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简介: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铁丝弯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答案】A【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活泼的气体分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B.AlC.OD.Fe【答案】C【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回答。4.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汽水B.单质:氢气C.混合物:氯酸钾D.有机物:一氧化碳【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符合题意;C.氯酸钾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碳酸盐除外,故一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用粉末药品D.点燃酒精灯【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不符合题意;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不符合题意;C.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符合题意;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6.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塑料矿泉水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物。故答案为:A。【分析】塑料属于可回收物。7.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厕所清洁剂pH=1、食盐水pH=7、肥皂水pH=10、炉具清洁剂pH=12,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厕所清洁剂B.食盐水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A.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B.食盐水的pH=7,呈中性;C.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呈碱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大,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答案为:D。【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符合题意;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不符合题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这样容易造成短路,故不符合题意;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反应迅速进行,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C、根据水能导电,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进行分析。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10.在2NO+O2=2NO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O2为空气污染物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在NO中N的化合价为+2价D.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16【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解答】A.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空气污染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NO中,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的化合价为+2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2×(14+16)]∶(16×2)=15∶8,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洗洁精的水可溶解油污形成溶液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答案】B【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解析】【解答】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由于内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除了有新物质的生成,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符合题意;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损坏农作物的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气体,但是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C、要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滥用。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A.AB.BC.CD.D【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钾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碳酸钾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水中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氮气中无明显的现象,二氧化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二、多选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B.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碘、铁为常量元素C.将石灰乳和硫酸铜在铁桶中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答案】A,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铵态氮肥加入碱会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剌激性的气味的氨气,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符合题意;B.碘、铁为微量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B、碘、铁为微量元素。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D、根据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14.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BaCl2H2SO4ZnH2BH2SO4CuOCCOCBaCO3HClMgMgODZnH2SO4Cu(OH)2K2CO3A.AB.BC.CD.D【答案】B,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BaCl2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H2SO4与Zn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但H2SO4与H2不能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H2SO4与CuO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与C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O,CuO与CO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C.BaCO3与HCl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HCl与Mg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Mg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HCl与MgO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符合题意;D.Zn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H2SO4与Cu(OH)2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H)2中没有K+也没有碳酸根离子,故Cu(OH)2无法转化为K2CO3,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转化关系,进行分析。1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已知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其反应原理为:2NaHCO3Δ__Na2CO3+H2O+CO2↑。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B.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C.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D.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答案】A,D【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与加热后剩余的固体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守恒,则10.6g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0.6g×23×2106×100%=4.6g,故A符合题意;B.由分析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g,故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质量为11.7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6g+100g-4.4g=106.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g106.2g×100%=11%,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知,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所以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3.7g-8.4g=5.3g,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结合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三、填空题1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铜②金刚石③硝酸钾④蛋白质⑤氦⑥氧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  ;(3)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4)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5)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6)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答案】(1)③(2)④(3)①(4)②(5)⑥(6)⑤【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2)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素,故填:④;(3)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填:①;(4)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大,可用于裁玻璃,故填:②;(5)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⑥;(6)液氦汽化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填:⑤。【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b试管中产生3mL气体,则a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  mL。试管  (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1)2.53%(2)C(3)6;b;2H2O通电__2H2↑+O2↑【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填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不正确;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免引起其他地质灾害,故B不正确;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故C正确;故答案为:C;(3)电解水实验中,电极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管内气体较少为氧气,且氧气体积为3mL,则a管内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为3mL×2=6mL,故填6mL;氢气能够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填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通电__2H2↑+O2↑;【分析】(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氮元素(2)101(3)2;最外层电子数;Na2O(4)H2+Cl2点燃__2HCl【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1)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2)钔的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填:101;(3)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此可知,A为非金属元素原子,B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为金属元素原子,D为金属元素原子,E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所以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故填:2;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因此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故填:Na2O;(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__2HCl,故填:H2+Cl2点燃__2HCl。【分析】(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3)①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先分析元素名称、化合价,再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化学式。(4)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锌与稀硫酸反应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答案】(1)C+O2点燃__CO2(2)Zn+H2SO4=ZnSO4+H2↑(3)2KMnO4Δ__K2MnO4+MnO2+O2↑【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__CO2;(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__K2MnO4+MnO2+O2↑。【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20.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填序号)。A.植物油B.面粉C.白糖(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A.abcdB.bcadC.bacd 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  g。【答案】(1)C(2)丙乙甲;甲;乙丙甲(3)C;8【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A、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不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不正确;C、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正确,故答案为:C;(2)①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②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③在t2℃时,溶解度为甲>乙>丙,此时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溶解度计算,而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此时溶液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利用丙在t2℃时的溶解度计算,降温至t1℃时,溶解度为丙>甲,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3)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C;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分析】(1)物质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1.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  (填化学式)。(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该铁合金属于  (填“钢”或“生铁”)。【答案】(1)Al2O3(2)FeSO4(3)Fe2O3+3CO高温__2Fe+3CO2;3.4%;生铁【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解析】【解答】(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化学式是:Al2O3;(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得到硫酸铜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说明铁粉过量,滤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则滤液中的溶质是:FeSO4;(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__2Fe+3CO2;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碳与硫酸不反应,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根据差量法,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为108.1g-100g=8.1g,设铁的质量为x,则有Fe∼H2Δm56256-2=54×8.1g5654=x8.1g解得x=8.4g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7g−8.4g8.7g×100%≈3.4%;由于钢的含碳量是0.03%-0.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该样品的含碳量是3.4%,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分析】(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铝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找出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与铁的关系式,进行计算。2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答案】(1)石油(2)CO2+2NaOH=Na2CO3+H2O(3)C6H12O6+6O2酶__6CO2+6H2O(4)10.8;13.6【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酶__6CO2+6H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9.2g乙醇中的氢元素质量为9.2g×646×100%=1.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2g÷(218×100%)=10.8g,故填10.8;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2446×100%=4.8g,氧元素的质量为9.2g×1646×100%=3.2g。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8g÷(1−60%)=1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g×60%=7.2g。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10.8g×1618×100%=9.6g,则氧气的质量为9.6g+7.2g−3.2g=13.6g,故填13.6;【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3)根据题意,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先根据9.2g乙醇中的氢元素=生成物水中氢元素,计算出生成物水的质量;再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计算出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计算出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再计算出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23.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③分别加入铁粉【答案】(1)稀盐酸(2)2HCl+Na2CO3=2NaCl+H2O+CO2↑(3)Ca(OH)2+Na2CO3=CaCO3↓+2NaOH(4)①②【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解答】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 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  (填序号)。A.隔绝空气B.降低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2)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选项ABC实验实验描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降低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A.AB.BC.C【答案】(1)集气瓶;AC(或AD);BD;CaCO3+2HCl=CaCl2+H2O+CO2↑;A(2)A;C【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根据图示,仪器a用于收集气体,其名称为:集气瓶。②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C或D。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AC(或AD)。③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B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湿抹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使酒精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同时湿抹布盖在酒精上隔绝氧气,故火焰很快熄灭。该方法使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隔绝氧气。该方法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也没有将酒精清除。故填A。(2)实验A,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因为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相应实验描述正确;实验B,将水滴入试管中,试管内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致使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出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相应实验描述不正确;实验C,各1粒高锰酸钾晶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因为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所以出现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相应实验描述正确。故填AC。【分析】(1)②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③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④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2)实验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实验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实验C,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四、计算题 25.甲醇(CH3OH)是一种燃料。计算:(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32(2)3︰1(3)50%【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1×4)+16×100%=50%。【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26.现有Na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除去Na2SO4固体中混有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有:NaOH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该小组的同学称取固体样品20g,向其中加入135.9g水全部溶解,再加入40g所选试剂,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2SO4溶液和4.9g沉淀。回答并计算:(1)该同学选择的试剂为  溶液;(2)所选试剂中溶质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NaOH(2)解:设参加反应NaOH质量为x,原混合物中CuSO4质量为y,生成Na2SO4质量为z,2NaOH80x+CuSO4160y=Na2SO4142z+Cu(OH)2↓984.9g8098=x4.9gx=4g16098=y4.9gy=8g14298=z4.9gz=7.1g答:所选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g(3)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20g-8g+7.1g=19.1g;所得溶液质量:20g+135.9g+40g−4.9g=191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9.1g191g×100%=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除去Na2SO4中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只需用OH-除去Cu2+即可,除杂过程不能引入其他杂质离子,除杂试剂阳离子选Na+,故除杂试剂选NaOH溶液。【分析】(1)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硫酸铜、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3)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溶质的质量=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
简介: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铁丝弯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答案】A【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活泼的气体分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B.AlC.OD.Fe【答案】C【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回答。4.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汽水B.单质:氢气C.混合物:氯酸钾D.有机物:一氧化碳【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符合题意;C.氯酸钾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碳酸盐除外,故一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用粉末药品D.点燃酒精灯【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不符合题意;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不符合题意;C.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符合题意;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6.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塑料矿泉水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物。故答案为:A。【分析】塑料属于可回收物。7.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厕所清洁剂pH=1、食盐水pH=7、肥皂水pH=10、炉具清洁剂pH=12,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厕所清洁剂B.食盐水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A.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B.食盐水的pH=7,呈中性;C.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呈碱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大,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答案为:D。【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符合题意;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不符合题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这样容易造成短路,故不符合题意;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反应迅速进行,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C、根据水能导电,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进行分析。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10.在2NO+O2=2NO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O2为空气污染物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在NO中N的化合价为+2价D.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16【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解答】A.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空气污染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NO中,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的化合价为+2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2×(14+16)]∶(16×2)=15∶8,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洗洁精的水可溶解油污形成溶液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答案】B【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解析】【解答】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由于内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除了有新物质的生成,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符合题意;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损坏农作物的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气体,但是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C、要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滥用。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A.AB.BC.CD.D【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钾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碳酸钾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水中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氮气中无明显的现象,二氧化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二、多选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B.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碘、铁为常量元素C.将石灰乳和硫酸铜在铁桶中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答案】A,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铵态氮肥加入碱会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剌激性的气味的氨气,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符合题意;B.碘、铁为微量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B、碘、铁为微量元素。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D、根据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14.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BaCl2H2SO4ZnH2BH2SO4CuOCCOCBaCO3HClMgMgODZnH2SO4Cu(OH)2K2CO3A.AB.BC.CD.D【答案】B,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BaCl2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H2SO4与Zn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但H2SO4与H2不能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H2SO4与CuO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与C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O,CuO与CO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C.BaCO3与HCl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HCl与Mg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Mg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HCl与MgO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符合题意;D.Zn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H2SO4与Cu(OH)2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H)2中没有K+也没有碳酸根离子,故Cu(OH)2无法转化为K2CO3,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转化关系,进行分析。1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已知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其反应原理为:2NaHCO3Δ__Na2CO3+H2O+CO2↑。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B.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C.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D.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答案】A,D【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与加热后剩余的固体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守恒,则10.6g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0.6g×23×2106×100%=4.6g,故A符合题意;B.由分析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g,故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质量为11.7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6g+100g-4.4g=106.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g106.2g×100%=11%,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知,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所以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3.7g-8.4g=5.3g,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结合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三、填空题1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铜②金刚石③硝酸钾④蛋白质⑤氦⑥氧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  ;(3)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4)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5)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6)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答案】(1)③(2)④(3)①(4)②(5)⑥(6)⑤【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2)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素,故填:④;(3)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填:①;(4)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大,可用于裁玻璃,故填:②;(5)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⑥;(6)液氦汽化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填:⑤。【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b试管中产生3mL气体,则a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  mL。试管  (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1)2.53%(2)C(3)6;b;2H2O通电__2H2↑+O2↑【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填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不正确;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免引起其他地质灾害,故B不正确;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故C正确;故答案为:C;(3)电解水实验中,电极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管内气体较少为氧气,且氧气体积为3mL,则a管内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为3mL×2=6mL,故填6mL;氢气能够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填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通电__2H2↑+O2↑;【分析】(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氮元素(2)101(3)2;最外层电子数;Na2O(4)H2+Cl2点燃__2HCl【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1)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2)钔的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填:101;(3)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此可知,A为非金属元素原子,B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为金属元素原子,D为金属元素原子,E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所以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故填:2;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因此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故填:Na2O;(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__2HCl,故填:H2+Cl2点燃__2HCl。【分析】(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3)①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先分析元素名称、化合价,再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化学式。(4)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锌与稀硫酸反应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答案】(1)C+O2点燃__CO2(2)Zn+H2SO4=ZnSO4+H2↑(3)2KMnO4Δ__K2MnO4+MnO2+O2↑【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__CO2;(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__K2MnO4+MnO2+O2↑。【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20.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填序号)。A.植物油B.面粉C.白糖(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A.abcdB.bcadC.bacd 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  g。【答案】(1)C(2)丙乙甲;甲;乙丙甲(3)C;8【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A、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不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不正确;C、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正确,故答案为:C;(2)①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②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③在t2℃时,溶解度为甲>乙>丙,此时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溶解度计算,而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此时溶液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利用丙在t2℃时的溶解度计算,降温至t1℃时,溶解度为丙>甲,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3)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C;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分析】(1)物质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1.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  (填化学式)。(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该铁合金属于  (填“钢”或“生铁”)。【答案】(1)Al2O3(2)FeSO4(3)Fe2O3+3CO高温__2Fe+3CO2;3.4%;生铁【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解析】【解答】(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化学式是:Al2O3;(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得到硫酸铜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说明铁粉过量,滤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则滤液中的溶质是:FeSO4;(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__2Fe+3CO2;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碳与硫酸不反应,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根据差量法,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为108.1g-100g=8.1g,设铁的质量为x,则有Fe∼H2Δm56256-2=54×8.1g5654=x8.1g解得x=8.4g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7g−8.4g8.7g×100%≈3.4%;由于钢的含碳量是0.03%-0.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该样品的含碳量是3.4%,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分析】(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铝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找出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与铁的关系式,进行计算。2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答案】(1)石油(2)CO2+2NaOH=Na2CO3+H2O(3)C6H12O6+6O2酶__6CO2+6H2O(4)10.8;13.6【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酶__6CO2+6H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9.2g乙醇中的氢元素质量为9.2g×646×100%=1.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2g÷(218×100%)=10.8g,故填10.8;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2446×100%=4.8g,氧元素的质量为9.2g×1646×100%=3.2g。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8g÷(1−60%)=1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g×60%=7.2g。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10.8g×1618×100%=9.6g,则氧气的质量为9.6g+7.2g−3.2g=13.6g,故填13.6;【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3)根据题意,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先根据9.2g乙醇中的氢元素=生成物水中氢元素,计算出生成物水的质量;再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计算出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计算出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再计算出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23.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③分别加入铁粉【答案】(1)稀盐酸(2)2HCl+Na2CO3=2NaCl+H2O+CO2↑(3)Ca(OH)2+Na2CO3=CaCO3↓+2NaOH(4)①②【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解答】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 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  (填序号)。A.隔绝空气B.降低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2)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选项ABC实验实验描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降低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A.AB.BC.C【答案】(1)集气瓶;AC(或AD);BD;CaCO3+2HCl=CaCl2+H2O+CO2↑;A(2)A;C【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根据图示,仪器a用于收集气体,其名称为:集气瓶。②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C或D。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AC(或AD)。③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B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湿抹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使酒精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同时湿抹布盖在酒精上隔绝氧气,故火焰很快熄灭。该方法使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隔绝氧气。该方法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也没有将酒精清除。故填A。(2)实验A,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因为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相应实验描述正确;实验B,将水滴入试管中,试管内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致使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出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相应实验描述不正确;实验C,各1粒高锰酸钾晶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因为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所以出现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相应实验描述正确。故填AC。【分析】(1)②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③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④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2)实验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实验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实验C,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四、计算题 25.甲醇(CH3OH)是一种燃料。计算:(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32(2)3︰1(3)50%【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1×4)+16×100%=50%。【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26.现有Na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除去Na2SO4固体中混有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有:NaOH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该小组的同学称取固体样品20g,向其中加入135.9g水全部溶解,再加入40g所选试剂,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2SO4溶液和4.9g沉淀。回答并计算:(1)该同学选择的试剂为  溶液;(2)所选试剂中溶质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NaOH(2)解:设参加反应NaOH质量为x,原混合物中CuSO4质量为y,生成Na2SO4质量为z,2NaOH80x+CuSO4160y=Na2SO4142z+Cu(OH)2↓984.9g8098=x4.9gx=4g16098=y4.9gy=8g14298=z4.9gz=7.1g答:所选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g(3)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20g-8g+7.1g=19.1g;所得溶液质量:20g+135.9g+40g−4.9g=191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9.1g191g×100%=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除去Na2SO4中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只需用OH-除去Cu2+即可,除杂过程不能引入其他杂质离子,除杂试剂阳离子选Na+,故除杂试剂选NaOH溶液。【分析】(1)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硫酸铜、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3)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溶质的质量=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
简介: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铁丝弯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答案】A【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活泼的气体分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B.AlC.OD.Fe【答案】C【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回答。4.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汽水B.单质:氢气C.混合物:氯酸钾D.有机物:一氧化碳【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符合题意;C.氯酸钾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碳酸盐除外,故一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用粉末药品D.点燃酒精灯【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不符合题意;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不符合题意;C.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符合题意;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6.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塑料矿泉水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物。故答案为:A。【分析】塑料属于可回收物。7.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厕所清洁剂pH=1、食盐水pH=7、肥皂水pH=10、炉具清洁剂pH=12,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厕所清洁剂B.食盐水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A.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B.食盐水的pH=7,呈中性;C.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呈碱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大,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答案为:D。【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符合题意;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不符合题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这样容易造成短路,故不符合题意;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反应迅速进行,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C、根据水能导电,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进行分析。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10.在2NO+O2=2NO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O2为空气污染物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在NO中N的化合价为+2价D.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16【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解答】A.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空气污染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NO中,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的化合价为+2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2×(14+16)]∶(16×2)=15∶8,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洗洁精的水可溶解油污形成溶液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答案】B【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解析】【解答】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由于内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除了有新物质的生成,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符合题意;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损坏农作物的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气体,但是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C、要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滥用。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A.AB.BC.CD.D【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钾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碳酸钾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水中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氮气中无明显的现象,二氧化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二、多选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B.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碘、铁为常量元素C.将石灰乳和硫酸铜在铁桶中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答案】A,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铵态氮肥加入碱会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剌激性的气味的氨气,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符合题意;B.碘、铁为微量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B、碘、铁为微量元素。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D、根据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14.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BaCl2H2SO4ZnH2BH2SO4CuOCCOCBaCO3HClMgMgODZnH2SO4Cu(OH)2K2CO3A.AB.BC.CD.D【答案】B,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BaCl2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H2SO4与Zn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但H2SO4与H2不能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H2SO4与CuO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与C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O,CuO与CO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C.BaCO3与HCl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HCl与Mg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Mg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HCl与MgO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符合题意;D.Zn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H2SO4与Cu(OH)2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H)2中没有K+也没有碳酸根离子,故Cu(OH)2无法转化为K2CO3,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转化关系,进行分析。1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已知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其反应原理为:2NaHCO3Δ__Na2CO3+H2O+CO2↑。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B.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C.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D.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答案】A,D【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与加热后剩余的固体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守恒,则10.6g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0.6g×23×2106×100%=4.6g,故A符合题意;B.由分析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g,故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质量为11.7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6g+100g-4.4g=106.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g106.2g×100%=11%,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知,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所以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3.7g-8.4g=5.3g,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结合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三、填空题1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铜②金刚石③硝酸钾④蛋白质⑤氦⑥氧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  ;(3)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4)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5)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6)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答案】(1)③(2)④(3)①(4)②(5)⑥(6)⑤【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2)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素,故填:④;(3)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填:①;(4)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大,可用于裁玻璃,故填:②;(5)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⑥;(6)液氦汽化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填:⑤。【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b试管中产生3mL气体,则a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  mL。试管  (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1)2.53%(2)C(3)6;b;2H2O通电__2H2↑+O2↑【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填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不正确;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免引起其他地质灾害,故B不正确;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故C正确;故答案为:C;(3)电解水实验中,电极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管内气体较少为氧气,且氧气体积为3mL,则a管内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为3mL×2=6mL,故填6mL;氢气能够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填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通电__2H2↑+O2↑;【分析】(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氮元素(2)101(3)2;最外层电子数;Na2O(4)H2+Cl2点燃__2HCl【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1)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2)钔的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填:101;(3)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此可知,A为非金属元素原子,B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为金属元素原子,D为金属元素原子,E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所以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故填:2;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因此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故填:Na2O;(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__2HCl,故填:H2+Cl2点燃__2HCl。【分析】(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3)①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先分析元素名称、化合价,再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化学式。(4)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锌与稀硫酸反应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答案】(1)C+O2点燃__CO2(2)Zn+H2SO4=ZnSO4+H2↑(3)2KMnO4Δ__K2MnO4+MnO2+O2↑【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__CO2;(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__K2MnO4+MnO2+O2↑。【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20.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填序号)。A.植物油B.面粉C.白糖(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A.abcdB.bcadC.bacd 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  g。【答案】(1)C(2)丙乙甲;甲;乙丙甲(3)C;8【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A、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不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不正确;C、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正确,故答案为:C;(2)①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②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③在t2℃时,溶解度为甲>乙>丙,此时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溶解度计算,而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此时溶液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利用丙在t2℃时的溶解度计算,降温至t1℃时,溶解度为丙>甲,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3)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C;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分析】(1)物质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1.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  (填化学式)。(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该铁合金属于  (填“钢”或“生铁”)。【答案】(1)Al2O3(2)FeSO4(3)Fe2O3+3CO高温__2Fe+3CO2;3.4%;生铁【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解析】【解答】(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化学式是:Al2O3;(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得到硫酸铜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说明铁粉过量,滤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则滤液中的溶质是:FeSO4;(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__2Fe+3CO2;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碳与硫酸不反应,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根据差量法,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为108.1g-100g=8.1g,设铁的质量为x,则有Fe∼H2Δm56256-2=54×8.1g5654=x8.1g解得x=8.4g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7g−8.4g8.7g×100%≈3.4%;由于钢的含碳量是0.03%-0.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该样品的含碳量是3.4%,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分析】(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铝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找出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与铁的关系式,进行计算。2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答案】(1)石油(2)CO2+2NaOH=Na2CO3+H2O(3)C6H12O6+6O2酶__6CO2+6H2O(4)10.8;13.6【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酶__6CO2+6H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9.2g乙醇中的氢元素质量为9.2g×646×100%=1.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2g÷(218×100%)=10.8g,故填10.8;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2446×100%=4.8g,氧元素的质量为9.2g×1646×100%=3.2g。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8g÷(1−60%)=1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g×60%=7.2g。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10.8g×1618×100%=9.6g,则氧气的质量为9.6g+7.2g−3.2g=13.6g,故填13.6;【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3)根据题意,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先根据9.2g乙醇中的氢元素=生成物水中氢元素,计算出生成物水的质量;再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计算出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计算出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再计算出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23.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③分别加入铁粉【答案】(1)稀盐酸(2)2HCl+Na2CO3=2NaCl+H2O+CO2↑(3)Ca(OH)2+Na2CO3=CaCO3↓+2NaOH(4)①②【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解答】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 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  (填序号)。A.隔绝空气B.降低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2)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选项ABC实验实验描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降低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A.AB.BC.C【答案】(1)集气瓶;AC(或AD);BD;CaCO3+2HCl=CaCl2+H2O+CO2↑;A(2)A;C【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根据图示,仪器a用于收集气体,其名称为:集气瓶。②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C或D。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AC(或AD)。③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B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湿抹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使酒精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同时湿抹布盖在酒精上隔绝氧气,故火焰很快熄灭。该方法使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隔绝氧气。该方法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也没有将酒精清除。故填A。(2)实验A,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因为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相应实验描述正确;实验B,将水滴入试管中,试管内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致使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出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相应实验描述不正确;实验C,各1粒高锰酸钾晶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因为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所以出现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相应实验描述正确。故填AC。【分析】(1)②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③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④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2)实验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实验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实验C,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四、计算题 25.甲醇(CH3OH)是一种燃料。计算:(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32(2)3︰1(3)50%【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1×4)+16×100%=50%。【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26.现有Na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除去Na2SO4固体中混有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有:NaOH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该小组的同学称取固体样品20g,向其中加入135.9g水全部溶解,再加入40g所选试剂,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2SO4溶液和4.9g沉淀。回答并计算:(1)该同学选择的试剂为  溶液;(2)所选试剂中溶质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NaOH(2)解:设参加反应NaOH质量为x,原混合物中CuSO4质量为y,生成Na2SO4质量为z,2NaOH80x+CuSO4160y=Na2SO4142z+Cu(OH)2↓984.9g8098=x4.9gx=4g16098=y4.9gy=8g14298=z4.9gz=7.1g答:所选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g(3)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20g-8g+7.1g=19.1g;所得溶液质量:20g+135.9g+40g−4.9g=191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9.1g191g×100%=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除去Na2SO4中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只需用OH-除去Cu2+即可,除杂过程不能引入其他杂质离子,除杂试剂阳离子选Na+,故除杂试剂选NaOH溶液。【分析】(1)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硫酸铜、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3)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溶质的质量=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
简介: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铁丝弯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答案】A【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活泼的气体分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B.AlC.OD.Fe【答案】C【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回答。4.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汽水B.单质:氢气C.混合物:氯酸钾D.有机物:一氧化碳【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符合题意;C.氯酸钾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碳酸盐除外,故一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用粉末药品D.点燃酒精灯【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不符合题意;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不符合题意;C.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符合题意;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6.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塑料矿泉水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物。故答案为:A。【分析】塑料属于可回收物。7.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厕所清洁剂pH=1、食盐水pH=7、肥皂水pH=10、炉具清洁剂pH=12,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厕所清洁剂B.食盐水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A.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B.食盐水的pH=7,呈中性;C.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呈碱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大,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答案为:D。【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符合题意;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不符合题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这样容易造成短路,故不符合题意;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反应迅速进行,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C、根据水能导电,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进行分析。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10.在2NO+O2=2NO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O2为空气污染物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在NO中N的化合价为+2价D.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16【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解答】A.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空气污染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NO中,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的化合价为+2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2×(14+16)]∶(16×2)=15∶8,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洗洁精的水可溶解油污形成溶液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答案】B【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解析】【解答】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由于内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除了有新物质的生成,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符合题意;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损坏农作物的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气体,但是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C、要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滥用。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A.AB.BC.CD.D【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钾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碳酸钾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水中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氮气中无明显的现象,二氧化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二、多选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B.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碘、铁为常量元素C.将石灰乳和硫酸铜在铁桶中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答案】A,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铵态氮肥加入碱会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剌激性的气味的氨气,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符合题意;B.碘、铁为微量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B、碘、铁为微量元素。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D、根据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14.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BaCl2H2SO4ZnH2BH2SO4CuOCCOCBaCO3HClMgMgODZnH2SO4Cu(OH)2K2CO3A.AB.BC.CD.D【答案】B,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BaCl2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H2SO4与Zn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但H2SO4与H2不能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H2SO4与CuO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与C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O,CuO与CO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C.BaCO3与HCl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HCl与Mg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Mg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HCl与MgO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符合题意;D.Zn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H2SO4与Cu(OH)2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H)2中没有K+也没有碳酸根离子,故Cu(OH)2无法转化为K2CO3,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转化关系,进行分析。1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已知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其反应原理为:2NaHCO3Δ__Na2CO3+H2O+CO2↑。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B.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C.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D.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答案】A,D【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与加热后剩余的固体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守恒,则10.6g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0.6g×23×2106×100%=4.6g,故A符合题意;B.由分析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g,故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质量为11.7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6g+100g-4.4g=106.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g106.2g×100%=11%,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知,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所以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3.7g-8.4g=5.3g,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结合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三、填空题1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铜②金刚石③硝酸钾④蛋白质⑤氦⑥氧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  ;(3)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4)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5)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6)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答案】(1)③(2)④(3)①(4)②(5)⑥(6)⑤【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2)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素,故填:④;(3)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填:①;(4)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大,可用于裁玻璃,故填:②;(5)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⑥;(6)液氦汽化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填:⑤。【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b试管中产生3mL气体,则a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  mL。试管  (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1)2.53%(2)C(3)6;b;2H2O通电__2H2↑+O2↑【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填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不正确;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免引起其他地质灾害,故B不正确;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故C正确;故答案为:C;(3)电解水实验中,电极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管内气体较少为氧气,且氧气体积为3mL,则a管内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为3mL×2=6mL,故填6mL;氢气能够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填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通电__2H2↑+O2↑;【分析】(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氮元素(2)101(3)2;最外层电子数;Na2O(4)H2+Cl2点燃__2HCl【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1)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2)钔的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填:101;(3)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此可知,A为非金属元素原子,B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为金属元素原子,D为金属元素原子,E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所以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故填:2;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因此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故填:Na2O;(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__2HCl,故填:H2+Cl2点燃__2HCl。【分析】(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3)①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先分析元素名称、化合价,再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化学式。(4)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锌与稀硫酸反应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答案】(1)C+O2点燃__CO2(2)Zn+H2SO4=ZnSO4+H2↑(3)2KMnO4Δ__K2MnO4+MnO2+O2↑【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__CO2;(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__K2MnO4+MnO2+O2↑。【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20.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填序号)。A.植物油B.面粉C.白糖(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A.abcdB.bcadC.bacd 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  g。【答案】(1)C(2)丙乙甲;甲;乙丙甲(3)C;8【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A、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不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不正确;C、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正确,故答案为:C;(2)①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②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③在t2℃时,溶解度为甲>乙>丙,此时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溶解度计算,而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此时溶液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利用丙在t2℃时的溶解度计算,降温至t1℃时,溶解度为丙>甲,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3)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C;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分析】(1)物质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1.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  (填化学式)。(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该铁合金属于  (填“钢”或“生铁”)。【答案】(1)Al2O3(2)FeSO4(3)Fe2O3+3CO高温__2Fe+3CO2;3.4%;生铁【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解析】【解答】(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化学式是:Al2O3;(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得到硫酸铜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说明铁粉过量,滤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则滤液中的溶质是:FeSO4;(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__2Fe+3CO2;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碳与硫酸不反应,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根据差量法,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为108.1g-100g=8.1g,设铁的质量为x,则有Fe∼H2Δm56256-2=54×8.1g5654=x8.1g解得x=8.4g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7g−8.4g8.7g×100%≈3.4%;由于钢的含碳量是0.03%-0.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该样品的含碳量是3.4%,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分析】(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铝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找出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与铁的关系式,进行计算。2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答案】(1)石油(2)CO2+2NaOH=Na2CO3+H2O(3)C6H12O6+6O2酶__6CO2+6H2O(4)10.8;13.6【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酶__6CO2+6H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9.2g乙醇中的氢元素质量为9.2g×646×100%=1.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2g÷(218×100%)=10.8g,故填10.8;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2446×100%=4.8g,氧元素的质量为9.2g×1646×100%=3.2g。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8g÷(1−60%)=1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g×60%=7.2g。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10.8g×1618×100%=9.6g,则氧气的质量为9.6g+7.2g−3.2g=13.6g,故填13.6;【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3)根据题意,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先根据9.2g乙醇中的氢元素=生成物水中氢元素,计算出生成物水的质量;再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计算出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计算出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再计算出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23.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③分别加入铁粉【答案】(1)稀盐酸(2)2HCl+Na2CO3=2NaCl+H2O+CO2↑(3)Ca(OH)2+Na2CO3=CaCO3↓+2NaOH(4)①②【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解答】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 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  (填序号)。A.隔绝空气B.降低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2)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选项ABC实验实验描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降低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A.AB.BC.C【答案】(1)集气瓶;AC(或AD);BD;CaCO3+2HCl=CaCl2+H2O+CO2↑;A(2)A;C【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根据图示,仪器a用于收集气体,其名称为:集气瓶。②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C或D。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AC(或AD)。③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B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湿抹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使酒精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同时湿抹布盖在酒精上隔绝氧气,故火焰很快熄灭。该方法使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隔绝氧气。该方法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也没有将酒精清除。故填A。(2)实验A,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因为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相应实验描述正确;实验B,将水滴入试管中,试管内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致使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出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相应实验描述不正确;实验C,各1粒高锰酸钾晶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因为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所以出现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相应实验描述正确。故填AC。【分析】(1)②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③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④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2)实验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实验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实验C,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四、计算题 25.甲醇(CH3OH)是一种燃料。计算:(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32(2)3︰1(3)50%【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1×4)+16×100%=50%。【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26.现有Na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除去Na2SO4固体中混有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有:NaOH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该小组的同学称取固体样品20g,向其中加入135.9g水全部溶解,再加入40g所选试剂,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2SO4溶液和4.9g沉淀。回答并计算:(1)该同学选择的试剂为  溶液;(2)所选试剂中溶质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NaOH(2)解:设参加反应NaOH质量为x,原混合物中CuSO4质量为y,生成Na2SO4质量为z,2NaOH80x+CuSO4160y=Na2SO4142z+Cu(OH)2↓984.9g8098=x4.9gx=4g16098=y4.9gy=8g14298=z4.9gz=7.1g答:所选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g(3)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20g-8g+7.1g=19.1g;所得溶液质量:20g+135.9g+40g−4.9g=191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9.1g191g×100%=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除去Na2SO4中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只需用OH-除去Cu2+即可,除杂过程不能引入其他杂质离子,除杂试剂阳离子选Na+,故除杂试剂选NaOH溶液。【分析】(1)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硫酸铜、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3)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溶质的质量=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
简介: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铁丝弯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答案】A【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活泼的气体分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B.AlC.OD.Fe【答案】C【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回答。4.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汽水B.单质:氢气C.混合物:氯酸钾D.有机物:一氧化碳【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符合题意;C.氯酸钾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碳酸盐除外,故一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用粉末药品D.点燃酒精灯【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不符合题意;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不符合题意;C.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符合题意;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6.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塑料矿泉水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物。故答案为:A。【分析】塑料属于可回收物。7.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厕所清洁剂pH=1、食盐水pH=7、肥皂水pH=10、炉具清洁剂pH=12,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厕所清洁剂B.食盐水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A.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B.食盐水的pH=7,呈中性;C.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呈碱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大,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答案为:D。【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符合题意;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不符合题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这样容易造成短路,故不符合题意;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反应迅速进行,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C、根据水能导电,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进行分析。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10.在2NO+O2=2NO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O2为空气污染物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在NO中N的化合价为+2价D.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16【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解答】A.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空气污染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NO中,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的化合价为+2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2×(14+16)]∶(16×2)=15∶8,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洗洁精的水可溶解油污形成溶液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答案】B【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解析】【解答】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由于内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除了有新物质的生成,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符合题意;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损坏农作物的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气体,但是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C、要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滥用。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A.AB.BC.CD.D【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钾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碳酸钾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水中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氮气中无明显的现象,二氧化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二、多选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B.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碘、铁为常量元素C.将石灰乳和硫酸铜在铁桶中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答案】A,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铵态氮肥加入碱会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剌激性的气味的氨气,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符合题意;B.碘、铁为微量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B、碘、铁为微量元素。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D、根据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14.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BaCl2H2SO4ZnH2BH2SO4CuOCCOCBaCO3HClMgMgODZnH2SO4Cu(OH)2K2CO3A.AB.BC.CD.D【答案】B,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BaCl2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H2SO4与Zn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但H2SO4与H2不能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H2SO4与CuO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与C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O,CuO与CO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C.BaCO3与HCl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HCl与Mg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Mg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HCl与MgO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符合题意;D.Zn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H2SO4与Cu(OH)2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H)2中没有K+也没有碳酸根离子,故Cu(OH)2无法转化为K2CO3,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转化关系,进行分析。1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已知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其反应原理为:2NaHCO3Δ__Na2CO3+H2O+CO2↑。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B.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C.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D.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答案】A,D【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与加热后剩余的固体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守恒,则10.6g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0.6g×23×2106×100%=4.6g,故A符合题意;B.由分析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g,故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质量为11.7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6g+100g-4.4g=106.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g106.2g×100%=11%,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知,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所以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3.7g-8.4g=5.3g,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结合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三、填空题1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铜②金刚石③硝酸钾④蛋白质⑤氦⑥氧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  ;(3)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4)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5)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6)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答案】(1)③(2)④(3)①(4)②(5)⑥(6)⑤【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2)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素,故填:④;(3)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填:①;(4)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大,可用于裁玻璃,故填:②;(5)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⑥;(6)液氦汽化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填:⑤。【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b试管中产生3mL气体,则a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  mL。试管  (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1)2.53%(2)C(3)6;b;2H2O通电__2H2↑+O2↑【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填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不正确;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免引起其他地质灾害,故B不正确;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故C正确;故答案为:C;(3)电解水实验中,电极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管内气体较少为氧气,且氧气体积为3mL,则a管内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为3mL×2=6mL,故填6mL;氢气能够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填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通电__2H2↑+O2↑;【分析】(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氮元素(2)101(3)2;最外层电子数;Na2O(4)H2+Cl2点燃__2HCl【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1)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2)钔的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填:101;(3)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此可知,A为非金属元素原子,B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为金属元素原子,D为金属元素原子,E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所以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故填:2;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因此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故填:Na2O;(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__2HCl,故填:H2+Cl2点燃__2HCl。【分析】(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3)①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先分析元素名称、化合价,再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化学式。(4)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锌与稀硫酸反应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答案】(1)C+O2点燃__CO2(2)Zn+H2SO4=ZnSO4+H2↑(3)2KMnO4Δ__K2MnO4+MnO2+O2↑【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__CO2;(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__K2MnO4+MnO2+O2↑。【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20.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填序号)。A.植物油B.面粉C.白糖(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A.abcdB.bcadC.bacd 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  g。【答案】(1)C(2)丙乙甲;甲;乙丙甲(3)C;8【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A、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不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不正确;C、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正确,故答案为:C;(2)①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②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③在t2℃时,溶解度为甲>乙>丙,此时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溶解度计算,而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此时溶液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利用丙在t2℃时的溶解度计算,降温至t1℃时,溶解度为丙>甲,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3)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C;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分析】(1)物质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1.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  (填化学式)。(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该铁合金属于  (填“钢”或“生铁”)。【答案】(1)Al2O3(2)FeSO4(3)Fe2O3+3CO高温__2Fe+3CO2;3.4%;生铁【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解析】【解答】(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化学式是:Al2O3;(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得到硫酸铜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说明铁粉过量,滤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则滤液中的溶质是:FeSO4;(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__2Fe+3CO2;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碳与硫酸不反应,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根据差量法,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为108.1g-100g=8.1g,设铁的质量为x,则有Fe∼H2Δm56256-2=54×8.1g5654=x8.1g解得x=8.4g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7g−8.4g8.7g×100%≈3.4%;由于钢的含碳量是0.03%-0.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该样品的含碳量是3.4%,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分析】(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铝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找出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与铁的关系式,进行计算。2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答案】(1)石油(2)CO2+2NaOH=Na2CO3+H2O(3)C6H12O6+6O2酶__6CO2+6H2O(4)10.8;13.6【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酶__6CO2+6H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9.2g乙醇中的氢元素质量为9.2g×646×100%=1.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2g÷(218×100%)=10.8g,故填10.8;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2446×100%=4.8g,氧元素的质量为9.2g×1646×100%=3.2g。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8g÷(1−60%)=1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g×60%=7.2g。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10.8g×1618×100%=9.6g,则氧气的质量为9.6g+7.2g−3.2g=13.6g,故填13.6;【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3)根据题意,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先根据9.2g乙醇中的氢元素=生成物水中氢元素,计算出生成物水的质量;再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计算出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计算出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再计算出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23.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③分别加入铁粉【答案】(1)稀盐酸(2)2HCl+Na2CO3=2NaCl+H2O+CO2↑(3)Ca(OH)2+Na2CO3=CaCO3↓+2NaOH(4)①②【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解答】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 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  (填序号)。A.隔绝空气B.降低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2)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选项ABC实验实验描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降低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A.AB.BC.C【答案】(1)集气瓶;AC(或AD);BD;CaCO3+2HCl=CaCl2+H2O+CO2↑;A(2)A;C【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根据图示,仪器a用于收集气体,其名称为:集气瓶。②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C或D。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AC(或AD)。③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B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湿抹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使酒精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同时湿抹布盖在酒精上隔绝氧气,故火焰很快熄灭。该方法使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隔绝氧气。该方法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也没有将酒精清除。故填A。(2)实验A,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因为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相应实验描述正确;实验B,将水滴入试管中,试管内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致使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出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相应实验描述不正确;实验C,各1粒高锰酸钾晶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因为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所以出现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相应实验描述正确。故填AC。【分析】(1)②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③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④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2)实验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实验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实验C,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四、计算题 25.甲醇(CH3OH)是一种燃料。计算:(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32(2)3︰1(3)50%【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1×4)+16×100%=50%。【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26.现有Na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除去Na2SO4固体中混有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有:NaOH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该小组的同学称取固体样品20g,向其中加入135.9g水全部溶解,再加入40g所选试剂,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2SO4溶液和4.9g沉淀。回答并计算:(1)该同学选择的试剂为  溶液;(2)所选试剂中溶质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NaOH(2)解:设参加反应NaOH质量为x,原混合物中CuSO4质量为y,生成Na2SO4质量为z,2NaOH80x+CuSO4160y=Na2SO4142z+Cu(OH)2↓984.9g8098=x4.9gx=4g16098=y4.9gy=8g14298=z4.9gz=7.1g答:所选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g(3)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20g-8g+7.1g=19.1g;所得溶液质量:20g+135.9g+40g−4.9g=191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9.1g191g×100%=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除去Na2SO4中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只需用OH-除去Cu2+即可,除杂过程不能引入其他杂质离子,除杂试剂阳离子选Na+,故除杂试剂选NaOH溶液。【分析】(1)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硫酸铜、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3)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溶质的质量=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
简介:天津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铁丝弯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答案】A【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活泼的气体分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B.AlC.OD.Fe【答案】C【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回答。4.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汽水B.单质:氢气C.混合物:氯酸钾D.有机物:一氧化碳【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符合题意;C.氯酸钾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碳酸盐除外,故一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用粉末药品D.点燃酒精灯【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不符合题意;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不符合题意;C.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符合题意;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6.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塑料矿泉水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物。故答案为:A。【分析】塑料属于可回收物。7.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厕所清洁剂pH=1、食盐水pH=7、肥皂水pH=10、炉具清洁剂pH=12,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厕所清洁剂B.食盐水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A.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B.食盐水的pH=7,呈中性;C.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呈碱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大,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答案为:D。【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符合题意;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不符合题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这样容易造成短路,故不符合题意;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反应迅速进行,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C、根据水能导电,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进行分析。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10.在2NO+O2=2NO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O2为空气污染物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在NO中N的化合价为+2价D.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16【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解答】A.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空气污染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NO中,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的化合价为+2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2×(14+16)]∶(16×2)=15∶8,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的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洗洁精的水可溶解油污形成溶液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答案】B【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解析】【解答】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由于内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除了有新物质的生成,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符合题意;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损坏农作物的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气体,但是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C、要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滥用。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A.AB.BC.CD.D【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鉴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钾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碳酸钾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水中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鉴别硫酸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氮气中无明显的现象,二氧化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二、多选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B.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碘、铁为常量元素C.将石灰乳和硫酸铜在铁桶中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答案】A,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铵态氮肥加入碱会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剌激性的气味的氨气,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符合题意;B.碘、铁为微量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B、碘、铁为微量元素。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D、根据氢氧化钠的强烈的腐蚀性,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14.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BaCl2H2SO4ZnH2BH2SO4CuOCCOCBaCO3HClMgMgODZnH2SO4Cu(OH)2K2CO3A.AB.BC.CD.D【答案】B,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BaCl2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H2SO4与Zn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但H2SO4与H2不能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H2SO4与CuO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与C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O,CuO与CO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C.BaCO3与HCl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HCl与Mg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Mg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HCl与MgO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符合题意;D.Zn与H2SO4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H2SO4与Cu(OH)2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H)2中没有K+也没有碳酸根离子,故Cu(OH)2无法转化为K2CO3,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转化关系,进行分析。1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已知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其反应原理为:2NaHCO3Δ__Na2CO3+H2O+CO2↑。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B.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C.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D.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答案】A,D【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与加热后剩余的固体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守恒,则10.6g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0.6g×23×2106×100%=4.6g,故A符合题意;B.由分析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g,故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质量为11.7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6g+100g-4.4g=106.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g106.2g×100%=11%,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知,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所以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3.7g-8.4g=5.3g,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结合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三、填空题1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铜②金刚石③硝酸钾④蛋白质⑤氦⑥氧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  ;(3)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4)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5)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6)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答案】(1)③(2)④(3)①(4)②(5)⑥(6)⑤【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2)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素,故填:④;(3)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填:①;(4)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大,可用于裁玻璃,故填:②;(5)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⑥;(6)液氦汽化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填:⑤。【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b试管中产生3mL气体,则a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  mL。试管  (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1)2.53%(2)C(3)6;b;2H2O通电__2H2↑+O2↑【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填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不正确;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免引起其他地质灾害,故B不正确;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故C正确;故答案为:C;(3)电解水实验中,电极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管内气体较少为氧气,且氧气体积为3mL,则a管内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为3mL×2=6mL,故填6mL;氢气能够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填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通电__2H2↑+O2↑;【分析】(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氮元素(2)101(3)2;最外层电子数;Na2O(4)H2+Cl2点燃__2HCl【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1)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2)钔的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填:101;(3)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此可知,A为非金属元素原子,B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为金属元素原子,D为金属元素原子,E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所以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故填:2;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因此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故填:Na2O;(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__2HCl,故填:H2+Cl2点燃__2HCl。【分析】(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3)①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③先分析元素名称、化合价,再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化学式。(4)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锌与稀硫酸反应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答案】(1)C+O2点燃__CO2(2)Zn+H2SO4=ZnSO4+H2↑(3)2KMnO4Δ__K2MnO4+MnO2+O2↑【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__CO2;(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__K2MnO4+MnO2+O2↑。【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20.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填序号)。A.植物油B.面粉C.白糖(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A.abcdB.bcadC.bacd 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  g。【答案】(1)C(2)丙乙甲;甲;乙丙甲(3)C;8【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A、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不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不正确;C、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正确,故答案为:C;(2)①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②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③在t2℃时,溶解度为甲>乙>丙,此时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溶解度计算,而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此时溶液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利用丙在t2℃时的溶解度计算,降温至t1℃时,溶解度为丙>甲,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3)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C;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分析】(1)物质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1.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  (填化学式)。(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该铁合金属于  (填“钢”或“生铁”)。【答案】(1)Al2O3(2)FeSO4(3)Fe2O3+3CO高温__2Fe+3CO2;3.4%;生铁【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解析】【解答】(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化学式是:Al2O3;(2)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得到硫酸铜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说明铁粉过量,滤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则滤液中的溶质是:FeSO4;(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__2Fe+3CO2;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碳与硫酸不反应,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根据差量法,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为108.1g-100g=8.1g,设铁的质量为x,则有Fe∼H2Δm56256-2=54×8.1g5654=x8.1g解得x=8.4g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7g−8.4g8.7g×100%≈3.4%;由于钢的含碳量是0.03%-0.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该样品的含碳量是3.4%,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分析】(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铝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找出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与铁的关系式,进行计算。2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答案】(1)石油(2)CO2+2NaOH=Na2CO3+H2O(3)C6H12O6+6O2酶__6CO2+6H2O(4)10.8;13.6【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酶__6CO2+6H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9.2g乙醇中的氢元素质量为9.2g×646×100%=1.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2g÷(218×100%)=10.8g,故填10.8;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2446×100%=4.8g,氧元素的质量为9.2g×1646×100%=3.2g。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8g÷(1−60%)=1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g×60%=7.2g。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10.8g×1618×100%=9.6g,则氧气的质量为9.6g+7.2g−3.2g=13.6g,故填13.6;【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3)根据题意,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先根据9.2g乙醇中的氢元素=生成物水中氢元素,计算出生成物水的质量;再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计算出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计算出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再计算出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23.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为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③分别加入铁粉【答案】(1)稀盐酸(2)2HCl+Na2CO3=2NaCl+H2O+CO2↑(3)Ca(OH)2+Na2CO3=CaCO3↓+2NaOH(4)①②【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解答】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 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  (填序号)。A.隔绝空气B.降低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2)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选项ABC实验实验描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降低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A.AB.BC.C【答案】(1)集气瓶;AC(或AD);BD;CaCO3+2HCl=CaCl2+H2O+CO2↑;A(2)A;C【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根据图示,仪器a用于收集气体,其名称为:集气瓶。②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C或D。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AC(或AD)。③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B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湿抹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使酒精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同时湿抹布盖在酒精上隔绝氧气,故火焰很快熄灭。该方法使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隔绝氧气。该方法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也没有将酒精清除。故填A。(2)实验A,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因为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相应实验描述正确;实验B,将水滴入试管中,试管内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致使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出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相应实验描述不正确;实验C,各1粒高锰酸钾晶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因为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所以出现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相应实验描述正确。故填AC。【分析】(1)②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③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④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2)实验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实验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实验C,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四、计算题 25.甲醇(CH3OH)是一种燃料。计算:(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32(2)3︰1(3)50%【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2)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3)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1×4)+16×100%=50%。【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26.现有Na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除去Na2SO4固体中混有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有:NaOH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该小组的同学称取固体样品20g,向其中加入135.9g水全部溶解,再加入40g所选试剂,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2SO4溶液和4.9g沉淀。回答并计算:(1)该同学选择的试剂为  溶液;(2)所选试剂中溶质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NaOH(2)解:设参加反应NaOH质量为x,原混合物中CuSO4质量为y,生成Na2SO4质量为z,2NaOH80x+CuSO4160y=Na2SO4142z+Cu(OH)2↓984.9g8098=x4.9gx=4g16098=y4.9gy=8g14298=z4.9gz=7.1g答:所选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g(3)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20g-8g+7.1g=19.1g;所得溶液质量:20g+135.9g+40g−4.9g=191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9.1g191g×100%=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除去Na2SO4中的CuSO4,得到Na2SO4溶液,只需用OH-除去Cu2+即可,除杂过程不能引入其他杂质离子,除杂试剂阳离子选Na+,故除杂试剂选NaOH溶液。【分析】(1)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硫酸铜、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3)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溶质的质量=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