记录学习笔记,有效地进行整理与反思。我深知,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马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三会”“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课程的改变,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教材为抓手,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融入我的日常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