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1、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的利用要晚得多。

2、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合金(一定是混合物):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特点: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对比:合金硬度变大、熔点变低、耐腐蚀性更好。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一些金属的特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铜、铝等大多数金属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

4、金属材料共同的物理性质: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能展成薄片、能拉成丝)等共同的物理性质。

5、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是物质的性质 ,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

5、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用来做灯丝,耐用。)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常温下是液体)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6、重要的合金:

⑴生铁和钢都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生铁含碳量2%-4.3%,钢含碳量0.03%-2%。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

⑵钛合金由于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强、机械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⑶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可制成0.01mm的铝箔,用于包装香烟、糖果;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铝及其合金在电线电缆工业、飞机、汽车等制造业有广泛的用途。

⑷焊锡:锡、铅合金,熔点低。

⑸形状记忆合金是钛、镍合金,用于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天线,水暖系统、防火门和电路断电的自动控制开关,以及牙齿矫正等医疗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能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如2Cu + O2      2CuO,“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质1 + 化合物2 = 新单质1 + 新化合物2;用字母表示A + BC == B + AC(置换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H2 CuO  Cu + H2O (是置换反应);   CO + CuO  Cu + CO2(不是置换反应,反应物没有单质。)

3、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助记:嫁给那美女,锌铁锡千斤(H),铜汞银百斤(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⑴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⑵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氢元素,不是氢气)(不可用浓硫酸、硝酸)(除K、Ca、Na外,因为K、Ca、Na太活泼,能与水先反应

⑶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因为K、Ca、Na太活泼,能与水先反应

3、准备知识:关于金属离子溶液的颜色。

⑴凡有铁离子Fe+溶液为黄色

⑵凡有亚铁离子Fe2+ 溶液为浅绿色,如:FeCl2溶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⑶凡有铜离子Cu2+ 溶液为蓝色,如:CuCl2溶液、CuSO4溶液为蓝色

(4)其他离子无色,如Ag+Zn2+Mg2+  无色。例AgNO3溶液、ZnCl2溶液、MgCl2溶液为无色。

4、金属的化学性质

⑴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 Al2O3 )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能即4Al + 3O2 == 2Al2O3  

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两个重要应用:⑵、⑶

⑵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条件“金属,要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的金属。酸,只能是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硝酸。因为浓硫酸、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即   金属     +      酸    →   盐  +   H2

    H前)    (HCl和稀H2SO4

例:铁和稀硫酸能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现象:铁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注意:铜(Cu)与盐酸或稀硫酸不能反应,因为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

⑶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金属,条件:“金属,前换后,化合物可溶”。

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例: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反应: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注意:铜与硝酸银溶液能反应:Cu + 2AgNO3=Cu (NO3 )2 + 2Ag,铁和硫酸锌溶液不能反应原因铁不如锌活泼;铜与氯化银不能反应原因是氯化银不溶于水。

⑷铁与稀酸或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时(置换反应),只生成+2价的亚铁化合物

如:铁与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氯化亚铁)

铁与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硫酸亚铁)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硫酸亚铁)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铁的冶炼: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2、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黑色,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红色。

3、CO还原氧化铁实验:

1)反应方程式: Fe2O3     +    3CO  ==   2Fe  +  3CO2

                         (红色固体)           (铁粉,黑色固体)

2)实验现象:玻璃管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试管里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操作顺序:CO验纯  →  通CO  → 加热 → 停止加热 → 停止通CO (“CO早出晚归” )      

①实验开始时先通CO后加热的原因: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CO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反应完成后先停止加热直至玻璃管冷却再停止通CO的原因:防止生成的铁重新与氧气反应。

4)尾气处理: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4、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氧气 、水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的铁锈呈红褐色,属于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或Fe2O3·XH2O)。如果铁制品不清洁(如含有氯化钠),在与氧气 、水接触时更易生锈。

5、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氧气 、水、二氧化碳接触。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为 Cu2(OH)2CO3

6、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月饼袋中铁粉既能吸收水份(作干燥剂)又吸收氧气(作脱氧剂),防止月饼变质。

7、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8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资源;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9、金属资源的保护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10、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如果题目给出的量是含杂质的,必须求出纯物质的量才能计算。

①计算公式:

 

②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 X  纯度

或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X(1-杂质的质量分数)

③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 ÷ 纯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均一性:溶液各处 (浓度、密度、性质)相同。稳定性:只要水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

注意:①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④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溶剂可省略,指的是水。)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乳浊液:油与水混合

3、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基本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4、乳化作用: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油脂分散成无数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的内壁很干净。这种作用叫做乳化作用。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也是这个道理。

5、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是溶解现象;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6、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溶解吸热(溶于水后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②溶解放热(溶于水后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 、生石灰(CaO,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溶于水后温度不变):如氯化钠(NaCl)。一般含有铵根离子NH4+的,溶于水后温度降低

课题2   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意①Ca(OH)2熟石灰和气体等除外,因为其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所有的物质通用):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质量:单位:克。

6、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①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7、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8、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如熟石灰〔Ca(OH)2

9、溶解度曲线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2)交叉点P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t2℃ 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7)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降温结晶 法;分离B与A(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蒸发结晶 法。

10、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11、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12.从溶液得到溶质的两种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2)蒸发水份结晶

1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与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14、结晶的两种方法①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如从KNO3中混有少量NaCl中提纯KNO3(因为KNO3的溶解度温度影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温度影响不大)。②蒸发结晶,如从NaCl中混有少量KNO3提纯NaCl。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1、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X100%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①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               ×100%(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一定大于溶质质量分数)

 

3、溶液中有关体积的计算:涉及溶液的体积计算时,应先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溶液的质量。

换算公式: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4、浓溶液加水稀释:浓溶液加水稀释,溶液质量_增加,溶质质量__不变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计算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6、计算格式:

①浓溶液质量×浓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质量分数

②加水质量 = m(稀液)- m(浓液)

7、溶质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的应用:

⑴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可由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直接求得。列比例时一定要用溶质的质量(即纯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⑵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的方法有两种: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不变。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而不参加反应的)-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②根据溶液的组成:溶液的质量 = 溶质质量+溶剂(水)质量,

而水的质量 反应前溶液中的水 反应后生成的水。

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参考下册课本P43-44)

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碱、盐、的定义及举例:

①酸:酸由离子和酸根组成的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②碱: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氨水(NH3·H2O)。

③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 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氯化铵(NH4Cl)。

2、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3、拓展:酸、碱、盐、的定义

电离:氯化钠(NaCl)溶解在水时,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的过程称为电离 。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NaCl == Na+  +  Cl–  (也要配平)

①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但碳酸氢钠NaHCO3不是酸,因为NaHCO3 ==Na+ + H++ CO32-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不是全部是氢离子。

②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不是碱,因为

Cu2(OH)2CO3 == 2Cu2+  + 2 OH–  + CO3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不是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③盐是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碳酸氢钠NaHCO3、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也是盐,因为电离时只要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盐。

4、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中性(大多盐如NaCl)溶液遇石蕊、酚酞溶液均不变色。

5、盐酸的物理性质、用途:“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雾(不是白烟)产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工业盐酸因含有铁离子而呈黄色。盐酸用于金属除锈、制造药物,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5、硫酸的物理性质、用途:浓硫酸是无色无味、粘稠状的液体。有强烈的腐蚀性性,可使纸张、布料、皮肤物质变成黑色的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应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酸液飞溅。浓硫酸是重要化工产品。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但不易挥发。

6、如果不慎将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作同样的处理,因为稀硫酸蒸发水分后也会变为浓硫酸。

7、盐酸、硫酸都属于酸。常用的酸还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8、酸的化学性质(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酸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 反应,生成盐和水。即: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①铁与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氯化亚铁,浅绿色)

②铁与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硫酸亚铁,浅绿色)

③镁与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④镁与硫酸反应: Mg + H2SO4 = MgSO4 + H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⑤锌与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⑥锌与硫酸反应: Zn + H2SO4= ZnSO4+ H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⑦铝与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⑧铝与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即: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①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现象: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氯化铁、黄色)

②铁锈与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现象: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硫酸铁、黄色)            

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现象: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④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现象: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9、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用途: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名叫苛性钠、火碱、烧碱,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热。具有吸水性,可作作干燥剂。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氢氧化钠的用途:①固体作干燥剂②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的清洁剂。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原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小烧杯里称量!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0、氢氧化钠的制法,石灰水中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得到氢氧化钠溶液:Ca(OH)2+Na2CO3== CaCO3↓+2NaOH。

11、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俗称石灰水。氢氧化钙的制法,由生石灰( CaO )与水反应得到:CaO + H2O == Ca(OH)2,此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石灰( CaO )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得。氢氧化钠的用途:①制漂白粉②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钙的混合) ③建筑材料

1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常用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13、碱化学性质((碱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碱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可溶性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生成盐和水,即:非金属氧化物 +  → 盐 + 水

①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 H2O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 Na2CO3 + H2O

③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 + 2NaOH  = Na2SO3 + H2O

                                      (亚硫酸钠)

④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3 + 2NaOH = Na2SO4 + H2O

                                       (硫酸钠)  

3)酸 +  → 盐+水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③稀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H2SO4 + Ca(OH)2 = CaSO4 + 2H2O

④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3HCl+Al(OH)3 = AlCl3+ 3H2

4)盐 +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的化合物。盐 =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如NaCl、Na2SO4

NH4Cl等。

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实质:OH+H+ = H2O

3、中和反应应用:

1)常用熟石灰来处理废水,改改善土壤的酸性。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2)用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人体过多的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Mg(OH)2 + 2HCl = MgCl2+ 2H2O

4、溶液的酸碱性:表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表示。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 pH的范围通常在0 -14之间。

溶液的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1)酸性溶液  pH<7>7 (pH值越大,碱性越强)(3)中性溶液 pH=7 (如水、大多数盐如食盐水)

5、测定用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方法:把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或用滴管)待测液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与比色卡比较读出整数值。(用pH试纸测定的数值为整数)

6、酸碱度意义: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 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3.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

第十一单元       化学肥料

1、食盐是盐,是正确的。因为食盐是由Na+ Cl 组成的化合物;盐就是食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例如:Na2CO3KCl等都是盐。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 ,有毒)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中毒事件。

2、粗盐提纯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参考下册课本P69-70)①粗盐的两次称量数值不准确;②对粗盐的不再溶解判断不准确;③过滤中的操作失误,比如粗盐溶液的损失、过滤不充分、滤渣的洗涤不充分、滤液倾倒不彻底等;④蒸发中滤液未全部蒸干,局部过热液滴飞溅等;⑤蒸发后的固体转移不彻底、称量有误、计算有误等。

偏低的原因:①没有洗涤沉淀;②食盐没有完全溶解等。

3、蒸发时应注意的事项:①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以免烫坏实验台。②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防止加热至沸腾时容易向外飞溅。③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④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4、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所起的作用:①溶解:玻璃棒起搅拌加速溶解作用。②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③蒸发:玻璃棒起搅拌,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作用。④用玻璃棒把固体移到纸上,称量回收,玻璃棒作用:转移固体的工具。

5、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作①调味料(食醋也可作调味料),腌制食品;②可制生理盐水;③融雪剂(氯化钠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④选种子。

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氯化钠可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CaCl2MgCl2)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6、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水溶液呈碱性,俗名纯碱、苏打,可用于①制洗涤剂 ②造纸、纺织、玻璃。

7、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水溶液呈碱性。俗名小苏打,可用于①发酵粉 ②治疗胃酸过多症。

8、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可用于①补钙剂 ②建筑材料

9、碱性物质:包括碱和某些盐(如:Na2CO3属于盐,呈碱性);酸性物质包括酸和某些盐。

10、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金属: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FeSO4 + Cu 

②盐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③盐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盐 + 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Na2CO3  +  Ca (OH)2 = 2NaOH  +  CaCO3↓(制NaOH的方法)

④盐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盐1 + 2 → 新盐1 + 新盐2(反应物的盐、盐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NaCl + AgNO3 = AgCl↓+ NaNO3

11、盐的分类:根据盐的组成里所含阴、阳离子的特点,可将盐分类并称为某盐。

例如:

①组成里含有碳酸根离子(CO32)的盐称为碳酸盐。如 CaCO3 、Na2CO3 、MgCO3

②含有钾离子(K+)的盐称为钾盐。如KCl、K2SO4、K2CO3

③含有铵根离子(NH4+)的盐称为铵盐。如NH4Cl 、(NH4)2SO4 、(NH4)2CO3

12、酸、碱、盐的溶解性:

①所学的酸都可溶;

②溶碱有五种:钾钠钡钙铵”。

③凡钾钠铵硝酸盐都可溶;

  硫酸盐除硫酸钡(BaSO4)不溶;

  盐酸盐除氯化银(AgCl)不溶;

  碳酸盐钾钠铵可溶。

理解:①酸:所学的都可溶;②“溶碱有五种:钾钠钡钙铵”(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氨水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③盐:凡钾钠铵硝酸盐都可溶;〔硫酸盐除硫酸钡(BaSO4)不溶,其余多数可溶〕;盐酸盐除氯化银(AgCl)不溶,(其余多数均可溶);碳酸盐钾钠铵可溶,(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不溶或微溶)。注意:只有BaSO4 、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3、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溶”表示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不存在或遇水就分解。)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挥

NH4+

 

K+

Na+

Ba2+

Ca2+

Mg2+

AI3+

Zn2+

Fe2+

Fe3+

Cu2+

Ag+

 

1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用字母表示:AB  +  CD  =  AD  +  CB“内内外外”交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5、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16、熟记常见沉淀:AgCl↓白、 BaSO4↓白、Cu(OH)2↓蓝、 Fe(OH)3↓红褐、 Mg(OH)2↓白、BaCO3↓白、CaCO3↓白。其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BaSO4 、AgCl。

17、常见的十对离子反应和两类反应:(作用——使复分解反应具备了生成条件)

生成沉淀:

(1)Ag+ + Cl→AgCl↓ 白色 如:AgNO3 + HCl= AgCl↓+HNO3  AgNO3 + NaCl= AgCl↓+NaNO3

(2)Ba2+ + SO42-→BaSO4↓白色如:H2SO4+ Ba(NO3)2 =BaSO4↓+ 2HNO3  Na2SO4+ BaCl2 =BaSO4 ↓+ 2 NaCl   

(3)Mg2+ + OH→Mg(OH)2↓白色

MgCl2 + 2NaOH = Mg(OH)2↓+2NaCl ; Mg(NO3)2 + 2NaOH = Mg(OH)2↓+2NaNO3

(4)Ca2+ + CO32-→CaCO3↓白色 如Ca (OH)2 +Na2CO3= CaCO3 ↓ +2NaOH ; CaCl2 +K2CO3= CaCO3 ↓ +2KCl                 

(5)Ba2+ + CO32-→BaCO3↓白色 如BaCl2+K2CO3= BaCO3↓+2KCl ; Ba(NO3)2+Na2CO3= BaCO3↓+2NaNO3              

(6)Cu2++OH→Cu(OH)2↓蓝色 如:CuCl2+2KOH= Cu(OH)2↓+2KCl ;CuSO4+2NaOH= Cu(OH)2↓+Na2SO4

(7)Fe3+ + OH→Fe(OH)3↓红褐色

如:Fe(NO3)3 + 3KOH = Fe(OH)3↓+3KNO3 FeCl3 + 3NaOH = Fe(OH)3↓+3NaCl             

生成气体:

(8)H+ + CO32-→H2O+CO2↑ 如2HCl+CaCO3=CaCl2+H2O+CO2↑;H2SO4+Na2CO3=Na2SO4+H2O+CO2

(9)NH4+ + OH→H2O+ NH3↑ 如NH4Cl+NaOH=NaCl+ H2O+ NH3↑;NH4NO3+KOH=KNO3+ H2O+ NH3↑                 

生成水:

(10)H+ + OH→H2O 如:HCl + NaOH = NaCl +H2O  H2SO4 + 2KOH = K2SO4 +2H2O

11)非金属氧化物+ 碱→ 盐+水 CO2 +Ca(OH)2==CaCO3↓+H2O 、2NaOH + CO2 =Na2CO3 + H2O                  

12)金属氧化物+酸→ 盐+水Fe2O3+6HCl==2FeCl3+3H2O、CuO + H2SO4 = CuSO4 + H2O

18、常见离子鉴别:

①Cl检验:用试剂硝酸银溶液、稀硝酸):加入硝酸银溶液(AgNO3),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Cl。例HCl + AgNO3 = AgCl↓ + HNO3 

②CO32检验:试剂(稀盐酸、澄清灰水):加入稀盐酸(HCl),产生气泡,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32。例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③SO42检验:试剂(硝酸钡溶液、稀硝酸):先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SO42。例Na2SO4 + BaCl2 = BaSO4↓+ 2NaCl,也可用一种碱氢氧化钡或一种盐氯化钡代替硝酸钡溶液。(最好用Ba(NO3)2溶液)。

④NH4+检验:试剂(熟石灰、红色石蕊试纸):加入碱(如NaOH),微热,有刺激性气味,此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含有NH4+  。例NH4Cl + NaOH == NaCl + H2O +  NH3

⑤其他离子鉴别

酸液(H+):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可用多种方法: 指示剂pH试纸、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CO32);                

碱液(OH):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或滴入无色酚酞变红。(可用多种方法:指示剂pH试纸、酸、某些盐如Fe3+  Cu2+ 盐)

Fe3+ :用可碱(可溶性碱:如NaOH溶液)看是否生成红褐色沉淀

Cu2+  :用可碱(可溶性碱:如NaOH溶液)看是否生成蓝色沉淀

Mg2+  :用可碱(可溶性碱:如NaOH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Ca2+   用碳酸盐(可溶性碳酸盐,如Na2CO3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19、注意:同时区别Cl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因为AgNO3也会与SO42-反应生成微溶的Ag2 SO4)。

课题2   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农作物需要量较大的三种元素营养元素是氮、钾、磷。

3、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常用氮肥:尿素〔CO(NH2)2〕、氨水﹙NH3·H2O﹚、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铵﹙NH4NO3﹚等

检验NH4+的方法:与碱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NH4NO3 + NaOH=NaNO3 +NH3↑+H2O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常用钾肥:KCl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水溶液呈碱性;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  磷矿粉  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 Ca(H2PO4)2CaSO4重过磷酸Ca(H2PO4)2          

4)复合肥:含营养元素N、P、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物质,如KNO3、NH4H2PO4  (NH4) 2HPO4 

3、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O、NH3H2S、 SO2   

3)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4、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熟石灰呈碱性)混合施用,否则会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 

5、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①观察样品的颜色和气味,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观察水溶性,颜色为灰白色粉末且不易溶于水的为磷肥,其余为氮肥和钾肥。②取少量压碎的熟石灰放入研钵里与样品均匀混合,闻到氨味的是氮肥(氯化氨、硫酸铵、碳酸氢铵),其余为钾肥。

6、六种氮肥氨水、碳酸氢铵、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的鉴别:①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②在未鉴别出的四种氮肥加入碱,若有氨味是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无氨味是尿素;③在未鉴别出的三种氮肥加入加Ba(NO3)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硫酸铵,无沉淀是氯化铵、硝酸铵;④在未鉴别出的两种氮肥加入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是氯化铵,无沉淀是硝酸铵。

7、题型讲解:

①离子共存:即离子之间不反应(离子不能结合成H2O、↓、↑)

例: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H+              B.K+SO42-Cu2+N03

C.ClK+SO42-Na+              D.Ca2+ClCO32-Na+

②除杂质:(所加物质,能去除杂质成分,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也不引进新杂质,最好生成原物质。)

例:1)NaOH(Ba(OH) 22)Na 2SO4 Na2CO3   3)K2SO4 CuSO44)KNO3 CuSO4

③区分物质:找物质间的不同点(通常用特殊离子鉴别法)。

例1:1)NaOH与Ca(OH) 2 2) H 2SO4HCl 3) NaCl、HCl与Na2CO3  4)  NaOH与Na2CO3

找颜色;无颜色的,两两反应找现象。

例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

A.NaOH  HCl  CuSO4  MgSO4         B.Na2CO3  K2SO4  BaCl2   HCl

C.KNO3  HCl  FeCl3   NaOH          D.KNO3  H2SO4  NaOH    BaCl2

④制取物质:

(1)2HCl+      2NaCl +      +      ↑   (2)Na2CO3 +       = 2NaOH +      

(3)CO2 +        =         + CaCO3↓      (4) NaOH+        =       + H2O

答案:①C ②(1)加入Na 2SO4或Na2CO3  2)加入H 2SO43)加入KOH

4)加入Ba(OH) 2③例1,(1)Na2CO3CO22)BaCl2  3)紫色石蕊试液(4)Ca(OH) 2HCl等    例2,D  ④(1)Na2CO3 H2O;CO2 2)Ca(OH) 2 ;CaCO3 3)Ca(OH) 2 ;H2O   4)HCl NaCl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其中能放出能量的是蛋白质、糖类、油脂

蛋白质:

2、蛋白质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3、蛋白质是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富含蛋白质。

4、蛋白质是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5、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吸烟危害:CO 、尼古丁、焦油等。

6、蛋白质的变性: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7、引起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

8、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9、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常见的糖:1)淀粉属于糖类:存在于植物种子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2)葡萄糖C6H12O6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3)蔗糖: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呼吸作用:C6H12O6 + 6O2        6CO2 + 6H2O    15.6KJ/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光合作用:6CO2 + 6H2O        C6H12O6 + 6O2(与呼吸作用过程相反)

                    叶绿体

10、、植物油脂称油,动物油脂称脂肪。油脂功能:提供大量能量39.3KJ/g ,脂肪: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11、维生素: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存在:水果、蔬菜等;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维生素A:夜盲症 ;缺维生素C:坏血症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组成人体的元素

      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

2、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①钙:主要存在于骨骼牙齿中,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会骨质疏松补钙产品:新钙中钙、葡萄糖酸钙、巨能钙。

②钠和钾

1)Na+  存在于细胞外  K+   存在于细胞内  

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

3、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如  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Hg、Cr、Pb、Ag、Ba、Al、Cu等

4、部分元素对人的作用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硒)

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1、无机化合物:一般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等。

有机化合物:一般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例如: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乙醇C2H5OH、葡萄糖C6H12O6等。(少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CO、CO2和H2CO3、Na2CO3CaCO3等碳酸盐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化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甲烷( 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乙醇俗名酒精(C2H5OH,)、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3、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高分子材料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熔化。如聚乙烯塑料:食品包装袋具有热塑性。  

网状结构:热固性:一经加热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电器设备外壳具有热固性。  

5、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

6、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①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②化学方法:抽样点燃,闻有浓烈臭味,余烬呈球状不易碎的是合成纤维;闻有烧焦头发味(棉花无味),余烬不易结球,易成粉末的为羊毛线。

7、白色污染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8、解决白色污染途径: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9、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