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新版)
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的倡议书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群众:为积极响应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公告精神,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凝聚团结职工队伍助力疫情防控的桥梁纽带作用,市总工会号召全市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各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六三制.2022)17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前后左右【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2.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由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3.学会对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行
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当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使得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3.水结冰时,向周围放出热量。冰融化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4.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5.江河湖海无时无刻不在蒸发。()6.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后就会下雨。 ()7.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8.同时浸在热水中的塑料小勺比钢勺传热快。 ()9.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相比,钢勺传热快。 ()10.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A.用毛巾反复擦热皮肤感到热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把手伸到热水里手会感到热.D.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3.水结冰实验中,你测量试管中水温的方法是()。4.将木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分别用手触摸木条和金属条的末端,发现()。A.木条的温度上升得快B.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快C.木条与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同样快5.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外壳的保温杯一定比塑料外壳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B.厚的保温杯一-定比薄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C.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使保温效果更好6.小明发现保温杯可以保温杯内的水,关于“保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温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7.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C.与物体接触或不接触都可以4 8.厨房里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的材料制作。A.传热能力强B.金属C.传热能力弱9.往大小、形状、厚薄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杯子里同时倒入100毫升950C的水,最早能喝的是()中的水。A.塑料杯B.玻璃杯C.不锈钢杯10.下面方法中,能使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的是()。A.揭开杯盖B.拧紧密封杯盖C.杯外套上杯套1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水蒸气的凝结的是()。A.冰化成水.B.热水壶盖上产生的小水珠C.雨后荷花上的小水珠12.()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3.如下图,炉子产生的热传递给男孩的方式是()。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4.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棒冰的融化速度会()。A.更快一些B.更慢一些C.不变15.为了便于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A.红墨水并搅拌均匀B.感温粉末并搅拌均匀C.沙子.三、连线题(共4分)1.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相连。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铁锅将菜烧熟了热传导冬天使用暖气使房间变暖热对流坐在炉子旁感觉到温暖热辐射四、实验题(共46分)1.我们对“水在怎样的条件下会结冰”进行了研究。请你解决下列问题:(共18分)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冬天就会结冰B.水放到冰箱里就会结冰C.当环境温度低于00C,水才有可能结冰(2)为了创造更低的环境温度,我们在冰中加了(),冰、盐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会()(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C,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C时水开始结冰。(3)“水结冰”实验,我们还发现哪些现象?请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A.温度计读数的下降是先快后慢,最后慢慢下降到00C以下。()B.温度计读数始终是匀速下降。()C.水结冰的过程是从外到里。()D.水结冰后体积变小了。()E.实验结束,揭开干毛巾,发现杯壁外面有霜。()2.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共12分)实验材料:铁丝、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夹子、蜡烛油等。.实验步骤:实验一:(1)把金属条固定到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火柴分别粘在金属条上,都向”下悬挂。(2)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火柴掉下的先后顺序为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和边缘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试着画出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图中小黑点为加热点)实验结论:热总是从__的一端(物体)传递到_的一端(物体)。我们把这种传热的方法叫做3.小明想制作-一个保温杯来冷藏冰棍,以便在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用保温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保温杯。(共16分)家用保温杯结构图4 (1)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70″C热水,此刻的外层玻璃温度将()。A.高于700CB.等于70°CC.低于70°C.(2)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在杯口绷一张橡皮膜并扎紧杯口。等水温下降后,可以观察到橡皮膜()。A.向杯内凹陷B.向杯外凸起C.依然保持平整(3)保温杯金属盖的里面,有一层柔软的橡胶垫。关于“金属盖里的橡胶垫的作用”小明提出了下列三种观点,其中最合适的是()。A.可以减缓热量转移B.能够产生更多热量C.用于防止人体触电(4)将大小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如下图。为了固定小塑料瓶,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自制保温杯结构图(5)实验中,小明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实时监测。如下图,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为()。A.38°C.B.-38°CC.42°C(6)小明将冰棍放在自制的保温杯中,为了快速检测自制保温杯的保温能力,可以将保温杯放在()。A.阴凉的室内B.冰箱冷冻室C.70C热水中(7)下面是制作保温杯过程中的三个环节: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②→①(8)保温杯制作完成后,剪下的塑料碎片可以丢弃到()。A.“其他垃圾”箱B.“厨余垃圾”箱.C.“有害垃圾”箱.4
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当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使得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3.水结冰时,向周围放出热量。冰融化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4.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5.江河湖海无时无刻不在蒸发。()6.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后就会下雨。 ()7.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8.同时浸在热水中的塑料小勺比钢勺传热快。 ()9.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相比,钢勺传热快。 ()10.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A.用毛巾反复擦热皮肤感到热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把手伸到热水里手会感到热.D.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3.水结冰实验中,你测量试管中水温的方法是()。4.将木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分别用手触摸木条和金属条的末端,发现()。A.木条的温度上升得快B.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快C.木条与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同样快5.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外壳的保温杯一定比塑料外壳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B.厚的保温杯一-定比薄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C.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使保温效果更好6.小明发现保温杯可以保温杯内的水,关于“保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温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7.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C.与物体接触或不接触都可以4 8.厨房里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的材料制作。A.传热能力强B.金属C.传热能力弱9.往大小、形状、厚薄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杯子里同时倒入100毫升950C的水,最早能喝的是()中的水。A.塑料杯B.玻璃杯C.不锈钢杯10.下面方法中,能使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的是()。A.揭开杯盖B.拧紧密封杯盖C.杯外套上杯套1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水蒸气的凝结的是()。A.冰化成水.B.热水壶盖上产生的小水珠C.雨后荷花上的小水珠12.()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3.如下图,炉子产生的热传递给男孩的方式是()。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4.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棒冰的融化速度会()。A.更快一些B.更慢一些C.不变15.为了便于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A.红墨水并搅拌均匀B.感温粉末并搅拌均匀C.沙子.三、连线题(共4分)1.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相连。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铁锅将菜烧熟了热传导冬天使用暖气使房间变暖热对流坐在炉子旁感觉到温暖热辐射四、实验题(共46分)1.我们对“水在怎样的条件下会结冰”进行了研究。请你解决下列问题:(共18分)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冬天就会结冰B.水放到冰箱里就会结冰C.当环境温度低于00C,水才有可能结冰(2)为了创造更低的环境温度,我们在冰中加了(),冰、盐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会()(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C,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C时水开始结冰。(3)“水结冰”实验,我们还发现哪些现象?请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A.温度计读数的下降是先快后慢,最后慢慢下降到00C以下。()B.温度计读数始终是匀速下降。()C.水结冰的过程是从外到里。()D.水结冰后体积变小了。()E.实验结束,揭开干毛巾,发现杯壁外面有霜。()2.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共12分)实验材料:铁丝、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夹子、蜡烛油等。.实验步骤:实验一:(1)把金属条固定到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火柴分别粘在金属条上,都向”下悬挂。(2)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火柴掉下的先后顺序为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和边缘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试着画出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图中小黑点为加热点)实验结论:热总是从__的一端(物体)传递到_的一端(物体)。我们把这种传热的方法叫做3.小明想制作-一个保温杯来冷藏冰棍,以便在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用保温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保温杯。(共16分)家用保温杯结构图4 (1)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70″C热水,此刻的外层玻璃温度将()。A.高于700CB.等于70°CC.低于70°C.(2)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在杯口绷一张橡皮膜并扎紧杯口。等水温下降后,可以观察到橡皮膜()。A.向杯内凹陷B.向杯外凸起C.依然保持平整(3)保温杯金属盖的里面,有一层柔软的橡胶垫。关于“金属盖里的橡胶垫的作用”小明提出了下列三种观点,其中最合适的是()。A.可以减缓热量转移B.能够产生更多热量C.用于防止人体触电(4)将大小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如下图。为了固定小塑料瓶,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自制保温杯结构图(5)实验中,小明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实时监测。如下图,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为()。A.38°C.B.-38°CC.42°C(6)小明将冰棍放在自制的保温杯中,为了快速检测自制保温杯的保温能力,可以将保温杯放在()。A.阴凉的室内B.冰箱冷冻室C.70C热水中(7)下面是制作保温杯过程中的三个环节: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②→①(8)保温杯制作完成后,剪下的塑料碎片可以丢弃到()。A.“其他垃圾”箱B.“厨余垃圾”箱.C.“有害垃圾”箱.4
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当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使得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3.水结冰时,向周围放出热量。冰融化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4.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5.江河湖海无时无刻不在蒸发。()6.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后就会下雨。 ()7.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8.同时浸在热水中的塑料小勺比钢勺传热快。 ()9.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相比,钢勺传热快。 ()10.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A.用毛巾反复擦热皮肤感到热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把手伸到热水里手会感到热.D.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3.水结冰实验中,你测量试管中水温的方法是()。4.将木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分别用手触摸木条和金属条的末端,发现()。A.木条的温度上升得快B.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快C.木条与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同样快5.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外壳的保温杯一定比塑料外壳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B.厚的保温杯一-定比薄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C.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使保温效果更好6.小明发现保温杯可以保温杯内的水,关于“保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温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7.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C.与物体接触或不接触都可以4 8.厨房里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的材料制作。A.传热能力强B.金属C.传热能力弱9.往大小、形状、厚薄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杯子里同时倒入100毫升950C的水,最早能喝的是()中的水。A.塑料杯B.玻璃杯C.不锈钢杯10.下面方法中,能使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的是()。A.揭开杯盖B.拧紧密封杯盖C.杯外套上杯套1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水蒸气的凝结的是()。A.冰化成水.B.热水壶盖上产生的小水珠C.雨后荷花上的小水珠12.()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3.如下图,炉子产生的热传递给男孩的方式是()。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4.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棒冰的融化速度会()。A.更快一些B.更慢一些C.不变15.为了便于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A.红墨水并搅拌均匀B.感温粉末并搅拌均匀C.沙子.三、连线题(共4分)1.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相连。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铁锅将菜烧熟了热传导冬天使用暖气使房间变暖热对流坐在炉子旁感觉到温暖热辐射四、实验题(共46分)1.我们对“水在怎样的条件下会结冰”进行了研究。请你解决下列问题:(共18分)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冬天就会结冰B.水放到冰箱里就会结冰C.当环境温度低于00C,水才有可能结冰(2)为了创造更低的环境温度,我们在冰中加了(),冰、盐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会()(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C,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C时水开始结冰。(3)“水结冰”实验,我们还发现哪些现象?请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A.温度计读数的下降是先快后慢,最后慢慢下降到00C以下。()B.温度计读数始终是匀速下降。()C.水结冰的过程是从外到里。()D.水结冰后体积变小了。()E.实验结束,揭开干毛巾,发现杯壁外面有霜。()2.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共12分)实验材料:铁丝、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夹子、蜡烛油等。.实验步骤:实验一:(1)把金属条固定到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火柴分别粘在金属条上,都向”下悬挂。(2)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火柴掉下的先后顺序为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和边缘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试着画出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图中小黑点为加热点)实验结论:热总是从__的一端(物体)传递到_的一端(物体)。我们把这种传热的方法叫做3.小明想制作-一个保温杯来冷藏冰棍,以便在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用保温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保温杯。(共16分)家用保温杯结构图4 (1)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70″C热水,此刻的外层玻璃温度将()。A.高于700CB.等于70°CC.低于70°C.(2)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在杯口绷一张橡皮膜并扎紧杯口。等水温下降后,可以观察到橡皮膜()。A.向杯内凹陷B.向杯外凸起C.依然保持平整(3)保温杯金属盖的里面,有一层柔软的橡胶垫。关于“金属盖里的橡胶垫的作用”小明提出了下列三种观点,其中最合适的是()。A.可以减缓热量转移B.能够产生更多热量C.用于防止人体触电(4)将大小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如下图。为了固定小塑料瓶,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自制保温杯结构图(5)实验中,小明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实时监测。如下图,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为()。A.38°C.B.-38°CC.42°C(6)小明将冰棍放在自制的保温杯中,为了快速检测自制保温杯的保温能力,可以将保温杯放在()。A.阴凉的室内B.冰箱冷冻室C.70C热水中(7)下面是制作保温杯过程中的三个环节: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②→①(8)保温杯制作完成后,剪下的塑料碎片可以丢弃到()。A.“其他垃圾”箱B.“厨余垃圾”箱.C.“有害垃圾”箱.4
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当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使得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3.水结冰时,向周围放出热量。冰融化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4.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5.江河湖海无时无刻不在蒸发。()6.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后就会下雨。 ()7.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8.同时浸在热水中的塑料小勺比钢勺传热快。 ()9.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相比,钢勺传热快。 ()10.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A.用毛巾反复擦热皮肤感到热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把手伸到热水里手会感到热.D.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3.水结冰实验中,你测量试管中水温的方法是()。4.将木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分别用手触摸木条和金属条的末端,发现()。A.木条的温度上升得快B.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快C.木条与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同样快5.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外壳的保温杯一定比塑料外壳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B.厚的保温杯一-定比薄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C.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使保温效果更好6.小明发现保温杯可以保温杯内的水,关于“保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温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7.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C.与物体接触或不接触都可以4 8.厨房里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的材料制作。A.传热能力强B.金属C.传热能力弱9.往大小、形状、厚薄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杯子里同时倒入100毫升950C的水,最早能喝的是()中的水。A.塑料杯B.玻璃杯C.不锈钢杯10.下面方法中,能使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的是()。A.揭开杯盖B.拧紧密封杯盖C.杯外套上杯套1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水蒸气的凝结的是()。A.冰化成水.B.热水壶盖上产生的小水珠C.雨后荷花上的小水珠12.()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3.如下图,炉子产生的热传递给男孩的方式是()。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4.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棒冰的融化速度会()。A.更快一些B.更慢一些C.不变15.为了便于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A.红墨水并搅拌均匀B.感温粉末并搅拌均匀C.沙子.三、连线题(共4分)1.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相连。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铁锅将菜烧熟了热传导冬天使用暖气使房间变暖热对流坐在炉子旁感觉到温暖热辐射四、实验题(共46分)1.我们对“水在怎样的条件下会结冰”进行了研究。请你解决下列问题:(共18分)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冬天就会结冰B.水放到冰箱里就会结冰C.当环境温度低于00C,水才有可能结冰(2)为了创造更低的环境温度,我们在冰中加了(),冰、盐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会()(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C,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C时水开始结冰。(3)“水结冰”实验,我们还发现哪些现象?请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A.温度计读数的下降是先快后慢,最后慢慢下降到00C以下。()B.温度计读数始终是匀速下降。()C.水结冰的过程是从外到里。()D.水结冰后体积变小了。()E.实验结束,揭开干毛巾,发现杯壁外面有霜。()2.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共12分)实验材料:铁丝、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夹子、蜡烛油等。.实验步骤:实验一:(1)把金属条固定到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火柴分别粘在金属条上,都向”下悬挂。(2)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火柴掉下的先后顺序为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和边缘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试着画出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图中小黑点为加热点)实验结论:热总是从__的一端(物体)传递到_的一端(物体)。我们把这种传热的方法叫做3.小明想制作-一个保温杯来冷藏冰棍,以便在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用保温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保温杯。(共16分)家用保温杯结构图4 (1)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70″C热水,此刻的外层玻璃温度将()。A.高于700CB.等于70°CC.低于70°C.(2)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在杯口绷一张橡皮膜并扎紧杯口。等水温下降后,可以观察到橡皮膜()。A.向杯内凹陷B.向杯外凸起C.依然保持平整(3)保温杯金属盖的里面,有一层柔软的橡胶垫。关于“金属盖里的橡胶垫的作用”小明提出了下列三种观点,其中最合适的是()。A.可以减缓热量转移B.能够产生更多热量C.用于防止人体触电(4)将大小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如下图。为了固定小塑料瓶,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自制保温杯结构图(5)实验中,小明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实时监测。如下图,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为()。A.38°C.B.-38°CC.42°C(6)小明将冰棍放在自制的保温杯中,为了快速检测自制保温杯的保温能力,可以将保温杯放在()。A.阴凉的室内B.冰箱冷冻室C.70C热水中(7)下面是制作保温杯过程中的三个环节: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②→①(8)保温杯制作完成后,剪下的塑料碎片可以丢弃到()。A.“其他垃圾”箱B.“厨余垃圾”箱.C.“有害垃圾”箱.4
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当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使得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3.水结冰时,向周围放出热量。冰融化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4.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5.江河湖海无时无刻不在蒸发。()6.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后就会下雨。 ()7.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8.同时浸在热水中的塑料小勺比钢勺传热快。 ()9.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相比,钢勺传热快。 ()10.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A.用毛巾反复擦热皮肤感到热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把手伸到热水里手会感到热.D.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3.水结冰实验中,你测量试管中水温的方法是()。4.将木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分别用手触摸木条和金属条的末端,发现()。A.木条的温度上升得快B.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快C.木条与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同样快5.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外壳的保温杯一定比塑料外壳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B.厚的保温杯一-定比薄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C.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使保温效果更好6.小明发现保温杯可以保温杯内的水,关于“保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温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7.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C.与物体接触或不接触都可以4 8.厨房里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的材料制作。A.传热能力强B.金属C.传热能力弱9.往大小、形状、厚薄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杯子里同时倒入100毫升950C的水,最早能喝的是()中的水。A.塑料杯B.玻璃杯C.不锈钢杯10.下面方法中,能使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的是()。A.揭开杯盖B.拧紧密封杯盖C.杯外套上杯套1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水蒸气的凝结的是()。A.冰化成水.B.热水壶盖上产生的小水珠C.雨后荷花上的小水珠12.()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3.如下图,炉子产生的热传递给男孩的方式是()。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4.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棒冰的融化速度会()。A.更快一些B.更慢一些C.不变15.为了便于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A.红墨水并搅拌均匀B.感温粉末并搅拌均匀C.沙子.三、连线题(共4分)1.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相连。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铁锅将菜烧熟了热传导冬天使用暖气使房间变暖热对流坐在炉子旁感觉到温暖热辐射四、实验题(共46分)1.我们对“水在怎样的条件下会结冰”进行了研究。请你解决下列问题:(共18分)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冬天就会结冰B.水放到冰箱里就会结冰C.当环境温度低于00C,水才有可能结冰(2)为了创造更低的环境温度,我们在冰中加了(),冰、盐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会()(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C,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C时水开始结冰。(3)“水结冰”实验,我们还发现哪些现象?请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A.温度计读数的下降是先快后慢,最后慢慢下降到00C以下。()B.温度计读数始终是匀速下降。()C.水结冰的过程是从外到里。()D.水结冰后体积变小了。()E.实验结束,揭开干毛巾,发现杯壁外面有霜。()2.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共12分)实验材料:铁丝、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夹子、蜡烛油等。.实验步骤:实验一:(1)把金属条固定到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火柴分别粘在金属条上,都向”下悬挂。(2)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火柴掉下的先后顺序为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和边缘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试着画出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图中小黑点为加热点)实验结论:热总是从__的一端(物体)传递到_的一端(物体)。我们把这种传热的方法叫做3.小明想制作-一个保温杯来冷藏冰棍,以便在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用保温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保温杯。(共16分)家用保温杯结构图4 (1)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70″C热水,此刻的外层玻璃温度将()。A.高于700CB.等于70°CC.低于70°C.(2)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在杯口绷一张橡皮膜并扎紧杯口。等水温下降后,可以观察到橡皮膜()。A.向杯内凹陷B.向杯外凸起C.依然保持平整(3)保温杯金属盖的里面,有一层柔软的橡胶垫。关于“金属盖里的橡胶垫的作用”小明提出了下列三种观点,其中最合适的是()。A.可以减缓热量转移B.能够产生更多热量C.用于防止人体触电(4)将大小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如下图。为了固定小塑料瓶,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自制保温杯结构图(5)实验中,小明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实时监测。如下图,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为()。A.38°C.B.-38°CC.42°C(6)小明将冰棍放在自制的保温杯中,为了快速检测自制保温杯的保温能力,可以将保温杯放在()。A.阴凉的室内B.冰箱冷冻室C.70C热水中(7)下面是制作保温杯过程中的三个环节: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②→①(8)保温杯制作完成后,剪下的塑料碎片可以丢弃到()。A.“其他垃圾”箱B.“厨余垃圾”箱.C.“有害垃圾”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