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 盼 第1课时》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承诺书

附件2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承诺书本单位作为竞赛主办方,自愿对竞赛活动的全过程承担主体责任,并作出如下承诺:一、坚持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本单位及承办方不向学生、学校收取成本费、工本费、活动费、报名费、食宿费、参赛材料费、器材费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时 课前导入你的期盼是什么呢? 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期盼,期盼着去旅游,期盼着好玩的玩具,期盼着下雪……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期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铁凝生平介绍:

简介: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前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助学资料红军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横跨了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杨旭生平介绍: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青稞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也可酿酒。 字词乐园解词义①使遭遇危险。(威胁)②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三长两短)③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目不转睛)④(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收敛) ⑤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奄奄一息)⑥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哭。(抽噎)⑦怀着敬意看。(瞻仰)⑧(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烁)⑨从危险中救回来。(挽救) 初读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划分段落。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概括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1段):开篇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第二部分(2段):写老班长的外貌和其称呼的由来。第三部分(3-5段):为了解决“我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想方设法让“我们”喝上了鱼汤。从此,“我们”总能喝上鱼汤,但“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 第四部分(6-19段):详细叙述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他说服的经过。第五部分(20-23段):“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我”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鱼汤。第六部分(24-34段):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发生争论。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第三件事:(24—34)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 品读鉴赏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的情节,体会他的品质,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 第一件事(6—19)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在“我”的追问下试图隐瞒真相,装出刚刚吃过鱼的样子。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难和痛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语言描写老班长为了让“我”安心,仍试图隐瞒真相。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这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听了后,心里会怎么想?这是描写老班长的语言情节。这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的真诚,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我”明白了老班长的心意,但也更为他担心了。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语…言…描”写老班长的话说明了在草地里弄点儿吃的非常困难。写出老班长关心战友、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怕影响“我”的身体,就命令“我”服从党的分配。老班长看似严厉”,实则深深地爱护着年轻的同志。 第二件事(20—23)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语言描写环境越发艰苦,老班长却故作轻松,宽慰“我们”喝鱼汤。老班长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生活,还经常关心“我们”的精神状态。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老班长看到“我们”不肯吃东西,又担心,又着急。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3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神态描写、对比与上文“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形成对比,也与“我”沉重的心情形成对比,充分表明了老班长无私忘我、舍已为人的高贵品质。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照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外貌描写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可见他为了能顺利带“我们”走出草地,把吃的都给了“我们”,自己早已体力透支。 命令“我们”喝鱼汤时,老班长的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笑着说”,是为了不让“我们”有思想负担。他看到“我们”不喝鱼汤,害怕“我们”饿坏身子,无法完成党的任务,又着急,又心疼,因此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在老班长的劝说下“我们”喝下鱼汤,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第三件事(24—34)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语言描写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食物让给战友,这、充分体现了他舍己为人、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语言描写老班长在临终之际,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这是多么感人的共产党人精神啊!这段话再次体现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文对老班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描写,想一想:老班长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变化?他在你心中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老班长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是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却越来越突显,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从课文第13段老班长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的特点。我是从第8段老班长吃鱼骨头的行为,和第28段老班长奄奄一息时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特点。 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因为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 读完文章后,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你说一说。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班长临终前拒绝了鱼汤。临终之际,老班长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党的任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精神品质啊! 主旨提炼这篇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感人事迹,歌颂了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 板书设计起因——进入草地,我们生病1金刻画外貌,称呼由来色的发展弯针钓鱼,从不吃鱼忠于革命鱼2-23发现真相,掩饰、说服舍己为人钩服从命令,含泪喝汤高潮、结局——壮烈牺牲,珍藏鱼钩24-34 课外拓展少年行(其三)【译文】弓背如彩[唐]令狐楚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弓背霞明剑照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秋风走马出咸阳。跨上战马飞奔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收复河湟一带,我誓不拟回头望故乡。不回头眺望故乡。 随堂练习一、选词填空。闪耀闪烁闪动1.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2.太阳升起来了,(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挽留挽救营救1.客人要走了,妈妈真诚地(挽留)。2.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东西。 二、反义词脆弱(坚强)粗糙(光滑)收敛(放纵)低沉(高昂)浪费(节约) 三、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体会。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鱼汤来之不易,老班长把这少之又少的鱼汤让给“我们”,自己却用草根、鱼骨头充饥。“我”不忍心喝下这鱼汤,不愿看到老班长忍饥挨饿,因此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沉重的心情。 谢谢观看ThankYou
简介: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前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助学资料红军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横跨了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杨旭生平介绍: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青稞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也可酿酒。 字词乐园解词义①使遭遇危险。(威胁)②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三长两短)③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目不转睛)④(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收敛) ⑤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奄奄一息)⑥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哭。(抽噎)⑦怀着敬意看。(瞻仰)⑧(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烁)⑨从危险中救回来。(挽救) 初读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划分段落。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概括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1段):开篇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第二部分(2段):写老班长的外貌和其称呼的由来。第三部分(3-5段):为了解决“我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想方设法让“我们”喝上了鱼汤。从此,“我们”总能喝上鱼汤,但“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 第四部分(6-19段):详细叙述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他说服的经过。第五部分(20-23段):“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我”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鱼汤。第六部分(24-34段):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发生争论。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第三件事:(24—34)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 品读鉴赏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的情节,体会他的品质,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 第一件事(6—19)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在“我”的追问下试图隐瞒真相,装出刚刚吃过鱼的样子。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难和痛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语言描写老班长为了让“我”安心,仍试图隐瞒真相。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这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听了后,心里会怎么想?这是描写老班长的语言情节。这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的真诚,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我”明白了老班长的心意,但也更为他担心了。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语…言…描”写老班长的话说明了在草地里弄点儿吃的非常困难。写出老班长关心战友、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怕影响“我”的身体,就命令“我”服从党的分配。老班长看似严厉”,实则深深地爱护着年轻的同志。 第二件事(20—23)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语言描写环境越发艰苦,老班长却故作轻松,宽慰“我们”喝鱼汤。老班长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生活,还经常关心“我们”的精神状态。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老班长看到“我们”不肯吃东西,又担心,又着急。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3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神态描写、对比与上文“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形成对比,也与“我”沉重的心情形成对比,充分表明了老班长无私忘我、舍已为人的高贵品质。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照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外貌描写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可见他为了能顺利带“我们”走出草地,把吃的都给了“我们”,自己早已体力透支。 命令“我们”喝鱼汤时,老班长的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笑着说”,是为了不让“我们”有思想负担。他看到“我们”不喝鱼汤,害怕“我们”饿坏身子,无法完成党的任务,又着急,又心疼,因此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在老班长的劝说下“我们”喝下鱼汤,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第三件事(24—34)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语言描写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食物让给战友,这、充分体现了他舍己为人、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语言描写老班长在临终之际,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这是多么感人的共产党人精神啊!这段话再次体现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文对老班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描写,想一想:老班长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变化?他在你心中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老班长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是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却越来越突显,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从课文第13段老班长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的特点。我是从第8段老班长吃鱼骨头的行为,和第28段老班长奄奄一息时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特点。 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因为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 读完文章后,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你说一说。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班长临终前拒绝了鱼汤。临终之际,老班长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党的任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精神品质啊! 主旨提炼这篇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感人事迹,歌颂了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 板书设计起因——进入草地,我们生病1金刻画外貌,称呼由来色的发展弯针钓鱼,从不吃鱼忠于革命鱼2-23发现真相,掩饰、说服舍己为人钩服从命令,含泪喝汤高潮、结局——壮烈牺牲,珍藏鱼钩24-34 课外拓展少年行(其三)【译文】弓背如彩[唐]令狐楚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弓背霞明剑照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秋风走马出咸阳。跨上战马飞奔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收复河湟一带,我誓不拟回头望故乡。不回头眺望故乡。 随堂练习一、选词填空。闪耀闪烁闪动1.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2.太阳升起来了,(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挽留挽救营救1.客人要走了,妈妈真诚地(挽留)。2.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东西。 二、反义词脆弱(坚强)粗糙(光滑)收敛(放纵)低沉(高昂)浪费(节约) 三、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体会。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鱼汤来之不易,老班长把这少之又少的鱼汤让给“我们”,自己却用草根、鱼骨头充饥。“我”不忍心喝下这鱼汤,不愿看到老班长忍饥挨饿,因此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沉重的心情。 谢谢观看ThankYou
简介: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前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助学资料红军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横跨了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杨旭生平介绍: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青稞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也可酿酒。 字词乐园解词义①使遭遇危险。(威胁)②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三长两短)③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目不转睛)④(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收敛) ⑤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奄奄一息)⑥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哭。(抽噎)⑦怀着敬意看。(瞻仰)⑧(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烁)⑨从危险中救回来。(挽救) 初读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划分段落。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概括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1段):开篇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第二部分(2段):写老班长的外貌和其称呼的由来。第三部分(3-5段):为了解决“我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想方设法让“我们”喝上了鱼汤。从此,“我们”总能喝上鱼汤,但“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 第四部分(6-19段):详细叙述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他说服的经过。第五部分(20-23段):“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我”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鱼汤。第六部分(24-34段):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发生争论。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第三件事:(24—34)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 品读鉴赏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的情节,体会他的品质,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 第一件事(6—19)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在“我”的追问下试图隐瞒真相,装出刚刚吃过鱼的样子。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难和痛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语言描写老班长为了让“我”安心,仍试图隐瞒真相。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这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听了后,心里会怎么想?这是描写老班长的语言情节。这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的真诚,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我”明白了老班长的心意,但也更为他担心了。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语…言…描”写老班长的话说明了在草地里弄点儿吃的非常困难。写出老班长关心战友、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怕影响“我”的身体,就命令“我”服从党的分配。老班长看似严厉”,实则深深地爱护着年轻的同志。 第二件事(20—23)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语言描写环境越发艰苦,老班长却故作轻松,宽慰“我们”喝鱼汤。老班长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生活,还经常关心“我们”的精神状态。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老班长看到“我们”不肯吃东西,又担心,又着急。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3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神态描写、对比与上文“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形成对比,也与“我”沉重的心情形成对比,充分表明了老班长无私忘我、舍已为人的高贵品质。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照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外貌描写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可见他为了能顺利带“我们”走出草地,把吃的都给了“我们”,自己早已体力透支。 命令“我们”喝鱼汤时,老班长的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笑着说”,是为了不让“我们”有思想负担。他看到“我们”不喝鱼汤,害怕“我们”饿坏身子,无法完成党的任务,又着急,又心疼,因此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在老班长的劝说下“我们”喝下鱼汤,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第三件事(24—34)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语言描写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食物让给战友,这、充分体现了他舍己为人、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语言描写老班长在临终之际,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这是多么感人的共产党人精神啊!这段话再次体现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文对老班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描写,想一想:老班长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变化?他在你心中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老班长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是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却越来越突显,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从课文第13段老班长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的特点。我是从第8段老班长吃鱼骨头的行为,和第28段老班长奄奄一息时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特点。 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因为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 读完文章后,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你说一说。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班长临终前拒绝了鱼汤。临终之际,老班长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党的任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精神品质啊! 主旨提炼这篇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感人事迹,歌颂了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 板书设计起因——进入草地,我们生病1金刻画外貌,称呼由来色的发展弯针钓鱼,从不吃鱼忠于革命鱼2-23发现真相,掩饰、说服舍己为人钩服从命令,含泪喝汤高潮、结局——壮烈牺牲,珍藏鱼钩24-34 课外拓展少年行(其三)【译文】弓背如彩[唐]令狐楚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弓背霞明剑照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秋风走马出咸阳。跨上战马飞奔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收复河湟一带,我誓不拟回头望故乡。不回头眺望故乡。 随堂练习一、选词填空。闪耀闪烁闪动1.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2.太阳升起来了,(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挽留挽救营救1.客人要走了,妈妈真诚地(挽留)。2.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东西。 二、反义词脆弱(坚强)粗糙(光滑)收敛(放纵)低沉(高昂)浪费(节约) 三、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体会。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鱼汤来之不易,老班长把这少之又少的鱼汤让给“我们”,自己却用草根、鱼骨头充饥。“我”不忍心喝下这鱼汤,不愿看到老班长忍饥挨饿,因此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沉重的心情。 谢谢观看ThankYou
简介: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前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助学资料红军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横跨了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杨旭生平介绍: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青稞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也可酿酒。 字词乐园解词义①使遭遇危险。(威胁)②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三长两短)③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目不转睛)④(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收敛) ⑤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奄奄一息)⑥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哭。(抽噎)⑦怀着敬意看。(瞻仰)⑧(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烁)⑨从危险中救回来。(挽救) 初读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划分段落。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概括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1段):开篇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第二部分(2段):写老班长的外貌和其称呼的由来。第三部分(3-5段):为了解决“我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想方设法让“我们”喝上了鱼汤。从此,“我们”总能喝上鱼汤,但“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 第四部分(6-19段):详细叙述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他说服的经过。第五部分(20-23段):“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我”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鱼汤。第六部分(24-34段):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发生争论。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第三件事:(24—34)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 品读鉴赏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的情节,体会他的品质,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 第一件事(6—19)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在“我”的追问下试图隐瞒真相,装出刚刚吃过鱼的样子。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难和痛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语言描写老班长为了让“我”安心,仍试图隐瞒真相。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这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听了后,心里会怎么想?这是描写老班长的语言情节。这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的真诚,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我”明白了老班长的心意,但也更为他担心了。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语…言…描”写老班长的话说明了在草地里弄点儿吃的非常困难。写出老班长关心战友、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怕影响“我”的身体,就命令“我”服从党的分配。老班长看似严厉”,实则深深地爱护着年轻的同志。 第二件事(20—23)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语言描写环境越发艰苦,老班长却故作轻松,宽慰“我们”喝鱼汤。老班长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生活,还经常关心“我们”的精神状态。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老班长看到“我们”不肯吃东西,又担心,又着急。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3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神态描写、对比与上文“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形成对比,也与“我”沉重的心情形成对比,充分表明了老班长无私忘我、舍已为人的高贵品质。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照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外貌描写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可见他为了能顺利带“我们”走出草地,把吃的都给了“我们”,自己早已体力透支。 命令“我们”喝鱼汤时,老班长的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笑着说”,是为了不让“我们”有思想负担。他看到“我们”不喝鱼汤,害怕“我们”饿坏身子,无法完成党的任务,又着急,又心疼,因此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在老班长的劝说下“我们”喝下鱼汤,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第三件事(24—34)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语言描写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食物让给战友,这、充分体现了他舍己为人、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语言描写老班长在临终之际,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这是多么感人的共产党人精神啊!这段话再次体现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文对老班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描写,想一想:老班长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变化?他在你心中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老班长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是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却越来越突显,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从课文第13段老班长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的特点。我是从第8段老班长吃鱼骨头的行为,和第28段老班长奄奄一息时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特点。 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因为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 读完文章后,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你说一说。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班长临终前拒绝了鱼汤。临终之际,老班长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党的任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精神品质啊! 主旨提炼这篇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感人事迹,歌颂了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 板书设计起因——进入草地,我们生病1金刻画外貌,称呼由来色的发展弯针钓鱼,从不吃鱼忠于革命鱼2-23发现真相,掩饰、说服舍己为人钩服从命令,含泪喝汤高潮、结局——壮烈牺牲,珍藏鱼钩24-34 课外拓展少年行(其三)【译文】弓背如彩[唐]令狐楚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弓背霞明剑照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秋风走马出咸阳。跨上战马飞奔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收复河湟一带,我誓不拟回头望故乡。不回头眺望故乡。 随堂练习一、选词填空。闪耀闪烁闪动1.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2.太阳升起来了,(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挽留挽救营救1.客人要走了,妈妈真诚地(挽留)。2.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东西。 二、反义词脆弱(坚强)粗糙(光滑)收敛(放纵)低沉(高昂)浪费(节约) 三、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体会。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鱼汤来之不易,老班长把这少之又少的鱼汤让给“我们”,自己却用草根、鱼骨头充饥。“我”不忍心喝下这鱼汤,不愿看到老班长忍饥挨饿,因此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沉重的心情。 谢谢观看ThankYou
简介: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前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助学资料红军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横跨了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杨旭生平介绍: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青稞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也可酿酒。 字词乐园解词义①使遭遇危险。(威胁)②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三长两短)③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目不转睛)④(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收敛) ⑤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奄奄一息)⑥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哭。(抽噎)⑦怀着敬意看。(瞻仰)⑧(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烁)⑨从危险中救回来。(挽救) 初读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划分段落。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概括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1段):开篇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第二部分(2段):写老班长的外貌和其称呼的由来。第三部分(3-5段):为了解决“我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想方设法让“我们”喝上了鱼汤。从此,“我们”总能喝上鱼汤,但“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 第四部分(6-19段):详细叙述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他说服的经过。第五部分(20-23段):“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我”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鱼汤。第六部分(24-34段):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发生争论。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第三件事:(24—34)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 品读鉴赏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的情节,体会他的品质,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 第一件事(6—19)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在“我”的追问下试图隐瞒真相,装出刚刚吃过鱼的样子。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难和痛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语言描写老班长为了让“我”安心,仍试图隐瞒真相。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这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听了后,心里会怎么想?这是描写老班长的语言情节。这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的真诚,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我”明白了老班长的心意,但也更为他担心了。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语…言…描”写老班长的话说明了在草地里弄点儿吃的非常困难。写出老班长关心战友、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怕影响“我”的身体,就命令“我”服从党的分配。老班长看似严厉”,实则深深地爱护着年轻的同志。 第二件事(20—23)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语言描写环境越发艰苦,老班长却故作轻松,宽慰“我们”喝鱼汤。老班长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生活,还经常关心“我们”的精神状态。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老班长看到“我们”不肯吃东西,又担心,又着急。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3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神态描写、对比与上文“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形成对比,也与“我”沉重的心情形成对比,充分表明了老班长无私忘我、舍已为人的高贵品质。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照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外貌描写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可见他为了能顺利带“我们”走出草地,把吃的都给了“我们”,自己早已体力透支。 命令“我们”喝鱼汤时,老班长的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笑着说”,是为了不让“我们”有思想负担。他看到“我们”不喝鱼汤,害怕“我们”饿坏身子,无法完成党的任务,又着急,又心疼,因此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在老班长的劝说下“我们”喝下鱼汤,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第三件事(24—34)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语言描写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食物让给战友,这、充分体现了他舍己为人、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语言描写老班长在临终之际,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这是多么感人的共产党人精神啊!这段话再次体现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文对老班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描写,想一想:老班长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变化?他在你心中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老班长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是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却越来越突显,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从课文第13段老班长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的特点。我是从第8段老班长吃鱼骨头的行为,和第28段老班长奄奄一息时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特点。 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因为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 读完文章后,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你说一说。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班长临终前拒绝了鱼汤。临终之际,老班长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党的任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精神品质啊! 主旨提炼这篇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感人事迹,歌颂了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 板书设计起因——进入草地,我们生病1金刻画外貌,称呼由来色的发展弯针钓鱼,从不吃鱼忠于革命鱼2-23发现真相,掩饰、说服舍己为人钩服从命令,含泪喝汤高潮、结局——壮烈牺牲,珍藏鱼钩24-34 课外拓展少年行(其三)【译文】弓背如彩[唐]令狐楚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弓背霞明剑照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秋风走马出咸阳。跨上战马飞奔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收复河湟一带,我誓不拟回头望故乡。不回头眺望故乡。 随堂练习一、选词填空。闪耀闪烁闪动1.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2.太阳升起来了,(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挽留挽救营救1.客人要走了,妈妈真诚地(挽留)。2.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东西。 二、反义词脆弱(坚强)粗糙(光滑)收敛(放纵)低沉(高昂)浪费(节约) 三、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体会。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鱼汤来之不易,老班长把这少之又少的鱼汤让给“我们”,自己却用草根、鱼骨头充饥。“我”不忍心喝下这鱼汤,不愿看到老班长忍饥挨饿,因此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沉重的心情。 谢谢观看ThankYou
简介: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前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助学资料红军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横跨了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杨旭生平介绍: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青稞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也可酿酒。 字词乐园解词义①使遭遇危险。(威胁)②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三长两短)③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目不转睛)④(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收敛) ⑤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奄奄一息)⑥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哭。(抽噎)⑦怀着敬意看。(瞻仰)⑧(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烁)⑨从危险中救回来。(挽救) 初读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划分段落。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概括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1段):开篇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第二部分(2段):写老班长的外貌和其称呼的由来。第三部分(3-5段):为了解决“我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想方设法让“我们”喝上了鱼汤。从此,“我们”总能喝上鱼汤,但“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 第四部分(6-19段):详细叙述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他说服的经过。第五部分(20-23段):“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我”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鱼汤。第六部分(24-34段):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发生争论。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第三件事:(24—34)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 品读鉴赏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的情节,体会他的品质,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 第一件事(6—19)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在“我”的追问下试图隐瞒真相,装出刚刚吃过鱼的样子。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难和痛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语言描写老班长为了让“我”安心,仍试图隐瞒真相。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这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听了后,心里会怎么想?这是描写老班长的语言情节。这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的真诚,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我”明白了老班长的心意,但也更为他担心了。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语…言…描”写老班长的话说明了在草地里弄点儿吃的非常困难。写出老班长关心战友、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神态、语言描写老班长怕影响“我”的身体,就命令“我”服从党的分配。老班长看似严厉”,实则深深地爱护着年轻的同志。 第二件事(20—23)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语言描写环境越发艰苦,老班长却故作轻松,宽慰“我们”喝鱼汤。老班长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生活,还经常关心“我们”的精神状态。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老班长看到“我们”不肯吃东西,又担心,又着急。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3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神态描写、对比与上文“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形成对比,也与“我”沉重的心情形成对比,充分表明了老班长无私忘我、舍已为人的高贵品质。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照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外貌描写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可见他为了能顺利带“我们”走出草地,把吃的都给了“我们”,自己早已体力透支。 命令“我们”喝鱼汤时,老班长的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笑着说”,是为了不让“我们”有思想负担。他看到“我们”不喝鱼汤,害怕“我们”饿坏身子,无法完成党的任务,又着急,又心疼,因此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在老班长的劝说下“我们”喝下鱼汤,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第三件事(24—34)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语言描写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食物让给战友,这、充分体现了他舍己为人、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语言描写老班长在临终之际,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这是多么感人的共产党人精神啊!这段话再次体现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文对老班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描写,想一想:老班长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变化?他在你心中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老班长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是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却越来越突显,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从课文第13段老班长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的特点。我是从第8段老班长吃鱼骨头的行为,和第28段老班长奄奄一息时说的话中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特点。 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因为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 读完文章后,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你说一说。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班长临终前拒绝了鱼汤。临终之际,老班长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党的任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精神品质啊! 主旨提炼这篇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感人事迹,歌颂了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 板书设计起因——进入草地,我们生病1金刻画外貌,称呼由来色的发展弯针钓鱼,从不吃鱼忠于革命鱼2-23发现真相,掩饰、说服舍己为人钩服从命令,含泪喝汤高潮、结局——壮烈牺牲,珍藏鱼钩24-34 课外拓展少年行(其三)【译文】弓背如彩[唐]令狐楚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弓背霞明剑照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秋风走马出咸阳。跨上战马飞奔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收复河湟一带,我誓不拟回头望故乡。不回头眺望故乡。 随堂练习一、选词填空。闪耀闪烁闪动1.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2.太阳升起来了,(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挽留挽救营救1.客人要走了,妈妈真诚地(挽留)。2.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东西。 二、反义词脆弱(坚强)粗糙(光滑)收敛(放纵)低沉(高昂)浪费(节约) 三、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体会。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鱼汤来之不易,老班长把这少之又少的鱼汤让给“我们”,自己却用草根、鱼骨头充饥。“我”不忍心喝下这鱼汤,不愿看到老班长忍饥挨饿,因此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沉重的心情。 谢谢观看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