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19(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珍惜水资源》教案19(2022新版)
3.珍惜水资源【教材简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第二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中的具体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在教材中安排了四个板块:聚焦部分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可为什么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
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要求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简介: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七课,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某城市城中湖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美国STC课程《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设计理念相一致:学生从不同身份角度出发,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同时理解解决办法中涉及的“平衡协调”的含义。城中湖的环境问题是源自生活的真实问题,这样的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即“知识的迁移”。聚焦板块,武汉和杭州的城中湖是浅水型湖泊,兼有渔业养殖、调蓄、调节气候等多项水体功能。提出两个问题“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引导学生明确水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并知道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继而提出本课的任务——以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探索板块,共三个活动。活动一,收集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身份来分析环境问题。活动二,每个小组从所扮演身份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活动三,小组讨论几种解决办法对城中湖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但这种办法对自己小组扮演的身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研讨板块,共四个问题。一是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二是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三是哪些方法被不止一次地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被不止一次地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四是总结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和流程图,为学生搭建分析一个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支架”,引导学生后续分析更多地环境问题。拓展板块,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从不同身份找到解决办法,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或设计宣传标语、标识,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宣传。【学情分析】经过本单元前六课的学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种类、成因有了比较丰富的认知。但是,真实的环境问题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复杂的、综合的,处理环境问题也不会是简单的。学生缺少全面、整体分析一个真实环境问题的机会和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和流程图的学习支架。分析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解决真实情景下复杂问题的经历,引导学生从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视角来分析环境问题,理解要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开展“分析身边实际的环境问题”的亲身实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扮演不同身份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的活动,理解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知道各种环境因素是相互关联的。[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审辩式接纳他人意见。[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分析城中湖的环境问题,从不同身份感受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的不易,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的活动,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审辩地对待自己与他人的意见。3 [难点]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分析审辩,式接纳合理他人建议意见。【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手册、相关资料、班级辩论会使用的小组身份桌牌、作业本。[教师]多媒体课件、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杭州西湖的城市风景图片,资料库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武汉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杭州西湖、汤逊湖等城中湖的图片]1.出示武汉东湖、杭州西湖的城市风景图片,呈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环境宜居的画面。2.提问: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预设:干净的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栖息地等)3.介绍:出示武汉南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接着,通过读一读“城以湖兴,湖因城名”说一说对城中湖有哪些新的认识,以此了解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4.提出任务:以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揭示课题: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板书)。二、探索:分析城中湖的生态环境(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城中湖治理资料库、资料卡,班级辩论会使用的小组身份桌牌、活动手册、作业本]核心问题和核心任务前置。核心问题:城中湖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治理办法?核心任务:阅读资料,提出解决方法。共同研讨,全面平衡协调。1.收集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资料要求:阅读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了解城中湖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要求前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列举本组扮演身份在加剧城中湖环境问题严重性方面的行为,完成活动记录手册。预设:(1)普通市民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等;(2)湖区渔业养殖户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投放饲料、放置网箱,一些水产品可能死亡,因而污染湖水,养殖户也会排放生活污水;(3)湖景区游船会排放燃油引起的废气、废液,也会排放生活污水,一些游客可能会把垃圾扔到湖里;(4)房地产开发商可能会围湖造田,改变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发商还可能会把小区的排污口架设到湖里。2.小组提出环境治理解决办法。出示要求:组织班级辩论会,各组从各自所扮演身份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并制作观点卡。出示要求:(1)先个人写下解决办法,需要更多资料请领取资料卡(内容见附件);(2)再小组内轮流表达观点,不重复;(3)最后小组撰写所扮演身份的观点卡,张贴到交流区;(4)完成后阅读其他小组观点卡,并给出建议。3.交流找出平衡协调的解决办法。出示要求:每个小组着力解决对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有利,但对本组利益有影响的三种办法,组内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3 如,湖景区游船船主放弃燃油发动机,改为电动游船,意味着要重新投入资金购买设备,景区管理部门适当给予经济补贴;渔业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搬迁养殖场地,甚至转业另谋生计,意味着政府要给予就业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汇报交流组内商讨好的3种处理环境问题的平衡协调办法,其他小组可以质疑或补充。三、研讨:梳理城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路(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作业本]1.班级讨论比较: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预设:不同身份的人,都会向城中湖排放废水或倾倒垃圾,但排放的量相差很大。2.班级讨论比较: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预设: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涉及减少向城中湖排放污水、污物,但都会从自身利益考虑,给自己多一些便利。在湖区周边生活的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而有些问题是大家共有的,比如向湖里排放生活污水。3.班级讨论比较:统计哪些解决方法被不止一次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预设:被不止一次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比如,把生活污水排放口改道,建造污水处理厂,但可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引导学生既要从“自身角色”角度提出方案,也要换位思考别人的利益。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服从整体的利益。4.总结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及流程图。四、拓展:我们关心环境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光污染、噪音污染等视频、图片]说一说我们所在地区的一些环境问题,并选取其中一个环境问题,按照本节课的思路和流程,从不同身份提出解决方法,最终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单,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宣传。【教学后记】3
简介: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七课,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某城市城中湖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美国STC课程《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设计理念相一致:学生从不同身份角度出发,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同时理解解决办法中涉及的“平衡协调”的含义。城中湖的环境问题是源自生活的真实问题,这样的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即“知识的迁移”。聚焦板块,武汉和杭州的城中湖是浅水型湖泊,兼有渔业养殖、调蓄、调节气候等多项水体功能。提出两个问题“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引导学生明确水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并知道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继而提出本课的任务——以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探索板块,共三个活动。活动一,收集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身份来分析环境问题。活动二,每个小组从所扮演身份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活动三,小组讨论几种解决办法对城中湖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但这种办法对自己小组扮演的身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研讨板块,共四个问题。一是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二是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三是哪些方法被不止一次地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被不止一次地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四是总结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和流程图,为学生搭建分析一个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支架”,引导学生后续分析更多地环境问题。拓展板块,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从不同身份找到解决办法,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或设计宣传标语、标识,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宣传。【学情分析】经过本单元前六课的学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种类、成因有了比较丰富的认知。但是,真实的环境问题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复杂的、综合的,处理环境问题也不会是简单的。学生缺少全面、整体分析一个真实环境问题的机会和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和流程图的学习支架。分析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解决真实情景下复杂问题的经历,引导学生从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视角来分析环境问题,理解要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开展“分析身边实际的环境问题”的亲身实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扮演不同身份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的活动,理解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知道各种环境因素是相互关联的。[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审辩式接纳他人意见。[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分析城中湖的环境问题,从不同身份感受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的不易,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的活动,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审辩地对待自己与他人的意见。3 [难点]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分析审辩,式接纳合理他人建议意见。【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手册、相关资料、班级辩论会使用的小组身份桌牌、作业本。[教师]多媒体课件、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杭州西湖的城市风景图片,资料库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武汉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杭州西湖、汤逊湖等城中湖的图片]1.出示武汉东湖、杭州西湖的城市风景图片,呈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环境宜居的画面。2.提问: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预设:干净的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栖息地等)3.介绍:出示武汉南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接着,通过读一读“城以湖兴,湖因城名”说一说对城中湖有哪些新的认识,以此了解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4.提出任务:以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揭示课题: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板书)。二、探索:分析城中湖的生态环境(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城中湖治理资料库、资料卡,班级辩论会使用的小组身份桌牌、活动手册、作业本]核心问题和核心任务前置。核心问题:城中湖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治理办法?核心任务:阅读资料,提出解决方法。共同研讨,全面平衡协调。1.收集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资料要求:阅读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了解城中湖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要求前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列举本组扮演身份在加剧城中湖环境问题严重性方面的行为,完成活动记录手册。预设:(1)普通市民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等;(2)湖区渔业养殖户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投放饲料、放置网箱,一些水产品可能死亡,因而污染湖水,养殖户也会排放生活污水;(3)湖景区游船会排放燃油引起的废气、废液,也会排放生活污水,一些游客可能会把垃圾扔到湖里;(4)房地产开发商可能会围湖造田,改变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发商还可能会把小区的排污口架设到湖里。2.小组提出环境治理解决办法。出示要求:组织班级辩论会,各组从各自所扮演身份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并制作观点卡。出示要求:(1)先个人写下解决办法,需要更多资料请领取资料卡(内容见附件);(2)再小组内轮流表达观点,不重复;(3)最后小组撰写所扮演身份的观点卡,张贴到交流区;(4)完成后阅读其他小组观点卡,并给出建议。3.交流找出平衡协调的解决办法。出示要求:每个小组着力解决对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有利,但对本组利益有影响的三种办法,组内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3 如,湖景区游船船主放弃燃油发动机,改为电动游船,意味着要重新投入资金购买设备,景区管理部门适当给予经济补贴;渔业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搬迁养殖场地,甚至转业另谋生计,意味着政府要给予就业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汇报交流组内商讨好的3种处理环境问题的平衡协调办法,其他小组可以质疑或补充。三、研讨:梳理城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路(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作业本]1.班级讨论比较: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预设:不同身份的人,都会向城中湖排放废水或倾倒垃圾,但排放的量相差很大。2.班级讨论比较: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预设: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涉及减少向城中湖排放污水、污物,但都会从自身利益考虑,给自己多一些便利。在湖区周边生活的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而有些问题是大家共有的,比如向湖里排放生活污水。3.班级讨论比较:统计哪些解决方法被不止一次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预设:被不止一次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比如,把生活污水排放口改道,建造污水处理厂,但可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引导学生既要从“自身角色”角度提出方案,也要换位思考别人的利益。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服从整体的利益。4.总结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及流程图。四、拓展:我们关心环境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光污染、噪音污染等视频、图片]说一说我们所在地区的一些环境问题,并选取其中一个环境问题,按照本节课的思路和流程,从不同身份提出解决方法,最终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单,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宣传。【教学后记】3
简介: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七课,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某城市城中湖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美国STC课程《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设计理念相一致:学生从不同身份角度出发,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同时理解解决办法中涉及的“平衡协调”的含义。城中湖的环境问题是源自生活的真实问题,这样的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即“知识的迁移”。聚焦板块,武汉和杭州的城中湖是浅水型湖泊,兼有渔业养殖、调蓄、调节气候等多项水体功能。提出两个问题“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引导学生明确水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并知道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继而提出本课的任务——以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探索板块,共三个活动。活动一,收集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身份来分析环境问题。活动二,每个小组从所扮演身份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活动三,小组讨论几种解决办法对城中湖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但这种办法对自己小组扮演的身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研讨板块,共四个问题。一是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二是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三是哪些方法被不止一次地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被不止一次地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四是总结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和流程图,为学生搭建分析一个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支架”,引导学生后续分析更多地环境问题。拓展板块,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从不同身份找到解决办法,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或设计宣传标语、标识,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宣传。【学情分析】经过本单元前六课的学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种类、成因有了比较丰富的认知。但是,真实的环境问题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复杂的、综合的,处理环境问题也不会是简单的。学生缺少全面、整体分析一个真实环境问题的机会和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和流程图的学习支架。分析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解决真实情景下复杂问题的经历,引导学生从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视角来分析环境问题,理解要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开展“分析身边实际的环境问题”的亲身实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扮演不同身份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的活动,理解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知道各种环境因素是相互关联的。[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审辩式接纳他人意见。[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分析城中湖的环境问题,从不同身份感受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的不易,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的活动,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审辩地对待自己与他人的意见。3 [难点]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分析审辩,式接纳合理他人建议意见。【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手册、相关资料、班级辩论会使用的小组身份桌牌、作业本。[教师]多媒体课件、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杭州西湖的城市风景图片,资料库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武汉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杭州西湖、汤逊湖等城中湖的图片]1.出示武汉东湖、杭州西湖的城市风景图片,呈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环境宜居的画面。2.提问: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预设:干净的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栖息地等)3.介绍:出示武汉南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接着,通过读一读“城以湖兴,湖因城名”说一说对城中湖有哪些新的认识,以此了解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4.提出任务:以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揭示课题: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板书)。二、探索:分析城中湖的生态环境(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城中湖治理资料库、资料卡,班级辩论会使用的小组身份桌牌、活动手册、作业本]核心问题和核心任务前置。核心问题:城中湖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治理办法?核心任务:阅读资料,提出解决方法。共同研讨,全面平衡协调。1.收集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资料要求:阅读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了解城中湖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要求前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列举本组扮演身份在加剧城中湖环境问题严重性方面的行为,完成活动记录手册。预设:(1)普通市民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等;(2)湖区渔业养殖户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投放饲料、放置网箱,一些水产品可能死亡,因而污染湖水,养殖户也会排放生活污水;(3)湖景区游船会排放燃油引起的废气、废液,也会排放生活污水,一些游客可能会把垃圾扔到湖里;(4)房地产开发商可能会围湖造田,改变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发商还可能会把小区的排污口架设到湖里。2.小组提出环境治理解决办法。出示要求:组织班级辩论会,各组从各自所扮演身份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并制作观点卡。出示要求:(1)先个人写下解决办法,需要更多资料请领取资料卡(内容见附件);(2)再小组内轮流表达观点,不重复;(3)最后小组撰写所扮演身份的观点卡,张贴到交流区;(4)完成后阅读其他小组观点卡,并给出建议。3.交流找出平衡协调的解决办法。出示要求:每个小组着力解决对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有利,但对本组利益有影响的三种办法,组内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3 如,湖景区游船船主放弃燃油发动机,改为电动游船,意味着要重新投入资金购买设备,景区管理部门适当给予经济补贴;渔业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搬迁养殖场地,甚至转业另谋生计,意味着政府要给予就业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汇报交流组内商讨好的3种处理环境问题的平衡协调办法,其他小组可以质疑或补充。三、研讨:梳理城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路(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作业本]1.班级讨论比较: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预设:不同身份的人,都会向城中湖排放废水或倾倒垃圾,但排放的量相差很大。2.班级讨论比较: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预设: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涉及减少向城中湖排放污水、污物,但都会从自身利益考虑,给自己多一些便利。在湖区周边生活的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而有些问题是大家共有的,比如向湖里排放生活污水。3.班级讨论比较:统计哪些解决方法被不止一次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预设:被不止一次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比如,把生活污水排放口改道,建造污水处理厂,但可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引导学生既要从“自身角色”角度提出方案,也要换位思考别人的利益。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服从整体的利益。4.总结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及流程图。四、拓展:我们关心环境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光污染、噪音污染等视频、图片]说一说我们所在地区的一些环境问题,并选取其中一个环境问题,按照本节课的思路和流程,从不同身份提出解决方法,最终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单,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宣传。【教学后记】3
简介: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七课,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某城市城中湖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美国STC课程《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设计理念相一致:学生从不同身份角度出发,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同时理解解决办法中涉及的“平衡协调”的含义。城中湖的环境问题是源自生活的真实问题,这样的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即“知识的迁移”。聚焦板块,武汉和杭州的城中湖是浅水型湖泊,兼有渔业养殖、调蓄、调节气候等多项水体功能。提出两个问题“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引导学生明确水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并知道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继而提出本课的任务——以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探索板块,共三个活动。活动一,收集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身份来分析环境问题。活动二,每个小组从所扮演身份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活动三,小组讨论几种解决办法对城中湖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但这种办法对自己小组扮演的身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研讨板块,共四个问题。一是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二是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三是哪些方法被不止一次地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被不止一次地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四是总结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和流程图,为学生搭建分析一个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支架”,引导学生后续分析更多地环境问题。拓展板块,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从不同身份找到解决办法,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或设计宣传标语、标识,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宣传。【学情分析】经过本单元前六课的学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种类、成因有了比较丰富的认知。但是,真实的环境问题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复杂的、综合的,处理环境问题也不会是简单的。学生缺少全面、整体分析一个真实环境问题的机会和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和流程图的学习支架。分析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解决真实情景下复杂问题的经历,引导学生从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视角来分析环境问题,理解要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开展“分析身边实际的环境问题”的亲身实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扮演不同身份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的活动,理解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知道各种环境因素是相互关联的。[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审辩式接纳他人意见。[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分析城中湖的环境问题,从不同身份感受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的不易,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的活动,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审辩地对待自己与他人的意见。3 [难点]经历分别以不同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分析审辩,式接纳合理他人建议意见。【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手册、相关资料、班级辩论会使用的小组身份桌牌、作业本。[教师]多媒体课件、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杭州西湖的城市风景图片,资料库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武汉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杭州西湖、汤逊湖等城中湖的图片]1.出示武汉东湖、杭州西湖的城市风景图片,呈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环境宜居的画面。2.提问: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预设:干净的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栖息地等)3.介绍:出示武汉南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接着,通过读一读“城以湖兴,湖因城名”说一说对城中湖有哪些新的认识,以此了解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4.提出任务:以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揭示课题: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板书)。二、探索:分析城中湖的生态环境(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城中湖治理资料库、资料卡,班级辩论会使用的小组身份桌牌、活动手册、作业本]核心问题和核心任务前置。核心问题:城中湖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治理办法?核心任务:阅读资料,提出解决方法。共同研讨,全面平衡协调。1.收集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资料要求:阅读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了解城中湖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要求前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列举本组扮演身份在加剧城中湖环境问题严重性方面的行为,完成活动记录手册。预设:(1)普通市民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等;(2)湖区渔业养殖户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投放饲料、放置网箱,一些水产品可能死亡,因而污染湖水,养殖户也会排放生活污水;(3)湖景区游船会排放燃油引起的废气、废液,也会排放生活污水,一些游客可能会把垃圾扔到湖里;(4)房地产开发商可能会围湖造田,改变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发商还可能会把小区的排污口架设到湖里。2.小组提出环境治理解决办法。出示要求:组织班级辩论会,各组从各自所扮演身份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并制作观点卡。出示要求:(1)先个人写下解决办法,需要更多资料请领取资料卡(内容见附件);(2)再小组内轮流表达观点,不重复;(3)最后小组撰写所扮演身份的观点卡,张贴到交流区;(4)完成后阅读其他小组观点卡,并给出建议。3.交流找出平衡协调的解决办法。出示要求:每个小组着力解决对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有利,但对本组利益有影响的三种办法,组内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3 如,湖景区游船船主放弃燃油发动机,改为电动游船,意味着要重新投入资金购买设备,景区管理部门适当给予经济补贴;渔业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搬迁养殖场地,甚至转业另谋生计,意味着政府要给予就业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汇报交流组内商讨好的3种处理环境问题的平衡协调办法,其他小组可以质疑或补充。三、研讨:梳理城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路(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作业本]1.班级讨论比较: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预设:不同身份的人,都会向城中湖排放废水或倾倒垃圾,但排放的量相差很大。2.班级讨论比较: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预设: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涉及减少向城中湖排放污水、污物,但都会从自身利益考虑,给自己多一些便利。在湖区周边生活的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而有些问题是大家共有的,比如向湖里排放生活污水。3.班级讨论比较:统计哪些解决方法被不止一次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预设:被不止一次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比如,把生活污水排放口改道,建造污水处理厂,但可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引导学生既要从“自身角色”角度提出方案,也要换位思考别人的利益。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服从整体的利益。4.总结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思路及流程图。四、拓展:我们关心环境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光污染、噪音污染等视频、图片]说一说我们所在地区的一些环境问题,并选取其中一个环境问题,按照本节课的思路和流程,从不同身份提出解决方法,最终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单,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宣传。【教学后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