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做大自然的孩子》教学反思(三篇)

农村党员干部工作如何忙而有序

农村党员干部工作如何忙而有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农村,“忙乱”似乎是一种常态,工作千头万绪,事情繁杂,往往让农村干部疲于应付,如何使农村干部千头万绪的工作有条理、农村干部如何忙而有序?笔者建议搞好科学统筹,注重合理安排,农村干部工作

科学《做大自然的孩子》教学反思(一)本周二年级科学上的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做大自然的孩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播放动物的声音的这样一段录音,让孩子们听一听,分别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我再板书到黑板上,再提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简介:小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每课教学反思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这一学期,我教授的是二年级的科学课,由于自己不是对应专业的,又是新老师,所以刚接触有一点懵。   上第一节课之前我不知道自己第一节科学课应该怎么上,后来我请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给我说第一节课可以不用讲新课,先讲规矩,可以和学生做做游戏相互了解,于是我第一节课就没有做课件,就去上课了。我策划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想着传到哪里,哪位同学就自我介绍,可是当我真正把这个课堂计划落实到实践中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第一,击鼓传花游戏本来目的是活跃气氛,但让学生自我介绍其实并不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传到哪里就让哪位小朋友表演节目,这样孩子们一兴奋,就不能乖乖坐好,课堂就比较混乱。 第二,玩这个游戏没有提前准备好音乐,所以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总体来说第一节课很不如意。   这样上了两个班,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第二天上课之前我就先简单讲了一些规矩,然后直接进入新课,因为我备课的发现这一节课内容不多且孩子们比较熟悉。    在讲新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心得:第一,我发现孩子们对地球是有一定认识的,比如有一些孩子知道地球其实是椭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需要老师解答。第二,我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发现孩子们知道许多动植物,也能对应的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第三,虽然孩子们都会说,但是在“画一画”这个环节中,少部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在图中分类画出来,个别孩子可以把自己画的东西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出来,很棒!   第一课结束,有很多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针对于科学课的教学,相信自己可以不断完善,不断进步!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聚焦问题:这颗桂花树依靠什么长大?引出本课主题“土壤”。在本节课,我选择带学生去学校小花园中分小组进行实地探索,上一节户外课。由于本节课我会先花5-10分钟让学生互相反馈交流上节课活动手册的内容,并且还会抽几名学生上台分享,所以剩余时间较少。而且要带学生去小花园,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少,重点放在了对活动手册的讲解和户外探索的要求。针对如何“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我找了一个教学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学习观察步骤以及观察方法,并且重点强调不能伤害小动物和将自己小组挖的坑填平。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学校小花园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疯跑乱玩的现象,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听从组长指挥,对活动手册进行细致记录。本周由于天气原因,土壤潮湿,学生能观察到的土壤里的“居民”也较多,有蚯蚓、蜈蚣、蜘蛛、蜗牛…..但我也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只对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敏感,而忽略了土壤表面的植物,对于一年级户外课认识的一些植物更是视而不见,我觉得需要在下节课的交流总结中讲一讲。在上过的几个班中,本节课的探索时间控制在8-10分钟,若有多余的几分钟(几乎没有),我会让小组内讨论并完善科学活动手册,选择将课堂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放在下节课。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是一节二年级的课程。本届课我将目光聚焦在太阳上,太阳给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了光和热,其运动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带领同学们利用太阳的规律来辨认方向。课堂上,我利用 ppt,展示了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并让学生带这观察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观察。意识在清早,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二十在清早、中午和傍晚我们的冷热感觉是怎样呢的。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容易。课堂上我教会了学生利用”十字”方向这个工具,吧懂得方向与实际的东方保持一致时,就会发现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太阳能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面。本节课的优点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并且利用了十字工具,轻松的掌握了太阳一天的位置,并且能够利用太阳辨别方向。4.观察月相《观察月相》这一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我这学期是第一次教二年级,上学期刚上了六年级的课过来,六年级下册也刚好有月相的知识。对于月相这个内容,本身这部分知识就有难度,六年级娃娃学起来都还有一些困难,二年级娃娃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就更难了。在六年级下册的期末测试题中也涉及到月相这部分知识的考题,有6分的样子。 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夜晚的月相可能不相同。我是这样理解这一句话意思的,不同夜晚的月相有相同的情况,也有不相同的情况,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夜晚的月相有不相同的情况,但是月相相同的情况就跟月相变化规律有关了,短时间内学生很难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本课研讨部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数学生答的都是不相同,我当时纠正了一下,说应该是不一定相同,冲冲忙忙的讲了哈也有相同的情况,由于我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有问题,下来再准备一些图片,下节课还需要弥补一下。    第二,关于月相的记录     在上第三课下课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加上国庆7天,差不多也有半个月,由于天气的原因,还有二年级娃娃记不住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都没有完成记录,还有一些学生,怕检查任务没完成要扣分,就在学生活动手册上随便画了一些月相。当时我也没注意,在后面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才告诉孩子们,学习科学要尊崇事实,大家看到什么画什么,没有看到就不要乱画,不能凭空想象。还有一点,月相的记录,学生会不会忽略亮面的朝向,我当时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月相,都是半圆,但是亮面不一样,问:这两个月相一样吗,我当时画得也有些不标准,几乎没有孩子关注到亮面的朝向,后面我又借助科学活动手册的空白圆,画了刚才的月相,但是只有几个同学关注到亮面的朝向不一样,这主要还是观察不够。不过我这方面自己也做得不好,自己平常就没有认真观察记录过。准备下一周上课花点时间利用软件来弥补一下,帮助学生再次观察月相。    第三,关于日期的填写    在我布置作业的时候,我没想到要填写农历日期,当时只想到要让学生养成填日期要填到年月日的习惯,这学期在上一二三年级都是刚接到手,所以活动手册上的日期填写,我都在强调年月日的填写,说的都是公历。后面上课的时候才改过来,学生对于农历公历还分不清,又花了几分钟时间教他们区分,但是为什么要填农历日期,我说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跟农历月有关,但是我估计学生还是不懂。    我恨不得把六年级学生在学这一课要注意的地方,都给二年级娃娃提出来,但是二年级娃娃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哪能接受得了嘛。所以整堂课的度我觉得我把握不清楚,生怕自己没讲清楚,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又怕讲太多,把学生讲糊涂了。 5.各种各样的天气这一课非常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几种常见天气:阴、晴、雨、雪、风学生也能大概描述出特征。   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小游戏丰富课堂。在拓展极端天气的时候,我着重讲了一下雾与雾霾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了雾霾对人体的伤害,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为不经常接触,所以学生对于极端天气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是在其中一个班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有感触的事,在我带着大家描述几种常见天气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他说:“雪不是常见天气,我们这里很少能看见雪!”我一下反应过来,可能因为我表述不清楚的原因,有同学把自然环境中的常见天气和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天气混淆了概念,所以我及时纠正了我的措辞,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细心。课后我认为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应更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但是在那一刻我认为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学有所思,并且能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质疑,这就是学生应该学习到的科学素养。 6.不同的季节由上周学习的《各种各样的天气》衔接到本周这课《不同的季节》,学生们在一年级都学过语文课文《四季》,在课堂的开始,我提问: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孩子们都知道是四个季节,也能按照顺序正确的说出:春夏秋冬。那么我再提问,语文课学过…?他们齐声回答出:四季。我再说到,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生们一起背。背完后回忆到课文内容,每个段落每个季节都有写到季节的特点,分别抽生回答。   引入新课学习新知:那每个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还有哪些变化呢?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在PPT上出示四季的图片,并板书课题—《不同的季节》。并且让学生明白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季节更替所带来的地球家园的变化。我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这是在课前我布置的收集四季的资料的任务,在这课时就要带来在课堂上做展示。第二个内容是让学生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有什么变化?还有人类的衣着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之间的生活联系。第三个内容是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让学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来进一步深化对不同季节的认知。还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恩赐,在布置这项作业时,老师一定要叮嘱学生,制作礼盒的物品全都要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能通过去伤害到动植物来完成,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进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本课当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反应和他们思考时提出来的问题,由于二年级学生思维不成熟,各方面需要更加注意细节的摄入,如果环节之间过于生硬,那么学生就不能明白到点子上,不能把内容理解到相应的层次。在本课的教学时,我做得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课前布置任务时给定一个相应的范畴,四季的资料主要是搜集哪些资料,那么孩子回家以后就很盲目,大部分学生是自己制作的四季的图片或者是有的学生是自己绘画的某一个季节的图片,应该提醒学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予一定的帮助,搜集一些有关四季的诗歌,词汇,和动植物在季节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的资料等等!另外,在课堂上,我认为我的课堂纪律方面把控得是比较好的,在环节讲授方面的插入还是相对自然,环环相扣! 7.做大自然的孩子本周二年级科学上的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做大自然的孩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播放动物的声音的这样一段录音,让孩子们听一听,分别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我再板书到黑板上,再提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呀?学生回答:动物。那我们再来猜猜谜语,孩子们兴趣都很浓厚,老师出示几个关于植物的谜语让学生猜,我再把植物名称板书到黑板,那它们都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植物。老师这个时候说到: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那它们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板书大课题,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中我出示棉花、树木、西瓜、马、猪、牛皮、玉米、橡胶这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类,分别分为四大类:衣、食、住、行。孩子们饶有兴趣!分得清清楚楚!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个时候我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起到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的作用。课堂的第三步:一起制作一个小鸟餐厅,这里我认为比给小鸟制造窝要简单,在课堂上好完成,所以直接选择了这个主题。一边制作一边老师要提示到: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能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用准备好的牛奶盒制作小鸟餐厅)。但是也要告诉孩子们: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说天气寒冷在它们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你们也一样,能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本节课孩子们的兴趣浓厚,只是我应该在课前就要布置任务,让孩子去调查身边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样的话,课堂氛围和课堂衔接方面应该能够更加好!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材料》的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二是对物品进行归类以及讨论材料的特点。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能够区分哪些属于自然世界,哪些属于人工世界。对于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材料这个概念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同学们对于材料和物品的混淆,所以为了让学生们对材料建立最基础的概念,本课设计了分类活动。在分类的时候,学生都能把属于同一种材料的分为一类。但是同学们仍然对材料有着模糊的认识。对于木头、塑料这两种材料的认识相对简单一些,而对于金属和橡胶、纤维还有陶瓷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里就应该简单解释什么是纤维,陶瓷和橡胶,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们这些都是材料的名称,用举例的方法区分材料和物品的区别。然后是对于材料的处理,物品上应该有编号,这样方便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研讨部分的问题是关于研究材料的特点,应该在分类之后直接提出这个问题,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及时归纳总结各种材料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本身年龄比较小,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时间的分配上,课堂练习时间还是有些不充裕。应该是在前面认识材料时占据的时间比较多。应该把问题重点放在难理解的问题上,分配好时间。 2.不同材料的餐具本节课是让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这节课就带学生们去认识用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餐具。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带去了用塑料、竹子、陶瓷、不锈钢金属制造的碗和勺子,让学生们分组观察,每种材质做成餐具各有什么优缺点?提醒学生在观察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学生分工合作他们归纳总结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敲一敲、听一听等方法。  经过观察抽学生来说说每种材质的餐具优缺点,学生说出:陶瓷和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表面光滑、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还会反光,陶瓷碗拿起来比较重。竹子制作的餐具摸起来粗糙,但是对身体无害,也比较轻。塑料制作的餐具拿起来很轻巧,但是盛太高温度的食物可能会对身体有所伤害。最后再让学生去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了多种材料做成的呢?学生举例说出椅子:石椅、木椅、铁椅……衣服的材质:皮衣、毛衣、化纤衣、棉衣……… 本节课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用多种材料做成,也能够去辨认出很多材料,对他们日常生活上有很大的帮助!3.书的历史 上周有一个班上了这节课,但是没有上完,孩子们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完了后就要把它装订起来,所以这个班我就接着上节课的继续讲,让孩子们体验用树枝在陶泥上书写,再用铅笔在现代的纸张上面书写,再装订起来,我以为孩子们会忘了上周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的感受,结果孩子们还记得,竹简无论从书写还是装订起来都比现代的纸张书写麻烦。确实,如观察员老师说的那样,应该让孩子们同时进行这三项活动的体验,所以看了观察员老师给我的建议,所以这周其他班我就调整了教学顺序,同时给孩子们这三项体验活动的材料,让孩子们把他们的书写感受记录下来,但是我给孩子们讲完书的发展历程(结绳记事——甲骨文——竹简——帛书——到最后蔡伦发明出纸张)后,还给孩子们补充了木活字的制作工序,接下来孩子们就进行书写活动的体验,有两个班我发现孩子们还没体验完三项活动,这节课就下课了,让我不得不匆匆收尾,我想问一下其他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大家一节课的时间能上完吗?同时我也在反思,是我这节课的内容讲得太多了还是我教学安排有问题,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们留更多的体验时间!最后研讨环节,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最喜欢哪种书写方式,以及他们为什么要给现代的书写方式贴上笑脸而要给竹简的装订贴上哭脸,通过这次三中书写方式的体验,孩子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现代的书写方式更简单与容易,竹简泥板书都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书写感受!4.神奇的纸 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这种材料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和优化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根据教材内容,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第一板块——聚焦,展示一张普通纸,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以及纸的功能,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改造和探究纸前后性能的变化。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即折叠成瓦楞状。第二部分,用“折叠”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变化又分为实验前的观察和实验后的观察。学生先在实验前观察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然后在三个实验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本新华字典,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字典上,接着将订书机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测完白纸后,再将订书机放在瓦楞状纸上,看能否承受从而比较支撑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主要引导学生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基于瓦楞状纸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板块——拓展,这个环节是从展示一张老师在两张纸上滴水的视频,让学生猜测并验证纸经过了什么样的改造,从而认识到改造纸的方法有很多,而人们对一种材料的改造也是为了利用改造后的性能变化而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便利。    这堂课上了三次,在每一次的上课过程中,都对课的设计以及提问的语言上做了一些改动:1.在第一个环节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能折,但是学生还是大多会习惯说纸的作用以及功能,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要带点技巧,比如将提问“你认为纸有什么特点?”改为“观察这张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学生还能针对教师发的纸说出登过的特点。2.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些困难,在自主折纸过程中,会有横竖两种折法,折出来的高度也并不相同,这会影响承重的效果。除此之外,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小组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也考虑过事先在课前折纸,但又觉得会破坏课的整体设计少了神秘性,因此选择做微课视频,并且事先给白纸做了黑色辅助线,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对纸进行折叠。 3.在放一放实验环节,记录单中是“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因此为了配合实验的结果以及降低实验难度,我还是让学生先用订书机作为承重物,然后实验结果呈现后,再让学生思考普通纸是不能支撑还是不太能支撑,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普通纸也能支撑但是支撑能力很小。4.在放一放和按一按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的区别,我将实验结果通过Flash动画再次展现,动画的展现能强化学生对两种纸的对比,从而为后面的研讨做铺垫。5.在实验探究环节有三个实验,在前两次上课时是让学生通过图片自己来说说实验如何进行,强调实验要注意的地方后让学生一次性进行三个实验,结果发现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很乱,而且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有发生小冲突,因此在第三次上课时又将三个实验分两步走,让学生先做“按一按”和“放一放”,然后再做“摸一摸”,并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实验结束要将材料有序归还。总的来说,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并且自己设计的课也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上下来,还不够有创新,其实在很多小的细节上都可以设计的更加巧妙,如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更多瓦楞状纸和普通纸的区别,以及最后的拓展环节上可以在时间有余的情况下探究更多改造的方法啊,让学生畅所欲言。 5.椅子不简单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另外结合我镇的16字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谈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答。我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加以改革、更新,采取16字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资料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拿出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资料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进取鼓励,赞扬他们敢干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6.做一顶帽子本节课借助椅子这种物品,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基于真实情境探究材料的机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椅子进行剖析,包括观察椅子的组成、辨别不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作用。正好教室有把椅子、学生们也有自己坐的椅子。   通过一些椅子图片引入,学生自己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些椅子,我感到很惊讶,她们的回答组合起来好全面,有些孩子说右边有写字的方便椅子在学英语的时候就用过、到外面露营也用过,很方便。顺便就把为什么这些椅子出现在这样的地方分析完整,挺好。   接着观察自己坐的椅子和教室的椅子,就地取材也挺好,很适用。观察一把椅子并记录,借助活动手册,学生自主完成,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四个班学生基本都能快速、准确地填好,最后全班一起核实答案。   每一部分主要使用了什么材料环节先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最后全部汇总。这个环节仍存在学生不会写的情况,每种材料的特点部分先还是自己独立思考试着完成,我发现第一个班级效果不好,后面几个班先明确方法,挨着选每个特征,效果好很多。    特点分析部分花去了一些时间,所以在后面研讨环节用时不够,感觉一节课内容还是很多,下来需要再多多规划时间。
简介:小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每课教学反思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这一学期,我教授的是二年级的科学课,由于自己不是对应专业的,又是新老师,所以刚接触有一点懵。   上第一节课之前我不知道自己第一节科学课应该怎么上,后来我请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给我说第一节课可以不用讲新课,先讲规矩,可以和学生做做游戏相互了解,于是我第一节课就没有做课件,就去上课了。我策划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想着传到哪里,哪位同学就自我介绍,可是当我真正把这个课堂计划落实到实践中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第一,击鼓传花游戏本来目的是活跃气氛,但让学生自我介绍其实并不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传到哪里就让哪位小朋友表演节目,这样孩子们一兴奋,就不能乖乖坐好,课堂就比较混乱。 第二,玩这个游戏没有提前准备好音乐,所以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总体来说第一节课很不如意。   这样上了两个班,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第二天上课之前我就先简单讲了一些规矩,然后直接进入新课,因为我备课的发现这一节课内容不多且孩子们比较熟悉。    在讲新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心得:第一,我发现孩子们对地球是有一定认识的,比如有一些孩子知道地球其实是椭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需要老师解答。第二,我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发现孩子们知道许多动植物,也能对应的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第三,虽然孩子们都会说,但是在“画一画”这个环节中,少部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在图中分类画出来,个别孩子可以把自己画的东西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出来,很棒!   第一课结束,有很多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针对于科学课的教学,相信自己可以不断完善,不断进步!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聚焦问题:这颗桂花树依靠什么长大?引出本课主题“土壤”。在本节课,我选择带学生去学校小花园中分小组进行实地探索,上一节户外课。由于本节课我会先花5-10分钟让学生互相反馈交流上节课活动手册的内容,并且还会抽几名学生上台分享,所以剩余时间较少。而且要带学生去小花园,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少,重点放在了对活动手册的讲解和户外探索的要求。针对如何“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我找了一个教学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学习观察步骤以及观察方法,并且重点强调不能伤害小动物和将自己小组挖的坑填平。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学校小花园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疯跑乱玩的现象,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听从组长指挥,对活动手册进行细致记录。本周由于天气原因,土壤潮湿,学生能观察到的土壤里的“居民”也较多,有蚯蚓、蜈蚣、蜘蛛、蜗牛…..但我也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只对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敏感,而忽略了土壤表面的植物,对于一年级户外课认识的一些植物更是视而不见,我觉得需要在下节课的交流总结中讲一讲。在上过的几个班中,本节课的探索时间控制在8-10分钟,若有多余的几分钟(几乎没有),我会让小组内讨论并完善科学活动手册,选择将课堂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放在下节课。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是一节二年级的课程。本届课我将目光聚焦在太阳上,太阳给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了光和热,其运动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带领同学们利用太阳的规律来辨认方向。课堂上,我利用 ppt,展示了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并让学生带这观察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观察。意识在清早,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二十在清早、中午和傍晚我们的冷热感觉是怎样呢的。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容易。课堂上我教会了学生利用”十字”方向这个工具,吧懂得方向与实际的东方保持一致时,就会发现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太阳能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面。本节课的优点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并且利用了十字工具,轻松的掌握了太阳一天的位置,并且能够利用太阳辨别方向。4.观察月相《观察月相》这一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我这学期是第一次教二年级,上学期刚上了六年级的课过来,六年级下册也刚好有月相的知识。对于月相这个内容,本身这部分知识就有难度,六年级娃娃学起来都还有一些困难,二年级娃娃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就更难了。在六年级下册的期末测试题中也涉及到月相这部分知识的考题,有6分的样子。 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夜晚的月相可能不相同。我是这样理解这一句话意思的,不同夜晚的月相有相同的情况,也有不相同的情况,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夜晚的月相有不相同的情况,但是月相相同的情况就跟月相变化规律有关了,短时间内学生很难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本课研讨部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数学生答的都是不相同,我当时纠正了一下,说应该是不一定相同,冲冲忙忙的讲了哈也有相同的情况,由于我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有问题,下来再准备一些图片,下节课还需要弥补一下。    第二,关于月相的记录     在上第三课下课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加上国庆7天,差不多也有半个月,由于天气的原因,还有二年级娃娃记不住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都没有完成记录,还有一些学生,怕检查任务没完成要扣分,就在学生活动手册上随便画了一些月相。当时我也没注意,在后面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才告诉孩子们,学习科学要尊崇事实,大家看到什么画什么,没有看到就不要乱画,不能凭空想象。还有一点,月相的记录,学生会不会忽略亮面的朝向,我当时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月相,都是半圆,但是亮面不一样,问:这两个月相一样吗,我当时画得也有些不标准,几乎没有孩子关注到亮面的朝向,后面我又借助科学活动手册的空白圆,画了刚才的月相,但是只有几个同学关注到亮面的朝向不一样,这主要还是观察不够。不过我这方面自己也做得不好,自己平常就没有认真观察记录过。准备下一周上课花点时间利用软件来弥补一下,帮助学生再次观察月相。    第三,关于日期的填写    在我布置作业的时候,我没想到要填写农历日期,当时只想到要让学生养成填日期要填到年月日的习惯,这学期在上一二三年级都是刚接到手,所以活动手册上的日期填写,我都在强调年月日的填写,说的都是公历。后面上课的时候才改过来,学生对于农历公历还分不清,又花了几分钟时间教他们区分,但是为什么要填农历日期,我说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跟农历月有关,但是我估计学生还是不懂。    我恨不得把六年级学生在学这一课要注意的地方,都给二年级娃娃提出来,但是二年级娃娃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哪能接受得了嘛。所以整堂课的度我觉得我把握不清楚,生怕自己没讲清楚,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又怕讲太多,把学生讲糊涂了。 5.各种各样的天气这一课非常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几种常见天气:阴、晴、雨、雪、风学生也能大概描述出特征。   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小游戏丰富课堂。在拓展极端天气的时候,我着重讲了一下雾与雾霾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了雾霾对人体的伤害,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为不经常接触,所以学生对于极端天气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是在其中一个班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有感触的事,在我带着大家描述几种常见天气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他说:“雪不是常见天气,我们这里很少能看见雪!”我一下反应过来,可能因为我表述不清楚的原因,有同学把自然环境中的常见天气和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天气混淆了概念,所以我及时纠正了我的措辞,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细心。课后我认为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应更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但是在那一刻我认为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学有所思,并且能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质疑,这就是学生应该学习到的科学素养。 6.不同的季节由上周学习的《各种各样的天气》衔接到本周这课《不同的季节》,学生们在一年级都学过语文课文《四季》,在课堂的开始,我提问: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孩子们都知道是四个季节,也能按照顺序正确的说出:春夏秋冬。那么我再提问,语文课学过…?他们齐声回答出:四季。我再说到,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生们一起背。背完后回忆到课文内容,每个段落每个季节都有写到季节的特点,分别抽生回答。   引入新课学习新知:那每个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还有哪些变化呢?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在PPT上出示四季的图片,并板书课题—《不同的季节》。并且让学生明白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季节更替所带来的地球家园的变化。我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这是在课前我布置的收集四季的资料的任务,在这课时就要带来在课堂上做展示。第二个内容是让学生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有什么变化?还有人类的衣着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之间的生活联系。第三个内容是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让学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来进一步深化对不同季节的认知。还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恩赐,在布置这项作业时,老师一定要叮嘱学生,制作礼盒的物品全都要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能通过去伤害到动植物来完成,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进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本课当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反应和他们思考时提出来的问题,由于二年级学生思维不成熟,各方面需要更加注意细节的摄入,如果环节之间过于生硬,那么学生就不能明白到点子上,不能把内容理解到相应的层次。在本课的教学时,我做得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课前布置任务时给定一个相应的范畴,四季的资料主要是搜集哪些资料,那么孩子回家以后就很盲目,大部分学生是自己制作的四季的图片或者是有的学生是自己绘画的某一个季节的图片,应该提醒学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予一定的帮助,搜集一些有关四季的诗歌,词汇,和动植物在季节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的资料等等!另外,在课堂上,我认为我的课堂纪律方面把控得是比较好的,在环节讲授方面的插入还是相对自然,环环相扣! 7.做大自然的孩子本周二年级科学上的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做大自然的孩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播放动物的声音的这样一段录音,让孩子们听一听,分别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我再板书到黑板上,再提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呀?学生回答:动物。那我们再来猜猜谜语,孩子们兴趣都很浓厚,老师出示几个关于植物的谜语让学生猜,我再把植物名称板书到黑板,那它们都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植物。老师这个时候说到: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那它们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板书大课题,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中我出示棉花、树木、西瓜、马、猪、牛皮、玉米、橡胶这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类,分别分为四大类:衣、食、住、行。孩子们饶有兴趣!分得清清楚楚!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个时候我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起到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的作用。课堂的第三步:一起制作一个小鸟餐厅,这里我认为比给小鸟制造窝要简单,在课堂上好完成,所以直接选择了这个主题。一边制作一边老师要提示到: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能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用准备好的牛奶盒制作小鸟餐厅)。但是也要告诉孩子们: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说天气寒冷在它们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你们也一样,能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本节课孩子们的兴趣浓厚,只是我应该在课前就要布置任务,让孩子去调查身边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样的话,课堂氛围和课堂衔接方面应该能够更加好!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材料》的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二是对物品进行归类以及讨论材料的特点。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能够区分哪些属于自然世界,哪些属于人工世界。对于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材料这个概念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同学们对于材料和物品的混淆,所以为了让学生们对材料建立最基础的概念,本课设计了分类活动。在分类的时候,学生都能把属于同一种材料的分为一类。但是同学们仍然对材料有着模糊的认识。对于木头、塑料这两种材料的认识相对简单一些,而对于金属和橡胶、纤维还有陶瓷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里就应该简单解释什么是纤维,陶瓷和橡胶,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们这些都是材料的名称,用举例的方法区分材料和物品的区别。然后是对于材料的处理,物品上应该有编号,这样方便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研讨部分的问题是关于研究材料的特点,应该在分类之后直接提出这个问题,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及时归纳总结各种材料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本身年龄比较小,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时间的分配上,课堂练习时间还是有些不充裕。应该是在前面认识材料时占据的时间比较多。应该把问题重点放在难理解的问题上,分配好时间。 2.不同材料的餐具本节课是让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这节课就带学生们去认识用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餐具。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带去了用塑料、竹子、陶瓷、不锈钢金属制造的碗和勺子,让学生们分组观察,每种材质做成餐具各有什么优缺点?提醒学生在观察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学生分工合作他们归纳总结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敲一敲、听一听等方法。  经过观察抽学生来说说每种材质的餐具优缺点,学生说出:陶瓷和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表面光滑、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还会反光,陶瓷碗拿起来比较重。竹子制作的餐具摸起来粗糙,但是对身体无害,也比较轻。塑料制作的餐具拿起来很轻巧,但是盛太高温度的食物可能会对身体有所伤害。最后再让学生去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了多种材料做成的呢?学生举例说出椅子:石椅、木椅、铁椅……衣服的材质:皮衣、毛衣、化纤衣、棉衣……… 本节课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用多种材料做成,也能够去辨认出很多材料,对他们日常生活上有很大的帮助!3.书的历史 上周有一个班上了这节课,但是没有上完,孩子们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完了后就要把它装订起来,所以这个班我就接着上节课的继续讲,让孩子们体验用树枝在陶泥上书写,再用铅笔在现代的纸张上面书写,再装订起来,我以为孩子们会忘了上周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的感受,结果孩子们还记得,竹简无论从书写还是装订起来都比现代的纸张书写麻烦。确实,如观察员老师说的那样,应该让孩子们同时进行这三项活动的体验,所以看了观察员老师给我的建议,所以这周其他班我就调整了教学顺序,同时给孩子们这三项体验活动的材料,让孩子们把他们的书写感受记录下来,但是我给孩子们讲完书的发展历程(结绳记事——甲骨文——竹简——帛书——到最后蔡伦发明出纸张)后,还给孩子们补充了木活字的制作工序,接下来孩子们就进行书写活动的体验,有两个班我发现孩子们还没体验完三项活动,这节课就下课了,让我不得不匆匆收尾,我想问一下其他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大家一节课的时间能上完吗?同时我也在反思,是我这节课的内容讲得太多了还是我教学安排有问题,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们留更多的体验时间!最后研讨环节,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最喜欢哪种书写方式,以及他们为什么要给现代的书写方式贴上笑脸而要给竹简的装订贴上哭脸,通过这次三中书写方式的体验,孩子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现代的书写方式更简单与容易,竹简泥板书都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书写感受!4.神奇的纸 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这种材料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和优化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根据教材内容,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第一板块——聚焦,展示一张普通纸,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以及纸的功能,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改造和探究纸前后性能的变化。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即折叠成瓦楞状。第二部分,用“折叠”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变化又分为实验前的观察和实验后的观察。学生先在实验前观察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然后在三个实验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本新华字典,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字典上,接着将订书机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测完白纸后,再将订书机放在瓦楞状纸上,看能否承受从而比较支撑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主要引导学生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基于瓦楞状纸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板块——拓展,这个环节是从展示一张老师在两张纸上滴水的视频,让学生猜测并验证纸经过了什么样的改造,从而认识到改造纸的方法有很多,而人们对一种材料的改造也是为了利用改造后的性能变化而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便利。    这堂课上了三次,在每一次的上课过程中,都对课的设计以及提问的语言上做了一些改动:1.在第一个环节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能折,但是学生还是大多会习惯说纸的作用以及功能,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要带点技巧,比如将提问“你认为纸有什么特点?”改为“观察这张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学生还能针对教师发的纸说出登过的特点。2.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些困难,在自主折纸过程中,会有横竖两种折法,折出来的高度也并不相同,这会影响承重的效果。除此之外,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小组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也考虑过事先在课前折纸,但又觉得会破坏课的整体设计少了神秘性,因此选择做微课视频,并且事先给白纸做了黑色辅助线,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对纸进行折叠。 3.在放一放实验环节,记录单中是“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因此为了配合实验的结果以及降低实验难度,我还是让学生先用订书机作为承重物,然后实验结果呈现后,再让学生思考普通纸是不能支撑还是不太能支撑,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普通纸也能支撑但是支撑能力很小。4.在放一放和按一按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的区别,我将实验结果通过Flash动画再次展现,动画的展现能强化学生对两种纸的对比,从而为后面的研讨做铺垫。5.在实验探究环节有三个实验,在前两次上课时是让学生通过图片自己来说说实验如何进行,强调实验要注意的地方后让学生一次性进行三个实验,结果发现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很乱,而且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有发生小冲突,因此在第三次上课时又将三个实验分两步走,让学生先做“按一按”和“放一放”,然后再做“摸一摸”,并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实验结束要将材料有序归还。总的来说,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并且自己设计的课也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上下来,还不够有创新,其实在很多小的细节上都可以设计的更加巧妙,如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更多瓦楞状纸和普通纸的区别,以及最后的拓展环节上可以在时间有余的情况下探究更多改造的方法啊,让学生畅所欲言。 5.椅子不简单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另外结合我镇的16字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谈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答。我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加以改革、更新,采取16字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资料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拿出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资料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进取鼓励,赞扬他们敢干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6.做一顶帽子本节课借助椅子这种物品,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基于真实情境探究材料的机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椅子进行剖析,包括观察椅子的组成、辨别不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作用。正好教室有把椅子、学生们也有自己坐的椅子。   通过一些椅子图片引入,学生自己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些椅子,我感到很惊讶,她们的回答组合起来好全面,有些孩子说右边有写字的方便椅子在学英语的时候就用过、到外面露营也用过,很方便。顺便就把为什么这些椅子出现在这样的地方分析完整,挺好。   接着观察自己坐的椅子和教室的椅子,就地取材也挺好,很适用。观察一把椅子并记录,借助活动手册,学生自主完成,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四个班学生基本都能快速、准确地填好,最后全班一起核实答案。   每一部分主要使用了什么材料环节先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最后全部汇总。这个环节仍存在学生不会写的情况,每种材料的特点部分先还是自己独立思考试着完成,我发现第一个班级效果不好,后面几个班先明确方法,挨着选每个特征,效果好很多。    特点分析部分花去了一些时间,所以在后面研讨环节用时不够,感觉一节课内容还是很多,下来需要再多多规划时间。
简介:小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每课教学反思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这一学期,我教授的是二年级的科学课,由于自己不是对应专业的,又是新老师,所以刚接触有一点懵。   上第一节课之前我不知道自己第一节科学课应该怎么上,后来我请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给我说第一节课可以不用讲新课,先讲规矩,可以和学生做做游戏相互了解,于是我第一节课就没有做课件,就去上课了。我策划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想着传到哪里,哪位同学就自我介绍,可是当我真正把这个课堂计划落实到实践中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第一,击鼓传花游戏本来目的是活跃气氛,但让学生自我介绍其实并不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传到哪里就让哪位小朋友表演节目,这样孩子们一兴奋,就不能乖乖坐好,课堂就比较混乱。 第二,玩这个游戏没有提前准备好音乐,所以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总体来说第一节课很不如意。   这样上了两个班,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第二天上课之前我就先简单讲了一些规矩,然后直接进入新课,因为我备课的发现这一节课内容不多且孩子们比较熟悉。    在讲新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心得:第一,我发现孩子们对地球是有一定认识的,比如有一些孩子知道地球其实是椭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需要老师解答。第二,我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发现孩子们知道许多动植物,也能对应的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第三,虽然孩子们都会说,但是在“画一画”这个环节中,少部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在图中分类画出来,个别孩子可以把自己画的东西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出来,很棒!   第一课结束,有很多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针对于科学课的教学,相信自己可以不断完善,不断进步!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聚焦问题:这颗桂花树依靠什么长大?引出本课主题“土壤”。在本节课,我选择带学生去学校小花园中分小组进行实地探索,上一节户外课。由于本节课我会先花5-10分钟让学生互相反馈交流上节课活动手册的内容,并且还会抽几名学生上台分享,所以剩余时间较少。而且要带学生去小花园,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少,重点放在了对活动手册的讲解和户外探索的要求。针对如何“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我找了一个教学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学习观察步骤以及观察方法,并且重点强调不能伤害小动物和将自己小组挖的坑填平。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学校小花园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疯跑乱玩的现象,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听从组长指挥,对活动手册进行细致记录。本周由于天气原因,土壤潮湿,学生能观察到的土壤里的“居民”也较多,有蚯蚓、蜈蚣、蜘蛛、蜗牛…..但我也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只对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敏感,而忽略了土壤表面的植物,对于一年级户外课认识的一些植物更是视而不见,我觉得需要在下节课的交流总结中讲一讲。在上过的几个班中,本节课的探索时间控制在8-10分钟,若有多余的几分钟(几乎没有),我会让小组内讨论并完善科学活动手册,选择将课堂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放在下节课。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是一节二年级的课程。本届课我将目光聚焦在太阳上,太阳给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了光和热,其运动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带领同学们利用太阳的规律来辨认方向。课堂上,我利用 ppt,展示了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并让学生带这观察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观察。意识在清早,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二十在清早、中午和傍晚我们的冷热感觉是怎样呢的。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容易。课堂上我教会了学生利用”十字”方向这个工具,吧懂得方向与实际的东方保持一致时,就会发现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太阳能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面。本节课的优点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并且利用了十字工具,轻松的掌握了太阳一天的位置,并且能够利用太阳辨别方向。4.观察月相《观察月相》这一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我这学期是第一次教二年级,上学期刚上了六年级的课过来,六年级下册也刚好有月相的知识。对于月相这个内容,本身这部分知识就有难度,六年级娃娃学起来都还有一些困难,二年级娃娃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就更难了。在六年级下册的期末测试题中也涉及到月相这部分知识的考题,有6分的样子。 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夜晚的月相可能不相同。我是这样理解这一句话意思的,不同夜晚的月相有相同的情况,也有不相同的情况,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夜晚的月相有不相同的情况,但是月相相同的情况就跟月相变化规律有关了,短时间内学生很难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本课研讨部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数学生答的都是不相同,我当时纠正了一下,说应该是不一定相同,冲冲忙忙的讲了哈也有相同的情况,由于我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有问题,下来再准备一些图片,下节课还需要弥补一下。    第二,关于月相的记录     在上第三课下课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加上国庆7天,差不多也有半个月,由于天气的原因,还有二年级娃娃记不住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都没有完成记录,还有一些学生,怕检查任务没完成要扣分,就在学生活动手册上随便画了一些月相。当时我也没注意,在后面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才告诉孩子们,学习科学要尊崇事实,大家看到什么画什么,没有看到就不要乱画,不能凭空想象。还有一点,月相的记录,学生会不会忽略亮面的朝向,我当时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月相,都是半圆,但是亮面不一样,问:这两个月相一样吗,我当时画得也有些不标准,几乎没有孩子关注到亮面的朝向,后面我又借助科学活动手册的空白圆,画了刚才的月相,但是只有几个同学关注到亮面的朝向不一样,这主要还是观察不够。不过我这方面自己也做得不好,自己平常就没有认真观察记录过。准备下一周上课花点时间利用软件来弥补一下,帮助学生再次观察月相。    第三,关于日期的填写    在我布置作业的时候,我没想到要填写农历日期,当时只想到要让学生养成填日期要填到年月日的习惯,这学期在上一二三年级都是刚接到手,所以活动手册上的日期填写,我都在强调年月日的填写,说的都是公历。后面上课的时候才改过来,学生对于农历公历还分不清,又花了几分钟时间教他们区分,但是为什么要填农历日期,我说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跟农历月有关,但是我估计学生还是不懂。    我恨不得把六年级学生在学这一课要注意的地方,都给二年级娃娃提出来,但是二年级娃娃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哪能接受得了嘛。所以整堂课的度我觉得我把握不清楚,生怕自己没讲清楚,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又怕讲太多,把学生讲糊涂了。 5.各种各样的天气这一课非常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几种常见天气:阴、晴、雨、雪、风学生也能大概描述出特征。   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小游戏丰富课堂。在拓展极端天气的时候,我着重讲了一下雾与雾霾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了雾霾对人体的伤害,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为不经常接触,所以学生对于极端天气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是在其中一个班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有感触的事,在我带着大家描述几种常见天气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他说:“雪不是常见天气,我们这里很少能看见雪!”我一下反应过来,可能因为我表述不清楚的原因,有同学把自然环境中的常见天气和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天气混淆了概念,所以我及时纠正了我的措辞,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细心。课后我认为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应更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但是在那一刻我认为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学有所思,并且能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质疑,这就是学生应该学习到的科学素养。 6.不同的季节由上周学习的《各种各样的天气》衔接到本周这课《不同的季节》,学生们在一年级都学过语文课文《四季》,在课堂的开始,我提问: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孩子们都知道是四个季节,也能按照顺序正确的说出:春夏秋冬。那么我再提问,语文课学过…?他们齐声回答出:四季。我再说到,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生们一起背。背完后回忆到课文内容,每个段落每个季节都有写到季节的特点,分别抽生回答。   引入新课学习新知:那每个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还有哪些变化呢?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在PPT上出示四季的图片,并板书课题—《不同的季节》。并且让学生明白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季节更替所带来的地球家园的变化。我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这是在课前我布置的收集四季的资料的任务,在这课时就要带来在课堂上做展示。第二个内容是让学生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有什么变化?还有人类的衣着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之间的生活联系。第三个内容是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让学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来进一步深化对不同季节的认知。还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恩赐,在布置这项作业时,老师一定要叮嘱学生,制作礼盒的物品全都要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能通过去伤害到动植物来完成,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进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本课当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反应和他们思考时提出来的问题,由于二年级学生思维不成熟,各方面需要更加注意细节的摄入,如果环节之间过于生硬,那么学生就不能明白到点子上,不能把内容理解到相应的层次。在本课的教学时,我做得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课前布置任务时给定一个相应的范畴,四季的资料主要是搜集哪些资料,那么孩子回家以后就很盲目,大部分学生是自己制作的四季的图片或者是有的学生是自己绘画的某一个季节的图片,应该提醒学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予一定的帮助,搜集一些有关四季的诗歌,词汇,和动植物在季节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的资料等等!另外,在课堂上,我认为我的课堂纪律方面把控得是比较好的,在环节讲授方面的插入还是相对自然,环环相扣! 7.做大自然的孩子本周二年级科学上的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做大自然的孩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播放动物的声音的这样一段录音,让孩子们听一听,分别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我再板书到黑板上,再提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呀?学生回答:动物。那我们再来猜猜谜语,孩子们兴趣都很浓厚,老师出示几个关于植物的谜语让学生猜,我再把植物名称板书到黑板,那它们都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植物。老师这个时候说到: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那它们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板书大课题,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中我出示棉花、树木、西瓜、马、猪、牛皮、玉米、橡胶这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类,分别分为四大类:衣、食、住、行。孩子们饶有兴趣!分得清清楚楚!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个时候我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起到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的作用。课堂的第三步:一起制作一个小鸟餐厅,这里我认为比给小鸟制造窝要简单,在课堂上好完成,所以直接选择了这个主题。一边制作一边老师要提示到: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能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用准备好的牛奶盒制作小鸟餐厅)。但是也要告诉孩子们: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说天气寒冷在它们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你们也一样,能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本节课孩子们的兴趣浓厚,只是我应该在课前就要布置任务,让孩子去调查身边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样的话,课堂氛围和课堂衔接方面应该能够更加好!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材料》的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二是对物品进行归类以及讨论材料的特点。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能够区分哪些属于自然世界,哪些属于人工世界。对于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材料这个概念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同学们对于材料和物品的混淆,所以为了让学生们对材料建立最基础的概念,本课设计了分类活动。在分类的时候,学生都能把属于同一种材料的分为一类。但是同学们仍然对材料有着模糊的认识。对于木头、塑料这两种材料的认识相对简单一些,而对于金属和橡胶、纤维还有陶瓷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里就应该简单解释什么是纤维,陶瓷和橡胶,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们这些都是材料的名称,用举例的方法区分材料和物品的区别。然后是对于材料的处理,物品上应该有编号,这样方便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研讨部分的问题是关于研究材料的特点,应该在分类之后直接提出这个问题,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及时归纳总结各种材料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本身年龄比较小,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时间的分配上,课堂练习时间还是有些不充裕。应该是在前面认识材料时占据的时间比较多。应该把问题重点放在难理解的问题上,分配好时间。 2.不同材料的餐具本节课是让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这节课就带学生们去认识用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餐具。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带去了用塑料、竹子、陶瓷、不锈钢金属制造的碗和勺子,让学生们分组观察,每种材质做成餐具各有什么优缺点?提醒学生在观察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学生分工合作他们归纳总结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敲一敲、听一听等方法。  经过观察抽学生来说说每种材质的餐具优缺点,学生说出:陶瓷和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表面光滑、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还会反光,陶瓷碗拿起来比较重。竹子制作的餐具摸起来粗糙,但是对身体无害,也比较轻。塑料制作的餐具拿起来很轻巧,但是盛太高温度的食物可能会对身体有所伤害。最后再让学生去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了多种材料做成的呢?学生举例说出椅子:石椅、木椅、铁椅……衣服的材质:皮衣、毛衣、化纤衣、棉衣……… 本节课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用多种材料做成,也能够去辨认出很多材料,对他们日常生活上有很大的帮助!3.书的历史 上周有一个班上了这节课,但是没有上完,孩子们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完了后就要把它装订起来,所以这个班我就接着上节课的继续讲,让孩子们体验用树枝在陶泥上书写,再用铅笔在现代的纸张上面书写,再装订起来,我以为孩子们会忘了上周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的感受,结果孩子们还记得,竹简无论从书写还是装订起来都比现代的纸张书写麻烦。确实,如观察员老师说的那样,应该让孩子们同时进行这三项活动的体验,所以看了观察员老师给我的建议,所以这周其他班我就调整了教学顺序,同时给孩子们这三项体验活动的材料,让孩子们把他们的书写感受记录下来,但是我给孩子们讲完书的发展历程(结绳记事——甲骨文——竹简——帛书——到最后蔡伦发明出纸张)后,还给孩子们补充了木活字的制作工序,接下来孩子们就进行书写活动的体验,有两个班我发现孩子们还没体验完三项活动,这节课就下课了,让我不得不匆匆收尾,我想问一下其他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大家一节课的时间能上完吗?同时我也在反思,是我这节课的内容讲得太多了还是我教学安排有问题,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们留更多的体验时间!最后研讨环节,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最喜欢哪种书写方式,以及他们为什么要给现代的书写方式贴上笑脸而要给竹简的装订贴上哭脸,通过这次三中书写方式的体验,孩子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现代的书写方式更简单与容易,竹简泥板书都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书写感受!4.神奇的纸 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这种材料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和优化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根据教材内容,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第一板块——聚焦,展示一张普通纸,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以及纸的功能,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改造和探究纸前后性能的变化。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即折叠成瓦楞状。第二部分,用“折叠”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变化又分为实验前的观察和实验后的观察。学生先在实验前观察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然后在三个实验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本新华字典,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字典上,接着将订书机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测完白纸后,再将订书机放在瓦楞状纸上,看能否承受从而比较支撑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主要引导学生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基于瓦楞状纸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板块——拓展,这个环节是从展示一张老师在两张纸上滴水的视频,让学生猜测并验证纸经过了什么样的改造,从而认识到改造纸的方法有很多,而人们对一种材料的改造也是为了利用改造后的性能变化而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便利。    这堂课上了三次,在每一次的上课过程中,都对课的设计以及提问的语言上做了一些改动:1.在第一个环节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能折,但是学生还是大多会习惯说纸的作用以及功能,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要带点技巧,比如将提问“你认为纸有什么特点?”改为“观察这张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学生还能针对教师发的纸说出登过的特点。2.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些困难,在自主折纸过程中,会有横竖两种折法,折出来的高度也并不相同,这会影响承重的效果。除此之外,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小组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也考虑过事先在课前折纸,但又觉得会破坏课的整体设计少了神秘性,因此选择做微课视频,并且事先给白纸做了黑色辅助线,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对纸进行折叠。 3.在放一放实验环节,记录单中是“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因此为了配合实验的结果以及降低实验难度,我还是让学生先用订书机作为承重物,然后实验结果呈现后,再让学生思考普通纸是不能支撑还是不太能支撑,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普通纸也能支撑但是支撑能力很小。4.在放一放和按一按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的区别,我将实验结果通过Flash动画再次展现,动画的展现能强化学生对两种纸的对比,从而为后面的研讨做铺垫。5.在实验探究环节有三个实验,在前两次上课时是让学生通过图片自己来说说实验如何进行,强调实验要注意的地方后让学生一次性进行三个实验,结果发现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很乱,而且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有发生小冲突,因此在第三次上课时又将三个实验分两步走,让学生先做“按一按”和“放一放”,然后再做“摸一摸”,并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实验结束要将材料有序归还。总的来说,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并且自己设计的课也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上下来,还不够有创新,其实在很多小的细节上都可以设计的更加巧妙,如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更多瓦楞状纸和普通纸的区别,以及最后的拓展环节上可以在时间有余的情况下探究更多改造的方法啊,让学生畅所欲言。 5.椅子不简单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另外结合我镇的16字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谈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答。我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加以改革、更新,采取16字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资料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拿出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资料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进取鼓励,赞扬他们敢干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6.做一顶帽子本节课借助椅子这种物品,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基于真实情境探究材料的机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椅子进行剖析,包括观察椅子的组成、辨别不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作用。正好教室有把椅子、学生们也有自己坐的椅子。   通过一些椅子图片引入,学生自己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些椅子,我感到很惊讶,她们的回答组合起来好全面,有些孩子说右边有写字的方便椅子在学英语的时候就用过、到外面露营也用过,很方便。顺便就把为什么这些椅子出现在这样的地方分析完整,挺好。   接着观察自己坐的椅子和教室的椅子,就地取材也挺好,很适用。观察一把椅子并记录,借助活动手册,学生自主完成,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四个班学生基本都能快速、准确地填好,最后全班一起核实答案。   每一部分主要使用了什么材料环节先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最后全部汇总。这个环节仍存在学生不会写的情况,每种材料的特点部分先还是自己独立思考试着完成,我发现第一个班级效果不好,后面几个班先明确方法,挨着选每个特征,效果好很多。    特点分析部分花去了一些时间,所以在后面研讨环节用时不够,感觉一节课内容还是很多,下来需要再多多规划时间。
简介:小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每课教学反思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这一学期,我教授的是二年级的科学课,由于自己不是对应专业的,又是新老师,所以刚接触有一点懵。   上第一节课之前我不知道自己第一节科学课应该怎么上,后来我请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给我说第一节课可以不用讲新课,先讲规矩,可以和学生做做游戏相互了解,于是我第一节课就没有做课件,就去上课了。我策划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想着传到哪里,哪位同学就自我介绍,可是当我真正把这个课堂计划落实到实践中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第一,击鼓传花游戏本来目的是活跃气氛,但让学生自我介绍其实并不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传到哪里就让哪位小朋友表演节目,这样孩子们一兴奋,就不能乖乖坐好,课堂就比较混乱。 第二,玩这个游戏没有提前准备好音乐,所以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总体来说第一节课很不如意。   这样上了两个班,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第二天上课之前我就先简单讲了一些规矩,然后直接进入新课,因为我备课的发现这一节课内容不多且孩子们比较熟悉。    在讲新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心得:第一,我发现孩子们对地球是有一定认识的,比如有一些孩子知道地球其实是椭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需要老师解答。第二,我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发现孩子们知道许多动植物,也能对应的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第三,虽然孩子们都会说,但是在“画一画”这个环节中,少部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在图中分类画出来,个别孩子可以把自己画的东西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出来,很棒!   第一课结束,有很多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针对于科学课的教学,相信自己可以不断完善,不断进步!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聚焦问题:这颗桂花树依靠什么长大?引出本课主题“土壤”。在本节课,我选择带学生去学校小花园中分小组进行实地探索,上一节户外课。由于本节课我会先花5-10分钟让学生互相反馈交流上节课活动手册的内容,并且还会抽几名学生上台分享,所以剩余时间较少。而且要带学生去小花园,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少,重点放在了对活动手册的讲解和户外探索的要求。针对如何“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我找了一个教学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学习观察步骤以及观察方法,并且重点强调不能伤害小动物和将自己小组挖的坑填平。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学校小花园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疯跑乱玩的现象,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听从组长指挥,对活动手册进行细致记录。本周由于天气原因,土壤潮湿,学生能观察到的土壤里的“居民”也较多,有蚯蚓、蜈蚣、蜘蛛、蜗牛…..但我也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只对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敏感,而忽略了土壤表面的植物,对于一年级户外课认识的一些植物更是视而不见,我觉得需要在下节课的交流总结中讲一讲。在上过的几个班中,本节课的探索时间控制在8-10分钟,若有多余的几分钟(几乎没有),我会让小组内讨论并完善科学活动手册,选择将课堂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放在下节课。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是一节二年级的课程。本届课我将目光聚焦在太阳上,太阳给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了光和热,其运动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带领同学们利用太阳的规律来辨认方向。课堂上,我利用 ppt,展示了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并让学生带这观察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观察。意识在清早,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二十在清早、中午和傍晚我们的冷热感觉是怎样呢的。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容易。课堂上我教会了学生利用”十字”方向这个工具,吧懂得方向与实际的东方保持一致时,就会发现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太阳能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面。本节课的优点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并且利用了十字工具,轻松的掌握了太阳一天的位置,并且能够利用太阳辨别方向。4.观察月相《观察月相》这一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我这学期是第一次教二年级,上学期刚上了六年级的课过来,六年级下册也刚好有月相的知识。对于月相这个内容,本身这部分知识就有难度,六年级娃娃学起来都还有一些困难,二年级娃娃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就更难了。在六年级下册的期末测试题中也涉及到月相这部分知识的考题,有6分的样子。 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夜晚的月相可能不相同。我是这样理解这一句话意思的,不同夜晚的月相有相同的情况,也有不相同的情况,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夜晚的月相有不相同的情况,但是月相相同的情况就跟月相变化规律有关了,短时间内学生很难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本课研讨部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数学生答的都是不相同,我当时纠正了一下,说应该是不一定相同,冲冲忙忙的讲了哈也有相同的情况,由于我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有问题,下来再准备一些图片,下节课还需要弥补一下。    第二,关于月相的记录     在上第三课下课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加上国庆7天,差不多也有半个月,由于天气的原因,还有二年级娃娃记不住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都没有完成记录,还有一些学生,怕检查任务没完成要扣分,就在学生活动手册上随便画了一些月相。当时我也没注意,在后面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才告诉孩子们,学习科学要尊崇事实,大家看到什么画什么,没有看到就不要乱画,不能凭空想象。还有一点,月相的记录,学生会不会忽略亮面的朝向,我当时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月相,都是半圆,但是亮面不一样,问:这两个月相一样吗,我当时画得也有些不标准,几乎没有孩子关注到亮面的朝向,后面我又借助科学活动手册的空白圆,画了刚才的月相,但是只有几个同学关注到亮面的朝向不一样,这主要还是观察不够。不过我这方面自己也做得不好,自己平常就没有认真观察记录过。准备下一周上课花点时间利用软件来弥补一下,帮助学生再次观察月相。    第三,关于日期的填写    在我布置作业的时候,我没想到要填写农历日期,当时只想到要让学生养成填日期要填到年月日的习惯,这学期在上一二三年级都是刚接到手,所以活动手册上的日期填写,我都在强调年月日的填写,说的都是公历。后面上课的时候才改过来,学生对于农历公历还分不清,又花了几分钟时间教他们区分,但是为什么要填农历日期,我说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跟农历月有关,但是我估计学生还是不懂。    我恨不得把六年级学生在学这一课要注意的地方,都给二年级娃娃提出来,但是二年级娃娃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哪能接受得了嘛。所以整堂课的度我觉得我把握不清楚,生怕自己没讲清楚,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又怕讲太多,把学生讲糊涂了。 5.各种各样的天气这一课非常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几种常见天气:阴、晴、雨、雪、风学生也能大概描述出特征。   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小游戏丰富课堂。在拓展极端天气的时候,我着重讲了一下雾与雾霾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了雾霾对人体的伤害,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为不经常接触,所以学生对于极端天气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是在其中一个班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有感触的事,在我带着大家描述几种常见天气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他说:“雪不是常见天气,我们这里很少能看见雪!”我一下反应过来,可能因为我表述不清楚的原因,有同学把自然环境中的常见天气和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天气混淆了概念,所以我及时纠正了我的措辞,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细心。课后我认为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应更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但是在那一刻我认为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学有所思,并且能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质疑,这就是学生应该学习到的科学素养。 6.不同的季节由上周学习的《各种各样的天气》衔接到本周这课《不同的季节》,学生们在一年级都学过语文课文《四季》,在课堂的开始,我提问: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孩子们都知道是四个季节,也能按照顺序正确的说出:春夏秋冬。那么我再提问,语文课学过…?他们齐声回答出:四季。我再说到,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生们一起背。背完后回忆到课文内容,每个段落每个季节都有写到季节的特点,分别抽生回答。   引入新课学习新知:那每个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还有哪些变化呢?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在PPT上出示四季的图片,并板书课题—《不同的季节》。并且让学生明白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季节更替所带来的地球家园的变化。我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这是在课前我布置的收集四季的资料的任务,在这课时就要带来在课堂上做展示。第二个内容是让学生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有什么变化?还有人类的衣着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之间的生活联系。第三个内容是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让学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来进一步深化对不同季节的认知。还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恩赐,在布置这项作业时,老师一定要叮嘱学生,制作礼盒的物品全都要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能通过去伤害到动植物来完成,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进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本课当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反应和他们思考时提出来的问题,由于二年级学生思维不成熟,各方面需要更加注意细节的摄入,如果环节之间过于生硬,那么学生就不能明白到点子上,不能把内容理解到相应的层次。在本课的教学时,我做得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课前布置任务时给定一个相应的范畴,四季的资料主要是搜集哪些资料,那么孩子回家以后就很盲目,大部分学生是自己制作的四季的图片或者是有的学生是自己绘画的某一个季节的图片,应该提醒学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予一定的帮助,搜集一些有关四季的诗歌,词汇,和动植物在季节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的资料等等!另外,在课堂上,我认为我的课堂纪律方面把控得是比较好的,在环节讲授方面的插入还是相对自然,环环相扣! 7.做大自然的孩子本周二年级科学上的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做大自然的孩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播放动物的声音的这样一段录音,让孩子们听一听,分别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我再板书到黑板上,再提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呀?学生回答:动物。那我们再来猜猜谜语,孩子们兴趣都很浓厚,老师出示几个关于植物的谜语让学生猜,我再把植物名称板书到黑板,那它们都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植物。老师这个时候说到: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那它们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板书大课题,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中我出示棉花、树木、西瓜、马、猪、牛皮、玉米、橡胶这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类,分别分为四大类:衣、食、住、行。孩子们饶有兴趣!分得清清楚楚!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个时候我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起到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的作用。课堂的第三步:一起制作一个小鸟餐厅,这里我认为比给小鸟制造窝要简单,在课堂上好完成,所以直接选择了这个主题。一边制作一边老师要提示到: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能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用准备好的牛奶盒制作小鸟餐厅)。但是也要告诉孩子们: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说天气寒冷在它们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你们也一样,能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本节课孩子们的兴趣浓厚,只是我应该在课前就要布置任务,让孩子去调查身边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样的话,课堂氛围和课堂衔接方面应该能够更加好!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材料》的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二是对物品进行归类以及讨论材料的特点。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能够区分哪些属于自然世界,哪些属于人工世界。对于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材料这个概念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同学们对于材料和物品的混淆,所以为了让学生们对材料建立最基础的概念,本课设计了分类活动。在分类的时候,学生都能把属于同一种材料的分为一类。但是同学们仍然对材料有着模糊的认识。对于木头、塑料这两种材料的认识相对简单一些,而对于金属和橡胶、纤维还有陶瓷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里就应该简单解释什么是纤维,陶瓷和橡胶,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们这些都是材料的名称,用举例的方法区分材料和物品的区别。然后是对于材料的处理,物品上应该有编号,这样方便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研讨部分的问题是关于研究材料的特点,应该在分类之后直接提出这个问题,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及时归纳总结各种材料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本身年龄比较小,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时间的分配上,课堂练习时间还是有些不充裕。应该是在前面认识材料时占据的时间比较多。应该把问题重点放在难理解的问题上,分配好时间。 2.不同材料的餐具本节课是让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这节课就带学生们去认识用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餐具。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带去了用塑料、竹子、陶瓷、不锈钢金属制造的碗和勺子,让学生们分组观察,每种材质做成餐具各有什么优缺点?提醒学生在观察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学生分工合作他们归纳总结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敲一敲、听一听等方法。  经过观察抽学生来说说每种材质的餐具优缺点,学生说出:陶瓷和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表面光滑、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还会反光,陶瓷碗拿起来比较重。竹子制作的餐具摸起来粗糙,但是对身体无害,也比较轻。塑料制作的餐具拿起来很轻巧,但是盛太高温度的食物可能会对身体有所伤害。最后再让学生去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了多种材料做成的呢?学生举例说出椅子:石椅、木椅、铁椅……衣服的材质:皮衣、毛衣、化纤衣、棉衣……… 本节课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用多种材料做成,也能够去辨认出很多材料,对他们日常生活上有很大的帮助!3.书的历史 上周有一个班上了这节课,但是没有上完,孩子们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完了后就要把它装订起来,所以这个班我就接着上节课的继续讲,让孩子们体验用树枝在陶泥上书写,再用铅笔在现代的纸张上面书写,再装订起来,我以为孩子们会忘了上周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的感受,结果孩子们还记得,竹简无论从书写还是装订起来都比现代的纸张书写麻烦。确实,如观察员老师说的那样,应该让孩子们同时进行这三项活动的体验,所以看了观察员老师给我的建议,所以这周其他班我就调整了教学顺序,同时给孩子们这三项体验活动的材料,让孩子们把他们的书写感受记录下来,但是我给孩子们讲完书的发展历程(结绳记事——甲骨文——竹简——帛书——到最后蔡伦发明出纸张)后,还给孩子们补充了木活字的制作工序,接下来孩子们就进行书写活动的体验,有两个班我发现孩子们还没体验完三项活动,这节课就下课了,让我不得不匆匆收尾,我想问一下其他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大家一节课的时间能上完吗?同时我也在反思,是我这节课的内容讲得太多了还是我教学安排有问题,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们留更多的体验时间!最后研讨环节,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最喜欢哪种书写方式,以及他们为什么要给现代的书写方式贴上笑脸而要给竹简的装订贴上哭脸,通过这次三中书写方式的体验,孩子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现代的书写方式更简单与容易,竹简泥板书都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书写感受!4.神奇的纸 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这种材料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和优化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根据教材内容,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第一板块——聚焦,展示一张普通纸,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以及纸的功能,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改造和探究纸前后性能的变化。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即折叠成瓦楞状。第二部分,用“折叠”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变化又分为实验前的观察和实验后的观察。学生先在实验前观察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然后在三个实验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本新华字典,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字典上,接着将订书机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测完白纸后,再将订书机放在瓦楞状纸上,看能否承受从而比较支撑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主要引导学生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基于瓦楞状纸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板块——拓展,这个环节是从展示一张老师在两张纸上滴水的视频,让学生猜测并验证纸经过了什么样的改造,从而认识到改造纸的方法有很多,而人们对一种材料的改造也是为了利用改造后的性能变化而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便利。    这堂课上了三次,在每一次的上课过程中,都对课的设计以及提问的语言上做了一些改动:1.在第一个环节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能折,但是学生还是大多会习惯说纸的作用以及功能,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要带点技巧,比如将提问“你认为纸有什么特点?”改为“观察这张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学生还能针对教师发的纸说出登过的特点。2.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些困难,在自主折纸过程中,会有横竖两种折法,折出来的高度也并不相同,这会影响承重的效果。除此之外,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小组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也考虑过事先在课前折纸,但又觉得会破坏课的整体设计少了神秘性,因此选择做微课视频,并且事先给白纸做了黑色辅助线,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对纸进行折叠。 3.在放一放实验环节,记录单中是“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因此为了配合实验的结果以及降低实验难度,我还是让学生先用订书机作为承重物,然后实验结果呈现后,再让学生思考普通纸是不能支撑还是不太能支撑,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普通纸也能支撑但是支撑能力很小。4.在放一放和按一按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的区别,我将实验结果通过Flash动画再次展现,动画的展现能强化学生对两种纸的对比,从而为后面的研讨做铺垫。5.在实验探究环节有三个实验,在前两次上课时是让学生通过图片自己来说说实验如何进行,强调实验要注意的地方后让学生一次性进行三个实验,结果发现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很乱,而且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有发生小冲突,因此在第三次上课时又将三个实验分两步走,让学生先做“按一按”和“放一放”,然后再做“摸一摸”,并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实验结束要将材料有序归还。总的来说,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并且自己设计的课也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上下来,还不够有创新,其实在很多小的细节上都可以设计的更加巧妙,如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更多瓦楞状纸和普通纸的区别,以及最后的拓展环节上可以在时间有余的情况下探究更多改造的方法啊,让学生畅所欲言。 5.椅子不简单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另外结合我镇的16字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谈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答。我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加以改革、更新,采取16字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资料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拿出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资料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进取鼓励,赞扬他们敢干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6.做一顶帽子本节课借助椅子这种物品,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基于真实情境探究材料的机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椅子进行剖析,包括观察椅子的组成、辨别不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作用。正好教室有把椅子、学生们也有自己坐的椅子。   通过一些椅子图片引入,学生自己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些椅子,我感到很惊讶,她们的回答组合起来好全面,有些孩子说右边有写字的方便椅子在学英语的时候就用过、到外面露营也用过,很方便。顺便就把为什么这些椅子出现在这样的地方分析完整,挺好。   接着观察自己坐的椅子和教室的椅子,就地取材也挺好,很适用。观察一把椅子并记录,借助活动手册,学生自主完成,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四个班学生基本都能快速、准确地填好,最后全班一起核实答案。   每一部分主要使用了什么材料环节先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最后全部汇总。这个环节仍存在学生不会写的情况,每种材料的特点部分先还是自己独立思考试着完成,我发现第一个班级效果不好,后面几个班先明确方法,挨着选每个特征,效果好很多。    特点分析部分花去了一些时间,所以在后面研讨环节用时不够,感觉一节课内容还是很多,下来需要再多多规划时间。
简介:小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每课教学反思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这一学期,我教授的是二年级的科学课,由于自己不是对应专业的,又是新老师,所以刚接触有一点懵。   上第一节课之前我不知道自己第一节科学课应该怎么上,后来我请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给我说第一节课可以不用讲新课,先讲规矩,可以和学生做做游戏相互了解,于是我第一节课就没有做课件,就去上课了。我策划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想着传到哪里,哪位同学就自我介绍,可是当我真正把这个课堂计划落实到实践中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第一,击鼓传花游戏本来目的是活跃气氛,但让学生自我介绍其实并不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传到哪里就让哪位小朋友表演节目,这样孩子们一兴奋,就不能乖乖坐好,课堂就比较混乱。 第二,玩这个游戏没有提前准备好音乐,所以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总体来说第一节课很不如意。   这样上了两个班,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第二天上课之前我就先简单讲了一些规矩,然后直接进入新课,因为我备课的发现这一节课内容不多且孩子们比较熟悉。    在讲新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心得:第一,我发现孩子们对地球是有一定认识的,比如有一些孩子知道地球其实是椭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需要老师解答。第二,我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发现孩子们知道许多动植物,也能对应的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第三,虽然孩子们都会说,但是在“画一画”这个环节中,少部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在图中分类画出来,个别孩子可以把自己画的东西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出来,很棒!   第一课结束,有很多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针对于科学课的教学,相信自己可以不断完善,不断进步!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聚焦问题:这颗桂花树依靠什么长大?引出本课主题“土壤”。在本节课,我选择带学生去学校小花园中分小组进行实地探索,上一节户外课。由于本节课我会先花5-10分钟让学生互相反馈交流上节课活动手册的内容,并且还会抽几名学生上台分享,所以剩余时间较少。而且要带学生去小花园,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少,重点放在了对活动手册的讲解和户外探索的要求。针对如何“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我找了一个教学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学习观察步骤以及观察方法,并且重点强调不能伤害小动物和将自己小组挖的坑填平。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学校小花园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疯跑乱玩的现象,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听从组长指挥,对活动手册进行细致记录。本周由于天气原因,土壤潮湿,学生能观察到的土壤里的“居民”也较多,有蚯蚓、蜈蚣、蜘蛛、蜗牛…..但我也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只对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敏感,而忽略了土壤表面的植物,对于一年级户外课认识的一些植物更是视而不见,我觉得需要在下节课的交流总结中讲一讲。在上过的几个班中,本节课的探索时间控制在8-10分钟,若有多余的几分钟(几乎没有),我会让小组内讨论并完善科学活动手册,选择将课堂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放在下节课。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是一节二年级的课程。本届课我将目光聚焦在太阳上,太阳给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了光和热,其运动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带领同学们利用太阳的规律来辨认方向。课堂上,我利用 ppt,展示了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并让学生带这观察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观察。意识在清早,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二十在清早、中午和傍晚我们的冷热感觉是怎样呢的。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容易。课堂上我教会了学生利用”十字”方向这个工具,吧懂得方向与实际的东方保持一致时,就会发现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太阳能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面。本节课的优点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并且利用了十字工具,轻松的掌握了太阳一天的位置,并且能够利用太阳辨别方向。4.观察月相《观察月相》这一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我这学期是第一次教二年级,上学期刚上了六年级的课过来,六年级下册也刚好有月相的知识。对于月相这个内容,本身这部分知识就有难度,六年级娃娃学起来都还有一些困难,二年级娃娃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就更难了。在六年级下册的期末测试题中也涉及到月相这部分知识的考题,有6分的样子。 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夜晚的月相可能不相同。我是这样理解这一句话意思的,不同夜晚的月相有相同的情况,也有不相同的情况,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夜晚的月相有不相同的情况,但是月相相同的情况就跟月相变化规律有关了,短时间内学生很难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本课研讨部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数学生答的都是不相同,我当时纠正了一下,说应该是不一定相同,冲冲忙忙的讲了哈也有相同的情况,由于我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有问题,下来再准备一些图片,下节课还需要弥补一下。    第二,关于月相的记录     在上第三课下课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加上国庆7天,差不多也有半个月,由于天气的原因,还有二年级娃娃记不住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都没有完成记录,还有一些学生,怕检查任务没完成要扣分,就在学生活动手册上随便画了一些月相。当时我也没注意,在后面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才告诉孩子们,学习科学要尊崇事实,大家看到什么画什么,没有看到就不要乱画,不能凭空想象。还有一点,月相的记录,学生会不会忽略亮面的朝向,我当时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月相,都是半圆,但是亮面不一样,问:这两个月相一样吗,我当时画得也有些不标准,几乎没有孩子关注到亮面的朝向,后面我又借助科学活动手册的空白圆,画了刚才的月相,但是只有几个同学关注到亮面的朝向不一样,这主要还是观察不够。不过我这方面自己也做得不好,自己平常就没有认真观察记录过。准备下一周上课花点时间利用软件来弥补一下,帮助学生再次观察月相。    第三,关于日期的填写    在我布置作业的时候,我没想到要填写农历日期,当时只想到要让学生养成填日期要填到年月日的习惯,这学期在上一二三年级都是刚接到手,所以活动手册上的日期填写,我都在强调年月日的填写,说的都是公历。后面上课的时候才改过来,学生对于农历公历还分不清,又花了几分钟时间教他们区分,但是为什么要填农历日期,我说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跟农历月有关,但是我估计学生还是不懂。    我恨不得把六年级学生在学这一课要注意的地方,都给二年级娃娃提出来,但是二年级娃娃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哪能接受得了嘛。所以整堂课的度我觉得我把握不清楚,生怕自己没讲清楚,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又怕讲太多,把学生讲糊涂了。 5.各种各样的天气这一课非常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几种常见天气:阴、晴、雨、雪、风学生也能大概描述出特征。   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小游戏丰富课堂。在拓展极端天气的时候,我着重讲了一下雾与雾霾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了雾霾对人体的伤害,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为不经常接触,所以学生对于极端天气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是在其中一个班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有感触的事,在我带着大家描述几种常见天气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他说:“雪不是常见天气,我们这里很少能看见雪!”我一下反应过来,可能因为我表述不清楚的原因,有同学把自然环境中的常见天气和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天气混淆了概念,所以我及时纠正了我的措辞,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细心。课后我认为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应更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但是在那一刻我认为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学有所思,并且能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质疑,这就是学生应该学习到的科学素养。 6.不同的季节由上周学习的《各种各样的天气》衔接到本周这课《不同的季节》,学生们在一年级都学过语文课文《四季》,在课堂的开始,我提问: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孩子们都知道是四个季节,也能按照顺序正确的说出:春夏秋冬。那么我再提问,语文课学过…?他们齐声回答出:四季。我再说到,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生们一起背。背完后回忆到课文内容,每个段落每个季节都有写到季节的特点,分别抽生回答。   引入新课学习新知:那每个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还有哪些变化呢?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在PPT上出示四季的图片,并板书课题—《不同的季节》。并且让学生明白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季节更替所带来的地球家园的变化。我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这是在课前我布置的收集四季的资料的任务,在这课时就要带来在课堂上做展示。第二个内容是让学生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有什么变化?还有人类的衣着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之间的生活联系。第三个内容是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让学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来进一步深化对不同季节的认知。还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恩赐,在布置这项作业时,老师一定要叮嘱学生,制作礼盒的物品全都要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能通过去伤害到动植物来完成,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进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本课当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反应和他们思考时提出来的问题,由于二年级学生思维不成熟,各方面需要更加注意细节的摄入,如果环节之间过于生硬,那么学生就不能明白到点子上,不能把内容理解到相应的层次。在本课的教学时,我做得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课前布置任务时给定一个相应的范畴,四季的资料主要是搜集哪些资料,那么孩子回家以后就很盲目,大部分学生是自己制作的四季的图片或者是有的学生是自己绘画的某一个季节的图片,应该提醒学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予一定的帮助,搜集一些有关四季的诗歌,词汇,和动植物在季节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的资料等等!另外,在课堂上,我认为我的课堂纪律方面把控得是比较好的,在环节讲授方面的插入还是相对自然,环环相扣! 7.做大自然的孩子本周二年级科学上的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做大自然的孩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播放动物的声音的这样一段录音,让孩子们听一听,分别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我再板书到黑板上,再提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呀?学生回答:动物。那我们再来猜猜谜语,孩子们兴趣都很浓厚,老师出示几个关于植物的谜语让学生猜,我再把植物名称板书到黑板,那它们都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植物。老师这个时候说到: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那它们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板书大课题,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中我出示棉花、树木、西瓜、马、猪、牛皮、玉米、橡胶这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类,分别分为四大类:衣、食、住、行。孩子们饶有兴趣!分得清清楚楚!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个时候我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起到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的作用。课堂的第三步:一起制作一个小鸟餐厅,这里我认为比给小鸟制造窝要简单,在课堂上好完成,所以直接选择了这个主题。一边制作一边老师要提示到: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能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用准备好的牛奶盒制作小鸟餐厅)。但是也要告诉孩子们: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说天气寒冷在它们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你们也一样,能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本节课孩子们的兴趣浓厚,只是我应该在课前就要布置任务,让孩子去调查身边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样的话,课堂氛围和课堂衔接方面应该能够更加好!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材料》的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二是对物品进行归类以及讨论材料的特点。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能够区分哪些属于自然世界,哪些属于人工世界。对于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材料这个概念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同学们对于材料和物品的混淆,所以为了让学生们对材料建立最基础的概念,本课设计了分类活动。在分类的时候,学生都能把属于同一种材料的分为一类。但是同学们仍然对材料有着模糊的认识。对于木头、塑料这两种材料的认识相对简单一些,而对于金属和橡胶、纤维还有陶瓷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里就应该简单解释什么是纤维,陶瓷和橡胶,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们这些都是材料的名称,用举例的方法区分材料和物品的区别。然后是对于材料的处理,物品上应该有编号,这样方便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研讨部分的问题是关于研究材料的特点,应该在分类之后直接提出这个问题,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及时归纳总结各种材料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本身年龄比较小,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时间的分配上,课堂练习时间还是有些不充裕。应该是在前面认识材料时占据的时间比较多。应该把问题重点放在难理解的问题上,分配好时间。 2.不同材料的餐具本节课是让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这节课就带学生们去认识用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餐具。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带去了用塑料、竹子、陶瓷、不锈钢金属制造的碗和勺子,让学生们分组观察,每种材质做成餐具各有什么优缺点?提醒学生在观察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学生分工合作他们归纳总结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敲一敲、听一听等方法。  经过观察抽学生来说说每种材质的餐具优缺点,学生说出:陶瓷和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表面光滑、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还会反光,陶瓷碗拿起来比较重。竹子制作的餐具摸起来粗糙,但是对身体无害,也比较轻。塑料制作的餐具拿起来很轻巧,但是盛太高温度的食物可能会对身体有所伤害。最后再让学生去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了多种材料做成的呢?学生举例说出椅子:石椅、木椅、铁椅……衣服的材质:皮衣、毛衣、化纤衣、棉衣……… 本节课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用多种材料做成,也能够去辨认出很多材料,对他们日常生活上有很大的帮助!3.书的历史 上周有一个班上了这节课,但是没有上完,孩子们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完了后就要把它装订起来,所以这个班我就接着上节课的继续讲,让孩子们体验用树枝在陶泥上书写,再用铅笔在现代的纸张上面书写,再装订起来,我以为孩子们会忘了上周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的感受,结果孩子们还记得,竹简无论从书写还是装订起来都比现代的纸张书写麻烦。确实,如观察员老师说的那样,应该让孩子们同时进行这三项活动的体验,所以看了观察员老师给我的建议,所以这周其他班我就调整了教学顺序,同时给孩子们这三项体验活动的材料,让孩子们把他们的书写感受记录下来,但是我给孩子们讲完书的发展历程(结绳记事——甲骨文——竹简——帛书——到最后蔡伦发明出纸张)后,还给孩子们补充了木活字的制作工序,接下来孩子们就进行书写活动的体验,有两个班我发现孩子们还没体验完三项活动,这节课就下课了,让我不得不匆匆收尾,我想问一下其他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大家一节课的时间能上完吗?同时我也在反思,是我这节课的内容讲得太多了还是我教学安排有问题,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们留更多的体验时间!最后研讨环节,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最喜欢哪种书写方式,以及他们为什么要给现代的书写方式贴上笑脸而要给竹简的装订贴上哭脸,通过这次三中书写方式的体验,孩子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现代的书写方式更简单与容易,竹简泥板书都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书写感受!4.神奇的纸 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这种材料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和优化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根据教材内容,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第一板块——聚焦,展示一张普通纸,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以及纸的功能,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改造和探究纸前后性能的变化。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即折叠成瓦楞状。第二部分,用“折叠”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变化又分为实验前的观察和实验后的观察。学生先在实验前观察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然后在三个实验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本新华字典,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字典上,接着将订书机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测完白纸后,再将订书机放在瓦楞状纸上,看能否承受从而比较支撑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主要引导学生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基于瓦楞状纸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板块——拓展,这个环节是从展示一张老师在两张纸上滴水的视频,让学生猜测并验证纸经过了什么样的改造,从而认识到改造纸的方法有很多,而人们对一种材料的改造也是为了利用改造后的性能变化而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便利。    这堂课上了三次,在每一次的上课过程中,都对课的设计以及提问的语言上做了一些改动:1.在第一个环节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能折,但是学生还是大多会习惯说纸的作用以及功能,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要带点技巧,比如将提问“你认为纸有什么特点?”改为“观察这张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学生还能针对教师发的纸说出登过的特点。2.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些困难,在自主折纸过程中,会有横竖两种折法,折出来的高度也并不相同,这会影响承重的效果。除此之外,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小组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也考虑过事先在课前折纸,但又觉得会破坏课的整体设计少了神秘性,因此选择做微课视频,并且事先给白纸做了黑色辅助线,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对纸进行折叠。 3.在放一放实验环节,记录单中是“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因此为了配合实验的结果以及降低实验难度,我还是让学生先用订书机作为承重物,然后实验结果呈现后,再让学生思考普通纸是不能支撑还是不太能支撑,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普通纸也能支撑但是支撑能力很小。4.在放一放和按一按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的区别,我将实验结果通过Flash动画再次展现,动画的展现能强化学生对两种纸的对比,从而为后面的研讨做铺垫。5.在实验探究环节有三个实验,在前两次上课时是让学生通过图片自己来说说实验如何进行,强调实验要注意的地方后让学生一次性进行三个实验,结果发现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很乱,而且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有发生小冲突,因此在第三次上课时又将三个实验分两步走,让学生先做“按一按”和“放一放”,然后再做“摸一摸”,并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实验结束要将材料有序归还。总的来说,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并且自己设计的课也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上下来,还不够有创新,其实在很多小的细节上都可以设计的更加巧妙,如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更多瓦楞状纸和普通纸的区别,以及最后的拓展环节上可以在时间有余的情况下探究更多改造的方法啊,让学生畅所欲言。 5.椅子不简单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另外结合我镇的16字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谈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答。我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加以改革、更新,采取16字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资料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拿出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资料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进取鼓励,赞扬他们敢干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6.做一顶帽子本节课借助椅子这种物品,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基于真实情境探究材料的机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椅子进行剖析,包括观察椅子的组成、辨别不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作用。正好教室有把椅子、学生们也有自己坐的椅子。   通过一些椅子图片引入,学生自己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些椅子,我感到很惊讶,她们的回答组合起来好全面,有些孩子说右边有写字的方便椅子在学英语的时候就用过、到外面露营也用过,很方便。顺便就把为什么这些椅子出现在这样的地方分析完整,挺好。   接着观察自己坐的椅子和教室的椅子,就地取材也挺好,很适用。观察一把椅子并记录,借助活动手册,学生自主完成,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四个班学生基本都能快速、准确地填好,最后全班一起核实答案。   每一部分主要使用了什么材料环节先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最后全部汇总。这个环节仍存在学生不会写的情况,每种材料的特点部分先还是自己独立思考试着完成,我发现第一个班级效果不好,后面几个班先明确方法,挨着选每个特征,效果好很多。    特点分析部分花去了一些时间,所以在后面研讨环节用时不够,感觉一节课内容还是很多,下来需要再多多规划时间。
简介:小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每课教学反思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这一学期,我教授的是二年级的科学课,由于自己不是对应专业的,又是新老师,所以刚接触有一点懵。   上第一节课之前我不知道自己第一节科学课应该怎么上,后来我请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给我说第一节课可以不用讲新课,先讲规矩,可以和学生做做游戏相互了解,于是我第一节课就没有做课件,就去上课了。我策划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想着传到哪里,哪位同学就自我介绍,可是当我真正把这个课堂计划落实到实践中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第一,击鼓传花游戏本来目的是活跃气氛,但让学生自我介绍其实并不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传到哪里就让哪位小朋友表演节目,这样孩子们一兴奋,就不能乖乖坐好,课堂就比较混乱。 第二,玩这个游戏没有提前准备好音乐,所以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总体来说第一节课很不如意。   这样上了两个班,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第二天上课之前我就先简单讲了一些规矩,然后直接进入新课,因为我备课的发现这一节课内容不多且孩子们比较熟悉。    在讲新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心得:第一,我发现孩子们对地球是有一定认识的,比如有一些孩子知道地球其实是椭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需要老师解答。第二,我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发现孩子们知道许多动植物,也能对应的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第三,虽然孩子们都会说,但是在“画一画”这个环节中,少部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在图中分类画出来,个别孩子可以把自己画的东西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出来,很棒!   第一课结束,有很多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针对于科学课的教学,相信自己可以不断完善,不断进步!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聚焦问题:这颗桂花树依靠什么长大?引出本课主题“土壤”。在本节课,我选择带学生去学校小花园中分小组进行实地探索,上一节户外课。由于本节课我会先花5-10分钟让学生互相反馈交流上节课活动手册的内容,并且还会抽几名学生上台分享,所以剩余时间较少。而且要带学生去小花园,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少,重点放在了对活动手册的讲解和户外探索的要求。针对如何“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我找了一个教学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学习观察步骤以及观察方法,并且重点强调不能伤害小动物和将自己小组挖的坑填平。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学校小花园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疯跑乱玩的现象,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听从组长指挥,对活动手册进行细致记录。本周由于天气原因,土壤潮湿,学生能观察到的土壤里的“居民”也较多,有蚯蚓、蜈蚣、蜘蛛、蜗牛…..但我也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只对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敏感,而忽略了土壤表面的植物,对于一年级户外课认识的一些植物更是视而不见,我觉得需要在下节课的交流总结中讲一讲。在上过的几个班中,本节课的探索时间控制在8-10分钟,若有多余的几分钟(几乎没有),我会让小组内讨论并完善科学活动手册,选择将课堂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放在下节课。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是一节二年级的课程。本届课我将目光聚焦在太阳上,太阳给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了光和热,其运动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带领同学们利用太阳的规律来辨认方向。课堂上,我利用 ppt,展示了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并让学生带这观察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观察。意识在清早,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二十在清早、中午和傍晚我们的冷热感觉是怎样呢的。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容易。课堂上我教会了学生利用”十字”方向这个工具,吧懂得方向与实际的东方保持一致时,就会发现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太阳能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面。本节课的优点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并且利用了十字工具,轻松的掌握了太阳一天的位置,并且能够利用太阳辨别方向。4.观察月相《观察月相》这一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我这学期是第一次教二年级,上学期刚上了六年级的课过来,六年级下册也刚好有月相的知识。对于月相这个内容,本身这部分知识就有难度,六年级娃娃学起来都还有一些困难,二年级娃娃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就更难了。在六年级下册的期末测试题中也涉及到月相这部分知识的考题,有6分的样子。 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夜晚的月相可能不相同。我是这样理解这一句话意思的,不同夜晚的月相有相同的情况,也有不相同的情况,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夜晚的月相有不相同的情况,但是月相相同的情况就跟月相变化规律有关了,短时间内学生很难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本课研讨部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数学生答的都是不相同,我当时纠正了一下,说应该是不一定相同,冲冲忙忙的讲了哈也有相同的情况,由于我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有问题,下来再准备一些图片,下节课还需要弥补一下。    第二,关于月相的记录     在上第三课下课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加上国庆7天,差不多也有半个月,由于天气的原因,还有二年级娃娃记不住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都没有完成记录,还有一些学生,怕检查任务没完成要扣分,就在学生活动手册上随便画了一些月相。当时我也没注意,在后面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才告诉孩子们,学习科学要尊崇事实,大家看到什么画什么,没有看到就不要乱画,不能凭空想象。还有一点,月相的记录,学生会不会忽略亮面的朝向,我当时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月相,都是半圆,但是亮面不一样,问:这两个月相一样吗,我当时画得也有些不标准,几乎没有孩子关注到亮面的朝向,后面我又借助科学活动手册的空白圆,画了刚才的月相,但是只有几个同学关注到亮面的朝向不一样,这主要还是观察不够。不过我这方面自己也做得不好,自己平常就没有认真观察记录过。准备下一周上课花点时间利用软件来弥补一下,帮助学生再次观察月相。    第三,关于日期的填写    在我布置作业的时候,我没想到要填写农历日期,当时只想到要让学生养成填日期要填到年月日的习惯,这学期在上一二三年级都是刚接到手,所以活动手册上的日期填写,我都在强调年月日的填写,说的都是公历。后面上课的时候才改过来,学生对于农历公历还分不清,又花了几分钟时间教他们区分,但是为什么要填农历日期,我说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跟农历月有关,但是我估计学生还是不懂。    我恨不得把六年级学生在学这一课要注意的地方,都给二年级娃娃提出来,但是二年级娃娃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哪能接受得了嘛。所以整堂课的度我觉得我把握不清楚,生怕自己没讲清楚,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又怕讲太多,把学生讲糊涂了。 5.各种各样的天气这一课非常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几种常见天气:阴、晴、雨、雪、风学生也能大概描述出特征。   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小游戏丰富课堂。在拓展极端天气的时候,我着重讲了一下雾与雾霾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了雾霾对人体的伤害,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为不经常接触,所以学生对于极端天气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是在其中一个班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有感触的事,在我带着大家描述几种常见天气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他说:“雪不是常见天气,我们这里很少能看见雪!”我一下反应过来,可能因为我表述不清楚的原因,有同学把自然环境中的常见天气和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天气混淆了概念,所以我及时纠正了我的措辞,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细心。课后我认为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应更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但是在那一刻我认为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学有所思,并且能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质疑,这就是学生应该学习到的科学素养。 6.不同的季节由上周学习的《各种各样的天气》衔接到本周这课《不同的季节》,学生们在一年级都学过语文课文《四季》,在课堂的开始,我提问: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孩子们都知道是四个季节,也能按照顺序正确的说出:春夏秋冬。那么我再提问,语文课学过…?他们齐声回答出:四季。我再说到,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生们一起背。背完后回忆到课文内容,每个段落每个季节都有写到季节的特点,分别抽生回答。   引入新课学习新知:那每个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还有哪些变化呢?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在PPT上出示四季的图片,并板书课题—《不同的季节》。并且让学生明白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季节更替所带来的地球家园的变化。我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这是在课前我布置的收集四季的资料的任务,在这课时就要带来在课堂上做展示。第二个内容是让学生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有什么变化?还有人类的衣着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之间的生活联系。第三个内容是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让学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来进一步深化对不同季节的认知。还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制作季节礼盒,是为了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恩赐,在布置这项作业时,老师一定要叮嘱学生,制作礼盒的物品全都要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能通过去伤害到动植物来完成,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进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本课当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反应和他们思考时提出来的问题,由于二年级学生思维不成熟,各方面需要更加注意细节的摄入,如果环节之间过于生硬,那么学生就不能明白到点子上,不能把内容理解到相应的层次。在本课的教学时,我做得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课前布置任务时给定一个相应的范畴,四季的资料主要是搜集哪些资料,那么孩子回家以后就很盲目,大部分学生是自己制作的四季的图片或者是有的学生是自己绘画的某一个季节的图片,应该提醒学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予一定的帮助,搜集一些有关四季的诗歌,词汇,和动植物在季节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的资料等等!另外,在课堂上,我认为我的课堂纪律方面把控得是比较好的,在环节讲授方面的插入还是相对自然,环环相扣! 7.做大自然的孩子本周二年级科学上的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做大自然的孩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播放动物的声音的这样一段录音,让孩子们听一听,分别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我再板书到黑板上,再提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呀?学生回答:动物。那我们再来猜猜谜语,孩子们兴趣都很浓厚,老师出示几个关于植物的谜语让学生猜,我再把植物名称板书到黑板,那它们都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植物。老师这个时候说到: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那它们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板书大课题,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中我出示棉花、树木、西瓜、马、猪、牛皮、玉米、橡胶这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类,分别分为四大类:衣、食、住、行。孩子们饶有兴趣!分得清清楚楚!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个时候我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起到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的作用。课堂的第三步:一起制作一个小鸟餐厅,这里我认为比给小鸟制造窝要简单,在课堂上好完成,所以直接选择了这个主题。一边制作一边老师要提示到: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能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用准备好的牛奶盒制作小鸟餐厅)。但是也要告诉孩子们: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说天气寒冷在它们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你们也一样,能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本节课孩子们的兴趣浓厚,只是我应该在课前就要布置任务,让孩子去调查身边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样的话,课堂氛围和课堂衔接方面应该能够更加好!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材料》的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二是对物品进行归类以及讨论材料的特点。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能够区分哪些属于自然世界,哪些属于人工世界。对于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材料这个概念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同学们对于材料和物品的混淆,所以为了让学生们对材料建立最基础的概念,本课设计了分类活动。在分类的时候,学生都能把属于同一种材料的分为一类。但是同学们仍然对材料有着模糊的认识。对于木头、塑料这两种材料的认识相对简单一些,而对于金属和橡胶、纤维还有陶瓷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里就应该简单解释什么是纤维,陶瓷和橡胶,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们这些都是材料的名称,用举例的方法区分材料和物品的区别。然后是对于材料的处理,物品上应该有编号,这样方便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研讨部分的问题是关于研究材料的特点,应该在分类之后直接提出这个问题,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及时归纳总结各种材料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本身年龄比较小,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时间的分配上,课堂练习时间还是有些不充裕。应该是在前面认识材料时占据的时间比较多。应该把问题重点放在难理解的问题上,分配好时间。 2.不同材料的餐具本节课是让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这节课就带学生们去认识用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餐具。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带去了用塑料、竹子、陶瓷、不锈钢金属制造的碗和勺子,让学生们分组观察,每种材质做成餐具各有什么优缺点?提醒学生在观察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学生分工合作他们归纳总结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敲一敲、听一听等方法。  经过观察抽学生来说说每种材质的餐具优缺点,学生说出:陶瓷和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表面光滑、不锈钢金属材质的餐具还会反光,陶瓷碗拿起来比较重。竹子制作的餐具摸起来粗糙,但是对身体无害,也比较轻。塑料制作的餐具拿起来很轻巧,但是盛太高温度的食物可能会对身体有所伤害。最后再让学生去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了多种材料做成的呢?学生举例说出椅子:石椅、木椅、铁椅……衣服的材质:皮衣、毛衣、化纤衣、棉衣……… 本节课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用多种材料做成,也能够去辨认出很多材料,对他们日常生活上有很大的帮助!3.书的历史 上周有一个班上了这节课,但是没有上完,孩子们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完了后就要把它装订起来,所以这个班我就接着上节课的继续讲,让孩子们体验用树枝在陶泥上书写,再用铅笔在现代的纸张上面书写,再装订起来,我以为孩子们会忘了上周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的感受,结果孩子们还记得,竹简无论从书写还是装订起来都比现代的纸张书写麻烦。确实,如观察员老师说的那样,应该让孩子们同时进行这三项活动的体验,所以看了观察员老师给我的建议,所以这周其他班我就调整了教学顺序,同时给孩子们这三项体验活动的材料,让孩子们把他们的书写感受记录下来,但是我给孩子们讲完书的发展历程(结绳记事——甲骨文——竹简——帛书——到最后蔡伦发明出纸张)后,还给孩子们补充了木活字的制作工序,接下来孩子们就进行书写活动的体验,有两个班我发现孩子们还没体验完三项活动,这节课就下课了,让我不得不匆匆收尾,我想问一下其他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大家一节课的时间能上完吗?同时我也在反思,是我这节课的内容讲得太多了还是我教学安排有问题,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们留更多的体验时间!最后研讨环节,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最喜欢哪种书写方式,以及他们为什么要给现代的书写方式贴上笑脸而要给竹简的装订贴上哭脸,通过这次三中书写方式的体验,孩子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现代的书写方式更简单与容易,竹简泥板书都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书写感受!4.神奇的纸 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这种材料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和优化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根据教材内容,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第一板块——聚焦,展示一张普通纸,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以及纸的功能,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改造和探究纸前后性能的变化。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即折叠成瓦楞状。第二部分,用“折叠”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变化又分为实验前的观察和实验后的观察。学生先在实验前观察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然后在三个实验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本新华字典,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字典上,接着将订书机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测完白纸后,再将订书机放在瓦楞状纸上,看能否承受从而比较支撑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主要引导学生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基于瓦楞状纸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板块——拓展,这个环节是从展示一张老师在两张纸上滴水的视频,让学生猜测并验证纸经过了什么样的改造,从而认识到改造纸的方法有很多,而人们对一种材料的改造也是为了利用改造后的性能变化而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便利。    这堂课上了三次,在每一次的上课过程中,都对课的设计以及提问的语言上做了一些改动:1.在第一个环节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能折,但是学生还是大多会习惯说纸的作用以及功能,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要带点技巧,比如将提问“你认为纸有什么特点?”改为“观察这张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学生还能针对教师发的纸说出登过的特点。2.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些困难,在自主折纸过程中,会有横竖两种折法,折出来的高度也并不相同,这会影响承重的效果。除此之外,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小组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也考虑过事先在课前折纸,但又觉得会破坏课的整体设计少了神秘性,因此选择做微课视频,并且事先给白纸做了黑色辅助线,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对纸进行折叠。 3.在放一放实验环节,记录单中是“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因此为了配合实验的结果以及降低实验难度,我还是让学生先用订书机作为承重物,然后实验结果呈现后,再让学生思考普通纸是不能支撑还是不太能支撑,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普通纸也能支撑但是支撑能力很小。4.在放一放和按一按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的区别,我将实验结果通过Flash动画再次展现,动画的展现能强化学生对两种纸的对比,从而为后面的研讨做铺垫。5.在实验探究环节有三个实验,在前两次上课时是让学生通过图片自己来说说实验如何进行,强调实验要注意的地方后让学生一次性进行三个实验,结果发现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很乱,而且学生在领取的过程中有发生小冲突,因此在第三次上课时又将三个实验分两步走,让学生先做“按一按”和“放一放”,然后再做“摸一摸”,并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实验结束要将材料有序归还。总的来说,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并且自己设计的课也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上下来,还不够有创新,其实在很多小的细节上都可以设计的更加巧妙,如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更多瓦楞状纸和普通纸的区别,以及最后的拓展环节上可以在时间有余的情况下探究更多改造的方法啊,让学生畅所欲言。 5.椅子不简单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另外结合我镇的16字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谈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答。我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加以改革、更新,采取16字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资料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拿出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资料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进取鼓励,赞扬他们敢干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6.做一顶帽子本节课借助椅子这种物品,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基于真实情境探究材料的机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椅子进行剖析,包括观察椅子的组成、辨别不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作用。正好教室有把椅子、学生们也有自己坐的椅子。   通过一些椅子图片引入,学生自己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些椅子,我感到很惊讶,她们的回答组合起来好全面,有些孩子说右边有写字的方便椅子在学英语的时候就用过、到外面露营也用过,很方便。顺便就把为什么这些椅子出现在这样的地方分析完整,挺好。   接着观察自己坐的椅子和教室的椅子,就地取材也挺好,很适用。观察一把椅子并记录,借助活动手册,学生自主完成,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四个班学生基本都能快速、准确地填好,最后全班一起核实答案。   每一部分主要使用了什么材料环节先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最后全部汇总。这个环节仍存在学生不会写的情况,每种材料的特点部分先还是自己独立思考试着完成,我发现第一个班级效果不好,后面几个班先明确方法,挨着选每个特征,效果好很多。    特点分析部分花去了一些时间,所以在后面研讨环节用时不够,感觉一节课内容还是很多,下来需要再多多规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