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与运营》期末考试试卷2份含答案

辽宁省营口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辽宁省营口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B.绳锯木断C.刻舟求剑D.披荆斩棘2.小丽同学用紫甘蓝叶片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

《社群营销与运营》期末考试试卷2份含答案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复核人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得分阅卷人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社群强调的是人与

简介:辽宁省营口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B.绳锯木断C.刻舟求剑D.披荆斩棘【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所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小丽同学用紫甘蓝叶片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叶片B.浸取色素C.过滤汁液D.滴加滤液【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A.研磨叶片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浸取色素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D.滴加滤液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研磨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浸取色素操作分析。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3.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碱性,pH=7的溶液呈中性;A.唾液pH为6.6-7.1,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B.胃液0.9-1.5,pH<7溶液一定呈酸性,故符合题意:C.乳汁6.6-7.6,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D.胆汁7.1-7.3,pH>7的溶液呈碱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4.存放下列物质的试剂瓶打开瓶塞后,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盐酸C.生石灰D.浓硫酸【答案】B【知识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时,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在瓶口附近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大量的盐酸的小液滴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白雾现象,故符合题意;C.生石灰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和脱水性,打开瓶塞后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白雾是液体小液滴形成的。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为固体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解析】【解答】A.溶质可以为气体、液体、固体,故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剂乙醇,故不符合题意;C.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故符合题意;D.比如微溶物质Ca(OH)2溶解度很小,达到饱和的时候肯定是稀溶液,所以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的特点,稀溶液的特点分析。6.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紫红色B.导热性C.延展性D.易锈蚀【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紫红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易锈蚀需要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7.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  )A.B.C.D.【答案】C【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A.该标识是爱护水资源标识,故不符合题意;B.该标识是有毒品标识,故不符合题意;C.该标识是严禁烟火标识,故符合题意;D.该标识是可回收物标识,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加油站应该严禁烟火,结合图标的含义分析。8.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的微观解释: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所以电解水实验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D、根据溶液的导电原因分析。9.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B.霉变大来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C.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答案】B【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解析】【解答】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霉变大米有害身体健康,煮熟后也可以食用,故错误,符合题意;C.油脂中富含脂肪,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B、霉变的食物有毒,不能食用。C、油脂中富含脂肪,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10.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日常消毒杀菌常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某品牌消毒凝胶的成分中含有正丙醇(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1C.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每个分子含12个原子【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由正丙醇化学式可知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9:2:4,故不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60,而不是60g,故不符合题意;D.由正丙醇化学式(C3H8O)可知:该物质的每个分子里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D、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11.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药石油资源C.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D.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可以带回家,故不符合题意;B.乙醇汽油中乙醇可以再生,可以节药石油资源,故符合题意;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D.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回收或多次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B、根据乙醇可以再生分析。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12.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HNO3B.NO2C.NaNO2D.N2【答案】A【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硝酸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氮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不符合题意;C.亚硝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不符合题意;D.氮气为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零计算。13.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O2催化剂__NO+H2O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答案】D【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故不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此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4×17):(5×32)=17:40,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4:6=2:3,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K+、Fe3+、NO3-B.H+、NO3-、SO42-C.Na+、Ba2+、Cl-D.NH4+、K+、SO42-【答案】C【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Fe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Fe3+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故不符合题意;B.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氢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不符合题意;C.钠离子、钡离子、氯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相互不反应,而且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符合题意;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其难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15.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评价及分析A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符合题意: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B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不符合题意: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符合题意: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符合题意: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A.AB.BC.CD.D【答案】B【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加入足量稀硫酸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可以通过在氧气流加热混合物的方法除去碳粉,故A不符合题意;B.蒸发溶液时应该在析出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完全蒸干会造成固体溅出,故B符合题意;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溶液,会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新生成的硝酸钾成为新的杂质难以除去,故C不符合题意; 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这个做法不符合题意,因为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二、填空题16.请用化学用语回答:(1)两个氢原子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3)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  ;(4)体温计中的金属  。【答案】(1)2H(2)Ca(OH)2(3)Ag+(4)Hg【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解析】【解答】(1)在元素符号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Ag+;(4)体温计中的金属Hg;【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4)体温计中含有金属汞。17.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元素名称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答案】(1)39.95;16(2)氯元素或氯(3)A(4)三或3;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以氩的单元格为例:18—表示原子序数,Ar—表示元素符号,氩—表示元素名称,39.95—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由硫的单元格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为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三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分析】(1)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根据元素周期表,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4)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18.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生产中的问题:(1)铁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用于炼铁的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2)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3)燃气使用后,一定要关闭燃气总阀门。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4)医疗上常常需要用到纯氧。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可用的方法是  ;(5)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  。【答案】(1)四氧化三铁或Fe3O4(2)蛋白质(3)隔绝可燃物(4)分离液态空气法(5)水体污染【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保护水资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3)灭火的原理有:一隔绝可燃物;二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关闭燃气总阀门是隔绝可燃物;(4)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将空气通过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的空气,再通过升温,由于氮气的沸点低,氮气先挥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分析】(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中富含蛋白质。(3)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4)根据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分析。(5)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19.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3℃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  ;(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4)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答案】(1)丙(2)冷却结晶;干燥(3)恒温蒸发甲的不饱和溶液的溶剂(4)乙>甲>丙【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观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得知,t3℃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丙,则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丙;(2)从上图得知,在t2℃后甲的溶解度就大于乙,且其随温度上升的速率也大于乙,即在高温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恒温蒸发溶剂,来慢慢提升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分数直至其变为饱和溶液;(4)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而在将其升温至t2℃时,甲、乙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其溶剂质量未变,溶液质量也未变,此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而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降低,这时丙的饱和溶液会在升温时发生结晶,其溶质质量分数下降,故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即为乙>甲>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三、综合题20.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A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现象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高”或“低”);(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  性;(4)D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1)不能(2)高(3)导电(4)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A实验所用药品为木炭,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集气瓶内无法形成气压差,因此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则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4)D实验中红磷燃烧会放热,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变大,因此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 (2)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分析。(3)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4)根据大气压原理分析。21.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请从A~E中选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使用仪器a的优点是  ;(5)若要用F装置收集CO2,CO2应从  (填“b”或“c”)端通入,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方法、现象,结论)。【答案】(1)长颈漏斗(2)AC(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4)可随时添加药品(5)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仪器a即长颈漏斗;(2)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则是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其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故反应装置选A,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而氧气又不易溶于水,故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避免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收集装置选C,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即AC;(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仪器a即长颈漏斗,其优点是长颈漏斗的漏斗颈很长,操作非常简单,长颈漏斗可在反应过程中随时添加药品;(5)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应该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分析】(2)根据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又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分析。(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分析。(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分析。22.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树叶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只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就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人造树叶的原理很简单,由一块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任写一条即可);(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  ;(3)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  ;(4)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糖类(4)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通过“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可以得知其优点是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通过“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可以得知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 )和水,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得: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分析】(1)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分析。(2)根据“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分析。(3)根据“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分析。(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C2H4)和水。23.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1)物质G的化学式是  ;(2)A→E的过程中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  ;(4)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uCl2(2)放热(3)盐(4)BaCl2+H2SO4=BaSO4↓+2HCl【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则A是水;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E、C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D、E、C是单质、碱、盐其中的一种,且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并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D能够生成水,则D是一种盐;G可以由HCl反应得到,并含有铜离子,则G是氯化铜;C能和氯化铜反应,则C是一种比铜活泼的金属,可以是铁;F能和盐、金属单质反应并且能生成盐酸,则F是硫酸。(1)物质G的化学式是CuCl2。(2)A→E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的过程,过程中会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盐。(4)F是硫酸,B是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故F→B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由  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  (5)【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①  猜想一不成立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②  ③  猜想三成立(6)【反思拓展】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  (写化学式)。【答案】(1)HCl+NaOH=NaCl+H2O(2)红(3)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4)NaCl、BaCl2、NaOH(5)无明显现象;Na2CO3(或硫酸钠等);白色沉淀(6)CaCO3、BaCO3【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甲试管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由于甲试管中装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开始溶液显红色,随着稀盐酸加入,当试管中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因此两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4)做出猜想:乙试管不反应,丙试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发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混合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结合猜想一和二,可知猜想三为NaCl、BaCl2、NaOH。(5)设计实验:①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因此滴加过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②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欲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即含有钡离子,因此可以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碳酸钠或硫酸钠等,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③由②分析可知,出现白色沉淀。(6)由[做出猜想]的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4)根据混合后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分析。(5)①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②根据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反应后出现白色沉淀分析。③根据出现白色沉淀分析。(6)根据猜想三成立分析。25.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它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Fe+Fe2(SO4)3=3FeSO4)(1)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个即可);(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  ;(3)固体B成分是  ;(4)过程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  的作用。【答案】(1)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过滤(3)Fe、Cu或铁、铜(4)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物再利用【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由于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则在氧化铜和氧化铁中加入硫酸,其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在步骤②中加入铁粉,且已知:Fe+Fe2(SO4)3=3FeSO4,反应后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则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步骤②可以将固液分离,故该操作是过滤。(3)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分别是Fe+Fe2(SO4)3=3FeSO4,Fe+CuSO4=FeSO4+Cu,固体B在加入硫酸后能够生成硫酸亚铁,说明在步骤②中加入了过量的铁,则固体B的组成是铁和铜。(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后,铁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分析】(1)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3)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4)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反应。(5)根据废料处理的意义分析。四、计算题2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aOH=Mg(OH)2↓+Na2SO4,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m的值为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  g时,恰好完全反应;(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5.8(2)80(3)解:设反应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设反应整个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MgSO4120x+2NaOH=Mg(OH)2↓5811.6g+Na2SO4142y12058=x11.6g,解得x=24g;58142=11.6gy,解得y=28.4g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0g-24g=16g,根据质量守恒得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3.6g+40g+80g−11.6g=222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4g+16g222g×100%=20%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通过题干和图示得知,因为该体系中仅有一个反应就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所以m=2.9+2.9=5.8;(2)观察图示得知,在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之后再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也不增加,所以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1)根据题干和图像,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分析。(2)根据图像,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镁、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简介:辽宁省营口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B.绳锯木断C.刻舟求剑D.披荆斩棘【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所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小丽同学用紫甘蓝叶片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叶片B.浸取色素C.过滤汁液D.滴加滤液【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A.研磨叶片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浸取色素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D.滴加滤液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研磨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浸取色素操作分析。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3.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碱性,pH=7的溶液呈中性;A.唾液pH为6.6-7.1,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B.胃液0.9-1.5,pH<7溶液一定呈酸性,故符合题意:C.乳汁6.6-7.6,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D.胆汁7.1-7.3,pH>7的溶液呈碱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4.存放下列物质的试剂瓶打开瓶塞后,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盐酸C.生石灰D.浓硫酸【答案】B【知识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时,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在瓶口附近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大量的盐酸的小液滴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白雾现象,故符合题意;C.生石灰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和脱水性,打开瓶塞后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n【分析】白雾是液体小液滴形成的。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为固体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解析】【解答】A.溶质可以为气体、液体、固体,故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剂乙醇,故不符合题意;C.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故符合题意;D.比如微溶物质Ca(OH)2溶解度很小,达到饱和的时候肯定是稀溶液,所以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的特点,稀溶液的特点分析。6.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紫红色B.导热性C.延展性D.易锈蚀【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紫红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易锈蚀需要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7.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  )A.B.C.D.【答案】C【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A.该标识是爱护水资源标识,故不符合题意;B.该标识是有毒品标识,故不符合题意;C.该标识是严禁烟火标识,故符合题意;D.该标识是可回收物标识,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加油站应该严禁烟火,结合图标的含义分析。8.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的微观解释: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所以电解水实验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n【分析】A、根据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D、根据溶液的导电原因分析。9.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B.霉变大来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C.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答案】B【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解析】【解答】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霉变大米有害身体健康,煮熟后也可以食用,故错误,符合题意;C.油脂中富含脂肪,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B、霉变的食物有毒,不能食用。C、油脂中富含脂肪,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10.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日常消毒杀菌常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某品牌消毒凝胶的成分中含有正丙醇(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1C.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每个分子含12个原子【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由正丙醇化学式可知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9:2:4,故不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60,而不是60g,故不符合题意;D.由正丙醇化学式(C3H8O)可知:该物质的每个分子里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D、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11.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药石油资源C.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D.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可以带回家,故不符合题意;B.乙醇汽油中乙醇可以再生,可以节药石油资源,故符合题意;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D.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回收或多次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B、根据乙醇可以再生分析。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12.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HNO3B.NO2C.NaNO2D.N2【答案】A【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n【解析】【解答】A.硝酸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氮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不符合题意;C.亚硝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不符合题意;D.氮气为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零计算。13.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O2催化剂__NO+H2O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答案】D【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故不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此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4×17):(5×32)=17:40,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4:6=2:3,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K+、Fe3+、NO3-B.H+、NO3-、SO42-C.Na+、Ba2+、Cl-D.NH4+、K+、SO42-【答案】C【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Fe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Fe3+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故不符合题意;B.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氢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不符合题意;C.钠离子、钡离子、氯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相互不反应,而且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符合题意;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其难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15.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评价及分析A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符合题意: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B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不符合题意: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符合题意: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符合题意: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A.AB.BC.CD.D【答案】B【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加入足量稀硫酸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可以通过在氧气流加热混合物的方法除去碳粉,故A不符合题意;B.蒸发溶液时应该在析出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完全蒸干会造成固体溅出,故B符合题意;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溶液,会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新生成的硝酸钾成为新的杂质难以除去,故C不符合题意;\n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这个做法不符合题意,因为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二、填空题16.请用化学用语回答:(1)两个氢原子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3)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  ;(4)体温计中的金属  。【答案】(1)2H(2)Ca(OH)2(3)Ag+(4)Hg【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解析】【解答】(1)在元素符号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Ag+;(4)体温计中的金属Hg;【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4)体温计中含有金属汞。17.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元素名称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答案】(1)39.95;16(2)氯元素或氯(3)A(4)三或3;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以氩的单元格为例:18—表示原子序数,Ar—表示元素符号,氩—表示元素名称,39.95—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由硫的单元格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为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三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分析】(1)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根据元素周期表,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4)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18.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生产中的问题:(1)铁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用于炼铁的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2)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3)燃气使用后,一定要关闭燃气总阀门。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4)医疗上常常需要用到纯氧。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可用的方法是  ;(5)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  。【答案】(1)四氧化三铁或Fe3O4(2)蛋白质(3)隔绝可燃物(4)分离液态空气法(5)水体污染【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保护水资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n【解析】【解答】(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3)灭火的原理有:一隔绝可燃物;二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关闭燃气总阀门是隔绝可燃物;(4)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将空气通过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的空气,再通过升温,由于氮气的沸点低,氮气先挥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分析】(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中富含蛋白质。(3)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4)根据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分析。(5)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19.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3℃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  ;(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4)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答案】(1)丙(2)冷却结晶;干燥(3)恒温蒸发甲的不饱和溶液的溶剂(4)乙>甲>丙【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观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得知,t3℃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丙,则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丙;(2)从上图得知,在t2℃后甲的溶解度就大于乙,且其随温度上升的速率也大于乙,即在高温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恒温蒸发溶剂,来慢慢提升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分数直至其变为饱和溶液;(4)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而在将其升温至t2℃时,甲、乙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其溶剂质量未变,溶液质量也未变,此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而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降低,这时丙的饱和溶液会在升温时发生结晶,其溶质质量分数下降,故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即为乙>甲>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三、综合题20.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A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现象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高”或“低”);(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  性;(4)D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1)不能(2)高(3)导电(4)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A实验所用药品为木炭,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集气瓶内无法形成气压差,因此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则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4)D实验中红磷燃烧会放热,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变大,因此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n(2)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分析。(3)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4)根据大气压原理分析。21.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请从A~E中选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使用仪器a的优点是  ;(5)若要用F装置收集CO2,CO2应从  (填“b”或“c”)端通入,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方法、现象,结论)。【答案】(1)长颈漏斗(2)AC(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4)可随时添加药品(5)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仪器a即长颈漏斗;(2)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则是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其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故反应装置选A,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而氧气又不易溶于水,故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避免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收集装置选C,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即AC;(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仪器a即长颈漏斗,其优点是长颈漏斗的漏斗颈很长,操作非常简单,长颈漏斗可在反应过程中随时添加药品;(5)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应该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分析】(2)根据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又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分析。(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分析。(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分析。22.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树叶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只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就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人造树叶的原理很简单,由一块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任写一条即可);(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  ;(3)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  ;(4)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糖类(4)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通过“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可以得知其优点是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通过“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可以得知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n)和水,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得: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分析】(1)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分析。(2)根据“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分析。(3)根据“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分析。(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C2H4)和水。23.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1)物质G的化学式是  ;(2)A→E的过程中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  ;(4)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uCl2(2)放热(3)盐(4)BaCl2+H2SO4=BaSO4↓+2HCl【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则A是水;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E、C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D、E、C是单质、碱、盐其中的一种,且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并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D能够生成水,则D是一种盐;G可以由HCl反应得到,并含有铜离子,则G是氯化铜;C能和氯化铜反应,则C是一种比铜活泼的金属,可以是铁;F能和盐、金属单质反应并且能生成盐酸,则F是硫酸。(1)物质G的化学式是CuCl2。(2)A→E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的过程,过程中会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盐。(4)F是硫酸,B是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故F→B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由  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  (5)【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①  猜想一不成立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②  ③  猜想三成立(6)【反思拓展】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  (写化学式)。【答案】(1)HCl+NaOH=NaCl+H2O(2)红(3)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4)NaCl、BaCl2、NaOH(5)无明显现象;Na2CO3(或硫酸钠等);白色沉淀(6)CaCO3、BaCO3【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甲试管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n(2)由于甲试管中装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开始溶液显红色,随着稀盐酸加入,当试管中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因此两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4)做出猜想:乙试管不反应,丙试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发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混合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结合猜想一和二,可知猜想三为NaCl、BaCl2、NaOH。(5)设计实验:①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因此滴加过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②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欲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即含有钡离子,因此可以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碳酸钠或硫酸钠等,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③由②分析可知,出现白色沉淀。(6)由[做出猜想]的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4)根据混合后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分析。(5)①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②根据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反应后出现白色沉淀分析。③根据出现白色沉淀分析。(6)根据猜想三成立分析。25.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它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Fe+Fe2(SO4)3=3FeSO4)(1)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个即可);(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  ;(3)固体B成分是  ;(4)过程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  的作用。【答案】(1)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过滤(3)Fe、Cu或铁、铜(4)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物再利用【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由于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则在氧化铜和氧化铁中加入硫酸,其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在步骤②中加入铁粉,且已知:Fe+Fe2(SO4)3=3FeSO4,反应后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则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步骤②可以将固液分离,故该操作是过滤。(3)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分别是Fe+Fe2(SO4)3=3FeSO4,Fe+CuSO4=FeSO4+Cu,固体B在加入硫酸后能够生成硫酸亚铁,说明在步骤②中加入了过量的铁,则固体B的组成是铁和铜。(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后,铁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分析】(1)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3)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4)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反应。(5)根据废料处理的意义分析。四、计算题2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aOH=Mg(OH)2↓+Na2SO4,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m的值为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  g时,恰好完全反应;(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n【答案】(1)5.8(2)80(3)解:设反应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设反应整个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MgSO4120x+2NaOH=Mg(OH)2↓5811.6g+Na2SO4142y12058=x11.6g,解得x=24g;58142=11.6gy,解得y=28.4g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0g-24g=16g,根据质量守恒得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3.6g+40g+80g−11.6g=222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4g+16g222g×100%=20%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通过题干和图示得知,因为该体系中仅有一个反应就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所以m=2.9+2.9=5.8;(2)观察图示得知,在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之后再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也不增加,所以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1)根据题干和图像,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分析。(2)根据图像,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镁、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简介:辽宁省营口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B.绳锯木断C.刻舟求剑D.披荆斩棘【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所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小丽同学用紫甘蓝叶片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叶片B.浸取色素C.过滤汁液D.滴加滤液【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A.研磨叶片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浸取色素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D.滴加滤液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研磨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浸取色素操作分析。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3.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碱性,pH=7的溶液呈中性;A.唾液pH为6.6-7.1,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B.胃液0.9-1.5,pH<7溶液一定呈酸性,故符合题意:C.乳汁6.6-7.6,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D.胆汁7.1-7.3,pH>7的溶液呈碱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4.存放下列物质的试剂瓶打开瓶塞后,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盐酸C.生石灰D.浓硫酸【答案】B【知识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时,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在瓶口附近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大量的盐酸的小液滴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白雾现象,故符合题意;C.生石灰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和脱水性,打开瓶塞后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白雾是液体小液滴形成的。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为固体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解析】【解答】A.溶质可以为气体、液体、固体,故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剂乙醇,故不符合题意;C.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故符合题意;D.比如微溶物质Ca(OH)2溶解度很小,达到饱和的时候肯定是稀溶液,所以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的特点,稀溶液的特点分析。6.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紫红色B.导热性C.延展性D.易锈蚀【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紫红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易锈蚀需要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7.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  )A.B.C.D.【答案】C【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A.该标识是爱护水资源标识,故不符合题意;B.该标识是有毒品标识,故不符合题意;C.该标识是严禁烟火标识,故符合题意;D.该标识是可回收物标识,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加油站应该严禁烟火,结合图标的含义分析。8.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的微观解释: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所以电解水实验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D、根据溶液的导电原因分析。9.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B.霉变大来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C.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答案】B【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解析】【解答】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霉变大米有害身体健康,煮熟后也可以食用,故错误,符合题意;C.油脂中富含脂肪,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B、霉变的食物有毒,不能食用。C、油脂中富含脂肪,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10.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日常消毒杀菌常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某品牌消毒凝胶的成分中含有正丙醇(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1C.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每个分子含12个原子【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由正丙醇化学式可知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9:2:4,故不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60,而不是60g,故不符合题意;D.由正丙醇化学式(C3H8O)可知:该物质的每个分子里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D、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11.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药石油资源C.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D.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可以带回家,故不符合题意;B.乙醇汽油中乙醇可以再生,可以节药石油资源,故符合题意;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D.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回收或多次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B、根据乙醇可以再生分析。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12.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HNO3B.NO2C.NaNO2D.N2【答案】A【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硝酸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氮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不符合题意;C.亚硝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不符合题意;D.氮气为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零计算。13.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O2催化剂__NO+H2O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答案】D【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故不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此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4×17):(5×32)=17:40,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4:6=2:3,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K+、Fe3+、NO3-B.H+、NO3-、SO42-C.Na+、Ba2+、Cl-D.NH4+、K+、SO42-【答案】C【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Fe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Fe3+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故不符合题意;B.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氢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不符合题意;C.钠离子、钡离子、氯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相互不反应,而且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符合题意;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其难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15.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评价及分析A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符合题意: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B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不符合题意: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符合题意: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符合题意: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A.AB.BC.CD.D【答案】B【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加入足量稀硫酸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可以通过在氧气流加热混合物的方法除去碳粉,故A不符合题意;B.蒸发溶液时应该在析出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完全蒸干会造成固体溅出,故B符合题意;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溶液,会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新生成的硝酸钾成为新的杂质难以除去,故C不符合题意; 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这个做法不符合题意,因为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二、填空题16.请用化学用语回答:(1)两个氢原子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3)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  ;(4)体温计中的金属  。【答案】(1)2H(2)Ca(OH)2(3)Ag+(4)Hg【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解析】【解答】(1)在元素符号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Ag+;(4)体温计中的金属Hg;【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4)体温计中含有金属汞。17.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元素名称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答案】(1)39.95;16(2)氯元素或氯(3)A(4)三或3;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以氩的单元格为例:18—表示原子序数,Ar—表示元素符号,氩—表示元素名称,39.95—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由硫的单元格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为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三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分析】(1)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根据元素周期表,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4)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18.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生产中的问题:(1)铁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用于炼铁的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2)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3)燃气使用后,一定要关闭燃气总阀门。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4)医疗上常常需要用到纯氧。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可用的方法是  ;(5)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  。【答案】(1)四氧化三铁或Fe3O4(2)蛋白质(3)隔绝可燃物(4)分离液态空气法(5)水体污染【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保护水资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3)灭火的原理有:一隔绝可燃物;二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关闭燃气总阀门是隔绝可燃物;(4)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将空气通过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的空气,再通过升温,由于氮气的沸点低,氮气先挥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分析】(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中富含蛋白质。(3)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4)根据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分析。(5)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19.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3℃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  ;(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4)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答案】(1)丙(2)冷却结晶;干燥(3)恒温蒸发甲的不饱和溶液的溶剂(4)乙>甲>丙【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观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得知,t3℃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丙,则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丙;(2)从上图得知,在t2℃后甲的溶解度就大于乙,且其随温度上升的速率也大于乙,即在高温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恒温蒸发溶剂,来慢慢提升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分数直至其变为饱和溶液;(4)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而在将其升温至t2℃时,甲、乙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其溶剂质量未变,溶液质量也未变,此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而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降低,这时丙的饱和溶液会在升温时发生结晶,其溶质质量分数下降,故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即为乙>甲>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三、综合题20.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A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现象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高”或“低”);(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  性;(4)D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1)不能(2)高(3)导电(4)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A实验所用药品为木炭,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集气瓶内无法形成气压差,因此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则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4)D实验中红磷燃烧会放热,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变大,因此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 (2)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分析。(3)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4)根据大气压原理分析。21.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请从A~E中选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使用仪器a的优点是  ;(5)若要用F装置收集CO2,CO2应从  (填“b”或“c”)端通入,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方法、现象,结论)。【答案】(1)长颈漏斗(2)AC(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4)可随时添加药品(5)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仪器a即长颈漏斗;(2)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则是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其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故反应装置选A,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而氧气又不易溶于水,故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避免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收集装置选C,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即AC;(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仪器a即长颈漏斗,其优点是长颈漏斗的漏斗颈很长,操作非常简单,长颈漏斗可在反应过程中随时添加药品;(5)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应该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分析】(2)根据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又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分析。(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分析。(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分析。22.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树叶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只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就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人造树叶的原理很简单,由一块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任写一条即可);(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  ;(3)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  ;(4)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糖类(4)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通过“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可以得知其优点是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通过“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可以得知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 )和水,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得: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分析】(1)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分析。(2)根据“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分析。(3)根据“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分析。(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C2H4)和水。23.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1)物质G的化学式是  ;(2)A→E的过程中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  ;(4)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uCl2(2)放热(3)盐(4)BaCl2+H2SO4=BaSO4↓+2HCl【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则A是水;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E、C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D、E、C是单质、碱、盐其中的一种,且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并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D能够生成水,则D是一种盐;G可以由HCl反应得到,并含有铜离子,则G是氯化铜;C能和氯化铜反应,则C是一种比铜活泼的金属,可以是铁;F能和盐、金属单质反应并且能生成盐酸,则F是硫酸。(1)物质G的化学式是CuCl2。(2)A→E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的过程,过程中会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盐。(4)F是硫酸,B是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故F→B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由  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  (5)【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①  猜想一不成立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②  ③  猜想三成立(6)【反思拓展】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  (写化学式)。【答案】(1)HCl+NaOH=NaCl+H2O(2)红(3)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4)NaCl、BaCl2、NaOH(5)无明显现象;Na2CO3(或硫酸钠等);白色沉淀(6)CaCO3、BaCO3【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甲试管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由于甲试管中装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开始溶液显红色,随着稀盐酸加入,当试管中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因此两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4)做出猜想:乙试管不反应,丙试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发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混合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结合猜想一和二,可知猜想三为NaCl、BaCl2、NaOH。(5)设计实验:①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因此滴加过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②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欲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即含有钡离子,因此可以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碳酸钠或硫酸钠等,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③由②分析可知,出现白色沉淀。(6)由[做出猜想]的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4)根据混合后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分析。(5)①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②根据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反应后出现白色沉淀分析。③根据出现白色沉淀分析。(6)根据猜想三成立分析。25.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它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Fe+Fe2(SO4)3=3FeSO4)(1)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个即可);(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  ;(3)固体B成分是  ;(4)过程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  的作用。【答案】(1)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过滤(3)Fe、Cu或铁、铜(4)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物再利用【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由于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则在氧化铜和氧化铁中加入硫酸,其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在步骤②中加入铁粉,且已知:Fe+Fe2(SO4)3=3FeSO4,反应后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则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步骤②可以将固液分离,故该操作是过滤。(3)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分别是Fe+Fe2(SO4)3=3FeSO4,Fe+CuSO4=FeSO4+Cu,固体B在加入硫酸后能够生成硫酸亚铁,说明在步骤②中加入了过量的铁,则固体B的组成是铁和铜。(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后,铁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分析】(1)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3)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4)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反应。(5)根据废料处理的意义分析。四、计算题2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aOH=Mg(OH)2↓+Na2SO4,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m的值为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  g时,恰好完全反应;(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5.8(2)80(3)解:设反应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设反应整个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MgSO4120x+2NaOH=Mg(OH)2↓5811.6g+Na2SO4142y12058=x11.6g,解得x=24g;58142=11.6gy,解得y=28.4g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0g-24g=16g,根据质量守恒得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3.6g+40g+80g−11.6g=222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4g+16g222g×100%=20%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通过题干和图示得知,因为该体系中仅有一个反应就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所以m=2.9+2.9=5.8;(2)观察图示得知,在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之后再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也不增加,所以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1)根据题干和图像,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分析。(2)根据图像,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镁、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简介:辽宁省营口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B.绳锯木断C.刻舟求剑D.披荆斩棘【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所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小丽同学用紫甘蓝叶片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叶片B.浸取色素C.过滤汁液D.滴加滤液【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A.研磨叶片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浸取色素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D.滴加滤液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研磨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浸取色素操作分析。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3.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碱性,pH=7的溶液呈中性;A.唾液pH为6.6-7.1,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B.胃液0.9-1.5,pH<7溶液一定呈酸性,故符合题意:C.乳汁6.6-7.6,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D.胆汁7.1-7.3,pH>7的溶液呈碱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4.存放下列物质的试剂瓶打开瓶塞后,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盐酸C.生石灰D.浓硫酸【答案】B【知识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时,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在瓶口附近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大量的盐酸的小液滴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白雾现象,故符合题意;C.生石灰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和脱水性,打开瓶塞后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白雾是液体小液滴形成的。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为固体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解析】【解答】A.溶质可以为气体、液体、固体,故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剂乙醇,故不符合题意;C.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故符合题意;D.比如微溶物质Ca(OH)2溶解度很小,达到饱和的时候肯定是稀溶液,所以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的特点,稀溶液的特点分析。6.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紫红色B.导热性C.延展性D.易锈蚀【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紫红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易锈蚀需要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7.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  )A.B.C.D.【答案】C【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A.该标识是爱护水资源标识,故不符合题意;B.该标识是有毒品标识,故不符合题意;C.该标识是严禁烟火标识,故符合题意;D.该标识是可回收物标识,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加油站应该严禁烟火,结合图标的含义分析。8.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的微观解释: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所以电解水实验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D、根据溶液的导电原因分析。9.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B.霉变大来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C.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答案】B【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解析】【解答】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霉变大米有害身体健康,煮熟后也可以食用,故错误,符合题意;C.油脂中富含脂肪,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B、霉变的食物有毒,不能食用。C、油脂中富含脂肪,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10.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日常消毒杀菌常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某品牌消毒凝胶的成分中含有正丙醇(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1C.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每个分子含12个原子【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由正丙醇化学式可知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9:2:4,故不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60,而不是60g,故不符合题意;D.由正丙醇化学式(C3H8O)可知:该物质的每个分子里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D、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11.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药石油资源C.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D.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可以带回家,故不符合题意;B.乙醇汽油中乙醇可以再生,可以节药石油资源,故符合题意;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D.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回收或多次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B、根据乙醇可以再生分析。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12.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HNO3B.NO2C.NaNO2D.N2【答案】A【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硝酸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氮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不符合题意;C.亚硝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不符合题意;D.氮气为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零计算。13.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O2催化剂__NO+H2O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答案】D【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故不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此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4×17):(5×32)=17:40,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4:6=2:3,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K+、Fe3+、NO3-B.H+、NO3-、SO42-C.Na+、Ba2+、Cl-D.NH4+、K+、SO42-【答案】C【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Fe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Fe3+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故不符合题意;B.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氢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不符合题意;C.钠离子、钡离子、氯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相互不反应,而且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符合题意;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其难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15.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评价及分析A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符合题意: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B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不符合题意: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符合题意: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符合题意: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A.AB.BC.CD.D【答案】B【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加入足量稀硫酸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可以通过在氧气流加热混合物的方法除去碳粉,故A不符合题意;B.蒸发溶液时应该在析出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完全蒸干会造成固体溅出,故B符合题意;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溶液,会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新生成的硝酸钾成为新的杂质难以除去,故C不符合题意; 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这个做法不符合题意,因为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二、填空题16.请用化学用语回答:(1)两个氢原子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3)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  ;(4)体温计中的金属  。【答案】(1)2H(2)Ca(OH)2(3)Ag+(4)Hg【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解析】【解答】(1)在元素符号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Ag+;(4)体温计中的金属Hg;【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4)体温计中含有金属汞。17.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元素名称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答案】(1)39.95;16(2)氯元素或氯(3)A(4)三或3;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以氩的单元格为例:18—表示原子序数,Ar—表示元素符号,氩—表示元素名称,39.95—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由硫的单元格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为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三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分析】(1)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根据元素周期表,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4)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18.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生产中的问题:(1)铁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用于炼铁的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2)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3)燃气使用后,一定要关闭燃气总阀门。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4)医疗上常常需要用到纯氧。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可用的方法是  ;(5)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  。【答案】(1)四氧化三铁或Fe3O4(2)蛋白质(3)隔绝可燃物(4)分离液态空气法(5)水体污染【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保护水资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3)灭火的原理有:一隔绝可燃物;二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关闭燃气总阀门是隔绝可燃物;(4)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将空气通过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的空气,再通过升温,由于氮气的沸点低,氮气先挥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分析】(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中富含蛋白质。(3)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4)根据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分析。(5)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19.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3℃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  ;(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4)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答案】(1)丙(2)冷却结晶;干燥(3)恒温蒸发甲的不饱和溶液的溶剂(4)乙>甲>丙【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观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得知,t3℃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丙,则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丙;(2)从上图得知,在t2℃后甲的溶解度就大于乙,且其随温度上升的速率也大于乙,即在高温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恒温蒸发溶剂,来慢慢提升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分数直至其变为饱和溶液;(4)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而在将其升温至t2℃时,甲、乙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其溶剂质量未变,溶液质量也未变,此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而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降低,这时丙的饱和溶液会在升温时发生结晶,其溶质质量分数下降,故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即为乙>甲>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三、综合题20.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A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现象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高”或“低”);(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  性;(4)D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1)不能(2)高(3)导电(4)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A实验所用药品为木炭,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集气瓶内无法形成气压差,因此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则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4)D实验中红磷燃烧会放热,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变大,因此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 (2)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分析。(3)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4)根据大气压原理分析。21.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请从A~E中选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使用仪器a的优点是  ;(5)若要用F装置收集CO2,CO2应从  (填“b”或“c”)端通入,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方法、现象,结论)。【答案】(1)长颈漏斗(2)AC(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4)可随时添加药品(5)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仪器a即长颈漏斗;(2)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则是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其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故反应装置选A,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而氧气又不易溶于水,故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避免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收集装置选C,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即AC;(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仪器a即长颈漏斗,其优点是长颈漏斗的漏斗颈很长,操作非常简单,长颈漏斗可在反应过程中随时添加药品;(5)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应该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分析】(2)根据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又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分析。(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分析。(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分析。22.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树叶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只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就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人造树叶的原理很简单,由一块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任写一条即可);(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  ;(3)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  ;(4)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糖类(4)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通过“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可以得知其优点是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通过“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可以得知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 )和水,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得: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分析】(1)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分析。(2)根据“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分析。(3)根据“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分析。(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C2H4)和水。23.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1)物质G的化学式是  ;(2)A→E的过程中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  ;(4)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uCl2(2)放热(3)盐(4)BaCl2+H2SO4=BaSO4↓+2HCl【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则A是水;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E、C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D、E、C是单质、碱、盐其中的一种,且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并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D能够生成水,则D是一种盐;G可以由HCl反应得到,并含有铜离子,则G是氯化铜;C能和氯化铜反应,则C是一种比铜活泼的金属,可以是铁;F能和盐、金属单质反应并且能生成盐酸,则F是硫酸。(1)物质G的化学式是CuCl2。(2)A→E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的过程,过程中会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盐。(4)F是硫酸,B是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故F→B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由  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  (5)【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①  猜想一不成立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②  ③  猜想三成立(6)【反思拓展】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  (写化学式)。【答案】(1)HCl+NaOH=NaCl+H2O(2)红(3)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4)NaCl、BaCl2、NaOH(5)无明显现象;Na2CO3(或硫酸钠等);白色沉淀(6)CaCO3、BaCO3【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甲试管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由于甲试管中装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开始溶液显红色,随着稀盐酸加入,当试管中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因此两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4)做出猜想:乙试管不反应,丙试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发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混合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结合猜想一和二,可知猜想三为NaCl、BaCl2、NaOH。(5)设计实验:①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因此滴加过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②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欲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即含有钡离子,因此可以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碳酸钠或硫酸钠等,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③由②分析可知,出现白色沉淀。(6)由[做出猜想]的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4)根据混合后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分析。(5)①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②根据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反应后出现白色沉淀分析。③根据出现白色沉淀分析。(6)根据猜想三成立分析。25.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它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Fe+Fe2(SO4)3=3FeSO4)(1)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个即可);(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  ;(3)固体B成分是  ;(4)过程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  的作用。【答案】(1)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过滤(3)Fe、Cu或铁、铜(4)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物再利用【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由于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则在氧化铜和氧化铁中加入硫酸,其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在步骤②中加入铁粉,且已知:Fe+Fe2(SO4)3=3FeSO4,反应后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则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步骤②可以将固液分离,故该操作是过滤。(3)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分别是Fe+Fe2(SO4)3=3FeSO4,Fe+CuSO4=FeSO4+Cu,固体B在加入硫酸后能够生成硫酸亚铁,说明在步骤②中加入了过量的铁,则固体B的组成是铁和铜。(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后,铁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分析】(1)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3)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4)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反应。(5)根据废料处理的意义分析。四、计算题2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aOH=Mg(OH)2↓+Na2SO4,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m的值为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  g时,恰好完全反应;(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5.8(2)80(3)解:设反应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设反应整个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MgSO4120x+2NaOH=Mg(OH)2↓5811.6g+Na2SO4142y12058=x11.6g,解得x=24g;58142=11.6gy,解得y=28.4g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0g-24g=16g,根据质量守恒得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3.6g+40g+80g−11.6g=222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4g+16g222g×100%=20%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通过题干和图示得知,因为该体系中仅有一个反应就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所以m=2.9+2.9=5.8;(2)观察图示得知,在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之后再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也不增加,所以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1)根据题干和图像,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分析。(2)根据图像,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镁、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简介:辽宁省营口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B.绳锯木断C.刻舟求剑D.披荆斩棘【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所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小丽同学用紫甘蓝叶片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叶片B.浸取色素C.过滤汁液D.滴加滤液【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A.研磨叶片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浸取色素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D.滴加滤液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研磨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浸取色素操作分析。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3.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碱性,pH=7的溶液呈中性;A.唾液pH为6.6-7.1,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B.胃液0.9-1.5,pH<7溶液一定呈酸性,故符合题意:C.乳汁6.6-7.6,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D.胆汁7.1-7.3,pH>7的溶液呈碱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4.存放下列物质的试剂瓶打开瓶塞后,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盐酸C.生石灰D.浓硫酸【答案】B【知识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时,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在瓶口附近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大量的盐酸的小液滴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白雾现象,故符合题意;C.生石灰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和脱水性,打开瓶塞后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白雾是液体小液滴形成的。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为固体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解析】【解答】A.溶质可以为气体、液体、固体,故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剂乙醇,故不符合题意;C.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故符合题意;D.比如微溶物质Ca(OH)2溶解度很小,达到饱和的时候肯定是稀溶液,所以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的特点,稀溶液的特点分析。6.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紫红色B.导热性C.延展性D.易锈蚀【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紫红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易锈蚀需要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7.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  )A.B.C.D.【答案】C【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A.该标识是爱护水资源标识,故不符合题意;B.该标识是有毒品标识,故不符合题意;C.该标识是严禁烟火标识,故符合题意;D.该标识是可回收物标识,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加油站应该严禁烟火,结合图标的含义分析。8.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的微观解释: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所以电解水实验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D、根据溶液的导电原因分析。9.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B.霉变大来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C.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答案】B【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解析】【解答】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霉变大米有害身体健康,煮熟后也可以食用,故错误,符合题意;C.油脂中富含脂肪,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B、霉变的食物有毒,不能食用。C、油脂中富含脂肪,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10.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日常消毒杀菌常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某品牌消毒凝胶的成分中含有正丙醇(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1C.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每个分子含12个原子【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由正丙醇化学式可知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9:2:4,故不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60,而不是60g,故不符合题意;D.由正丙醇化学式(C3H8O)可知:该物质的每个分子里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D、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11.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药石油资源C.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D.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可以带回家,故不符合题意;B.乙醇汽油中乙醇可以再生,可以节药石油资源,故符合题意;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D.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回收或多次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B、根据乙醇可以再生分析。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12.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HNO3B.NO2C.NaNO2D.N2【答案】A【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硝酸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氮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不符合题意;C.亚硝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不符合题意;D.氮气为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零计算。13.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O2催化剂__NO+H2O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答案】D【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故不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此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4×17):(5×32)=17:40,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4:6=2:3,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K+、Fe3+、NO3-B.H+、NO3-、SO42-C.Na+、Ba2+、Cl-D.NH4+、K+、SO42-【答案】C【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Fe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Fe3+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故不符合题意;B.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氢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不符合题意;C.钠离子、钡离子、氯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相互不反应,而且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符合题意;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其难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15.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评价及分析A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符合题意: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B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不符合题意: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符合题意: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符合题意: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A.AB.BC.CD.D【答案】B【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加入足量稀硫酸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可以通过在氧气流加热混合物的方法除去碳粉,故A不符合题意;B.蒸发溶液时应该在析出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完全蒸干会造成固体溅出,故B符合题意;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溶液,会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新生成的硝酸钾成为新的杂质难以除去,故C不符合题意; 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这个做法不符合题意,因为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二、填空题16.请用化学用语回答:(1)两个氢原子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3)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  ;(4)体温计中的金属  。【答案】(1)2H(2)Ca(OH)2(3)Ag+(4)Hg【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解析】【解答】(1)在元素符号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Ag+;(4)体温计中的金属Hg;【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4)体温计中含有金属汞。17.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元素名称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答案】(1)39.95;16(2)氯元素或氯(3)A(4)三或3;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以氩的单元格为例:18—表示原子序数,Ar—表示元素符号,氩—表示元素名称,39.95—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由硫的单元格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为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三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分析】(1)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根据元素周期表,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4)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18.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生产中的问题:(1)铁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用于炼铁的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2)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3)燃气使用后,一定要关闭燃气总阀门。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4)医疗上常常需要用到纯氧。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可用的方法是  ;(5)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  。【答案】(1)四氧化三铁或Fe3O4(2)蛋白质(3)隔绝可燃物(4)分离液态空气法(5)水体污染【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保护水资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3)灭火的原理有:一隔绝可燃物;二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关闭燃气总阀门是隔绝可燃物;(4)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将空气通过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的空气,再通过升温,由于氮气的沸点低,氮气先挥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分析】(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中富含蛋白质。(3)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4)根据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分析。(5)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19.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3℃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  ;(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4)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答案】(1)丙(2)冷却结晶;干燥(3)恒温蒸发甲的不饱和溶液的溶剂(4)乙>甲>丙【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观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得知,t3℃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丙,则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丙;(2)从上图得知,在t2℃后甲的溶解度就大于乙,且其随温度上升的速率也大于乙,即在高温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恒温蒸发溶剂,来慢慢提升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分数直至其变为饱和溶液;(4)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而在将其升温至t2℃时,甲、乙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其溶剂质量未变,溶液质量也未变,此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而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降低,这时丙的饱和溶液会在升温时发生结晶,其溶质质量分数下降,故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即为乙>甲>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三、综合题20.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A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现象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高”或“低”);(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  性;(4)D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1)不能(2)高(3)导电(4)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A实验所用药品为木炭,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集气瓶内无法形成气压差,因此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则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4)D实验中红磷燃烧会放热,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变大,因此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 (2)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分析。(3)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4)根据大气压原理分析。21.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请从A~E中选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使用仪器a的优点是  ;(5)若要用F装置收集CO2,CO2应从  (填“b”或“c”)端通入,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方法、现象,结论)。【答案】(1)长颈漏斗(2)AC(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4)可随时添加药品(5)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仪器a即长颈漏斗;(2)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则是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其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故反应装置选A,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而氧气又不易溶于水,故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避免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收集装置选C,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即AC;(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仪器a即长颈漏斗,其优点是长颈漏斗的漏斗颈很长,操作非常简单,长颈漏斗可在反应过程中随时添加药品;(5)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应该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分析】(2)根据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又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分析。(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分析。(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分析。22.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树叶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只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就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人造树叶的原理很简单,由一块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任写一条即可);(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  ;(3)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  ;(4)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糖类(4)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通过“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可以得知其优点是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通过“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可以得知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 )和水,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得: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分析】(1)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分析。(2)根据“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分析。(3)根据“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分析。(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C2H4)和水。23.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1)物质G的化学式是  ;(2)A→E的过程中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  ;(4)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uCl2(2)放热(3)盐(4)BaCl2+H2SO4=BaSO4↓+2HCl【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则A是水;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E、C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D、E、C是单质、碱、盐其中的一种,且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并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D能够生成水,则D是一种盐;G可以由HCl反应得到,并含有铜离子,则G是氯化铜;C能和氯化铜反应,则C是一种比铜活泼的金属,可以是铁;F能和盐、金属单质反应并且能生成盐酸,则F是硫酸。(1)物质G的化学式是CuCl2。(2)A→E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的过程,过程中会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盐。(4)F是硫酸,B是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故F→B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由  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  (5)【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①  猜想一不成立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②  ③  猜想三成立(6)【反思拓展】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  (写化学式)。【答案】(1)HCl+NaOH=NaCl+H2O(2)红(3)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4)NaCl、BaCl2、NaOH(5)无明显现象;Na2CO3(或硫酸钠等);白色沉淀(6)CaCO3、BaCO3【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甲试管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由于甲试管中装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开始溶液显红色,随着稀盐酸加入,当试管中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因此两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4)做出猜想:乙试管不反应,丙试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发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混合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结合猜想一和二,可知猜想三为NaCl、BaCl2、NaOH。(5)设计实验:①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因此滴加过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②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欲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即含有钡离子,因此可以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碳酸钠或硫酸钠等,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③由②分析可知,出现白色沉淀。(6)由[做出猜想]的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4)根据混合后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分析。(5)①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②根据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反应后出现白色沉淀分析。③根据出现白色沉淀分析。(6)根据猜想三成立分析。25.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它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Fe+Fe2(SO4)3=3FeSO4)(1)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个即可);(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  ;(3)固体B成分是  ;(4)过程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  的作用。【答案】(1)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过滤(3)Fe、Cu或铁、铜(4)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物再利用【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由于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则在氧化铜和氧化铁中加入硫酸,其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在步骤②中加入铁粉,且已知:Fe+Fe2(SO4)3=3FeSO4,反应后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则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步骤②可以将固液分离,故该操作是过滤。(3)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分别是Fe+Fe2(SO4)3=3FeSO4,Fe+CuSO4=FeSO4+Cu,固体B在加入硫酸后能够生成硫酸亚铁,说明在步骤②中加入了过量的铁,则固体B的组成是铁和铜。(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后,铁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分析】(1)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3)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4)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反应。(5)根据废料处理的意义分析。四、计算题2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aOH=Mg(OH)2↓+Na2SO4,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m的值为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  g时,恰好完全反应;(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5.8(2)80(3)解:设反应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设反应整个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MgSO4120x+2NaOH=Mg(OH)2↓5811.6g+Na2SO4142y12058=x11.6g,解得x=24g;58142=11.6gy,解得y=28.4g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0g-24g=16g,根据质量守恒得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3.6g+40g+80g−11.6g=222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4g+16g222g×100%=20%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通过题干和图示得知,因为该体系中仅有一个反应就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所以m=2.9+2.9=5.8;(2)观察图示得知,在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之后再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也不增加,所以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1)根据题干和图像,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分析。(2)根据图像,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镁、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简介:辽宁省营口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B.绳锯木断C.刻舟求剑D.披荆斩棘【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所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小丽同学用紫甘蓝叶片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叶片B.浸取色素C.过滤汁液D.滴加滤液【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A.研磨叶片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浸取色素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D.滴加滤液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研磨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浸取色素操作分析。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3.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碱性,pH=7的溶液呈中性;A.唾液pH为6.6-7.1,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B.胃液0.9-1.5,pH<7溶液一定呈酸性,故符合题意:C.乳汁6.6-7.6,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D.胆汁7.1-7.3,pH>7的溶液呈碱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值=7,显中性;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4.存放下列物质的试剂瓶打开瓶塞后,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盐酸C.生石灰D.浓硫酸【答案】B【知识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时,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在瓶口附近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大量的盐酸的小液滴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白雾现象,故符合题意;C.生石灰具有强吸水性,打开瓶塞后会潮解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和脱水性,打开瓶塞后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白雾是液体小液滴形成的。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为固体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解析】【解答】A.溶质可以为气体、液体、固体,故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剂乙醇,故不符合题意;C.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故符合题意;D.比如微溶物质Ca(OH)2溶解度很小,达到饱和的时候肯定是稀溶液,所以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的特点,稀溶液的特点分析。6.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紫红色B.导热性C.延展性D.易锈蚀【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紫红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易锈蚀需要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7.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  )A.B.C.D.【答案】C【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A.该标识是爱护水资源标识,故不符合题意;B.该标识是有毒品标识,故不符合题意;C.该标识是严禁烟火标识,故符合题意;D.该标识是可回收物标识,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加油站应该严禁烟火,结合图标的含义分析。8.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答案】A【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气体受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的微观解释: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所以电解水实验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D、根据溶液的导电原因分析。9.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应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B.霉变大来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C.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答案】B【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解析】【解答】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常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霉变大米有害身体健康,煮熟后也可以食用,故错误,符合题意;C.油脂中富含脂肪,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多来自蔬菜、水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牛奶中富含钙元素。B、霉变的食物有毒,不能食用。C、油脂中富含脂肪,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10.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日常消毒杀菌常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某品牌消毒凝胶的成分中含有正丙醇(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1C.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每个分子含12个原子【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由正丙醇化学式可知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9:2:4,故不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60,而不是60g,故不符合题意;D.由正丙醇化学式(C3H8O)可知:该物质的每个分子里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D、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11.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药石油资源C.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D.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可以带回家,故不符合题意;B.乙醇汽油中乙醇可以再生,可以节药石油资源,故符合题意;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D.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回收或多次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B、根据乙醇可以再生分析。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12.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HNO3B.NO2C.NaNO2D.N2【答案】A【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硝酸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氮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不符合题意;C.亚硝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不符合题意;D.氮气为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零计算。13.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O2催化剂__NO+H2O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答案】D【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故不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此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4×17):(5×32)=17:40,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__4NO+6H2O,所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4:6=2:3,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K+、Fe3+、NO3-B.H+、NO3-、SO42-C.Na+、Ba2+、Cl-D.NH4+、K+、SO42-【答案】C【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Fe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Fe3+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故不符合题意;B.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氢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不符合题意;C.钠离子、钡离子、氯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相互不反应,而且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符合题意;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其难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15.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评价及分析A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符合题意: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B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不符合题意: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符合题意: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符合题意: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A.AB.BC.CD.D【答案】B【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加入足量稀硫酸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可以通过在氧气流加热混合物的方法除去碳粉,故A不符合题意;B.蒸发溶液时应该在析出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完全蒸干会造成固体溅出,故B符合题意;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溶液,会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新生成的硝酸钾成为新的杂质难以除去,故C不符合题意; 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这个做法不符合题意,因为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二、填空题16.请用化学用语回答:(1)两个氢原子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3)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  ;(4)体温计中的金属  。【答案】(1)2H(2)Ca(OH)2(3)Ag+(4)Hg【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解析】【解答】(1)在元素符号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Ag+;(4)体温计中的金属Hg;【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3)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4)体温计中含有金属汞。17.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元素名称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答案】(1)39.95;16(2)氯元素或氯(3)A(4)三或3;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以氩的单元格为例:18—表示原子序数,Ar—表示元素符号,氩—表示元素名称,39.95—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由硫的单元格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为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三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分析】(1)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根据元素周期表,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4)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18.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生产中的问题:(1)铁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用于炼铁的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2)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3)燃气使用后,一定要关闭燃气总阀门。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4)医疗上常常需要用到纯氧。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可用的方法是  ;(5)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  。【答案】(1)四氧化三铁或Fe3O4(2)蛋白质(3)隔绝可燃物(4)分离液态空气法(5)水体污染【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保护水资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牛肉、蛋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3)灭火的原理有:一隔绝可燃物;二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关闭燃气总阀门是隔绝可燃物;(4)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将空气通过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的空气,再通过升温,由于氮气的沸点低,氮气先挥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分析】(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2)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等中富含蛋白质。(3)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4)根据工业制氧用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分析。(5)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19.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3℃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  ;(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4)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答案】(1)丙(2)冷却结晶;干燥(3)恒温蒸发甲的不饱和溶液的溶剂(4)乙>甲>丙【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观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得知,t3℃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丙,则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丙;(2)从上图得知,在t2℃后甲的溶解度就大于乙,且其随温度上升的速率也大于乙,即在高温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恒温蒸发溶剂,来慢慢提升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分数直至其变为饱和溶液;(4)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而在将其升温至t2℃时,甲、乙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其溶剂质量未变,溶液质量也未变,此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而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降低,这时丙的饱和溶液会在升温时发生结晶,其溶质质量分数下降,故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即为乙>甲>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三、综合题20.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A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现象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高”或“低”);(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  性;(4)D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1)不能(2)高(3)导电(4)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A实验所用药品为木炭,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集气瓶内无法形成气压差,因此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B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则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3)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4)D实验中红磷燃烧会放热,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变大,因此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以防气压过大冲出橡胶塞。【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 (2)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分析。(3)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4)根据大气压原理分析。21.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请从A~E中选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使用仪器a的优点是  ;(5)若要用F装置收集CO2,CO2应从  (填“b”或“c”)端通入,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方法、现象,结论)。【答案】(1)长颈漏斗(2)AC(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4)可随时添加药品(5)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仪器a即长颈漏斗;(2)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则是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其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故反应装置选A,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而氧气又不易溶于水,故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避免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收集装置选C,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即AC;(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仪器a即长颈漏斗,其优点是长颈漏斗的漏斗颈很长,操作非常简单,长颈漏斗可在反应过程中随时添加药品;(5)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应该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经收集满。【分析】(2)根据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又因为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且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可留少量水分析。(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分析。(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分析。22.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树叶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只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就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人造树叶的原理很简单,由一块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任写一条即可);(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  ;(3)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  ;(4)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糖类(4)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通过“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可以得知其优点是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通过“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可以得知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 )和水,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得:2CO2+6H2催化剂__ΔC2H4+4H2O。【分析】(1)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分析。(2)根据“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分析。(3)根据“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分析。(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C2H4)和水。23.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1)物质G的化学式是  ;(2)A→E的过程中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  ;(4)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uCl2(2)放热(3)盐(4)BaCl2+H2SO4=BaSO4↓+2HCl【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则A是水;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E、C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D、E、C是单质、碱、盐其中的一种,且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并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D能够生成水,则D是一种盐;G可以由HCl反应得到,并含有铜离子,则G是氯化铜;C能和氯化铜反应,则C是一种比铜活泼的金属,可以是铁;F能和盐、金属单质反应并且能生成盐酸,则F是硫酸。(1)物质G的化学式是CuCl2。(2)A→E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的过程,过程中会放出热量。(3)物质D所属类别是盐。(4)F是硫酸,B是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故F→B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4.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由  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  (5)【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①  猜想一不成立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②  ③  猜想三成立(6)【反思拓展】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  (写化学式)。【答案】(1)HCl+NaOH=NaCl+H2O(2)红(3)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4)NaCl、BaCl2、NaOH(5)无明显现象;Na2CO3(或硫酸钠等);白色沉淀(6)CaCO3、BaCO3【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甲试管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由于甲试管中装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开始溶液显红色,随着稀盐酸加入,当试管中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3)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因此两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4)做出猜想:乙试管不反应,丙试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发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混合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结合猜想一和二,可知猜想三为NaCl、BaCl2、NaOH。(5)设计实验:①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因此滴加过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②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欲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即含有钡离子,因此可以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碳酸钠或硫酸钠等,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③由②分析可知,出现白色沉淀。(6)由[做出猜想]的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4)根据混合后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分析。(5)①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②根据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反应后出现白色沉淀分析。③根据出现白色沉淀分析。(6)根据猜想三成立分析。25.某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如果不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处理后可回收铜和硫酸亚铁(不考虑其它杂质对流程的影响),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根据下图所示流程回答问题:(已知:Fe+Fe2(SO4)3=3FeSO4)(1)写出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个即可);(2)过程②的实验步骤是  ;(3)固体B成分是  ;(4)过程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  的作用。【答案】(1)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过滤(3)Fe、Cu或铁、铜(4)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物再利用【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工业废料中主要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由于过程①、过程③所加试剂相同,则在氧化铜和氧化铁中加入硫酸,其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在步骤②中加入铁粉,且已知:Fe+Fe2(SO4)3=3FeSO4,反应后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则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CuO+H2SO4=CuSO4+H2O。(2)步骤②可以将固液分离,故该操作是过滤。(3)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分别是Fe+Fe2(SO4)3=3FeSO4,Fe+CuSO4=FeSO4+Cu,固体B在加入硫酸后能够生成硫酸亚铁,说明在步骤②中加入了过量的铁,则固体B的组成是铁和铜。(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后,铁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5)废料处理除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分析】(1)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3)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4)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反应。(5)根据废料处理的意义分析。四、计算题2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aOH=Mg(OH)2↓+Na2SO4,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m的值为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  g时,恰好完全反应;(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5.8(2)80(3)解:设反应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设反应整个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MgSO4120x+2NaOH=Mg(OH)2↓5811.6g+Na2SO4142y12058=x11.6g,解得x=24g;58142=11.6gy,解得y=28.4g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0g-24g=16g,根据质量守恒得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3.6g+40g+80g−11.6g=222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4g+16g222g×100%=20%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通过题干和图示得知,因为该体系中仅有一个反应就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所以m=2.9+2.9=5.8;(2)观察图示得知,在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之后再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也不增加,所以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1)根据题干和图像,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分析。(2)根据图像,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镁、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